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我又双叒叕带毛豆去书店了,反正天气太热,孩子们也都不出来玩了。

我看我的,娃看他的,队友在家洗碗,分配公正合理

这一次在书店,一本红色封面的书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书名非常别致,叫《兰花与蒲公英——问题孩子和天才雏形》。
我心里暗暗嘀咕:“应该是,用两种特性鲜明的植物来比喻不同的孩子?”
书名一下子就让我get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结果,一看我就沉迷进去了。走出书店时,北京夜景灯火璀璨,我的心情却非常沉重!
简单的说,这是一家亲兄妹俩,命运截然不同的唏嘘故事
哥哥功成名就,妹妹却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上;
哥哥成为名校教授,妹妹却病痛缠身;
哥哥家庭美满,健康长寿,妹妹却是单亲带娃,流连于精神病院,53岁早逝。
问题是,父母从未偏心过,对孩子向来一视同仁,教育环境完全相同啊!
看完了我叹口气,感悟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莫不真的是命?
开头都是命大脑基因导致兄妹天然不同;
中途还是命因为大脑基因天然不同,带来兄妹与父母、同学的不同互动方式。
结局更是命:进一步影响到兄妹俩的婚姻、职业、疾病和后代。
也许结局一开始就注定了?因为战胜命运的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是无力抗衡命运巨流的。
为什么妹妹命运如此悲惨呢?因为妹妹就是传说中的“高敏感”孩子,也是被作者称为“兰花”一样的敏感儿童。
正好,其实人群中的高敏感孩子比例远比我们想象的高,大约能到百分之十几的比例。
如何养好“高敏感孩子”,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
孩子天生分为两种!
让我们从兄妹俩的命运开始说起。
哥哥叫博伊斯,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妹妹叫玛丽。
他们出生在一个开挂的家庭——
上世纪40年代美国加州的中产之家,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是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的优秀硕士,父亲是斯坦福的教育学博士,母亲也接受过高等教育。
他们有一个开挂的童年——
他们的童年都在父母的爱和希望中成长,兄妹相差三岁,是彼此最好的伙伴,他们小时候从性格到情感都非常相似。
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挂的大时代——
这对兄妹成长的大环境是二战后经济复苏时期,经济的繁荣,让美国到处生机勃勃。当时整个社会对战后的这代孩子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他们的童年是在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下茁壮成长的。
但命运为何从此分野?
哥哥博伊斯长大后成为了著名的儿童医生,有相伴一生的爱人、出色的子女,还有可爱的孙辈承欢膝下。
而妹妹玛丽在步入青春期之后,就饱受疾病的困扰,不得不休学一年,之后,她又患上了神经性厌食,高中毕业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虽然最后终于考上了大学,但她的精神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过几年她意外怀孕了,生活就是艰难、绝望和破碎。53岁的生日前,她吞下大量药片去世。
在玛丽身上发生的一切,都让哥哥博伊斯痛苦、迷茫又自责——
为什么?妹妹是家里最聪明、最有天分的孩子,但却生活得如此痛苦,多灾之难?
这样的疑问、困惑和痛苦,也使得哥哥博伊斯花费了30年去研究儿童心理,通过长达25年的观察和详尽的论证,他豁然明白,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孩子可能天生就分为两种,蒲公英和兰花!
80-90%左右的孩子是蒲公英孩子,普通、皮实、耐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0-20%孩子就像兰花,对外界环境极其敏感,如果身处逆境,比普通孩子脆弱的多。
但如果兰花天赋得到激发,就有无限创造力。
换句话说,蒲公英型的孩子,稳定性更高,更强韧;
而兰花型的孩子命运差异非常大,要么枯萎凋落,要么惊艳整个世界。
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能发现高敏感的孩子,很多父母会当成“孩子是不是矫情?”
其实,兰花型儿童并不是脆弱,也不是矫情,只是对于周围的环境更为敏感。
其实也很好理解,彩云易散,琉璃易碎嘛,所有美好和珍贵的事物,都不会太过强韧
人啊,想要更好的生存下去,就需要自动过滤掉一些杂音,当钝感力上来了,敏锐性自然就降低了。
所以,为人父母者经常会发现,孩子们的敏锐与强韧,两者不可兼得——
普通的蒲公英孩子得到了强韧的优势,却对人文、艺术、共情方面没有那么敏锐的天赋;
兰花这种高敏感孩子可以轻易感知到触碰、声音、味道等生理感受,以及教养、善意、恶意、冷漠、极致的美好等⼼理感受。
但如此多的感受很容易心理过载,承受不住,所以更需要家庭、学校给予充分的关爱和理解。
最终,兄妹俩的命运分野的最终原因——
哥哥博伊斯是株强韧的蒲公英,而玛丽则是一株敏感的兰花。
在后来他们经历了同样的家庭矛盾、青春期的复杂、灰暗和失望之后,蒲公英哥哥几乎毫发无损。
而兰花型妹妹,则被生活中的悲剧和哀伤彻底压垮了
如果你生了一个“兰花型”的敏感孩子
看完这本书,作者以亲身经历,提醒生了高敏感孩子父母一些注意事项,我觉得挺对的,分享给大家。
首先中的首先,一定要特别特别注意预防被霸凌!
因为,兰花型敏感孩子被霸凌的几率,远远高于皮实的蒲公英孩子。
在社交上,兰花型孩子尤其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时,会遇到相当大的挑战。
因为,不要总觉得孩子世界里都是天真善良的,在儿童世界里,他们更容易建立起权力和影响力等级。
孩子们总能轻易找到那个最形影单只,最弱小的孩子。
人之初最天真,才会对恶毫不遮掩
《兰花和蒲公英》书中讲到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孩子叫兰,八岁时被妈妈送到儿科医生这里来。
兰经常腹痛,有时疼到无法上学。
被送到博伊斯医生这里之前,前一个儿科医生已经用了当时所有最先进的诊断影像技术做了仔细的检查,显示一切正常。
妈妈对博伊斯医生说,兰曾经提到过,学校的部分大孩子对她们这些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冷嘲热讽,不让她们玩游戏。
这时,羞涩的兰递给医生一张折好的画。当医生打开那幅画时,基本已经确定了兰腹痛的原因。
那幅画上,兰在学校里被几个大一点的女孩子排挤和孤立。那几个大女孩说:“你太小了,所以不能玩。” 另一个大女孩说:“你太矮了,你不能玩。” 还有一个女孩说:你没有哒哒鞋,你不能玩。”
旁边那个小小的女孩是兰,画的下方是兰想说的话:大孩子们嘲笑我时,我被孤立了,我的心仿佛碎了。
看到这里,一定有妈妈会说:
“不就是大孩子不带她玩吗?这不是很正常吗?不带她玩,就跟别人玩呀,就找不到别的朋友玩了吗?这跟肚子疼有什么关系?就是这孩子身心脆弱,不想上学装病是吧??”
对于这种言论,我只想说:
“如果你在公司里被领导穿小鞋,被同事孤立排挤,聚餐、聚会从来不叫你,给你分到你总是完不成的任务,每天例会都打压你能力不行,别人总是嘲笑你,你肯定也每天起床不想上班,想起上班就头疼,胃疼,脑仁疼。”
被一个群体排挤、孤立、边缘化的滋味一点也不好受,更何况还是一个高敏感的8岁孩子!
敏感性孩子感受到的剧烈疼痛,神经科学家的研究早已表明,社会排斥所带来的疼痛与急性、慢性生理疼痛所激活的是同一块大脑区域。这块区域叫做前扣带回和前额皮质,位于大脑前部。
兰的疼痛是因为在学校常久遭遇到排挤而造成的压力,转化为了生理疼痛。
这也是养育兰花孩子的家长们尤其需要关注的一点——
如果孩子经常生病,反复发作,却查不到原因,不妨和孩子聊聊天,是否在学校遇到了某种压力和痛苦。
养育“兰花型”的敏感孩子,还要注意什么?
除此以外,书里还提出了这些观点,我一并提炼出来,供高敏感孩子的父母参考。
1、首先接受兰花型孩子的存在。
兰花型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多,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兰花型孩子,他们并不是个例,也不是怪咖,是人类经过漫长进化后的自然选择。
存在即合理,赶上了就是赶上了,要拥抱劣势,扩大优势。
2、尊重兰花型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去否定他们。
在幼年时期,他们那超出常人的感受力,会让他们容易哭,容易受到惊吓,容易认生,容易黏人。
别人穿的衣服没事儿,他们就会觉得难受
,不自在,甚至发痒。
别人都吃的食物,也许他们就是不爱吃。
看上去他们总是高需求,很难养,但实际上只要给够宽容和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适应力会越来越好。
3、高敏感性是珍贵的礼物,而不是负担
由于对环境的敏感,兰花型孩子的高感受力,同理心和敏锐度都远超常人,他们对于审美、音乐和文字都会有超出寻常的敏感度。
作家、艺术家、话剧演员、心理医生、音乐家往往也都是兰花型的成人,没这种天赋做不了这些职业
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树立对自己正确的认知,他们的敏感不是脆弱,不是矫情,而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天赋。
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发展出强大的自我。
4、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生活,用“控制感”对冲“威胁感”
兰花型孩子对任何新奇、意外的事情都会十分敏感,会觉得是一种威胁。
让孩子过有规律的生活,就可以给“兰花型儿童”控制感,让他们感到舒适。
5、一定要引导和帮助兰花孩子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从玛丽的悲剧中可以看到,当她走向崩溃的时候,也基本是她的社会支持系统一层层被击穿,被打碎的过程
在她最脆弱的时候,她的父母没有能力去帮助她,父亲抑郁,母亲疲惫,她生活在一个尽是批评和指责的环境里,她的哥哥高中住校,她的朋友也不在身边,她的心理医生受当时医学所限,不知道代际创伤传递这种事。
所以一定要帮助兰花型的孩子,构建出属于她的多重社会支持系统 。
最核心的当然是父母和家庭成员,但在家庭之外,对应她的每一种身份,都要试着去建立支持系统。
可以是她信任的朋友,可以是她喜欢的老师,甚至可以是小区里和善的阿姨,热心的邻居。
为什么要构建多重社会支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四个场所,扮演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分别为家庭、学校、社会、工作场所。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扮演的角色都会像彩虹一样色彩斑斓,当我们扮演的角色越丰富,心理健康程度也就越高。
为什么全职妈妈更容易抑郁?因为如果一位全职妈妈长期扮演的只有一重身份,当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再无法提供给她必要的关心和支持,是很容易陷入抑郁和自我怀疑当中的。
很多妈妈应该都有此体会。和在家带娃相比,在单位办公室可谓是满血复活,要是能抛下老公和孩子,单独去外地出个差,哈哈哈,久违的幸福来了
所以孩子也是一样的。
如果有一天,兰花孩子遇到难过的事,而正好家人并不在她身边,或者有其他原因无法给予她支持的时候,孩子有信任和依赖的朋友、老师、同学,小区里有她信任的邻居。
任何人一点微小的善意,都有可能呵护一颗敏感、善良的心灵!
最后,兰花孩子敏感不易,愿每一朵兰花都能盛开,释放出耀眼的光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