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规则是部分推送,您只有设了星标⭐️,才能及时接收最新推送
田忌赛马背后的深层策略
1/5
“以小博大”与“物尽其用”
关于竞争策略,“田忌赛马”是一个经典案例。
“田忌赛马”说的是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三局两胜,田忌的办法是用“自己上马对对方的中马(胜)”“中马对下马(胜)”“下马对上马(负)”——这是一个理论上稳赢的策略。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策略用起来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生活中的竞争永远在起跑线上就不平等,有人上中下马齐全,有人都是下马,怎么才能找到更好的策略?
第二个问题:田忌赛马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制人”的策略,如果对方迟迟不肯出招,怎么办?
策略要活学活用,重点在于核心逻辑,“田忌赛马”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呢? 
大家都打过“跑得快”扑克牌吧,如果对方出一张9,最好你能出掉手上的10,即对方出“下马”,你出“中马”;
相反,如果你知道对方手上是一张8和一张A,这时你刚好有一张9,就变成了对方只有一匹“上马”和一匹“下马”,你刚好用“下马”把对方手上的“上马”给逼出来。
这就是“田忌赛马”的核心策略,由“以小博大”和“物尽其用”两部分组合:
“以小博大”策略:要想办法用自己的“下马”逼出对方手上的“上马”,重点是,如果对方不出上马,还有什么牌出;
“物尽其用”策略:保证自己手上的“马”刚好压对方手上的“马”,不浪费任何一张牌。
知道了“田忌赛马”的核心策略后,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常见的方法:
强者要用“物尽其用”策略,追求“稳赢”,追求“积小胜”;
弱者要用“以小博大”策略,目标是“丢车保帅”,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举一些外交上的经典例子吧。
2/5
外交中的“上中下马”
在世界各国的“爱国青年”的印象中,本国的外交总是很软弱,只知道“抗议”“强烈抗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如果对照“田忌赛马”的两个核心策略,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外交手段根据激烈程度,分为三个层次、N多级别:
第一个层次,打嘴仗,相当于“下马”。其中最低级别是“沉默”,很多时候,没反应也是一种反应;往上是“关注”“深表关切”,再往上是“遗憾”“不满”,再往上是“坚决反对”“抗议”“强烈抗议“。 
第二个层次,常规行动,相当于“中马”,包括“冻结两国官方交流”等政治信号,“经济贸易制裁”等经济手段。
第三个层次,激烈行动,相当于“上马”,从“撤销领事馆”“驱逐大使”到“断绝外交关系”,最后的终极手段就是“宣战”。 
这些手段的出牌顺序,大小国也是不同的:
大国对小国要尽量用“物尽其用”的原则,即“中马斗下马、上马斗中马”,如果“深表关切”足够表达我们对对方行为的不满,就不会轻易用“强烈抗议”,可以用“强烈抗议”的,就不会草率地“行动”。
为什么呢?首先,因为你手上的牌多,可以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其次跟打牌一样,外交手段是有限的,用掉一项,下一回合就要升级,你用“深表关切”,因为大概率问题没有那么快解决,下回就可以升级到“强烈抗议”;但如果你一上来就“强烈抗议”,下回就得“经济制裁”,万一对方继续不服软,打出“中马”,你势必要出“上马”。可出什么呢?出“王炸”,断绝外交关系吗?回头想想,用外交手段就是为了防止激化矛盾,你倒好,主动升级冲突,把国家架到火上烤。
很多“爱国青年”在外交事务上,动不动就想出“王炸”,恨不得中国跟“环球列国”一一宣战。这就跟打牌一样,上来甩掉QKA,真爽,可接下来拿着一手的“数字”,没牌可打。
小国对大国就不一样了,常常会使用“以小博大”的策略,以“下马斗上马”,原因在于资源小,每次出牌都要尽量换回大的利益;
而且,它还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如果对方迟迟不肯出招,怎么办?
3/5
以小博大: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最经典的弱者“以小博大”的策略是仿制药集采规则下的“光脚策略”。
由于集采规则的中标与不中标的市场份额差距极大,对投标者目前市场份额也没有什么要求,这就导致了投标方有了“光脚的”与“穿鞋的”差异。
“穿鞋的”是指原先市场份额领先的竞标者,如果报价太高,丢失市场份额,如果报价太低,又没有利润;“光脚的”就简单了,尽可能报一个低价,中标,抢到的是纯增量,不中标,也没有损失——这就是“以小博大”的原则。
但现实生活不是回合制,“以小博大”不一定有效,强者的“上马”又太多了,弱者使用“以小博大”,并不是真的想让对方损失上马。
英剧《Yes,Minister》中有一集,一个前英国殖民地的非洲小国总统,为了“敲诈”英国的援助,在出访英国时的发言稿中准备赞扬“苏格兰和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精神”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类似访问中国的外国元首在致辞中大谈“核心利益问题”)。
耐人寻味的是,非洲小国总统事先把发言稿传给了英国政府——这其实就是“开价”,想让我不给你“难堪”,要加钱!
这是小国在外交中对付大国最常见的策略,为什么它能奏效呢?剧中进行了一番分析:
对方发言稿如果真的发出来,英国肯定要外交回应。可回应什么呢?“沉默”“关注”“深表关切”和“遗憾”,都不够有力,最合适的是“强烈抗议”——所以咱们国家以前经常“强烈抗议”。
可问题是,“强烈抗议”的作用是“挣回面子”,对美国欧盟这些大国有效,但小国的面子就不够了——你“强烈抗议”什么呢?遇上大国,可以说是人家“干涉内政”,可以团结国民精神,可是你说一个非洲小国家“干涉大国内政”?只会落下国际笑话。
那么试试“中马”的手段?人家就在这儿等你呢!断绝经济援助?冻结两国官方交流?经济贸易制裁?都不行,你跟他们本来就没什么经济关系。
再往上的“上马”呢?不管是“断绝外交关系”还是“宣战”,都太过火了,你打出来,对方一升级,你就没牌了。
这就好像对方知道你手上要么是“2、3、4”,要么是“QKA”,特意亮了亮手上的“5”,逼你跟他谈判,人家的“中马”早准备好了——在剧中,就是逼英国政府给援助,换取“改发言稿”,以免在国际上出丑。
这里可以看出,“以小博大”并非真的“以卵击石”,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沛公”,其实争取的还是下一轮“上马对中马”,仍然是物尽其用策略。
下马的价值,在于威胁上马,所以其实并不是弱者专用,在强强竞争,双方都有很多牌要打的时候,再弱的“马”也有它的用处。
4/5
下马,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
2003年,中美世贸谈判完成后,一支庞大的中国采购团来到美国,这是中国履行降低农产品关税承诺后最大规模的采购团,目标就是——价廉物美的美国转基因大豆。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们的有猎枪”,这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采购团算是朋友吗?
美国人显然不是这么“分类”的,迎接中国采购团的,是大豆价格暴涨一倍。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价廉物美”的希望突然一沉,大家都呆了。
"一个月前,你们不是只卖1900么 " 
"哪里有涨得这样厉害的!"
美国人手一摊,拿出美国农业部的报告: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因为天气干旱原因,调低了大豆产量,过几天还要涨呢!”
“你们中国人入世了,就要尊重经济规律。”
满腹狐疑中,还是签了14亿美元的大豆合同,来都来了。
两个月后,大豆终于到岸了。可同时来的,还有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报告:对不起,之前的判断有误,并没有什么旱灾,而是大丰收。
美国大豆价格一路狂泻50%,跌回原位。面对每吨200元的巨额亏损,一部分加工商选择毁约:
"不要了,定金我们认赔!"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愤激的话。
"吓!"声音很严厉,左手的食指强硬地指着,"这是贸易规则,你们不买,可是想吃官司?" 
结果只有一条路——四大跨国粮商进入中国全面收购濒临破产的大豆压榨企业,从大豆种植到加工的整条产业链,全部沦陷。
回首这段往事,绝不是为中国大豆产业“招魂”,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中国不适合种大豆,种大豆是“下马”,进口大豆就是在“进口”美国土地——这是“中马换下马”策略。
更重要的是,中国开放农业,换来的是汽车、金融等行业的保护期,这本来就是世贸谈判的条件——这也是“中马换下马”策略。
只是,就算是“下马”,也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两种牺牲法,下围棋时,一颗死棋,只要没有被提掉,就能牵制对方,就叫重于泰山;大豆的牺牲,连累了中国的大豆加工行业,就叫轻于鸿毛。
今天的美国明知自己的制造业不可能重生,可就反复围绕制造业说事,就是为了让这颗“死子”时不时发挥一点作用,威胁一下对手,这也叫“下马对上马”的威胁,来博取“中马对下马”的利益。
5/5
“鹰派”,才是真正的“鸽派”
总结一下本文,实际生活很少给你田忌赛马的机会,而是威慑与谈判的组合拳:表面上“以小博大”,实际上“物尽其用”。
2005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在其经典著作《冲突的战略》一书中,总结了一套以有效威慑、承诺、讨价还价为核心的“冲突管理”理论。
这些理论带着“鹰派”的名字,让他看起来好像是个“战争狂人”,可恰恰相反,其核心是用“战争边缘”的状态,去避免真正的战争,其中对于弱国而言,就是通过“以小博大”去争取“物尽其用”的和平谈判。
所以在大国对抗中,喜欢发出“威慑”的“鹰派”,才是真正的“鸽派”,“鹰派”叫得越狠,越让人相信,反而让我们与“和平”的距离越近。
相反,大国进行“以小博大,盲目出击”的挑衅,往往是浪费外交资源的做法,其背后,不是蠢,就是“意在沛公”。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我,可以点击下面的名片。
与“科学决策”相关的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