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眼看着又来到了一年一度对着太阳质问“你是想热死我吗?”的时候了。
向天空大声的呼喊,说声“热死我了”Pixabay,有修改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开启了“降温”模式,人类当然也不例外。早些时候,我们的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几种不看可惜,看了更可惜的离谱降温方法,试图通过一些冷梗带来精神上的降温。
不过这次,我们脚踏实地,为你与家人带来了更为实用(?最好是)的降温方法。
现在,关掉空调,集中你的精神,放松你的心灵,与我们来一场可以但没必要的乘凉之旅。
早起看日出
吃完饭的傍晚,想出来散步乘个凉?别想了!你收获的只有被晒了一整天的热空气。想赶上一天中真正最凉快的时刻,早睡早起才行。
看日出,一项(相对)凉快的活动|Nick Harris/Wikipedia

通常,一天内气温最低的时刻出现在凌晨,确切地说是太阳刚刚升起后不久时[1]。在夜晚,地面与大气不再被阳光加热,同时它们又会持续不断地通过热辐射散失热量——如此持续的时间越久,温度就会下降越多。直到太阳再次升起并照耀了数分钟后,获得的热量重新超过散失的热量,温度才会开始回升。
当然,在昼夜温差很小的闷热时节,这一招的用途可能并不大。不过倒是能在朋友圈分享一下凌晨五点的城市。
挖个地道
逃避炎热的城市,你不仅可以将车往城市的边缘开,逃离热岛效应带来的高温,也可以直接向下挖,挖出一片避暑胜地。
只要在土壤中向下移动几米,就能找到冬暖夏凉的庇护所。与空气相比,土壤的热容量要大得多,而且表层土壤还会发挥良好的隔热效应,因此深层土壤的温度几乎不会随季节而变化
一般情况下,只要向地下挖上9米深,就足以进入土壤温度全年恒定的区域[2]——这里的温度大约与当地的全年平均气温相等。
只要在土壤中向下挖几米,就足以远离地表的温度变化|Goumbik/pixabay

不过我们不推荐这个降温方法,毕竟地下如果有光缆线路,你一不小心挖断了可能会涉及违法。
当然如果你身处西安,就更不要参考这个方法了。
种点蘑菇
有的人可能想在房间种点绿植,让自己逃离热浪,感受身处丛林的幽冷。实际上,种蘑菇可能是比种植物更好的选择。
有研究发现,蘑菇拥有很强的降温能力:在生长中,它们总是能够持续保持比周围环境更低的温度[3]。在常见蘑菇当中,最凉爽的是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它甚至能比环境温度低上将近6℃。即使是在采摘之后,蘑菇依然能在相当长时间里保持低温。
红外热成像下的杏鲍菇,它的温度持续低于周围环境|RADAMES JB CORDERO

蘑菇的降温秘诀是大量蒸发水分带走热量。不过要是想蹭到蘑菇的凉气,你就得和它们多贴贴。当然这里的贴贴是指你身体靠近它们,而不是把它们煮熟后放入口腔。
唯一的问题在于,种蘑菇大概会让房间变得很潮湿,这可能反而让你的体感温度更高……
喷鼻涕泡
人类拥有发达的汗腺系统,在动物界已经算是散热效率很高。不过,如果你还想给身体散热速度锦上添花,我们还可以再从别的动物身上寻找一点灵感。
比如说,研究发现针鼹会用吹鼻涕泡的方式来给自己散热[4]。针鼹生活在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它们与鸭嘴兽同属单孔目,是一类会下蛋的哺乳动物。在天气炎热时,针鼹会从鼻孔吹出粘液泡泡,泡泡破裂后润湿鼻尖——红外热成像证实,这些水分蒸发可以有效带走热量。
不过我们人类想要模仿还挺不容易的,正常情况下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鼻涕可以用来吹泡泡。那要不然等下次发烧的时候,试试看用这种方法降温?
热成像下通过鼻涕泡降温的针鼹|Curtin University
拥抱大树
还想再来点亲近自然的乘凉方式吗?学狐猴拥抱大树大概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狐猴抱树|Chloe Chen-Kraus
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的自然保护区里,每当气温达到30°C以上,维氏冕狐猴(
Propithecus verreauxi
)们总是会出现拥抱树干的行为。而且,
温度每上升1°C,狐猴抱树的可能性就随之增加2倍
。最长的时候,它们甚至会抱着树干长达4小时
[5]

被狐猴拥抱的树干表面温度比周围气温低了3~5°C,因此这应该是相当有效的乘凉方法。除了狐猴,考拉也会靠抱树来保持凉快[6]
躲进暖化空洞
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为你推荐一个避暑好去处:“北大西洋暖化空洞”(North Atlantic warming hole)。
与1850–1900年的基线数值相比,2011–2020年间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已经上涨了大约1.09℃。不过,在整体变热的大趋势中,也有少数特别的区域温度几乎完全没有上升,甚至还下降了一点——理论上说,这或许也是一种避暑胜地?
“北大西洋暖化空洞”就是这样一片温度不升反降的区域[7],它位于北大西洋副极地地区。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全球表面温度变化趋势,图中的颜色代表不同地区2017-2021年平均温度与基线值相比的变化趋势。在大片代表温度上涨的橙色中间,北半球那片温度下降的浅蓝色区域就是北大西洋上的暖化空洞了。
北大西洋上的“暖化空洞”|NASA
为什么唯独这里没有变热?其实答案还是与气候变化有关。一种解释是,冰川融化增加使这里的海水混入了更多低温、低密度的淡水,这改变了海洋环流,阻止了温度较高的海水向这里流动。除此之外,这可能也与大气活动的变化有关。
虽然用它来乘凉太过离谱,但暖化空洞确实是气候科学家关注的课题。了解它出现的原因,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气候走向。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新一期“可以但没必要”乘凉特辑,仅供娱乐。
在酷暑时刻,还是需要小心中暑,记得及时开启电扇、空调等降暑设备。祝你和万物都健康度过这个夏天。
参考文献
[1]https://www.kshb.com/weather/weather-blog-coldest-temperature-of-the-day-is-just-after-sunrise
[2]https://www.builditsolar.com/Projects/Cooling/EarthTemperatures.htm
[3]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21996120
[4]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bl.2022.0495
[5]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764-022-00328-5
[6]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4/06/140604105437.htm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ld_blob
作者:窗敲雨
编辑:Owl
 一个AI 
***系统过热保护,自行切断电源***在此期间请勿拔插头***
到80岁还可以“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吗?那从现在开始就要注意口腔健康了!
今天(6月9日)20:30,果壳联合冷酸灵,邀请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司燕主任医师一起带来口腔健康科普,关注口腔问题,乐享健康生活。
如何正确刷牙、老了一定会“掉牙”吗、口腔与全身健康有什么关系?热点问题解答,立即预约观看!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