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持续拓展人生边界的交大学子,是什么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在曾经不为人知的奋斗征途上,他们为理想付出了什么?而当目标看似遥不可及时,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他们不言放弃、沉潜耕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年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向善的旗帜。“榜样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度优秀学生表彰大会29日晚在陈瑞球楼报告厅举行。这场简约而隆重、别开生面的表彰活动上,数百名学子在现场受启发、受震撼、受鼓舞。校党委书记杨振斌、校党委副书记周承出席大会;上年度各类标志性荣誉获得者2100余人次、20余个团队受到表彰;“问学”“通达”“致远”学子代表唐艳、姚思越、陈雷带来触动人心的主题微演讲;杨振斌作总结讲话,深情勉励交大学子。
SJTU
杨振斌寄语交大学子
为更加美好的交大而共同努力
杨振斌代表学校向获得表彰的优秀学子表示祝贺并号召同学们向榜样学习,不断成长进步。他指出,交大学子要有更宽阔的视野,上大舞台、从点滴做,努力成为扎根祖国、胸怀世界的卓越人才;希望有更多的同学立志做本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以更强烈的责任感、更大的决心,扎根专业、投身行业,瞄准“卡脖子”问题开展学术科研;在交大学习期间要为写好人生的答卷打好坚实基础,不躺平、不倦怠,立志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表示,要让“育人神圣”成为交大教师的价值追求,要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环境,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最优质的教育、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具备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能力素质。希望同学们以学校主人翁的姿态,为更加美好的交大而共同努力。
SJTU
在交大,收获更多的成长
△ 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同志介绍年度优秀学生情况
交大学子潜心学业、追求真理
6000余人次本科生、1400余人次研究生获评校级奖学金。其中,6名同学连续3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均选择直博深造。47位本科生获评“䇹政学者”,发表3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6位获评优异学士论文。第七届研究生“学术之星”,20个院系87位研究生参评,近百位专家评审,在《NATURE》上一作发表论文的穆雅娟等10位同学获评。
交大学子锐意进取、在双创赛道中奋勇争先
同学们在国内外高水平赛事中斩获佳绩。荣获“挑战杯”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取得6项金奖的历史最佳成绩;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荣获一等奖4项;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荣获2项金奖;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4项一等奖,近五年累计奖项数登顶全国第一,并首次获得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数模之星”奖;研究生创“芯”大赛斩获创“芯”之星,等等。
交大学子身体力行、践行新时代青年学子责任担当
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800余支实践队伍、500余位指导教师,7000余名学生投身实践,学校获评全国“三下乡”优秀单位和品牌项目,学校连续三年荣获上海市“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总分第一。去年学校抗击疫情过程中,交大学子5万余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27000人次参与到进博会、上海马拉松在内的480余项志愿服务活动
交大人文艺术和体育运动的土壤更加肥沃
原创音乐剧《鲁迅》首演广受好评,校史剧《积厚流光》启动复排,话剧《钱学森》作为全国高校大师剧,赴澳门成功演出。全年学生原创文化艺术作品600余项。在2022年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等体育赛场上,交大健儿奋勇拼搏、为校争光。与此同时,交大校运会、新生杯、12·9长跑活动等群众体育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
SJTU
交大基础文科的首位研究生“学术之星”:
一“经”捧三年
△ “问学”学子代表唐艳作主题微演讲

——尊德性而道问学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做学问是一种生存之道。”历时三年,唐艳完成了31万字的《童蒙养正 受益终身》专著,钩沉索引,挖掘阐发,努力激活儒家经典的当代价值。
“孔子‘西狩获麟’四字,我诠释了10万余字。董仲舒一本《春秋繁露》,我做了65万余字的词条分类《董子广记》。”人文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第七届研究生“学术之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唐艳,现场分享了一位交大文科生沉潜儒家经典之乐。
古书难懂,她时常因为一个学术问题,查阅上百本典籍,密密麻麻的经、传、注、疏,必须要沉下心来逐字逐句解读。
“我体会过‘为求一字稳,耐得半晓寒’的艰辛,又会因为在浩瀚的四库全书中找到一句志趣相投的解读而收获‘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唐艳说。

 “问学”篇优秀学子代表表彰
勤于问学,渴于求知。交大学子扎根学术、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2022年,涌现出一大批勤于问学,渴于求知的交大学子,他们扎根繁茂土地,做第一等学问,胸怀责任,砥砺前行。
SJTU
“挑战杯”特等奖获得者:
让创新成为交大人的标签
△ “通达”学子代表姚思越作主题微演讲

——笃行不怠,守正创新,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如何在交大成就更优秀的自己?”这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直博一年级学生姚思越始终在探索的问题。“如果你不知道做啥,就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先好好学习”,大一时,张执南老师的一次谈心,触动了迷茫的他。
在本科期间,姚思越进行了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的研究,尝试“合二为一”,用一个电池获得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长续航时间。“有时有了一个点子,顾不上吃饭就冲到实验室建模验证。姚思越如是分享挑战之路背后的日夜,“在历经500余次的仿真和测试调整后,我们最终实现了发电效率60%与电解效率81%的双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创新成果,代表交大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们团队日夜兼程地调试了上千个小时,报废了无数个零件,在付出上百个日夜奋斗的汗水后,最终有幸荣获特等奖。”姚思越认为,科研就是在笃行和守正的基础上做出突破性创新。正是科研的魅力,吸引着他坚定地选择直博的道路。
 “通达”篇优秀学子代表表彰
孜孜求索,勇于创新。交大建立“赛事组织”和“氛围营造”双轮驱动的赛事支持体系,推动学科办赛、以赛促学,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生态。2022年,3000余人次在各类标志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交大学子锐意进取,在“双创”赛道中奋勇争先。
SJTU
扎根戈壁滩的大学生士兵:
磨练是对生命最好的滋养
△ “致远”学子代表陈雷作主题微演讲

——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
700天,16800个小时,没有网络,更不能使用手机。目力所及,是无边的戈壁、焦渴的石头、起伏的沙丘。视野中惟一的色彩,是稀稀落落顽强匍匐在沙丘上的骆驼刺。这就是陈雷所服役的地方——新疆马兰基地。“我要去最艰苦的地方磨练自我,找寻答案。”来自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退役大学生陈雷,话语掷地有声。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在地下千米深处扛着石英沙袋通宵作业,也未曾想过自己会离课本上原子弹爆心仅15公里。”从交大校园到新疆马兰,茫茫戈壁,人烟罕至,陈雷告诉自己,“这份磨练,是对生命最好的滋养。”
携笔从戎经历,让陈雷有了更强大的意志力。回到学校后,陈雷综测排名保持第一,并成为一名军训教官,站上征兵宣讲舞台,鼓励更多学弟学妹踏入军营。未来,他将投身基层治理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致远”篇优秀学子代表表彰
交大继续强化“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同学们在不同的舞台上收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年5100余人次荣获学校党团学生骨干等荣誉。“励志典型”“三好标兵”“年度人物”等榜样,具有越来越强的影响力,激励更多交大学子踔厉奋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
向身边的优秀榜样学习
为潜心耕耘的自己鼓劲
做高尚、自信、辩证、大气的交大人
我们在交大收获更多的成长
为更加美好的交大共同努力
推荐阅读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