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少年冲进了球场,他拥抱了梅西,和大马丁击掌,最后被保安抬出去,但也只是送回了看台。
社交媒体上,不乏对他的赞誉之声。“值回票价”“吹一辈子”是最常见的感慨,甚至有人评价说,“中国人日渐萧索的心灵,缺的就是这样的奔跑。
大多数球迷则不能认同这种做法。“冲场”行为放在任何一个国家,也都不是被允许、被鼓励的行径。作为阿根廷中国行的比赛场地——工人体育场的“主人”国安球迷们更担心,这样一次“冲场”,会诱发更多人效仿,会让工体做出看台拉网防范球迷的举措,那会导致观赛体验大大下降——这种担心其来有自,毕竟新工体首秀,也有球迷跳了下去,此后的比赛,前三排都被绿布覆盖,再也没有坐过人。
这是一个撕裂无处不在的社会。撕裂可以关于俄乌战争,关于女生冤枉大叔偷拍,现在,也可以关于梅西球迷冲场。在这件事上,甚至很多在“大是大非”面前本属同一阵营的人们,都分出了楚河汉界。
但它终究是件小事,既不必上升到勇气与热血的高度,也不必滑坡到球场大乱看球受限的后果。对少年“冲场”行为的过度解读,就像语文考试里强行总结的中心思想一样尴尬:那孩子百分之百不曾想过,自己要为社会的某种“解放”代言。但若说他的行为将撼动公序良俗,带来大面积的效仿与层层加码的防范措施,那也有点过于高估中国球迷的影响力了——这个群体能撬动的声量,在舆论江湖中,至多也就能在华山论剑时于山脚下卖艺而已。
有人共情跳下看台的少年,因为这个年轻人让他们想起了去年冲破小区封锁的自己,尽管这两者之间完全不是一回事。只能说,社会情绪的压抑,确实让很多人会对“反规则事件”感到兴奋,在其间投射自己的情感偏好。但话说回来,球迷的愤怒,又何尝不是一种专业主义的偏狭?每个人都对自己熟悉领域的秩序,有着天然的维护意识,更加反对外来的冲击。须知城管追逐小商贩时,他们也在执行确定的规则,他们的内心又何尝不真的相信,自己在维护一种必要的秩序?
一种秩序是否值得维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表达的权利。具体到这位冲场少年的身上,这种行为当然是不对的,他也应该为此付出代价。代价包括法律意义上可能的各种处罚,自然也包括舆论场上的争议之声。健康的社会本来就不该只有一种声音,当他跳下看台的那一刻,他就应该有同步承受欢呼与责难的自觉。真正的底线是规则层面的,他将为此遭受的惩罚,不该超过法律的限度,也应该保有正常社会的温度,唯独不该取决于公众的记忆力。
好在到目前为止,球迷们也只是谴责一种行为而已。他们没有举报到这位少年的学校,他父母的单位,中纪委,没有艾特共青团中央与平安北京,这可能是体育圈稍微可爱一点点的地方。望保持。
题图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链接
——今日补刀——
至少,中国球迷没有带着标语进场裸奔的传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