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昨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交大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发挥专业优势,聚焦国计民生,在会上依法履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
交大代表和委员们有何精彩观点?我们选登部分,与您分享。
丁奎岭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市科协兼职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学要持续筑牢“两个基础”,即基础研究和人才基础,争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排头兵与先行者。
当前高水平研究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应该做好“三个区”。一是“集中区”,主要面向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瞄准“大科学”“大工程”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二是“自由区”,即面向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要打造新型的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产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原始性成果。三是“融合区”,要做好面向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探索实践企业与高校产学研融合的基础研究模式,通过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共同设立产学研前沿探索基金等方式,面向未来推动中长期前沿科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基础科研攻关。
在人才基础方面,既要构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制度体系与生态环境,又要打造涵盖职业发展、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交通住宿的宜居宜业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持续提升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层次,以拔尖的教师培养未来的拔尖人才。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注眼健康从“一老一小”开始。要加强0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提倡预防为主和强身健体防近视。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要开展科学验光。提升近视的早期诊断和防控能力,加强近视的科学矫治,从而延缓近视进展,同时避免因使用不当的产品导致的二次伤害。近视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高度近视会产生眼底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等。已经发生高度近视者要尽早实施干预措施,防治高度近视并发症。
张永明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山东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
突出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过程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有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这项工作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依托此次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契机,以现有的“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重点重组一批紧贴“四个面向”、科技目标明确、研究方向合理、能解决重大卡脖子难题、具有产学研鲜明特色的实验室,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实现快速转化。
黄勇平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
要让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赋能乡村振兴。建议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有目的地实现项目引进与落地的匹配,提高项目引进和落地的效率。同时,对将要落地的项目实施项目推进小组负责制,找出共同规律以解决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建议高校和研究院所为企业研发提供持续性的科技支撑,为了鼓励企业研发,应给予乡村振兴落地项目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通过划片包干的方式将行政区域内能够调动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资源与企业进行匹配,为企业的研发提供持续性支撑。
杨振斌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深刻认识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的重大使命和时代内涵,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育时代新人。高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着力点,统筹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人民满意作为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贯彻“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理念,立足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打造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价值引领为主线,系统推进“五育”之间的相互贯穿、相互作用,促进“五育”之间的内在联动和协同发展。注重多维度多层面挖掘价值塑造的契合点和融入点,实现育人目标、育人方案、育人资源的统筹协调。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融合创新为载体,创建促进“五育”融合的评价机制,形成各具特色、“五育”共美的生动局面。
张   杰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阶段,我国高校应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瞄准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统筹制定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科技创新等专项规划,持续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强化“四个面向”组织重大任务,推进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推进创新任务导向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大团队建设,长期坚持、长期积累,力争不断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
黄   震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碳关税”不仅对我国相关商品出口造成直接影响,也为我国“双碳”外部环境应对带来新的挑战。当前欧盟等正建立碳排放与商品成本相关联的国际贸易新规则,碳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和国家竞争力的新因素。建议应利用当下欧盟“碳关税”尚未正式起征的重要窗口期,积极、全面、系统地应对全球碳中和竞争新规则,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我国“双碳”进程。
蔡   威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
在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有32个罕见病需要使用特医食品进行相关治疗,18种罕见病治疗过程中需及时、终生、足量使用特医食品。但目前我国对特医食品实施严格监管,国产的很少,进口的品类也不多,价格也高。建议有关部门能对国外特医食品的引进提供便利,同时也鼓励国内企业加快研发,这样价格就会降低,患者也能更快得到治疗。
丁   洪
民盟中央委员,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讲席教授
吸引高端外籍科技人才来华工作,先要解决他们面临的子女教育、税收、医疗等问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建议保留外籍子女教育费可申请税前扣除的政策,根据要求,现行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结束。参考北欧国家为外籍人才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享受最多7年的27%所得税率(国民所得税率为40%)。在社保政策方面,建议参考外籍科研人员占比较高的国际大都市,探索适合外籍员工的灵活社保政策。
陆   铭
民建中央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恢复消费是“拼经济”的关键。今年春节期间,生活服务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增长是否可持续尚待观察。在创造就业、促进消费方面,平台经济可发挥重要作用。建议为平台经济特别是基于生活服务业的平台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可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相关从业群体的工作环境,如加速推动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社会保障、医疗、廉租房、公租房等政策更好地覆盖到相关从业群体。
樊春海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依然存在多个堵点,需要进一步理顺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建议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机制,细化破解“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路径。其次,要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最后,需要培育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制定技术要素市场服务体系政策,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全程介入科研团队研发活动。
张伟滨
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百米。建议统筹多部门制定政策,厘清政策模糊地带,共同商定免责条款,共同划定转化过程中的“红线”。高校应成为专职辅助转化人才集聚的场所。“依托高校”组建专职辅助转化团队,可更好沟通上下游、辐射学校/附属医院及科研院所。政府还需加大力度畅通相关渠道,清除影响作价投资方式落地的规则阻碍,畅通“产学研”创新链条,推进医药科技成果转化。
推荐阅读
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