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新声无限——2023年新华社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新华通讯社社长、党组书记傅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出席仪式并致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等19所高校和职业院校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活动。云南、江西、安徽、天津、甘肃、青海等地教育厅和近50所高校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活动。
▲ 傅华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傅华在致辞中表示,新华社忠实履行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一代代青年人投身党和国家宏伟事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华社愿同全国高校一道,发扬党的青年工作优良传统,推动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蓬勃力量。
▲ 杨振斌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杨振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作为高校代表致辞。杨振斌在致辞中表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青年思想引领,是我们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上海交大愿与新华社继续携手前进,共同建设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高地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创作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融媒体作品,增强师生的政治、思想、理论、情感认同,谱写新时代社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新华社与交大签署合作协议
会上,新华社与我校签署合作协议。
▲ 嘉宾共同启动“新声无限——2023年新华社进校园活动”
近年来,上海交大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入选全国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为契机,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合作,形成了一系列代表性成果。以青年学生为主体打造融媒精品,参与新华社创意融媒体报道《那年,我们21》,总传播量达5.7亿次,成为中央媒体年度融媒体报道亮点之一,荣获中国新闻奖;原创融媒体产品《彩云之交》《寻路》《123交大来了》《这就是,上海交大》在新华社平台首发,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有的获评全国网络文化节一等奖。以“新华社进交大”赋能“大思政课”,举行新华社—上海交大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传研讨会等,共同探索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新华社进交大”活动,发布交大专属“电子号外”,开展“报·到”校园快闪等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时政媒体的关注。以交叉融合推动智能媒体技术创新,探索共建“一体策划、分级生产、全媒发布”的融媒智慧系统,打好新时代宣传工作“组合拳”;整合新闻传播、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优势,支持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智能媒体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持续提升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效能。
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资讯传播、技术应用和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打造优质思政教育平台,筑牢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同时,围绕高校融媒建设、高等人才培养、思政内容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进一步激发“大思政”引领力、提升“大宣传”传播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贡献智慧与力量。
“国社”进校园 与“青春”擦出怎样的火花?
“看国社报道”
成为校园新风尚 
2021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新华社与部分高校联合举办“新华社进校园”活动,包括“新锐青年说”青年记者与学生对话、“悦读新华,我当主播”新华社报刊阅读、重点报刊高校号外编辑推送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让传统阅读以全新姿态呈现,打破“次元壁”,使青年学生充分感受到国社“青春味道”。
邀请新闻专业学生与《新华每日电讯》等新华社重点报刊的编辑合作,围绕校庆日、科技创新等主题共同策划推出线上电子号外——这一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作为新闻专业在读学生,这一创意着实让我提前过了把‘新闻人’的瘾,也增进了我对主流媒体和新闻事业的关注和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本科生赵青韵说。
“国社导师”

激励更多学子投身新闻事业
活动开展以来,围绕青年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新华社记者、编辑经常性与他们进行线上线下交流,众多记者、编辑成为青年成长成才路上的良师益友。
作为学院红沙发网络思政工作室的学生骨干,赵青韵尤其关注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出品的报道,喜欢其年轻态的漫画设计、活泼幽默的文案表达。“对于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史教育、政府工作报告等内容以新媒体形式向同学们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新华社的报道带给我很多启发。”
“‘新华社进校园’活动搭建了人才培养与职业选择的桥梁,期待更多青年学生在与新华社的互动中根植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并找到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说。
“国社好声音”
让思政课堂更鲜活
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必须让党的创新理论充盈高校育人空间,打造立体思政课堂。“新华社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国社好声音”浸润课堂,在青年学生心中播下“与国家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种子。
“悦读新华,我当主播”活动优选新华社名家名篇,鼓励年轻人通过线上朗读形式,把文字报道转化为自己愿意听、喜欢听的互动产品。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思政教师于涵川观察到,高品质的阅读材料、高参与度的学习形式,让真实生动的思政教育素材润物无声地直达学生心田。“这一活动还搭建了全国百余所高校学生同场竞技的平台,激励了‘不服输’的交大学子以更加专注的态度‘大力发声’,进而入脑入心。”(通讯员:曾玉竹)
推荐阅读
新声无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