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钱志亮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本文朗读音频
人们都说:孩子的脸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安抚孩子的情绪,是家长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然而,很多父母安慰处于情绪低谷的孩子时,常常因为不恰当的表达而产生反效果。
你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深深影响了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安抚孩子情绪时,以下这四句话,不仅效果一般,还容易让孩子疏远你。
 01 
事后诸葛亮
“我早就跟你说过……你就是不听!”
很多孩子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之后,父母最容易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我早就跟你说过......”
有个朋友曾坦言:“被人安慰时,最不想听到的话就是这句话,它没有任何安慰的作用,反而是在表达积怨。”
类似的话语还有:
“你看,我说什么来着。”
“你就是不长记性。”
“你当初听我的就没这么多事。”
这些言语所表达的含义有三层:
第一层:羞辱与嘲讽。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让孩子更加后悔其所作所为。
第二层:推卸责任、划清界限。“后果是你自己造成的,我已经提醒过你”,让孩子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
第三层:用孩子的失败来证明自己的先见之明,彰显父母的权威。
有个小孩放学后与小区的小伙伴起了冲突,大打出手,在推搡中摔倒,胳膊蹭破了皮,当他哭哭啼啼回家时,妈妈又急又气:
“我早就跟你说过别跟他玩,你就是不听,你说你活不活该?”
相比安慰与心疼,妈妈言语中藏着的冷嘲热讽更明显,孩子受到打击和伤害之后,还要再承受一份羞愧。
犯错后的孩子,心是向父母敞开的,渴望来自父母的安抚,但是这样一句带刺的话,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
 02 
否定孩子感受
“不就是…没啥大不了的”
生活中,父母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看轻孩子所承受的痛苦。
孩子非常难过,大人却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曾经在医院遇到过一对母子,孩子刚刚打完针,哭得撕心裂肺,紧紧抓着妈妈的衣角不放。
妈妈低声哄了两句,见孩子哭个不停,也失去了耐心:
“行了行了别哭了!”
“你看看旁边的妹妹比你小,人家说疼了吗?”
“这么多人看着你,丢不丢人!”
孩子在用哭声传递一个信息:“我还没从害怕和疼痛中缓过来”,他渴望妈妈的理解与共情,但妈妈的反应无疑让他很失望。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当孩子因某件小事而情绪低落,大人的回应常常是:
“不至于吧?小事而已!”
“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别放在心上,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每一句“安慰”都在提醒孩子:你的感受不重要,你的感受是错的。
这无疑是更加伤人的。
小孩子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时候,我们只要耐心地安抚,不需要多长时间,他自己就能走出来。
然而,父母总是否定孩子的真实感受,孩子想要释放的真实情绪就被活生生地堵回去了,很多孩子还会为情绪的出现感到羞耻。
让孩子闹情绪的事情大多虽然都是小事,但是他们内心的感受却是真实的。
如果痛苦可以量化,孩子所感受到的痛苦其实一点也不比大人遭受打击时的痛苦少。
所以,即使是小孩,安慰时,也最好不要主观臆断或轻视否定他内心的感受。
 03 
喜欢讲大道理
“你应该这么做......”
当孩子进入负面情绪之后,他们最需要可能并不是解决的方法或策略,而是希望自己的感受能被看见、被接纳。
有位学生竞选班干时落选,很受打击,放学回家,一直闷闷不乐。
爸爸知道后,开始给孩子分析原因:“班干选举也看人缘,同学这次没有选你,说明你自己平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看肯定是因为你平时太固执,脾气又不好,得罪了不少同学。”
见儿子一直低着头不说话,他又补了一句:“没选上也好,你以后就专心搞学习。”
儿子默不作声,转身就将自己锁在房间。
爸爸也许认为这些话很有道理,但对于正在处于情绪低谷的孩子来说,这样做是白费力气。
当孩子对我们诉说心事时,我们总是下意识地给出诸多批评和建议,但这并不是孩子内心想要的回答。
我的建议是,在孩子情绪激动时,最好不要跟他讨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和没达成目标的员工沟通时常说:
“我不是来评判你的,我是来支持你的。”
我们与闹情绪的孩子沟通时,也应该抱着这样的心态。
就像上面那个落选的学生,失败的原因,孩子心知肚明,他不需要爸爸絮絮叨叨地分析问题、说教。
他只是需要家人的情感支持,也许是一个拥抱、一个摸头的动作、一句真挚的关心.....就能带来巨大的安慰力量。
 04 
空洞的鼓励
“你可以的!”
走进孩子的心,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鼓励,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鼓励并不能真正地抵达孩子内心。
在某档节目中,有个初中的女生告诉父亲,自己的数学学习非常吃力。
虽然她很想认真地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但在课堂中却力不从心,她无奈地说:“班上有些同学数学很厉害,我一辈子努力,都追赶不上他们。”
爸爸听完,安慰女儿说:“ 别人能行,你也行,爸爸相信你。”
这种安慰,乍一看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却是在暗示孩子:“学好数学,并不是难事,你肯定会做好的!”语气中全是对成功性结果的指向。
当孩子反复尝试都没有成效,慢慢地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消极的评价,受挫感反而加深了。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这是一个隐喻,意思是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只是表面的行为;水下的冰山才是不为人所知的心理需求。
当孩子坦言:“我的数学成绩很差劲。”
实际上是想表达:
“我学不好,我真的很难过。”
“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所提高。”
这时候,空洞的鼓励反而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一句“你可以的”,就是在忽略孩子所遇到的“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越鼓励、越安慰,他越怕困难的原因。
儿童心理学家陈忻说过:“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发展的现状。”
所以安慰孩子,言辞一定要真实,要认识到孩子能力,看见并承认孩子的困难。
你可以做一个倾听者,让孩子将负面情绪表达出来,释放压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将目标难度降低,多给一点具体的支持。
 0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瑟 · 乔拉米卡莉在《共情的力量》一书中说:“感情上的理解绝对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
安慰孩子,我们也要把理解放在第一位。
那么,我们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呢?下面几句话,供大家参考:
“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这么不开心”——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做忠实的倾听者;
“发生了这件事,我知道你一定很难受”——描述孩子的情绪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
“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的事吗?”——直接询问孩子的需求,提供具体的帮助;
“难过一会也没关系,有爸爸妈妈在,我们会一直陪着你。”——表达你的支持,即使孩子再悲伤,心理防线也不会失守。
......
以上这些话术,或许不能马上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但却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与爱。
话说对了,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
如果这篇文章让您有所收获,别忘了文末【点赞】【转发】给更多的父母,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更好地与情绪共处。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重要提示
提醒一件重要的事
微信又改版了不设星标,
真的很难再找到我们了!
操作很简单:
1、点击【双向养育】
2、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3、设为星标
双养
值得每个家庭养育者内容学习的平台,
关注起来每天进步很轻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