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沙交通运输局发布通告称,自5月16日起,全市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此前已受理的,按正常流程予以办理。在5月4日,海南三亚同样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此前,遂宁、东莞、珠海、温州、济南等等多个城市相继发布了网约车饱和预警,提示当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已不足10单,提醒从业者谨慎“入场”。
出现这种警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短期看,一些城市打车需求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比如海南这个旅游省份,5月之后,游客减少,就进入淡季。其实,这种警示并不是第一次才有,只不过最近才第一次进入舆论视线。
长期来看,网约车行业发展迅速,不仅方便了市民,也因其准入门槛低、时间相对自由,成为一个灵活就业的典型岗位。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承压,很多人开起了网约车。网约车订单量的下降,也成为一个热议话题。
近年来,网约车平台公司和从业司机数量增长迅猛。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430日,全国各地发放的网约车驾驶员证已达540多万本,网约车运输证230多万本,且4月份环比均在继续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网约车订单量在下降,收入也在下降。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下降,是一个技术、社会共同变化的长期过程。最初,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很高,在90年代末期,两个司机分别开白班、夜班,一个月能有万元左右的收入。这是因为那个时代会开车的人少,熟悉城市道路也是一种特殊的技能。而且,城市出租车有牌照限制,司机能分享一部分垄断红利。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当然,与此同时,打车在那时也是一个高消费,一般老百姓不会轻易打车。
现在,开车已经是一种普遍技能,GPS导航的出现,也使得认路不再是一种技能,网约车的出现,也稀释了牌照。当一个岗位的技能稀缺性下降,垄断性减少的时候,这个岗位的收入必然会下降。当然,与此同时,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也不复存在。
这种趋势之下,特别是在经济波动的时候,就会导致出现订单预警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了最详细行业数据的相关部门,发布警示是一件好事,可以避免从业者盲目进入。
一个人想从事网约车行业,需要花费不少时间、精力、金钱去办理各种手续,有些甚至会去租车,或者购车。警示信息,有利于提醒他们合理预期、理性决策,避免投资后陷入更大的困境。
在提示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监督工作,要求平台加强司机权益保障、司乘安全保障,避免因为短期涌入很多新司机,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司乘冲突概率增多。
尤其是,新增加的网约车不少是进入网约车聚合平台,上面的很多地方性小平台,资质要求与审核门槛都比较低,容易进入、管理也更为宽松。聚合平台相对于自营打车平台,体系复杂,责任主体不明确,也很难完全掌握司机的证照、背景等情况,导致安全性降低。
只有个体才有对自己情况最充分的认识,有些人有自己的车,不用新投资,愿意开网约车过渡一下,收入虽少一些,也是最后的托底,是很多人最后的栖身之所。
所以,与其禁止新增,不如严格准入准出的安全门槛,在规范的前提下让市场发挥作用,做好充分提示,给一些人留下最后的一个机会。
如果是禁止新增,实际上是保护了原来行中的先进入者。这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一个行业,涌入更多的人,有能力从事其他行业,有能力挣更多的钱的人,就会自动退出,把开网约车的机会留给服务能力更强,从业意愿更高的人。这种基于自我选择的退出,是一个市场正常的人员流动过程。
平台在这个趋势中,也可以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对人员进行筛选,淘汰那些服务能力差,服务记录不好的司机,在新增的人当中,留下那些从业意愿更强,因此服务态度更好的人。这样的变化才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正常行业变化。
所以,根据市场变化,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相关信息和风险预警,是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但与此同,时也没有必要搞一刀切的禁止。加强监管,充分发挥灵活就业的社会兜底功能,才是当下行业所需,社会所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