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砾子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
其中一位戴着眼镜的宇航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好奇,
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36岁教授桂海潮,
这次飞行任务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个戴着眼镜的航天员…
“如此年轻还戴着眼镜,也能当航天员?”
纵观我国的航天史,桂海潮可以说是“标杆性”的人物:
他不但是首位戴着眼镜上天的航天员,
还是首位非军人航天员, 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
而且他还是我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31岁成为博导,发表了近20篇SCI…
有人说桂海潮是“小镇做题家之光”,很多人感慨他是现实中的“爽文男主”,
可面对他人投来的敬佩目光,桂海潮总是一笑而过。
只有他心里清楚,从山村到宇宙,那条曲折的道路,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
桂海潮的故事从边陲小镇的大山里开始,
1986年,桂海潮出生于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的一个小山村,
施甸县是个穷县,2020年才退出贫困县行列。
施甸县下辖的姚关镇,更是穷得叮当响!
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靠种地为生,
2011年底,镇上才开通了有线电视。
全镇三万人,有3500人左右是低保户和五保户。
桂海潮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无法提供优渥的人脉资源和教育资源。
据说他上高中时的校服,都是大家凑钱一起买的。
就连神舟十六的发射直播,都是村里人搬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观看的…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赛跑,那么桂海潮的起点不仅落后,甚至他还没有一双像样的跑鞋!
左三小时候的桂海潮
他的高中班主任杨兆东曾说:
“桂海潮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学生,其实相比于天赋,他更重要的是勤奋。
到了饭点,其他同学一下课就冲去食堂打饭,他从来不去挤,他会留在教室多背几分钟书。
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去教室看书,晚上最晚回到宿舍…”
或许最初的时候,“读书”在这个乖巧的孩子看来,是本分,
也是他唯一能走出大山的一条途径。
直到2003年,杨利伟飞上太空,那是第一次,
懵懂的桂海潮真正想明白了“自己读好书的目的和前路到底在哪里…”。
那是桂海潮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航天航空事业,也是第一次清晰地认知到,人类也能通过科技的力量踏足于天空。
2005年,作为施甸县高考理科第一名的他本可以上清北,
但他的第一志愿,填了自己梦想的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在许多同学的眼中,桂海潮是一个有点“许三多”式的人物。
来自农村,黑黝黝的皮肤,在生活里有些傻憨,在专业的事情上坚定得固执,“找准目标就一股劲儿扎进去”。
硕博连读的时候,他的导师是著名导航与控制技术专家徐世杰。
徐世杰经常感叹:
“在课题组,桂海潮出成果并不是最快的,但是他非常勤奋,且一丝不苟,
抓住关键难题不放松,所以博士在读期间,他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2014年博士毕业后,桂海潮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
留学3年,他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了近20篇SCI学术论文,成为该领域的顶尖专家。
2017年9月,北航推出“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
桂海潮成功入选,回到母校,成为航天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一年,他31岁。
二十多岁,或许大多数人都还迷茫无措的时期,
桂海潮因为心中的航空梦,每一步都走得清晰而坚定!
2018年,中国科学院发布了“空间站载荷专家选拔工作通知”。
最终他从250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4名预备载荷专家之一。
听到“载荷专家”这一词,可能不少人会感到陌生。
通俗点说,就是指在空间站进行各项专门科学实验的科学家,担负着综合航天实验的专家。
想要成为载荷专家,不但要在学术上出类拔萃,体能素质也要跟得上。
为了能成功在太空做科研,他接受了最严苛的体能和技能训练。
离心机训练、野外生存训练、8倍重力加速度、72小时睡眠剥夺…
如72小时的睡眠剥夺实验在狭小密闭的环境中进行,保证不睡着的同时,还要维持稳定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实验前,桂海潮心里也很紧张,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但是真正做下来了以后你会发现,自己身上原来具备这样的潜能。”
还有8倍重力训练,1G相当于自身体重,而普通人的承受极限,不会超过6G。
正常人在5G的情况下,就会感到眩晕、恶心;
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7.5G的情况下,也会昏迷不起。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桂海潮都觉得天旋地转,走路打飘…
两年多的时间里,桂海潮凭借强大的精神力和扎实的体魄,
历经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最终成功被选中执行神舟十六号任务。
以一介普通人的身体素质,同一群军人相争,桂海潮的飞天,创造了许多的“不可能”。
他的大学同学说,当年黑黑瘦瘦的,军训踢正步顺拐,
教官怎么掰都掰不过来的小桂子最终成功飞天,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因为他有着极致的专注!
“海潮出山野,破云骋天穹。”
你以为的开挂背后,是桂海潮将梦想拆解,一步一步,一点点实现。
20年前,“航空”点燃了他前行的路途,
而20年后,在这个高考到来的日子,他的故事又会给学子注入勇气?
作为教授,目前博导桂海潮手下还有7名学生尚未毕业,
于是兴奋的网友们真就直接“玩梗玩到外太空”:
“洞三洞三,你还有7个学生没毕业。”
“问题不大,天上也一样可以开组会。”
网友:别以为老师去出差了,就没人管你们。
“看见天边的流星了吗?那是导师发给你们的论文修改意见。”
桂海潮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如今飞上了太空。
桂海潮邻居曾说过一句话,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我家就住在他读书的中学里,我家的厨房对着他高中住的那间小屋。
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都会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背诵。
小时候贪玩,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他学习,透过那扇纱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宇航员的曾经。”
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不知什么时候,“小镇做题家”成了一个自嘲的代名词。
他们说:你凭什么觉得你的努力能超越别人三代人的积累?
而桂海潮的经历不禁让人惊叹,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农村孩子的人生同样有无限可能,他们凭借着韧劲越过了层层山峦才走到了众人的面前,
有人说:我开始慢慢明白学习的意义。
刻苦学习是山区孩子走出大山的路,也是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必经之路。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12岁时母亲离家,17岁时父亲病逝,同年唯一的婆婆病故,上学的学费根本凑不齐…
他在博士论文中《致谢》的一段话,令人潸然动容。
他说,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他说,我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把路走下去,不枉活一世。
“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如果最后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起跑线千差万别。
桂海潮的经历和故事无法复制,也许你成为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人,更去不了茫茫寰宇。
但是你一定能够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道靓丽风景。
因为每个为梦想努力拼搏过的人,一定都能从他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
就像《天才基本法》里说:
“如果你只是一个凡人,却又渴望达到天才的高度,那么:
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结果,这就是答案。”
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仍在继续,
2023年高考正当时,也祝福所有考生都能乘风破浪。
彼时的少年站在成长的尽头,
回首过去,一路崎岖早已繁花盛开。
请相信:
凡是微光,所向皆是星河。
生命的馈赠与厚礼,
总会在你与世界奋力交手的过程中,不期而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