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亚洲时装场景可谓是涌现出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品牌,诸如入选 2023 LVMH Prize 半决赛的 Namesake、Kusikohc、Louis Shengtao Chen、颇受世界舞台关注的 Windowsen 等等,俨然已构成一股不容忽视的亚洲新锐势力。
那么今天,我们亦趁此来了解另外一个值得大家稍加关注的名字 —— Lu'u Dan。
独树一帜的帮派形象
Lu'u Dan / Via Paper Magazine
作为当下成长速度最快的新锐之一,Lu'u Dan 凭借着品牌独树一帜的东亚男性形象深受全球 Fashion Icon 青睐,像陈冠希早前在其社交媒体中就已经开始向各位粉丝分享安利。
而流行巨星 Justin Bieber 去年于加州旧金山湾区的世界巡回演唱会上亦亲身示范了 Lu'u Dan 的 90 年代复古牛仔裤造型。由 NBA 球员转型至 Rapper 的 Serge Ibaka 在专辑发布会期间则成套穿了 Lu'u Dan 的军绿背心与连体裤,头巾的点缀让整体造型更具街头氛围。
1-2: Justin Bieber / Via Lu'u Dan
3-4: Serge Ibaka / Via Lu'u Dan
除此之外,诸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人 Keshi、Yaeji,运动员 Kyle Kuzma、美国歌手 Miguel 还有演员 Blake Abbie、尼日利亚制作人 Oxlade 等知名 Icon 在公开场合中亦频频着用 Lu'u Dan 的标志性皮衣、迷彩裤、西装单品。
Keshi / Via Lu'u Dan
1-2: Yaeji & Oxlade / Lu'u Dan

3-4: Blake Abbie & Miguel / Lu'u Dan

5-6: Kuzma & Sumin Kim / Lu'u Dan
聚焦到审美向来前卫独特的时尚杂志 Numero Magazine,Lu'u Dan 同样深得造型编辑的青睐,在拍摄内容中不难发现其服饰身影。
此般巨大流量的加持下,一众时装与潮流爱好者亦纷纷留意到该位新锐,尽管至今成立仅仅一年,但无论是在 Instagram 还是 Tik Tok,都愈发频繁地出现 Lu'u Dan 穿搭分享内容,成为大批博主追捧的新面孔。
Numero Magazine / Via Lu'u Dan
其实要归结 Lu'u Dan 的风格美学并不难,如同品牌名称在越南语中意为「危险的男人」那般,其成衣设计散发出强烈的黑帮文化气息,描绘着一种带有挑衅、残忍、不苟言笑的男性形象,整体来说略微有点像 Wacko Maria 的感觉。
在接受 Papermag 采访时,创意总监 Hung La 分享到品牌的大部分视觉灵感源于犯罪题材影视作品、日本暴走族文化以及亚洲黑帮场景,譬如耳熟能详的香港电影《古惑仔》便是其中之一,但他所汲取的元素并非单纯的血腥暴力,而是那份骨子里玩世不恭、豪放不羁的痞帅气息。
 Lu'u Dan / Via VOGUE
就如 Lu'u Dan 发布的首支时装系列,整个 Campaign 制作饱含江湖味道,从海鲜大排档、上海滩大饭店、到复古街头道路,各种场景于暖色调的高饱和画面下烘托出浓郁的帮派氛围。
无比宽松的 Bonton 长裤参照了 80 年代日本黑社会分子的经典着装,借夸张廓型呈现反叛精神。
各种以豹子为主轴的纹理及图像元素试图带出兽性、歇斯底里之狂放。至于 Lu'u Dan 的品牌 Logo,亦来自中国神话中的双头蛇形象。
Collection 1 / Via Lu'u Dan
「George Floyd 被警察谋杀之后,我开始重新意识到种族主义议题。在西方媒体视角下,似乎一直都没有多少能让人向往的亚洲榜样,除了《功夫梦》中的演员成龙与喜剧演员赵牡丹以外,大家都说不出其他名字」,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深入吸收与运用亚洲元素时,Hung La 如是说到。 
栖身于时尚界,La 开始意识到自己能藉由时装设计去构建出带有性张力、叛逆不羁的男性形象,重塑西方对亚洲男性气质的刻板印象。
Collection 2 / Via Lu'u Dan
Collection 2 / Via Lu'u Dan
Lu'u Dan 便建立于该理念之上,令年轻一代能去感受到这种多存在旧时代的真实群体,并与之产生共鸣,在其官方社交媒体更是能频繁看到品牌对亚洲文化内容的相关分享。
从获得入场券到崭露头角
Hung La & Errolson Hugh / Via Luu' Dan

身为一位越南裔美国人,创意总监 Hung La 于华盛顿特区外的马里兰州罗克维尔长大,自幼便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之中——周中大部分时间在西方学校度过,与白人打交道,到了周末则回归越南社区,参加各种音乐聚会、滑雪,打高尔夫。
不过 La 起初并不太愿意接受自己的越南裔身份,宁愿去参加夏令营也不想和父母回亚洲度假。
Hung La / Via Office Magazine
类似矛盾一直伴随到他追求个人事业的时候。传统亚裔美国家庭的孩子一般有三种职业选择:律师、医生或工程师。
本就拥有计算机工程本科学位的 La 却一心想要学习时装设计,在瞒着家人整理好自己的作品集过后顺利去到了著名的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进修,最终完成所有硕士课程。
紧接着他又前往巴黎以及伦敦这两座时装之都,先后于 Nicholas Ghesquière 执掌的 Balenciaga (负责 3D 设计样品)和 Phoebe Philo 靡下的 Celine 工作(皮革与皮草部门)。算的上是科班出身,亦受到传统时装体系磨练,但如此丰厚的履历却未能让 La 达到理想的位置。
Nicholas Ghesquière / Via VOGUE
Phoebe Philo / Via VOGUE
在 WallPaper 2022 年 9 月时尚专刊中,Hulng La 毫无保留地谈到了自己曾被拒绝晋升、在办公室受到区别对待的感觉,「在时尚界,凡是涉及到种族问题都是很困难的,可能你会觉得能在这里工作,获得时尚圈的入场券非常幸运,但你得清楚你在这里始终属于少数群体,你必须得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能站稳脚跟。」
与合伙人 Léa Dickely 共同创立的时装品牌 Kwaidan Editions 让 Hung La 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首个重要转折。
凭借着 Hailey Bieber、Kendall Jenner 等一众欧美巨星的青睐以及入围 LVMH Prize 2018 决赛名单的背书,Hung La 迅速迈进主流视野之中。
Dickely & La 的组合颇受欢迎 / Via Saywho

入围 LVMH Prize 2018 决赛 / Via Fashionela
当然,已崭露头角的 La 没有就此停下步伐。疫情封控期间,开始在家做起亚洲菜的他亦终于直视了困扰自己许久的身份问题,最新成立的个人品牌 Lu'u Dan 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拥抱自己东方血脉的叙事途径。
你可以看到 La 的 Moodboard 上贴满了日本街头摄影师 Watanabe Katsumi 与 George Hashiguchi 的经典作品,两人镜头下那些穿着花卉衬衫、阔腿裤的黑帮成员便是 Lu'u Dan 的原型。
Moodboard / Via Lu'u Dan
其实可以运用于时装设计的东方元素并不少,La 的选择即冷门小众,又顺应了当今年轻群体对亚文化、个性的审美追求。
除了 Lu'u Dan 极具辨识度的表面形象以外,其人物经历亦是 La 想要呈现的重要部分,就如 Collection 1 里一幅来自他祖母的画作那样,代表着亚洲家庭中两辈人相互照顾至老的传统。
Lookbook / Via Lu'u Dan
为此 Hung La 还策划了名为「City Tours」的全球企划,挖掘像摄影师、艺术家、DJ、地下俱乐部老板等真正有趣个性的亚洲创意人士,让他们以 Lu'u Dan 为载体去分享鲜为人知的深度故事,为少数群体创造一种社区与归属感。
「City Tours」/ Via Lu'u Dan

Collection 1 / Via Lu'u Dan
对于一个创立仅仅一年的新锐品牌来说,屡受 VOGUE、WWD、L'Official 等权威时尚媒体报道,且接连入驻各大知名买手店,可见其发展势头之凶猛。这虽然离不开 Hung La 的广泛人脉,但其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美学风格亦是 Lu'u Dan 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设计趋同化的当下,Lu'u Dan 为追求个性的时装爱好者提供了新鲜选择。亦期待 Hung La 往后能带来更多精彩作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