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以下简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两周年。两年以来,海南抓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贯彻落实,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良好法治基础。
海南自贸港“一号工程”封关运作项目施工忙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号工程”,2023年底前要具备封关硬件条件。海南自贸港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货物进出口制度,设立8个对外开放口岸,满足全岛封关运作“一线”进出需要,设立10个“二线口岸”保障“二线”进出需要。
洋浦港兼具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口岸与“二线口岸”功能,封关项目包括综合查验平台、一体化前置拦截区、海事边检业务技术用房、智能卡口等。项目投用后,前置拦截区通过式查验效率最快为5秒/辆,实现精准查验,无感通关。洋浦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工程二部副部长王录国介绍,目前项目进度过半,土建施工计划在9月底完工,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将于12月底完成。
在琼州海峡南岸,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所施工现场,数百台工程机械在相当于33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同时作业。这里被定位为海南自贸港“二线口岸”门户,是目前封关运作建设项目中最大的基础性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每年172万辆次离岛货车、4400万吨离岛货物的查验任务。
“未来,海南出岛货车都将在此经过一站式查验后,再进入港口登船。”项目施工方中铁广州局集团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所建设项目总工程师李钦臣介绍,项目首块结构顶板已完成浇筑,后续将快速穿插二次结构及装饰施工,确保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目前,海南各封关运作项目按下“加速键”,部分已提前完工。
据官方消息,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硬件准备工作正在按项目清单推进,截至目前已有80%开工建设,首批31个项目将在2023年年底主体完工。
多项政策助力发展
在贸易政策方面,海南出台三张“零关税”清单,动态调整原辅料、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推动扩大适用商品范围和适用主体。截至2023年4月底,海关累计监管“零关税”进口货值163.56亿元,为企业减免税款超29.03亿元。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海南出台20条措施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新机遇,并积极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试点放宽部分进出口货物管理措施。
在投资政策方面,海南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海南电子处方中心、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事项落地实施,推动非首次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权、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权限等10多项审批优化事项落地。目前,海南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告知承诺事项111项,数量居全国第一。海南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在全国通用目录基础上增加72条,条目总数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财税政策方面,海南出台“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资本性支出可一次性税前扣除或加速折旧和摊销、国家级展会境外展品进口和销售免税、内外贸同船运输境内船舶加注保税油等政策。
金融政策方面,海南正研究形成资金“电子围网”建设方案,推进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航运航空政策方面,海南加快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累计登记国际船舶38艘,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调整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海南已成为全国唯一同时主动开放第三、四、五、七航权的省份,是中国航权对外开放的最高水平。
人才政策方面,海南出台自贸港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创新推进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证”合一。数据流动方面,海南稳步推进数据共享,有序开展跨境交流专用通道试点,并推进国际海缆建设,探索构建工业领域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游戏出海国际数据中心试点。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产设备三张“零关税”清单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4月底,海口海关累计监管“零关税”进口货值约163.56亿元。进口享惠商品已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等重点行业领域,对推动产业聚集、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更多的税收政策红利,正在海南自贸港不断释放。
“两个15%”所得税政策享惠面不断扩大。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目录在全国版的基础上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143项。2022年,海南自贸港15%所得税个人和企业享惠面分别增长122.7%、35.7%。
离岛免税政策含金量不断加大。2020年离岛旅客免税购物额度提高到每年每人10万元,免税商品增加到45大类,购物对象覆盖了所有离岛方式的旅客。
海南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货物进出境管理制度,让贸易更加便利。如今,这项制度的试点扩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高水平的投资自由便利,是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特征。近年来,海南加快推动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引资“磁力”不断增强。
市场准入“更宽”。我国跨境服务贸易领域首张负面清单在海南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3月,已推动22项开放措施落地。海南大力推行《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等一系列举措,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全国最短。得益于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落地见效,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经营主体逾20万户,增速连续37个月保持全国第一。
资金流动“更活”。稳步推进自贸港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功能不断丰富,结算量呈翻倍增长态势。2022年全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涉外收支184.5亿美元、货物贸易涉外收支409.1亿美元,分别是2018年的3.5倍、3.6倍。
运输和人员来往“更密”。海南建立以“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为核心,船舶出口退税、进口运输船舶免关税等配套措施相结合的航运政策框架体系,推动航运要素不断集聚,航运产业快速发展。实行境外专业资格单向认可清单制度,针对高端产业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和停居留政策,设立人才服务“单一窗口”等政策效应持续叠加,不断吸引境内外人才来海南创新创业。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发布至今,共39艘国际船舶入籍“中国洋浦港”,总载重吨超520万。《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在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的180多项政策文件落地实施,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成效初步显现。
海南自贸港建设相关政策
2020年6月
《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和《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发布根据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5年前,对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而且不分境内境外人才,直接免征;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2020年11月
《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的通知》发布对包括椰子等农产品、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二甲苯等化工品及光导纤维预制棒等原辅料,以及飞机、其他航空器和船舶维修零部件共169项8位税目商品, 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2020年12月
《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发布对符合条件的海南自贸港企业进口《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清单》内的交通工具及游艇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2021年3月
《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发布对符合条件的海南自贸港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商品,以及本通知所附《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负面清单》所列设备外,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2021年12月
《关于调整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的通知》发布在原169项的基础上,增加鲜榴莲、氯乙烯、航空发动机零件等187项商品至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原辅料清单。
共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提速
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据海口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96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下同)28.6%。其中,出口294.5亿元,增长50.7%;进口667亿元,增长20.8%。5月当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194.7亿元,增长32.6%。其中,出口61.8亿元,增长41.8%;进口132.9亿元,增长28.7%。前5个月,外贸伙伴往来更为紧密,东盟、欧盟、澳大利亚为前三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海南对东盟进出口146亿元,增长21.3%,占15.2%;对欧盟进出口139.2亿元,增长7.7%,占14.5%;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28.9亿元,增长28.9%,占34.2%;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30.4亿元,增长27.1%,占34.4%。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法律保障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作用日显重要。6月9日,以“加强琼港合作,打造仲裁高地”为主题的海南自贸港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在海口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海南仲裁中心(以下简称“贸仲海南中心”)、海南省律师协会、“ 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海口中心联合主办,贸仲香港中心、海南省贸促会、海口市贸促会、海南省侨联涉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协办。
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海南自贸港蓬勃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而随之而来的商事纠纷也会逐渐增多。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争议解决方式,在处理跨境商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贸仲海南中心自2020年9月于海口揭牌以来,一直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海南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献计献策,充分发挥贸仲的智库作用,不遗余力地支持自贸港仲裁高地建设。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海南自贸港争议解决法律服务水平,王承杰结合贸仲以往经验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积极推动海南自贸港仲裁规则创新;二是加快健全涉外法治人才服务队伍,共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三是加快推进医药、种业、深海制造、免税商品等海南特色领域的法律研究与制度构建。
“一带一路”律师联盟秘书长康煜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一带一路”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合作更加广泛务实,成果更加丰硕显著。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法治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保障作用日显重要,法律服务需求众多,大有可为。“一带一路”律师联盟于2021年设立了联盟海口中心,希望海南律师结合自贸港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联盟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会员网络和交流合作平台价值,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支持。
来源 | 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北青网、澎湃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封面 | 摄图网
编辑 | 见禹彤
校对 | 袁海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