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企业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该理念的深入发展已成为全球趋势,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开始关注。ESG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考虑了公司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企业需要做ESG,不仅仅是履行社会责任,更是提高绩效和竞争力的契机。
1916年美国学者克拉克,J. 莫里斯在《变化中的经济责任基础》一文中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2005年联合国发表了《在乎者赢》研究报告,率先提出了ESG理念。近年来,ESG报告成为中国上市公司重要的披露报告之一,ESG投资纷纷兴起,相关话题也引起关注,从企业的ESG信息披露、建立本土化的ESG评级,到ESG投资的超额回报,话题源源不断,内容多样。
但是,ESG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从这一趋势中解读企业发展方向?日常中,我们如何观察行业动态,找到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或是策划自己工作相关的未来。「地球快乐吗」这期就和阿里巴巴集团ESG战略负责人刘伟一起聊了聊。
嘉宾
刘伟阿里巴巴集团ESG战略负责人,罗汉堂可持续发展科学家;联合国世界气候适应科学计划(WASP)科学委员,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客座研究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ESG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张帆Lens总经理,资深传媒人。
主播
亦爽GreenLens项目总监
🎧 「地球快乐吗」是多视角的环境内容播客
GreenLens出品,双周更新
vol.06 「地球快乐吗」
商业之上:
谈谈ESG和阿里巴巴
02:08 | 什么是ESG,为什么全球的商业公司都在关注
刘伟带上我自己的一些学术的视角,ESG英文是三个比较常见的单词,environmental、social 和 governance(环境、社会与治理),为什么前两个是个形容词而 governance 是一个名词?ESG通常常常都被叫成一个名词,实际上environmental 它后边是risk风险,就是企业面临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风险。
过去大家更关注在财务上的风险,ESG通过气候变化等一些显性的过程,让更多人有了感知。我觉得风险的另外一面就是机遇,看我们在一个后疫情的时代,怎么样去找到一个新发展的可能性。ESG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它是一个中长期的战略去思考的事情。
亦爽这样的中长期策略,只要企业自发执行就好了,为什么会有标准,还有监管机构,为什么会上升到一个共识?
刘伟共识其实是非常难的,人类学理论(Cultural Theory)中有个说法叫clumsy solution(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通常不会非常优美,它往往不是共识,是各方妥协的一个结果。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共识?我想其实还是因为不管是气候变化还是疫情,让大家在问题的层面达成了一致,就是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环境问题、环境危机,包括水、包括生物多样性,我想基本上没有人会否认。
另外一个是城乡差异的问题,过去20年发展带来的不均,是为什么我们有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的大政策背景。
最后一个维度,我自己认为是信任问题,包括在疫情这个时代之后,全球层面到更小的一些社区层面,它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信任危机,包括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数字化转型时期,我们对新技术不光是数字技术,一些其他维度的材料生物科技,各种各样的技术的信任之间,也存在一个重要的gap(缺口)
刚好这三大问题对应的是ES和G,大家对问题取得了共识,但是大家对解决方案我想还是有非常大的理解上的差异,这就需要全世界不同地方、不同企业的尝试,(比较)各方面的优劣。
07:00 | ESG为什么比可持续发展评级、碳足迹等其他评级更显重要?
刘伟:从自己的能力和角度出发,会关注不同 scope(范围)、不同类型的问题。ESG偏向类似财务披露领域,可持续发展评级,在我看来它更广泛。
最新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简称ISSB)很大程度上参考了TCFD(Task Force For Climate 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报告的框架,其即将发布的可持续披露准则 (ISSB Standard)覆盖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四个维度,这是过去几年来比较被广泛采用的。
©《最终报告: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TCFD
我们做研究尤其做模型,经常说all models are wrong,some are more useful than the others(所有的模型都是错误的,有些模型比另一些更有用)。做模型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改进,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框架,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帮我们去更有效的推进事实上的改进,工作的改进,它就是有用的。
亦爽:有报告说光是ESG的评估标准都已经有600个,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但就像您说的,它可以帮助你去做决策的一些梳理和判断。
刘伟一定层面上是这样子,但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也许有一些人把ESG统一到一个框架,更好做横向比较,尤其是做投资的角度来讲。但我觉得需要contextualize(置于上下文中理解)放到一个合适的背景下来看,在这个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行业,企业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以及优先级怎样,这和企业的商业战略实际也是类似的。
很多人在讲到ESG的时候,追根溯源的话,大概超过100年前,美国的一个学者叫克拉克,J. 莫里斯,有过一篇文章叫《变化中的经济责任基础》,他提出了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大家就在ESG之前讲的都是CSR,这是我们的现在讨论这个问题的一个理论基础。
The Changing Basi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by Clark, J. Maurice 《变化中的经济责任基础》,克拉克,J. 莫里斯
张帆:我这有个小白问题, ESG可以认为是CSR财务版或者升级版吗?
刘伟:ESG披露的标准化会更高,CSR它更自由一点,前面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也不是CSR简单的延伸。准确的数据能帮助做好ESG,但也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和商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有没有足够深层次的思考?我想这个是不可被替代的。
张帆:通常来说以多长时间维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刘伟它的考虑应该是无时无刻不在的,未来ESG报告是每年都要发,走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把相应的监测和数据整理起来,披露一些底线型的内容,然后逐渐循环和适应起来,是一个adaptive management适应性管理的过程。
ESG不是非常深思熟虑过后的战略,是需要跟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来做调整的。一般来说每过两三年,尤其在现在经济社会技术非常动态的情况下,一定是要去做迭代的。
18:45 | ESG和企业收益的关系是什么?
张帆这几年企业生存环境比较差一些,ESG能否在短期收益中做到平衡?它和收益是掣肘还是互相促进?
刘伟从长期来讲,应该有比较大的概率,它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商业一定是有很高不确定性的,这也是为什么ESG非常难做的一个原因。
亦爽对执行人或者是普通大众来说,ESG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启发和借鉴?他们需要去关注吗?
刘伟投资人和整个 financial sector(金融部门)是非常强的企业利益相关者,这个事儿是他们挑起来的,但是并不代表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没有诉求,没有观察,没有视角,没有观点和没有影响力。
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的传播非常充分,更多人成为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各种行动不存在那么多的秘密。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与其遮遮掩掩,不如说把信息更好的披露出来,给到不同的利益相关方。
但是普通公众如果要想去看ESG报告,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它里面相对标准化的内容,不同的指标是怎么界定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度。当然反过来,从研究和操作人员的角度,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去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更好的沟通,理解大家的关注,是帮助确定ESG工作优先级的一个重要环节。
2013年、2014年个人投资者明显进入ESG投资市场 © European SRI Study 2005-2017
21:38 | 除了遵守法律法规底线,企业为什么要做ESG?
亦爽企业利益相关方实在是太多了,它的边界在哪里?企业为什么要更多的去承担这种责任?
刘伟:企业的定义这么多年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数字化,在一定程度更是模糊了企业的边界,现在也有很多社会企业、B Corp等新企业类型,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社会更好的发展,是为了大家的生活,居民的福祉能够得到提升。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把企业的ESG做好,它根本的目的并不是说是为了把企业的责任界定清楚,或者推动企业承担更大社会责任的同时做好自身的发展,它是为了推动更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福祉的提升。
张帆:你们会遇上最常问的问题是什么,会说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吗?
刘伟:肯定有这样的问题,尤其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利润率比较低的行业,短期内它往往是提高成本降低利润率的。但是ESG它是非财务风险,环境、社会、治理的风险,至少有一个维度,我们需要去探讨的是你有没有很清晰的评估过非财务风险,这些都会传导到财务表现上。
亦爽:不过我个人比较觉得还是得依靠监管性的,偏强制的手段才能把这个行为约束到一定的程度。
刘伟法律法规是底线型的,也没有好negotiate(谈判)。大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里边有很多方法学,早期的是从美国的环保署EPA里边出来。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案》实际上都是在把企业的负外部性考虑进来,原本它是不用做到财务的评估里边来。我们国家当然也一样,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是在不断的健全的。
1970 年清洁空气法 (Clean Air Act ,简称1970 CAA) 的颁布导致联邦政府在空气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发生重大转变。这项重要立法的通过与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建立大致同时发生。EPA 成立于 1970 年 12 月 2 日,目的是实施这些法案中包含的各种要求。 
抗议者携带地球日海报,1970 年 4 月 22 日 © Doug Draper
1948 年被烟雾笼罩的洛杉矶市政中心
现在绿色发展的新阶段,很大程度上不是把环保变成仅仅是一个成本,而是说随着社会发展,包括居民收入,包括居民对更好福祉的认知和需求,产生结构性变化的同时,做更好的对自然更有益的Nature Positive商业,它会有一定的收益,甚至是从长期来讲会有更好的收益。
24:28 | ESG怎么在中国落地?
刘伟环境问题说到头还是社会问题,我自己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是这样一个观点。有一个英文我一直觉得讲得特别好,C.S.Lewis(C.S.刘易斯)他讲what we call man's power over nature,就是人人对于自然的统治力,实际上是a power exercise by someone over other men with nature as its instrument。(我们所说的人对自然的力量,原来是一些人以自然为工具,对另一些人行使的力量。)
当然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有点极端的观点,但他把环境问题的根源是社会问题,是社会的不平等问题,讲的还是比较直接和透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国际上尤其是气候相关的议题里边,它的社会属性变得越来越强。
我们4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去20多年的参与全球化,不管是经济的结构还是全球化的节奏,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现阶段的一些很重要的特色,不管是共同富裕还是乡村振兴,都是对中国现状系统性的思考结果。
亦爽:在ESG框架下的话,我们自有的政策可能更容易在国际的语境下互相理解和交流。
刘伟我自己经历的美国中西部包括欧洲的乡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有很多共性。在过去20年中,尤其在乡村,我们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通信,在这方面的基础设施是高于美国和欧洲很多地区的。过程中肯定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在这种情况下能规划好、设计好,还能去讲好,把好经验提炼出来,它实际上是非常符合ESG的内核。如果纯粹的把ESG作为相对simplistic(简单化)的框架去框大家,实际上就是舍本逐末了。
29:27 | ESG报告编写中最大困难是什么?
刘伟最大的困难是对商业的理解,每一个企业集团层面的决策会对很多人,甚至是企业之外产生影响。
其实很容易站在我原来的学术背景去提一些问题,光提出问题是不够的,至少对解决方案需要有一些建议,这就非常挑战,能不能跳出学术的、简单的、标准的一些思维,不断的思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stakeholders(利益相关者)。这里也有对过去的一些积累,和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包括倾听的一些技巧,我觉得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张帆假设我是一个要刚启动ESG的私营业主或是公司决策人,应该有什么注意的,或者有什么坑是可以避免的?
刘伟: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蛮有挑战性的。首先是需要快速地对概念、标准有一个体系的掌握。其次是需要去和决策层有效沟通,得到决策者的支持,去把ESG和企业的商业战略,自上而下的推动,这绝对必不可少,甚至是在初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
怎么去和最核心的决策者能够有策略的沟通,就跟他个人的经历和关注点有非常大的关系,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
就像我们去做不同的建筑,好的建筑师可以用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地方因地制宜造出不同的好建筑来,差的建筑师就只知道复制,把一些同样的东西复制到不同的地方,千城一面,也许是一个比喻。
34:42 | 阿里巴巴2022年ESG报告的三个特点
刘伟一是它的系统性,二是平台,三是科技。阿里报告有很多决策者参与,在宏观层面结合得非常好。它覆盖了我们的员工、消费者,尤其是中小企业这样一些to b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报告有一个章节叫社会包容和韧性,它很大程度和乡村振兴有非常大的重合。还有一个就是公益,公益在阿里历史上是有非常深的渊源。不仅是鼓励每个员工做公益,包括用科技的手段做公益,以及用平台的能力做公益。
在设计阿里巴巴ESG战略时,基于社会责任、技术创新和参与者生态三大支柱,提出了「五步法」,来定位、融合、协同、放大和补充ESG目标。
第二个平台特色我们提出了“范围三+”的概念2021 年12 月,《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平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 的概念,特指在目前企业自身的范围1、2、3 以外,平台生态中多方参与者产生的碳排放。因为现在碰到的问题,它是远远超出一家企业能够去解决的。像IIASA(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我原来的机构是要去聚合铁幕两边的国家,共同解决上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的全球性的、地区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实际上对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非常有借鉴意义,平台企业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它天生的是连接很多不同的经济体系,它可以起到提高整个社会和经济运转效率的功能。
像88碳账户,让更多消费者可以更好看到,消费行为选择中,不同的可能性和结果。阿里云有一款产品叫能耗宝,它给超过2000多家企业提供能源管理的能力,通过更好的理解能源消耗,重新构思制造业中的整个设计。
第三,去年阿里成立了科技伦理治理委员会,无论大小企业,对科技伦理的需求是强烈的,比如消费者隐私和企业客户的数据安全,包括AI,都需要尽早的思考与准备。
总结一下,因为系统性的思考, ESG成为了阿里三大商业战略的基石。第二个是怎么样更好地发挥平台的作用和影响力。第三是让科技在伦理框架内发展,它就是向善的。这是我马上能想到的三个点。
重要的事情不见得被马上定量,能定量的东西不见得总是最重要(Not everything that can be counted counts,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ESG至少现在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们去把重要的东西都放到桌面上来,但是它不见得被马上定量和货币化。你把它放到桌上,让他被看见这个动作本身就完成了工作的一大半了,它不再是在视野之外的事情。
亦爽:我们今天聊的不是怎么简单地教你去写报告,而是去思考报告背后的逻辑。
刘伟我们才写过一份报告,可能没法教别人写报告,现在也没有谁能够真正地教别人写报告,报告最终还是自己写出来的,我们报告是自己写的。写报告是一个非常suffering(痛苦)的过程,是有很高承诺,很有挑战来做这个事情。
我们肯定是一家之言,非常希望通过GreenLens听到很多其他的一家之言,凑起来可能是真正有帮助的。
编辑:佘佘  音频后期:伟哲
参考文献
https://environmentalmovementah.weebly.com/clean-air-act.html
🎧 
完整内容,请前往「地球快乐吗」播客
在小宇宙订阅「地球快乐吗」,不错过每期精彩
💚
你可以在
小宇宙播客App,GreenLens微信/微博
找到「地球快乐吗」
期待与你在声音中相遇 
vol 05: 成都麓湖生态城:美好附近如何建立
(戳图片,收听播客)
vol 04: 回收的咖啡胶囊,最后去了哪? 
(戳图片,收听播客)
vol.03 观鸟可以成为生活方式吗?
(戳图片,收听播客)
vol.02 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何成了房间里的大象?
(戳图片,收听播客)
vol.01 不及亚马逊雨林5%面积的红树林,为什么备受关注?
(戳图片,收听播客)
📧  
更多可持续相关资讯或市场合作
请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cn
GreenLens年度绿色案例集已发布
微信公号后台回复关键词“绿案例”获得报告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