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个月进出口成绩出炉。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其中,出口9.62万亿元,增长8.1%;进口7.15万亿元,增长0.5%;贸易顺差2.47万亿元,扩大38%。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表示,从进出口成绩来看,我国外贸稳中向好势头进一步延续,奠定了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后续来看,未来进出口有望延续增长势头。出口份额提升是大概率事件,内外需共振将继续提振进口需求。
前5个月汽车出口倍增
6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5月单月增速由正转负,从4月16.8%的同比增速转为-0.8%。以人民币或美元计价,单月“同比增速”下滑约在17个百分点左右。
尽管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滑落至个位数增长区间,但汽车出口仍然维持高位增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汽车出口额增超124%。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57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57.9%。
汽车出口延续高位增长,体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在塑造出口新动能。这主要源于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在包括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份额正大幅提升。与此同时,5月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也在延续较快增长势头,体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明显。
中国出口自去年10月以来的连续负增长在今年3月才刚转正,并实现了两位数高增长。今年1-2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6.8%、进口下降10.2%。3月,中国实现出口2.15万亿元,同比正增长23.4%(以美元计增速为14.8%)。
东方金诚发布的研报认为,在3月、4月出口分别同比高增14.8%、8.5%的背景下,5月出口增速骤然降至-7.5%,主要原因在于:集中出运导致3月出口高增,以及上年4月疫情高峰带来低基数效应,5月这些短期因素消退,海外需求下滑带来的影响充分显现。事实上,4月和5月制造业PMI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处于收缩区间,以及近三个月韩国、越南出口额均在同比负增长,都已在不同程度上预示了5月出口会转向下行。
从出口地区来看,中国对东盟、欧盟出口增长,对美国、日本进出口出现下降。
对美国贸易主要表现为出口下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1.89万亿元,下降5.5%。其中,对美国出口1.38万亿元,下降8.5%;自美国进口5082.9亿元,增长3.9%;对美贸易顺差8705.7亿元,收窄14.5%。
对日本贸易主要是进口在下降。前5个月,中国与日本贸易总值为9026.6亿元,下降3.5%。其中,对日本出口4612.7亿元,增长5.4%;自日本进口4413.9亿元,下降11.3%;对日贸易顺差198.8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599亿元。东方金诚的研报指出,5月中国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13.3%,增速较上月大幅下滑24.8个百分点,主要也是受上年同期对日本出口基数抬升,以及近期日本国内需求偏弱,进口持续负增长影响。
对欧盟出口、进口小幅增长。前5个月,欧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28万亿元,增长3.6%,占中国外贸总值13.6%。其中,对欧盟出口1.48万亿元,增长2.4%;自欧盟进口8000.4亿元,增长5.8%;对欧盟贸易顺差6790.9亿元,收窄1.3%。
5月中国进出口增速意味着什么?
外贸增速骤降,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去年5月,中国进出口增速高达9.6%。
国际市场“乍暖还寒”也是原因之一。虽然世贸组织日前发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报告上调了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认为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形势可能有所好转,但从有全球经济“金丝雀”之称的韩国数据来看,全球贸易眼下还难言乐观。
据官方统计,5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5.2%,进口下降14%。这反映出在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乌克兰危机延宕升级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依旧步履蹒跚,贸易增长也因此受到拖累。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当前中国外贸表现已属稳健。
从进出口来看,一方面,重点市场、优势产品的出口依然保持韧性。如前5个月,中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6.4%,对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同比增长2.4%,均明显高于同期中国出口整体水平。
另据官方数据,前5个月中国出口汽车2667.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4.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65万亿元,同比增长5.4%。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正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进口稳中有升。前5个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0.5%,5月当月进口同比增长2.3%。这表明随着国内经济加快恢复,进口也在稳步扩大。
从市场主体来看,前5个月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达8.8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已达52.8%。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速达16.2%。
民营企业向来以市场嗅觉敏锐、反应灵活著称。民营企业进出口持续增长,折射中国外贸韧性进一步增强。
也有分析指出,4月中国外贸高增长并非常态,如以4月数据衡量5月外贸表现会失之偏颇。在全球贸易整体不景气背景下,对今后中国外贸走势应抱有合理期待。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称,4月中国进出口增速8.9%背后有诸多一次性因素,如去年下半年疫情冲击之下,部分订单没有交付,今年春节后出现“赶工”效应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预计,考虑到官方稳外贸政策效应陆续释放,今年中国外贸按美元计有望实现2%的增长,“这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
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从贸易伙伴看,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前4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09万亿元,增长13.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7%。其中,对东盟出口1.27万亿元,增长24.1%;自东盟进口8200.3亿元,增长1.1%;对东盟贸易顺差4515.5亿元,扩大111.4%。
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对欧盟进出口1.8万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较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盟出口1.17万亿元,增长3.2%;自欧盟进口6313.5亿元,增长5.9%;对欧盟贸易顺差5414.6亿元,扩大0.3%。
美国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1.89万亿元,下降5.5%。日本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9026.6亿元,下降3.5%。
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6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对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北非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37.4%和9.6%。
东方金诚的研报分析,去年初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生效后,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促进作用明显,这导致上年同期中国对东盟出口基数大幅垫高。另外,5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劲升114.3%,连续三个月处于三位数高增水平,主要原因是国际制裁加剧背景下,俄罗斯将从欧洲等地的商品进口转向我国。
东方金诚分析,短期内外需偏弱态势难有改观,接下来三个月的上年同期出口增速基数依然偏高,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同比将持续负增长。下一步推动国内经济修复,将更多倚重消费、投资等内需发力,而外贸领域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措施也将进一步加码。
来源 | 证券日报、中国新闻网、财经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政府网、每日经济新闻
封面 | 摄图网
编辑 | 见禹彤
校对 | 袁海鸣
|中经传媒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