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普里戈津的反叛并没有让我感到意外。
之前的文章就说过,随着俄乌战争的持久化,俄国防军被不断削弱,军阀势力则快速崛起,迟早有一天俄罗斯内部会走向失衡,割据难以避免。
中国古代自唐朝之后,往往不爱打仗,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朝均限制军事扩张。宋朝为了维持边境的和平,宁可签订《澶渊之盟》,向契丹人缴纳“岁币”。明朝则在开国之初就设立15个不征之国,以防止后世皇帝对外发动战争。宋明的皇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对外扩张,地方势力就有可能会趁机崛起,最后形成军阀割据的现象。
古代军队由中央军和地方军组成,中央军负责守卫京畿地带,拥有最好的武器装备供应,往往由皇帝的心腹指挥。地方军负责守卫边疆,后勤由地方提供,待遇往往不如中央军。
在和平时期,中央军战斗力通常高于地方军。虽然随着时间推移,有很多贵族子弟会为了高官厚禄跑到中央军任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中央军战斗力。但和平时期地方军兵源素质也参差不齐,而且由于武器装备较差,因此战力一般。
但到了战争时期,情况会完全反过来。地方军实力会快速提升,战力会明显超过中央军。毕竟对古代军人来说,战场才是提升战力的最好舞台。地方军往往在边境与敌人激烈厮杀,经历了刀头舔血的过程,能存活下来的都是作战精英。相比之下中央军往往得不到战场的锻炼,素质与地方军会拉开很大差距。
所以中国古代的军阀叛乱,往往发生在战争时期。
比如三国时期的淮南三叛,魏国为了对抗吴国,在淮南地区长期部署了15万军队,要知道魏国的中央军也才10万人。后来发生了司马氏篡魏,导致淮南军团反叛,司马家族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息了叛乱。
东晋淝水之战后北府兵迅速崛起,从保卫东晋政权的军队转变为尾大不掉的军阀势力。后来北府兵的统帅刘裕搞起了北伐,连续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失地,积累了足够威望后顺势推翻了东晋政权,自己当起了皇帝。
不仅如此,当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军阀叛乱也会给外敌可乘之机。
侯景之乱使中国地缘格局从“南强北弱”转变为“北强南弱”:
比如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由于梁武帝的昏庸,东魏叛将侯景在寿春起兵,最后攻占南梁首都建康,江南地主被屠杀殆尽,南梁陷入内战之中。利用这一机会,西魏趁机占领了南梁的四川和荆襄地区,北齐则占领了南梁的淮南地区。自此之后,南朝一蹶不振,奠定了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
安史之乱就更不用说了,当时唐朝总共拥有60万兵马,安禄山统筹范阳、平卢、河东(河北、辽宁、山西)三镇兵马累计15万,占大唐兵力1/4。看似唐王朝占劣势,但安史叛军长期在边塞作战,军事素养远高于大唐中央军。因此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连克洛阳和长安。唐朝虽然最终平息了叛乱,但却因为过度抽调边防部队,而丢掉了西域(安西都护府),国家版图大大收缩。
晚清也面临类似困境,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为了镇压起义,清政府允许地方办团练,湘军和淮军等汉人地方武装开始崛起(这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伏笔),并登上历史舞台,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汉人官僚借此推动洋务运动。后来为了打压洋务派,满清不惜借日本人之手,利用甲午战争的机会削弱了北洋势力(帝党和后党之争)。
被俄罗斯掠夺的中国土地:
不仅如此,内忧必引起外患。沙俄曾利用满清陷入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困境的机会,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屈辱协议,割走中国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的版图从秋海棠叶沦为大公鸡。
因此这里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对外战争容易引起军阀做大,中央军的战力会逐渐被地方军超过;
2、一旦军阀叛乱,会给外敌可乘之机,国家利益就会受损。
按照这种框架,这里来研究俄罗斯瓦格纳叛乱事件。
首先要知道,在俄乌战争之前,瓦格纳只是很普通的雇佣兵。相当于普京的黑手套,在叙利亚、非洲帮俄罗斯国防军干脏活。那个时候普京对瓦格纳有很强的控制力,毕竟俄罗斯国防军主力有40万人,瓦格纳那会也才2万人,双方实力不在一个等级。如果普京愿意的话,可以随时把普戈里津扔到监狱里。
俄罗斯近卫军:
这里也对俄罗斯战前军力做一个介绍。在开战前,俄罗斯虽然号称有百万大军,但真正能用于对外作战的只有那40万合同兵。其它大部分都是义务兵,通常只服一年兵役。义务兵缺乏战斗意愿,而且按照俄宪法义务兵不能出国作战。普京还在内务部内卫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了26万的近卫军,这支军队选拔标准很高,拥有良好待遇,主要对普京负责。但作战能力存在问号,因为俄罗斯近卫军几乎没有大型实战经验。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将20万的合同兵投入战场,本以往能一举击败乌克兰。但由于刚开战时普京过于忌惮西方的制裁,在基辅战役时限制重武器的使用,导致俄军对基辅久攻不下,失去了先机。再后来乌克兰在西方的援助下越打越强,俄军陷入被动,20万合同兵损伤过半,只能从国内新招募了30万军队拿来补充前线。
瓦格纳雇佣兵以骷髅头作为标志:
另一方面,包括瓦格纳雇佣兵和车臣武装在内的军阀却快速崛起。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先是从少将晋升为中将,再从中将晋升为上将。瓦格纳领导人普戈里津则大肆扩军,包括从监狱招募罪犯,瓦格纳数量扩张至5万人。
不仅如此,俄罗斯国内外很多对普京不满的寡头也重金资助瓦格纳,就包括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一口气就砸了10亿美金。借着这部分财力,瓦格纳招兵买马,并在全世界范围购买武器,实力快速膨胀,逐渐发展成可以对抗俄罗斯国防军的势力。
论装备、论人数,瓦格纳都无法与俄罗斯国防军媲美,但瓦格纳在奖惩机制上却比俄军合理得多。由于是普戈里津的私人武装,瓦格纳的战绩与普戈里津直接相关,因此普戈里津设置了高昂的奖金,以激励士兵作战。对于逃亡的士兵,则用铁锤击杀。在这种情况下,士兵当然有很强的动力去厮杀。但俄罗斯国防军不同,对一线军官来说,打赢了,成果会被绍伊古等人窃取;打输了,自己会成为背锅侠。因此俄罗斯国防军出现消极怠工的倾向,畏敌之心很重。
在这种情况下,瓦格纳竟然成为俄罗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在巴赫穆特战场上,瓦格纳士兵如“疯狗”一样向乌军阵地冲锋(乌军原话),最终在付出了4万人的伤亡后攻克巴赫穆特。相比之下俄罗斯国防军表现可就太差了,拿着先进的武器,也只能勉强与乌军持平。
正因如此,俄罗斯国防部对瓦格纳才如坐针毡。绍伊古之所以能坐到国防部长这个位置,不是因为他军事才能突出,而是因为他是统俄党创始人,是普京最早的政治盟友,相当于带资入股。假如瓦格纳表现一如既往地好,那绍伊古国防部长的位置岂不是得让给普戈里津来坐。因此绍伊古经常克扣瓦格纳雇佣兵的炮弹供应,并让瓦格纳打头阵,借乌军之手铲除异己。更有甚者,俄罗斯国防军还经常对瓦格纳士兵打黑枪,多次“误炸”瓦格纳阵地。
巴赫穆特战役后,普戈里津的民调仅次于普京:
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普京看普戈里津也不爽。毕竟瓦格纳在攻占巴赫穆特后,在俄罗斯国内民声大振,普戈里津的民调支持率仅次于普京。明年俄罗斯将迎来总统选举,普京可不想丢掉总统宝座。况且普戈里津经常嘲讽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指桑骂槐的意味谁还看不出。
为了确保明年选举万无一失,今年5月普京决定削藩。俄罗斯国防部发表声明,要求所有雇佣兵与国防部签署合同,统一纳入国防部管理。名义上这是为了提高雇佣兵法律地位,实际上谁都知道,这是为了剥夺普戈里津兵权。
普戈里津当然不干,在攻克巴赫穆特之后,他已经功高盖主,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假如丢掉了兵权,那他跟普通商人没什么两样,随便一道法律就可以把他下狱。普戈里津与普京陷入猜疑链之中,普京担心普戈里津谋反,普戈里津担心普京狡兔死、走狗烹,两人都没有退路。
因此普戈里津公开抗命,拒绝瓦格纳与俄国防部签合同。不仅如此,普戈里津进一步嘲讽绍伊古,表示俄国防军只是一群饭桶,战术呆板,畏首畏尾。他甚至直接批判起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认为俄罗斯可能会输掉这场战争,这就触犯了普京的逆鳞。在攻占了巴赫穆特之后,普戈里津就命令瓦格纳撤离,将阵地留给国防军。
被乌军导弹击中的俄占区大桥:
俄罗斯弹药库遭到打击:
瓦格纳和俄国防军的内斗让乌克兰看到了机会。6月开始,乌军在扎波罗热地区举行反攻,大量北约化的军队朝俄军发起猛攻。乌克兰“米格29”战斗机向俄军阵地大量发射英国提供的“风暴阴影”隐身巡航导弹,这款导弹射程超过250公里,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目标。在乌军的打击下,俄占区多个军事目标遭到打击,包括桥梁、指挥中心、弹药库等。特别是赫尔松的一处弹药库,被击中后发生连续殉爆,周围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
当然,乌克兰的反攻不仅是钻了俄罗斯内部不和的空子,也是想赶在7月于立陶宛召开的北约峰会前取得一些战果,向西方争取更多支持。5G7峰会上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7月北约峰会上不知道会不会提供射程超过300公里的ATACMS(陆军战术导弹,升级版海马斯)。不管怎么说,俄罗斯的内斗给乌克兰提供了很多机会。
这里对未来局势做一些判断。
瓦格纳控制的罗斯托夫市位于乌克兰东南面:
从当前来看,瓦格纳雇佣兵主要控制了靠近高加索地区的罗斯托夫市,同时试图占领靠近俄乌边境的沃罗涅日市。按照激进—保守的顺序,现在有三种策略。
1、打着“清君侧”的名义一路北上,向莫斯科进军。假如一切顺利,普戈里津可以控制整个俄罗斯政府,以叛国的名义诛杀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表示普京是受其蒙蔽才做出错误选择。之后让普京充当傀儡,自己退居幕后操纵朝政。等时机成熟后宣布普京因病暴毙,自己顺利接任总统一职。
2、与普京开启和平谈判,痛哭流涕指责绍伊古等人对自己的迫害,希望普京看在过去的情谊上原谅自己。以解除职务为筹码,换取普京能让自己平安落地,保自己下半生荣华富贵,当个富家翁足矣。
3、以罗斯托夫为据点,占领俄罗斯南部地区,然后搞根据地建设,趁俄乌冲突的机会割地称王。然后与俄政府边打边谈,用武力争取一些有利的筹码。
首先,策略一很难做到,因为从罗斯托夫到莫斯科沿途有重兵把守,瓦格纳缺乏攻城武器和炮弹,想一路北伐直捣莫斯科很不现实,搞不好就类似太平天国石达开那样的命运。除非俄中央军真的不堪一击,否则瓦格纳不会轻易这么干。
策略二也不现实,历史上魏国权臣曹爽就追求过“富家翁”的命运,结果交出兵权后被满门抄斩。正如前文所说,普戈里津最大的问题是功高盖主,他和普京都没有退路,一旦交出兵权,那可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真正能全身而退的可能只有斯特列科夫,毕竟他是草根出身,在俄高层没什么人脉,即便有收复克里米亚的军功,也不至于威胁到普京,因此还能争取个“退休”的命运,靠当网红赚点钱。
那接下来能做的只有策略三了。瓦格纳拥有5万军队,以及俄罗斯反对派寡头的支持,不缺钱也不缺人。但瓦格纳的一大短板在于没有根据地,这就好比李自成一样,一旦造反容易变成流寇作战。因此瓦格纳的最优策略就是在南俄地区扩张地盘,打造征兵和税收来源地。等有了基地之后,再与俄政府叫板。
高加索地区:
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扩张点。这里是东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分界线,民族、宗教形势复杂,年轻人占比高,失业率也高,经常被煽动,因此很容易招募到雇佣兵。
罗斯托夫州往西是乌克兰的顿巴斯地区,可以利用俄乌冲突的机会浑水摸鱼。南部则有车臣共和国和格鲁吉亚,车臣共和国的卡德罗夫一直是普戈里津的政治盟友,早就怀有二心,正好可以勾结下(虽然卡德罗夫公开谴责瓦格纳叛乱,但估计心里早已在盘算如何浑水摸鱼)。格鲁吉亚则与俄罗斯发生过战争,对于俄罗斯打内战格鲁吉亚必然举双手支持。
不仅如此,包括土耳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可能也会介入俄罗斯内乱。土耳其与俄罗斯有世仇,假如俄罗斯发生动乱,对土耳其就是扩张的天赐良机。狡猾的埃尔多安势必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他也有可能与普戈里津勾兑。
至于西方就更不用说了,反正罗斯托夫州连通黑海,想要运送点物资进去还是很容易的。在巴赫穆特战役时期,瓦格纳对乌克兰就有养寇自重的意图,双方打得很默契,乌克兰都是派二线部队打,放水的痕迹很明显。当然西方应该不见兔子不撒鹰,只有瓦格纳真的消灭了不少俄军,交了投名状后西方才会提供大量支援。
位于乌克兰东北方向的别尔哥罗德州还有所谓的“俄罗斯自由军”,不过这其实是乌克兰扶持的敌后小分队,以避免承担袭击俄罗斯本土的责任,里面有很多换了军服的乌军。这其实也是瓦格纳可以统战的对象,假如有一天瓦格纳真的做大,搞不好互相承认建国也不是不可能。
为防备乌克兰反攻,俄罗斯在交战区打造了密集的防线:
在很大程度上,俄罗斯国防军、瓦格纳雇佣兵、乌克兰军队处于三方博弈的状态。
其中:
乌克兰军队战斗力最强。乌军总共动员了70万部队,其中有三分之一接受了北约化改造,配备先进武器,包括“豹-2”坦克、“海马斯”火箭炮、“pzh2000”榴弹炮等。未来来看,乌克兰还有几万军人在西方接受训练,而且未来会进一步接收“F-16”战机,实力日益膨胀。
俄罗斯国防军战斗力其次。刨掉不太能打的义务兵和近卫军,俄罗斯现阶段大概有60万合同兵,其中40万部署在乌克兰战场。配备了较为精良的武器,但由于去年消耗过度,俄罗斯弹药库存已经见底。短期内很难发动大规模攻势,但搞搞防御还是可以的。
瓦格纳雇佣兵虽然作战凶狠,但缺乏重武器,而且数量有限,目前仅有5万人,有一部分甚至不愿参与叛乱。整体实力不如俄罗斯国防军,毕竟瓦格纳只是财阀组建的雇佣军团,俄国防军背后可是有整个国家支撑。
所以现在的战斗力是:乌克兰军队>俄罗斯国防军>瓦格纳雇佣兵。
如果乌克兰不插手,俄罗斯国防军完全有能力剿灭瓦格纳,在人数和武器的绝对差距面前,这只是时间问题。瓦格纳再怎么打游击、打巷战(瓦格纳很擅长这个),终究也会被逐一消灭。
但现实的问题是,俄罗斯当前的主要敌人是乌克兰。对普京来说,如果真的让乌克兰反推到克里米亚,那明年总统大选就会很麻烦。然而,当前的情况是俄国防军仅凭自身之力,很难对抗乌军。俄国防军虽然装备雄厚,但士气低落,假如乌克兰真的发起全面反攻,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不一定守得住。
因此俄国防军需要瓦格纳配合,前者提供武器,后者提供炮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延缓乌军的攻势,之前巴赫穆特战役就是这样,国防部在后方提供弹药,瓦格纳战士负责主攻,取得了一定战果。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按战力排名:俄罗斯国防军+瓦格纳雇佣兵>乌克兰军队。
三角形的性质——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
格纳之所以敢叛乱,是因为做了一个判断。假如俄国防军不惜一切代价镇压瓦格纳,就需要从乌克兰战场抽调军队(俄罗斯国内的义务兵和近卫军战斗力太弱),这会导致俄乌防线空虚,给乌克兰可乘之机。一旦俄国防军和瓦格纳两败俱伤,势必会导致俄罗斯输给乌克兰,这是普京不能承受的代价。
这就是两边之差<第三边。普戈里津敢以小博大,并不是因为失去理智,而是做了充分评估。如果乌克兰没有发起反攻,俄国防军就能腾出手来应付内部问题,瓦格纳是不太敢叛乱的。
对于乌克兰乃至西方来说,是否应该趁着俄国内战加大反攻力度呢?
非也!如果泽连斯基或拜登了解东方谋略,就不会选择如此下策。
假如乌克兰发起反攻,这正好是普戈里津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这会加剧俄国防军防守压力,俄国防军会面临平叛与防守的两难,它不可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好比明朝不可能同时击败女真人和农民军。在这种背景下,普京将不得不对普戈里津做出让步,比如承认瓦格纳的独立地位、让普戈里津取代绍伊古的位置、甚至提拔普戈里津成为总统候选人。
在这种情况下,普戈里津将成为乌克兰反攻最大赢家。乌克兰攻势越狠,普京就越有可能对普戈里津做出妥协。届时俄国防军与瓦格纳将整合在一起,组建一支新的军队,一致对外。凭借俄罗斯精良的武器,以及瓦格纳士兵的好勇斗狠,乌军将陷入空前被动。
这就是两边之和>第三边。普戈里津的成败不取决于瓦格纳的抵抗程度,而是取决于乌克兰的反攻力度。此时的普戈里津会保持高调,然后期待乌克兰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只有这样普京才愿意对其让步。
当然西方人有其固有的傲慢,如果北约或乌克兰真的看不出普戈里津的意图,以往这是天赐良机,趁势加大反攻力度的话,反而会加快俄罗斯内部的整合,让俄罗斯变得铁板一块,那届时才是反受其害。
因此乌克兰的最优策略是:在反攻问题上高举轻落,不急于发动全面反攻,而是渐进式的蚕食俄占区领地。只要乌克兰不大举反攻,普京的优先任务就是平叛。只需保持耐心,等俄国防军和瓦格纳发生激烈对抗,斗得两败俱伤后,再大举出击,收割胜利果实。如此,则俄乌之局定矣。
当然这么做也有风险,万一俄军进展太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叛乱,那乌克兰就会错过有利的窗口期。因此对时局的把握和对窗口期的判断很重要。
所以乌军、俄国防军、瓦格纳都希望另外两家先行动起来。乌克兰希望俄国内战,这样自己可以渔翁得利。俄政府希望乌军暂缓反攻,给自己预留平叛的时间。瓦格纳希望乌军加大反攻力度,这样可以逼迫普京妥协。最终比拼的是智慧和耐心,看谁先沉不住气,谁先漏算对方的底牌。
当然,对中国来说,普京政权出现问题并非好事。普京执政二十多年,对华政策相对友善、稳定,中俄关系在此期间取得重大进展。在中美大博弈的背景下,一个亲华的俄罗斯可以保障我国大后方的安全。假如普京下台,继任者无论是亲西方派还是皇俄派均会对我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俄内部问题,应保持审慎,进一步权衡利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