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大雁养老
退休后约上几位好友,搬到一处搭伙过日子,平日里一起吃喝玩乐、游山玩水,生活上互帮互助......这是让很多人都向往的养老生活。
这种养老方式又叫“抱团养老”一种老年人主动相伴养老,离开传统家庭,不依靠子女养老,与一群朋友共同承担生活成本,彼此照顾、互相扶持的养老方式。
前几日,#如何看待抱团养老#话题再登微博热搜,一时间获得几百万的阅读量。而此时,距离国内首个抱团养老实验暂停已经过去三年
👆
图源微博截图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曝出抱团养老的实例,受到一些老年群体的追捧。然而,真实情况却不如人们想象中乐观。
“抱团养老是否真的可行”也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讨论之中,“不现实、不长久”成了人们提起抱团养老时的第一印象。这个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养老乌托邦,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
选择抱团养老的人,
现在都怎么样了?
2017年,一则抱团养老的招募信息走红于网络:
家住杭州的退休老师朱荣林和老伴王桂芬在当地报纸刊文,想出租自家500㎡的别墅,招募几位老人一起抱团养老。
👆图源微博截图
出乎这对老夫妻的意料,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他们就收到了100多条申请。在经过仔细筛选后,最终有10位左右的老人入选,和朱荣林夫妇一起住进别墅,开启抱团养老的新生活。平日里清冷的别墅一时间变得热热闹闹,最多的时候,共有13个老人住在一起。
这也被媒体称为国内首个抱团养老案例。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前后共有30余位老人在此生活过。有人因不适应而退出,有人因家中变故而离开,但一个离开后,很快就会有其他人前来补位。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朱荣林夫妇家的“抱团养老停止了”,虽然中途也曾短暂重启,但很快又再次停摆,一直到今天。过去的三年里,曾经共处一室的老人们四散各处,但对这个小团体的关注从未间断。
为什么选择抱团养老?对老人们来说原因简单而直接——“就是想着和大家一起热闹一点,养老不那么孤单”,发起者朱荣林这样说。
排遣孤独是选择抱团养老的主要原因。像朱荣林一样,很多老人退休后生活比较枯燥,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很容易感到孤独。比如,在朱荣林的招募中,前来报名的大多是子女在外地的空巢老人。
近年来,抱团养老的现象时有发生
抱团养老能帮助老人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社交、参与集体活动,日常生活有人陪伴,也能彼此慰藉精神上的孤独。另一方面,抱团养老可以缓解养老的经济压力,通过共同分担生活费用,降低个人的生活成本。像是朱荣林组织的抱团养老,入住老人每月只需付1500元的房费,水电食宿平摊。
价格比高端养老院低,但也能满足老年人对吃喝玩乐的需求,抱团养老模式可以说解决了老年人经济、精神等方面的许多问题。调查显示,有抱团养老意愿的老人将近七成。这也是尽管“抱团养老失败”的新闻层出不穷,仍然不断有人尝试的原因。
那么,这种看似“完美”的养老方式,为什么频频以失败告终呢?
抱团养老,行不通吗?
抱团养老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丹麦,在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的国家一直比较流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再加上养老观念日渐多元和开放,开始有越来越多人将之付诸实践。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乌托邦走入现实,面临的将是一系列真实而具体的问题。
NHK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 
在朱荣林家,最初十几位老人的生活确实十分和谐,充满快乐,有人说“我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然而日子久了,矛盾也一一显现,摩擦难以避免,小到生活习惯、饮食口味、性格差异,大到日常开销、经济纠纷,都可能成为平静生活的导火索。
比如在吃饭问题上,每个人口味不同,有人爱甜,有人爱咸;一日三餐吃什么,谁做饭、谁洗碗,都需要好好规划。在朱荣林家,妻子王桂芬负责安排值日表分配买菜工作,但也会有人以“没去过菜场、不会买菜”为由逃避卖菜的工作......
更让人头疼的是如何算好经济账,有老人觉得平摊电费不公平,自己用得没其他人多;有人觉得日常开销太大,应该在消费上更节约些。即便是朋友之间搭伙过日子都会产生矛盾,更何况一群原本不相识的陌生人呢?“真是矛盾无处不在”,一位参与抱团养老的老人这样形容。
而这还只是在相对理想的情况下可能会遇到的“小麻烦”。当前抱团养老的群体中,基本都是自理老人,日常行动靠自己就能完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对医疗的需求会逐渐增多,未来如果有老人生病,甚至失能、失智,依赖照护时,问题可能就更大了。看似稳定的小团体,随时都可能因此而摇摇欲坠。
比如,NHK的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中7位单身女性一起相约抱团养老,她们特意在一起生活前就彼此约定了“不提供护理帮助”原则,避免出现因某个人重病,而导致其他人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
NHK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
此外,抱团养老的群体很难稳定下来,有人因相处得不愉快而离开,有人真正体验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群居生活而放弃,还有种种个人原因。老人们来来去去,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高兴就一起生活,不高兴就散伙”也是常态。
当前我国出现的抱团养老大多处于尝试阶段,欠缺规范和社会支持,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学者殷骏就曾指出,“抱团养老不是联谊活动,不能仅靠旧情维系,而是需要明确的契约来厘清界限、分清职责。”
朱荣林家拟定的结伴养老协议书 
抱团养老,
是否还有新的可能?
一方面,传统的抱团养老模式尚不成熟,存在着种种问题和漏洞。另一方面,抱团养老提供的情感价值又对老年群体格外具有吸引力,也能带来实际的方便。
在抱团养老的模式之上,是否还有其他可能?
抱团旅居养老
在疫情放开之后,旅居养老再度火了起来,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退休的长辈分享自己在外旅居的“神仙生活”,抱团旅居养老也成为了一些人的新选择。
约上一群伙伴四处旅居养老,体会不同的风土民情,旅行的过程中既能感受新的生活方式,也有熟悉的人相伴左右。而且时常换换环境,也能减少长期共处一室时容易产生的摩擦。
社交媒体上旅居抱团养老备受欢迎
到养老社区里抱团养老
和好友们抱团住进养老社区。区别于传统的抱团养老,在养老社区里不用吃住都在一起,各自都有独立空间,而且住得近随时都能串门见面,既不用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也能避免孤单,遇事互相照应。
相较家里,养老社区有完善的生活配套,居住空间里都进行适老化改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社区里往往配备很多娱乐设施,平时可以约上好友一起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和活动;社区里有餐厅,很多菜品可以选择,不必为吃什么而彼此纠结......
最为重要的是,养老社区配备医疗资源,生病随时能够就医,也能解决护理和照护的难题。
抱团养老,还需这些支持
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虽然尚且存在诸多问题,但也不应该将抱团养老“一棒子打死”。我们正在步入日益加深的老龄化社会,无论是对社会还是老人自身,这种养老模式都为我们打开了更多可能。
以抱团养老发展得较为成熟的瑞典为例,针对抱团养老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规则,比如所住房子的选定要在政府监管下完成,还要有专门的机构对入住的人进行评估,社区也须提供相关支持等等。这些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
今年53岁的汤大姐,最近正在为自己在招募抱团养老的伙伴。虽然也曾在网络上看到抱团养老失败的新闻,但汤大姐仍然很坚定,她说:
“我也知道首个抱团养老实验暂停的消息,但我一直觉得抱团养老切中当下不少老年人养老的心理需求,是值得探索的方式,我还是想试试,老年人该有自己的生活,也应该有自己选择怎么养老的权利。”
养老看似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问题,但其实是社会所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如何回应和满足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能迎来一个让老人能过上理想养老生活的社会。
果仁妈
插播
本条视频评论区正在进行“我和大海有个约定”征集活动,我们准备了惊喜礼物,就等大家大显身手、勇夺大奖啦!
感兴趣的朋友戳进视频查看详细规则!另外也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本视频,将海洋的蔚蓝和美好传递给身边的人。

来源丨大雁养老
题图丨来源自微博截图
 相关阅读 
  • 她的养老观点震惊东亚:既不该去养老院,也不要指望儿女!
  • 80后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的三条路,每条都让人犯愁
  • 80、90后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 小红书上的幸福小孩:花1000万富养,拿5千块工资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