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普里戈津带领瓦格纳,写的文章发不出来,改了几次依然如故.....算了,还是发个老文章吧.......
原文发表于去年9月23日。

--------正文的分割线-----------

再不动员,俄军将全面崩溃,普京别无选择
一:俄军伤亡巨大,超过40%坦克被损失掉
2022年9月20日,仍然处于俄罗斯占领下的乌克兰四个州: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宣布将要针对加入俄罗斯这一议题,进行全民公投。9月21日,在推迟数小时之后,普京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在俄罗斯进行部分动员。
图:普京已到了底牌出尽、无路回头的地步

目前还不清楚普京推迟讲话的原因,较为合理的推测,是由于动员令本身需要支付极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因此直到最后一刻;在不同的动员方案(比如涉及到的范围、程度)之间,普京依然面临巨大的抉择困境。
在俄罗斯原本的期望和计划中,俄乌战争应该是一场针对泽连斯基团队进行斩首/俘获,同时迅速接管乌克兰全境的速胜战争。
尽管战争初期出现了显著的混乱和惊慌失措,但总体上而言,在多年战火培养起来的警觉性和美国近一年持续不断的情报示警下,乌克兰对全面战争有着较为充足的准备
比如在
战争爆发之前
,就由谷歌为主的西方公司介入,为乌克兰政府的
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了全面托管
。整个战争期间,俄军都未能有效的从整体上切断、控制乌克兰社会信息流动,此类工作便是关键环节之一。

图:俄乌战争爆发之初,俄国高层人士洋溢着道路自信、战略自信的笑容

基于这种背景,俄军的进攻和占领行动,投入的各类资源总量、包括社会动员在内的战前准备工作程度,都是与计划目标完全不匹配的。大量一线士兵和军士、低级军官,甚至在踏入乌克兰境内时,依然以为自己参与的是演习行动;直到战火爆发,才发现自己被欺骗和愚弄。
不切实际的战略目标、严重不足的资源、行为组织上的低效内耗;使俄军在初期的高速扩张以后,总体力量迅速被战场稀释、耗竭。而乌克兰则在整个泛北约阵营的援助下,实现了双方的攻守易势
图:截至9月22日的第三方统计数据,俄军坦克损失数量已经达到1176。每台被计入损失统计的单位,均有独立的照片或者视频来源
图:上图蓝框中被列为14号损失的T-64BV坦克,图片源自无人机视频截图
在经历两百多天的战争后,截至9月18日,根据第三方开源情报机构oryx的统计,有视频和图片作为依据的俄军坦克损失数量已经达到1140辆。而俄军在2021年末所拥有的坦克总量也不到2500辆,这意味着俄军已经损失超过40%的坦克
截至9月22日,oryx的其他统计数据显示:俄军损失的各类装甲车辆(不包括坦克和特种高价值平台),合计已经超过2200多辆工程车辆(架桥、坦克回收抢救等)和设备超过205台;负责战场和通信指挥的高价值系统(包含各类指挥车、通信车在内),超过154个;各类火炮(包括火箭炮)以及配套的支援车辆和设备,合计超过520台
图:一名被俘的俄罗斯少校,这类人都是一线部队的关键领导者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复杂技术装备的损失,除了小部分是被遗弃的之外,大部分都是被摧毁和俘获的。这意味着除了装备损失外,必须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才能合格的各类士官、一线战斗军官,出现了大量的永久性损失
而这些人,不仅是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来源,同时也是使军队保持组织结构有序、而不至于溃散为武装乱民群体的骨干——他们的作用,就像是钢筋混凝土里的钢筋网一样。
技术装备和骨干人员的大量损失,以及一些其它的因素,又进一步严重的损伤了俄军的军心和士气。
二:大规模崩溃和大规模遗弃部队,对俄军整体士气形成了致命打击
9月上旬到中旬期间,乌克兰同时在南北两线发起了大规模反攻。在北线的哈尔科夫地区,俄军出现了大面积的崩溃性失败;以至于大量极具战略价值的弹药库、高价值装备未做任何破坏就被溃退、逃亡后方的俄军所遗弃。
布查屠杀事件使乌克兰战争在政治上迎来关键转折点之后,战场上的军事力量形势,也迎来了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图:布查屠杀中的受害者

在北线溃败之前,俄军已经出现了大量军心士气动摇的情况,特别是布查屠杀事件后。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今天的俄罗斯,发动侵略战争和抢劫强奸屠杀在俄军观念中始终都不算大事、甚至普遍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权力。布查屠杀事件的曝光本身,对俄军没有明显影响。
但在后续处理中,俄政府为了消灭相关人证,拒绝布查涉事部队的后撤修整、并将其被调往最激烈、伤亡最严重的战场充当炮灰;以借乌克兰军队之手灭口,消灭相关人证。这对于俄军的内部凝聚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大多数俄军官兵看来,就是赤裸裸的背叛和抛弃
在北线反攻中,乌军成功的对伊久姆地区的俄军集团实施了分割包围;在得不到支援的情况下,伊久姆俄军军心士气完全崩溃,除了部分人员舍弃重装备跨越奥斯基尔河向东撤退成功外,其余人员均在乌军的后续搜剿作战中被消灭或俘虏。
由于俄军在北线已经没有能力实现对伊久姆的反攻,因此未能及时跨河的俄军在事实上已被彻底遗弃。俄军国防部被迫承认俄军撤出库皮扬斯克-伊久姆区域,并将之美化为“俄军正在离开该区域并重新集结”。
这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军首次大规模的溃败大规模的遗弃部队。这对于俄军整体的军心士气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一线突出部位的部队——谁知道下一次被包围后,得不到支援、会被遗弃的,是不是自己?而这类地点,恰恰多是扼守战略局势的胜负要地
笔者在9月2日发布的《反攻赫尔松》一文中,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乌克兰不可能在赫尔松地区取得迅速的、决定性的、轻松的胜利;相反,乌克兰的进攻会变得相当胶着,战线的每一步推进,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兵员伤亡和技术装备在战斗中毁损。”
截至到目前为止,乌军在以赫尔松为代表的南线上依然打得很不轻松,这验证了笔者此前的判断。但随着北线的溃败,南线赫尔松地区的军心士气,不可避免,一定会遭受极为严重的打击;乌军未来以较小代价夺取赫尔松地区的可能性,概率正在迅速增长
图:被精确命中的桥梁,战斗部穿透后起爆,内部的主承力结构已被破坏,无法重载通行
依靠海马斯在内的大量西方援助远程制导武器,乌军现在有能力对赫尔松地区的关键桥梁等设施实施精确打击,借助其河流密布的地形环境,完成持续性的分割和封锁。赫尔松的俄军守军事实上等同孤军。而战斗意志,是孤军防守战中最重要的因素;任何一场战争中,一定要有增援的希望、后方对孤军绝不放弃的态度,才能使被包围的孤军守军维持军心士气不垮。
伊久姆的恶劣先例,会使失败主义和投降倾向的情绪思潮,像瘟疫一样在俄军内部传播——赫尔松地区不仅不会例外,还会是特别感同身受的重灾区。
前段时间,乌克兰官方人士就声称,赫尔松地区的守军正在与乌军接触,试图就投降问题进行谈判。即便这个消息本身是假的,是乌克兰放出来的心理战谎言,在现在的局势下,很多乌军也会相信它是真的;在得不到遏制的情况下,这一流言也完全可以进一步演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三:普京别无选择,必须要有大动作来振奋军心、阻止兵员流失
目前的俄乌战场形势,给普京施加了空前的压力——他必须要做出很大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军心士气,并遏制军队有生力量的不断流失;哪怕这样的举动,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和代价。用中国人的话来说,这就是到了明知是饮鸩止渴,但却不得不为的地步。而公投和部分动员令,就是普京现在能做的主要应对措施。
图:截至9月19日,俄军在乌克兰的态势
推动乌克兰四州的入俄公投,能够起到两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稳定军心。即把战争目的
从吞并乌克兰全境,变为吞并目前俄军依然大部分控制的四个州

这在原有战略目标已不可能达成的背景下,建立一个新的、至少看起来可行的退让性目标,为抑制俄军内部蔓延的绝望和失败情绪,为重新通过政治工作激励战斗意志提供认知上的基础。
第二个作用,是通过吞并乌克兰领土的过程,在法律概念层面上,实现境外战场向境内战场的转化。为调动国内现役义务兵参战、以及针对社会面的动员令下达,扫清障碍、提供法律和政治上的基础。
推动部分动员令,能够起到三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阻止兵员流失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200多天,时间已经到了9-10月;而历年的10-12月,都是俄军的秋季征兵时间段——新兵入伍,总是伴随老兵退伍。这同时意味着从9-10月份开始,会有大量的老合同兵的合同到期,而他们会拒绝与俄军续签合同,选择退出军队返回家乡。
图:俄军战俘
在如此糟糕的战场形势下,而且还是一场非常欠缺道义正当性的侵略性战争,俄军通过正常渠道和手段,根本就征召不到新的签约合同兵。这一趋势如果不被阻止,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组织架构,将会由于人员的大量急剧流失而完全崩溃。普京此次动员令的第二条、第四条,主要就是针对这个问题:
第二条强调“军人签订的兵役合同在部分动员期结束前一直有效”;第四条强调“被征召服兵役的俄罗斯联邦公民,应具有根据合同在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服兵役的军人身份”。
这意味着在动员令下达以后,现有的合同兵与俄军之间的合同将强制性的自动延续,直到动员状态结束。同时通过动员令征召入伍的士兵,会被视为合同兵
第二个作用是为俄军补充新的有生力量
动员令第七条规定,“俄罗斯联邦各主体的高级官员,应确保在俄罗斯联邦国防部为每个俄罗斯联邦主体确定的数量和时限内,征召公民参加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的动员。”
图:9月21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地均爆发针对征兵的抗议,被逮捕人数合计超过1300人
这意味着普京要在全国范围内,依据各地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按对应比例进行强制征兵。在实质上,这和全面总动员已经非常接近了。按照绍伊古的讲话,目前俄军计划动员30万人。不过也有消息称,30万只是首批动员的目标,总的动员规模会高得多;这方面不同渠道的消息给出的数字也不同,最高的达到了200万。
第三个作用是强化社会管制秩序,维护现有政权稳定
针对战争的动员令一旦下达,就意味着俄罗斯政府的管理模式,开始进入战时管制状态。在这种特殊状态下,俄罗斯警察、安全部门等强力机构,能够获得远超正常水平的行动权限。
平时不能抓的人,现在可以直接逮捕;平时不能闯入的民宅,现在可以合法突入搜查;平时不能判刑的人,现在可以合理合法的送到西伯利亚去劳改。
图:9月21日莫斯科反征兵抗议游行中被逮捕的人
由于战场上的进展不顺,俄国内反对战争、反对普京的声音和力量在不断壮大。前段时间在征兵压力开始扩散到俄罗斯两京(莫斯科、圣彼得堡)后,两地都出现了公开要求普京下台的政治运动
实际上之前普京政府就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俄乌战争相关的管制政策,也抓了判了不少人;但显然随着战争压力和代价的进一步加剧,已有的政策已经不足以压制社会上的反对言论和活动。
对于普京来说,此类现象的威胁比乌克兰战场形势更直接、更危险;进入战时管制状态以后,他能在短时间内,更有效的压制住反对力量。
四:动员令不能解决俄军的士气困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动员令在短期内会对俄军有所改善,但在整体层面上,改变不了俄罗斯战略已经完全失败的局面
动员令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军队人数的增加。
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武器在战场总体层面的反应速度、精度、杀伤能力,都远远超出了二战水平;纯粹的人数优势,特别是只是简单发把枪的步兵人数优势,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不能有效组织起来、不能熟练有效操纵技术装备、不能在强大火力带来的伤亡风险下保持主动积极的决策和行动能力的官兵,除了炮灰和耗材,在战场上什么都不是。
很多人,甚至包括此刻的俄罗斯政府和高层,都寄希望于此前曾经有服役经历的退役军官和士兵——比如在谢尔久科夫军改中,大量裁撤掉的军官。但实际上这方面的效果是注定非常有限的。
不论古今中外,年龄从接近30到40岁之间、具备多年服役经历的军人,大多数都是非常难搞的老油子;怎么逃命,怎么借故不执行命令,怎么偷奸耍滑,个顶个的熟稔于心。
这些人一方面由于年龄的增大,阅历思考在增加,而激素分泌水平在衰退,是非观更复杂也更顽固,思考认知模式上与十几岁、二十出头的适龄义务兵完全不同,很难被简单的宣传工作煽动、狂热化。另一方面,这些人普遍建立起了婚姻家庭,有妻子儿女,心有顾虑身有拖累
图:反战和反征兵游行示威中被逮捕的人,最先拿到了入伍通知书,非常俄式特色
俄国目前的动员令,解决不了这批人“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死”的问题,而这是战斗意志的基础。这些人的家室都在国内,绝非他们不去打仗,家室就要被外来侵略者抢劫凌辱屠杀;恰恰相反,在当前的俄国社会经济和保障体系和水平(比如养老金已经冻结多年)下,他们要是在战场上受伤残废、死亡了,家庭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因此这些俄国内的预/后备役人员,在被强制动员到乌克兰战场以后,俄军在得到新生力量的同时,还将面临极大的管理难题;这类管理难题可以分为两面,但彼此之前相互关联,相互强化。
第一个问题,防止防止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的传播感染
除非别无选择,任何一个理智尚存的军官,都不会把刚从一线败退下来的溃兵,直接补充到其它一线战斗部队中去。
因为这些溃兵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倾向,还普遍处于严重的恐惧和绝望状态中。对于整个军队的士气和组织状态而言,这些情绪极不稳定、战斗意志崩溃的溃兵,就像是瘟疫的传染源一样,会把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通常来说,这些溃兵至少要安置在后方经过3-4周的修整恢复,才能重新补充回一线战斗部队。
而动员令下被强制征召的人员,在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上,与溃兵是非常相似的。他们在补充一线部队人数的同时,也会带去更多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一个人就能轻易毁掉一个班的战斗意志。
第二个问题,正常的军队基层管理关系会被大幅度破坏
在军队的管理体系中,最显性的管理关系,无疑是军衔与职务的等级制关系;但实际上,这类关系通常还隐含着年龄/资历的等级。即通常而言,军衔高、职务高的人,年龄和资历也较大,在威望上具有优势。
一旦这明暗两条线出现冲突,往往就是军队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比如年龄较大的老资格士官,与年轻刚毕业的菜鸟军官之间出现的矛盾,在各国都普遍长期存在。
在俄国强制动员之后,一大批年龄大、资历老、心怀不满、主观情绪厌战的预/后备役人员被塞入了一线部队;那么这批人不服从年轻军士和军官的管理指挥、与年轻军士和军官争夺威望和影响力的情况,就一定会普遍而频繁的发生,成为常态。而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伴随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的传播。
基于这些问题,被强制动员到一线的补充兵力,能够承担的作战任务类型、能发挥的战斗力非常有限。任何需要强烈自发性、主动性的作战任务,比如高风险的穿插进攻,都指望不上他们;只要战斗节奏变得残酷而激烈,他们往往就是引发崩溃的源头。
五:动员令解决不了俄军大型技术装备匮乏的问题
相较于兵源的困境,俄军目前更大的问题实际上在于大型复杂兵器的供应速度,完全跟不上乌克兰战场上的损失速度。与此相关的动员令,主要是第六条、第八条。
第六条:俄罗斯联邦应当:1、开展融资措施,进行部分动员。2、采取必要措施,满足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其他部队、军事编队和机构,在部分动员期间的需要
第八条:为国防工业组织中工作的俄罗斯联邦公民,在其为这些组织工作的期间,在动员期间被赋予推迟服兵役的权利。被授予延期权利的俄罗斯联邦公民的类别,以及授予这种延期的程序,由俄罗斯联邦政府决定
在复杂技术装备的补充上,俄罗斯的动员令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所有能用的手段,包括实施外汇管制在内的战时经济管制手段、调集全国资源全力保障军工企业生产,实际上从今年2-3月份就已经开始陆续实施了。现在的俄军技术装备补充速度,已经是俄罗斯军工行业全力动员的成果。
新颁布的动员令中,涉及到军工企业的相关部分,实际上只是将其战时经济管制手段在明面上予以公开承认并进一步加大力度——但能继续强化的程度已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是为了协调动员令而保护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即保护军工企业员工不被强制征召入伍。
目前无论是基于传统机械制造为主的部分,还是电子电气的部分,俄罗斯军工企业都已经没有更多潜力可供挖掘。而且正相反,俄罗斯军工行业正面临毁灭性的打击和透支,随着战场的持续,俄军工行业会迅速衰竭,技术装备的生产速度和性能、质量都会进一步急剧降低。
(本文篇幅已超过7k字,这一问题会另文详述)
结语:动员令的政治代价极为沉重
一直以来,俄罗斯政局稳定的关键就在于“两京”——莫斯科、圣彼得堡,尤其是莫斯科;其重要性类似于中国的北京、上海,但又远远超过。比如莫斯科甚至是俄罗斯总体物流网络的唯一中心枢纽。
而偏远地区、尤其是其少数民族,不仅经济和政治上饱受歧视,严重缺乏政治影响力,同时也是俄军廉价炮灰耗材的主要来源。这也是直到现在,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虽然伤亡惨重,但两京地区依然基本能保持稳定的关键。
图:新乐子,普京发言人的儿子在电话采访中拒绝响应征召命令参军

图:泽连斯基的攻心战术,直指要害

随着部分动员令的发布,两京,以及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两京地位的其他较发达、具备较强文化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地区,也必须开始大量征召人口参战。在切身的死亡威胁下,俄罗斯主体人民的反战意识开始迅速强化,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民开始热爱和平、热爱生命、反对侵略战争,并变得敢于反对普京的战争政策。
虽然还不好明说俄罗斯政局未来的变化,但这不妨碍我们回顾俄罗斯过去的历史:
图:全面动员始终存在的一个风险:预定被驱赶上战场的人群拿到武器后,他们枪口会指向谁?这是一个存在不确定性的、随时可能变化的问题

1917年,沙皇俄国与德国的持续战争依然在僵持,以总体形势来看,俄国的国力消耗远未见底,根本谈不上必输,部分局面还处于优势上风。但是战争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特别是两京地区人口的伤亡代价,已经使俄国国内的政治斗争高度激化,反对沙皇的力量纷纷出现并迅速壮大。
1917年11月(俄历10月),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连续示威和暴动后,不愿上战场面对德国舰队的圣彼得堡俄国海军官兵,决定调转炮口,先打掉沙皇政权
1918年7月17日,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没有按照俄国传统中风病逝,而是全家被拉进地下室处决。没有审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