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学毕业找工作,他没后台,没后门,四处碰壁,对社会一度心灰意冷,差点儿投身黑社会。
后来他白手起家,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并于78岁高龄应政府邀请,拯救了破产重建的日航,创造了日航史上空前的1580亿日元的利润。
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近年来在中国企业家群体拥有大批拥趸。之前国人更多崇尚西式的科学管理,后来稻盛先生首倡的经营哲学开始走红,成为众多企业大杀四方的一剂强心针。
“什么是企业经营?经营就是日益提高自己的哲学理念。”稻盛先生说,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连小学生也懂,但“人格·理念”的决定性作用却常受忽略。
优秀的经营者要有哲学思维,“聪明能干”不过是三流资质。
一、公司也要有“人格”
我在27岁时创立了京瓷。那么年轻自然没有经营的经验,同时因为是技术出身,所以我对经济知识和企业会计更是一窍不通。
然而,既然当了经营者,既然开展了事业,就必须对接踵而来的各种问题做出判断。虽说是一个只有28名员工的小公司,但是“这件事怎么办”“那件事如何做”,许多事情都需要我做出决策。
虽然没有经营知识和经验,但作为经营者,我必须对部下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判断。然而,对于应该以什么作为判断的基准,我感到非常苦恼。
当时,公司非常弱小,只要自己的判断出现一次失误,公司就有可能一蹶不振。一想到这里,我就因担心而夜不能寐。
左思右想,烦恼之余,我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既然自己对经营一无所知,不如就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吧。
也就是说,我把“作为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善的还是恶的”作为经营的判断基准。
“正还是邪”“善还是恶”,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而且从中引申出来的正义、公正、公平、勤奋、谦虚、正直、博爱等,这些都是从孩童时代起,父母、老师教导我们的最朴实的伦理观。
如果将这些伦理规范作为判断事物的基准,我觉得自己能够理解,能够掌握。于是,我就将“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来处理京瓷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现在回想起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正是依靠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来开展经营,京瓷才能获得如今的成功。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思想不是出于经营者的私利私欲,因此能够获取员工的共鸣;员工们从内心理解并接受,所以创业之初,公司规模很小,也不知道公司明天会怎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也能够为了公司的发展而自觉地、不遗余力地拼命工作。
而且,在公司发展壮大之后,依然如此。无论是进军海外,还是涉足不同的行业领域,甚至是收购企业,京瓷都树立了这种普遍正确的经营哲学,遍布全球的所有京瓷工厂和事务所的员工们都共有这种哲学,并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实践这种哲学。
很多人评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京瓷有先进的技术,是因为京瓷赶上了潮流。
但我认为绝非如此。我认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京瓷经营判断的基准不是“作为京瓷,何谓正确”,更不是“作为经营者的我个人,何谓正确”,而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因而它具备了普遍性,就能够为全体员工所共有。我认为京瓷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此,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
二、“深沉厚重”才是企业家第一等资质
人生与工作的成功由三要素构成: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为什么思维方式重要?因为它有正负。即使你能力强、热情高,但思维方式错了,结果就导致一个相应的负值。
当今社会对于领导者最大的问题是选拔方式,我们挑选领导者的基准是把人的能力、才干放在了人格之上,不重视人品。
2002年4月,在“阿布谢亚·稻盛领导力研究所”成立时的演讲中,我谈到,为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培养具备优秀人格的企业领导者、培养真正合格的经营者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认为,在领导者的资质中人格最为重要。领导者保持自己高层次的人格,是解决当前企业治理危机最根本性的方略。
但是,一般人却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的资质,人格因素虽然重要,但比人格更重要的是领导者的才华和努力。
实际上,环视当今的商界,无论是创立新兴风险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创业型经营者,还是出任大企业的CEO后,让企业再度飞跃发展的经营者,凡是这些成功的经营者,无不聪明能干、才华横溢,而且个个热情焕发、干劲十足。
他们不仅运用自己的商业才能开发出崭新的技术、市场模式、经营战略,而且发挥出燃烧般的热情,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领导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在几年前,当IT走红的时候,有许多崭露头角的经营者和企业,如彗星般突然出现,不久后又在我们眼前消失。
看到这种情形,我强烈地感觉到,仅凭才华和努力做评价的基准是不对的、不可行的。
日本有句格言:“恃才者,败于才。”
天资聪明的人,发挥自己出众的才华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如果他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者将他的才能用错了方向,就必然会导致失败。
就是说,越是才华出众、越是热情高涨的人,他们的能量就越大,就越需要有一种东西来控制他们的这种能量。
我认为这就是人格。只有人格才能驾驭才华和努力发挥的方向。
如果人格扭曲,就不可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挥他的才能和热情,结果就会导致经营的挫折和失败。
很多经营者都知道人格的重要性,但人格是什么?怎么做才能提升人格,或者维持高尚的人格?人们却并不清楚。
正因为如此,一时取得成功却不能维持繁荣,过后又失败没落的经营者层出不穷。
那么,所谓人格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所谓人格是由人出生时就具备的性格,和他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学到的哲学两者构成。
就是说,在一个人先天的性格之上,加上后天学得的哲学,才形成了这个人的人格。
先天的性格因人而异:有的人强势,有的人软弱;有的人胆大,有的人慎重;甚至有的人自私任性,有的人富有体谅和同情之心。可以说人的性格千差万别。
如果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没有学到正确的哲学,那么他天生的性格就会原封不动地成为他的人格。而人格就决定了他的才华和努力前进的方向。
如果是这样,那么在这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假如他是某个组织的领导者,他天生就有自私自利的性格,但他才能出众,又不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他可能取得成功。
但因为他的人格有缺陷,在某种情况下,他就可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而干起违法的勾当。因此,他的成功就不可能长期持续。
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正因为如此,就必须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优秀的哲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
特别是雇用了很多员工、负有很大社会责任的企业经营者,就更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人格,并把它保持在高尚的水准上。
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优秀哲学,就是经过了历史风雨的考验、由人类长期传承下来的“圣贤的教诲”。
它告诉我们“人本来应该是怎样的”,告诉我们“人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就是正确的为人之道。这种哲学具备感化人心的力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知道和实行是两回事”。比如,对于基督的教诲、释迦牟尼的教诲、希腊哲学、孔孟之道,我想大家可能都学了一些,作为知识大家也都理解。
但是,对于这些圣贤的教诲,如果仅仅作为知识掌握,并没有什么价值。必须用这些教诲来告诫和勉励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作为领导者需要反复学习这种体现正确的为人之道的哲学,不仅用理性去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要不懈努力,将哲学渗入自己的理性之中,从内心真正接受、认同。
这样做,就能弥补自己性格中原有的缺陷,校正扭曲的部分,塑造自己新的人格,或者叫第二人格。
就是说,要反复学习优秀的哲学,使之成为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提高并维持自己的人格。
一般的人,对如何正确做人的哲学,学过一次就觉得足够了,他们不愿意反复学习。
但是,运动员只有天天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自己的体能。心灵的修炼也一样,一旦懈怠,很快就会回到原点。
因此,必须持续努力,将描述“人应有的姿态”的优秀的哲学不断注入自己的理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水准。
为此,时时回顾自己的言行,日日反省自我,这一条也很重要。
学过的正确的为人之道,在行动上有没有违反,要严肃自问,天天反省。这样做就能够维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我认为,为了提高和维持人格,有两条准则十分重要:
一条是要反反复复学习优秀的哲学;
另一条是要天天自我反省。这两条必不可缺。
正如开头所讲,日本也好、美国也好,不少著名企业因违法乱纪而破产或陷入窘境。
这些企业依靠天资聪明的经营者非凡的努力发展壮大,但因为这些经营者的人格没有提升,所以越是靠才华和努力提高了业绩,他们的欲望就越加膨胀,越想获取更多的利益,不知不觉中就干起了不法的勾当。
企业治理没有捷径。领导者将古今东西优秀的哲学典籍置于案头,随时翻阅,努力提升人格,努力保持高尚洁白的人格。
这样做,看起来似乎迂拙,但我相信这是防患于未然,即预防领导者及其企业堕落的最好的办法。
采取这样的措施就能克服企业治理的危机吗?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但是,如果由只具备才华和努力两个要素而缺少人格的领导者掌握大权,允许他们在企业里飞扬跋扈,那么,不管构建了多么严密的企业治理的体制系统,结果都会形同虚设,变得有名无实。
19世纪后半叶,当日本迎来近代化黎明期的时候,倡导实学教育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面对怀抱青云之志的年轻学生们,就理想的实业家应有的形象,讲了如下一段话:
思想深远如哲学家,
心术高尚正直如元禄武士,
加上小俗吏的才干,
再加上老百姓的身体,
方能成为实业社会的大人物。
才华和努力不用说,同时必须兼备高水准的人格,只要这样的人才辈出,一个健康的经济社会就能培育起来。
三、企业如何从根源上“反腐”?
京瓷从创立起,就十分注重“以心为本的经营”,为了和员工构筑信赖关系,经营必须“透明”。这就是说,企业必须追求“玻璃般透明的经营”。
例如,公司有多少订单,与计划相比延迟了多少;同时,利润有多少,用在了什么地方等。不仅仅是干部,公司所处的真实状况也应该让员工看得一清二楚。 
为此,领导者应该立足于企业所处的现状,把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想、追求的目标正确地传递给员工,这一点至关重要。
通过准确告知员工企业现状、面临的课题及追求的方向,统一员工思想,团结他们的力量,否则就无法实现高目标、攻克难关。
另外还有一点,在“玻璃般透明的经营”中最重要的是领导者自身必须有贯彻“率先垂范,光明正大处理业务”的姿态。经营领导绝对不得挪用企业经费,随意花费招待费等费用。
一旦经营者有类似的行为,就会招致员工叛离,道德败坏的风气就会在组织中如野火一般蔓延,进而动摇整个企业的根基。
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京瓷哲学”里还有 “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贯彻公平竞争的精神”、“注重公私分明”等条文,这些都是企业经营中规定的原则。作为经营者,我严格遵守这些简洁的原则,而且努力让全体员工共同遵循。
如果没有这些经营哲学,情况会怎样呢? 
如果经营者没有清晰的哲学,就会在经营中一味追求利润增长,追求所谓的“合理”及效率。
而且,还会将“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的风气带入公司内部,最终导致企业出现员工和干部“为了赚钱,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也没关系”的现象。 
如果企业对这些“不当手段”视若无睹,那么整个公司的道德很快就会堕落。
在这种道德败坏的组织当中,那些有思想的老实人也不再认真工作,于是公司风气急转直下,业绩也逐渐恶化。
事实上,快速成长起来的公司转眼间轰然倒塌的案例,在日本也好、欧美也好都屡见不鲜,在巴西想必也数不胜数。
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人性是脆弱的,往往败给自身欲望,屈服于环境,爱好虚荣,结果若无其事地走上与“为人之道”相反的道路,这也是事实。因此,我反复强调,人必须拥有哲学,以作为迷茫时的判断基准。
尤其是拥有众多员工、承担着重大责任的经营者,应该在高尚的道德伦理的基础上确立经营哲学,以此自我诫勉,同时努力与员工共有。
为了事业成功,为了让组织发挥正常的机能,领导者自身所拥有的“思维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经营者应当具备普遍正确的思维方式,用优秀的经营哲学从事企业经营,这是事业发展、企业持续繁荣最大关键。
四、跟年轻员工讲哲学 切忌豪言壮语
不管揭示了多么崇高的理念和哲学,不管社长如何天天强调哲学,但是,社长自己如果不付诸于实践,员工很快就会看透,社长不过是拾人牙慧,装模作样,说说而已。
本来想拼命传递哲学,但自己的想法却无法在员工中渗透,反而增加了员工的不信任感。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经营者的人生态度还没有达到让员工尊敬的程度。
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企业的社长室里,挂着写有公司宗旨、信条的匾额。
但是,社长往往若无其事地干着与公司宗旨、信条完全相反的勾当。这样的话,无论平时社长讲的哲学多么高迈,也完全无法获得员工的共鸣。
“社长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晨会时说:‘希望大家拼命努力,我也会站在前头,为了大家的幸福,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嘴上这么讲,但一到下午,他就不干活了,热衷于休闲游玩。社长是那个样,我们公司恐怕要不行了。”
让员工这么贬损的社长,我认为还为数不少。
讲哲学不是为了一味地驱使员工,经营者自己要率先垂范,比任何人都更认真地实践哲学,这是最重要的。
经营者本人严格自律,不间断地提升自己的人格。员工们看着这样的榜样,就会自然而然地努力实践哲学。
“社长有那么好的想法,又那么认真地实践,我们员工也要共鸣,我们尊敬社长,为此我们要与社长一起实践哲学,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
必须让员工自然地产生这样的想法。
经营者心中毫无愧疚,真挚地实践哲学。正因为如此,必要时可以毫无顾忌,使用严厉的语言批评员工。
实际上,对于工作马虎的员工,我曾这么讲:
“为了包括你在内的全体员工的幸福,每天早晨我总是第一个上班,从产品开发到生产、销售我都全力以赴,忙得不可开交,连夜里几点睡觉都会忘记。我如此拼命干活,而你做事却如此马虎,不负责任,你好意思吗?为了同志、伙伴,为了你的家庭,也为了你自己,你得好好干,你别让我为难。”
我常常严厉地斥责不认真工作的员工。
到了企业的第二代、第三代,在与部下进行意见沟通时,往往会有顾虑,如果自己言词尖锐,员工会不会逃离,会不会抵制。
因为担心,说话往往就很客气。这样的话,即使谈论哲学,也会讲一些四平八稳的话,有效的意见沟通就更困难了。
而我不介意得罪人,该说清楚的话就能说清楚。
这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中,我实践哲学比谁都认真,我有这份自信。为了员工,社长比谁都辛苦,没有什么比社长的这种姿态更能赢得员工的共鸣。
所以在公司里,经营者必须是最辛苦的。只要做到这一点,员工就一定会追随你。
只有从平时做起,率先垂范,比谁都认真地实践哲学,行动值得尊敬,而且持之以恒,员工才会认同,才会听得进社长的说辞。
员工只要在平日里看到经营者率先垂范的榜样,就会相信经营者真实不虚的话语,就会激励自己努力去实践哲学。
不管经营者自己如何坚信哲学的力量,也不管平时如何努力做到率先垂范,也不可能把哲学实践得完美无缺,因为经营者也是人。
尽管如此,但是“作为人,就应该这样去生活”,“作为经营者,就应该成为这种优秀的领导者”,理解这一条,并努力去接近这种理想状态,哪怕是接近一小步,做这种思考的人和不做这种思考、稀里糊涂生活的人,他们的人生和经营的结果将会迥然不同。
这不是一个能够领悟还是不能够领悟的问题。我认为,随时反省,不断努力去领悟,这种态度才是重要的。
所以,在公司内渗透哲学,致力于哲学共有的时候,也要好好理解这一点,在这个基础上与员工交谈。
能够完全实践哲学的人并不存在。所以我过去就讲过,作为经营者,你们应该坦率地对员工这么讲:
“我要大家学哲学,好像我自己很了不起似的。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很好地实践哲学,直到现在,我也从来没有过完全实践哲学的前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过是一介书生,不过是一个还没有入门的小和尚,所以我准备尽我的一生,努力去实践哲学。”
“但是,并不是说,我自己没有实践好哲学,我就没有资格讲哲学了。‘做人做事本来就应该这样’,至少我必须这么说。因为我希望员工们成长,希望公司顺利发展。而且哲学不仅能指导公司发展,还能让大家的人生幸福。”
在讲述哲学的时候,采用这种态度说话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我自己在内,完美无缺地实践哲学的人并不存在。
虽然自己还没做好,但是持续努力,想方设法要把哲学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持续努力的行为本身就非常尊贵。
所以一定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把哲学彻底搞明白了,而是与员工一起反复学习,努力把哲学化为自己的血肉,在经营的现场认真实践。
与员工一起反反复复学习哲学,经营者的这种姿态一定会在每个员工的心里引起反响,一定会促使大家努力去实践哲学。
而且,通过实践哲学,有更多的员工,哪怕只是一名员工,在事实上实现了幸福的人生,经营者就能感觉到,员工的这种幸福就如同自己的幸福一样。
而且可以说,正是这种感觉才是经营者最大的喜悦。
说得极端一点,即使这位员工离开了公司,只要他实践哲学,走在幸福美好的人生道路上,那也是好事。
实际上,我曾经在与年轻员工一起的恳亲会上,讲过下面几句话:
“你不留在京瓷公司也行,即使离开京瓷去别的地方,只要你按照哲学中所说的人生观去工作和生活,你就能够拓展你幸福的人生。”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每一位员工都以真挚的态度实践哲学,其结果,就能度过幸福的人生。
如果是这样,让自己的人生结出丰硕果实的公司,自然就值得员工信任和爱护。
作为结果,在员工离职率降低的同时,员工的积极性就会提升,组织就会充满生气,公司就能顺利发展。
我衷心希望,用各位自己的双手,构建这种值得员工信赖的企业,值得员工自愿为它的发展竭尽全力的企业。

任何时候,强大的表达力,都意味着强大的竞争力、幸福力、影响力。
如果你希望自己:
家里闹矛盾时:
几句话就让

老公孩子乖乖听话,甜蜜幸福。
开会发言时:
每一次都能一语中的,

成为公司里说得上话的人;
公开说话时:
总能让人

点赞、捧场,轻松吸引贵人相助;
这一次,为你推荐马丁老师,他将10年的表达经验,融汇成这堂《27堂表达修炼课》,让你成为大智慧、大格局、高情商、有魅力的人。
27堂课彻底重塑你的表达力
涵盖日常30+表达场景
从容搞定任何场合
长按二维码,马上领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