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每一位妈妈都是与众不同的。她们或风趣,或严厉,或温柔,或坚定。她们让平淡的生活充满欢乐,让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母亲节就要到了,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近孩子们身边可爱又可敬的辣妈吧!
母亲与瓜子
北京市中芯学校六(1)班 翟皓宇
母亲的门牙上有两个豁口,据说已经有三十年了,掐指一算,岂不是母亲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了?
母亲酷爱吃瓜子,各种瓜子来者不拒。她可以一日不食米,绝不可一日无瓜子。别人家买瓜子是一包一包地买,我家是一箱一箱地买,还总供不应求。
母亲爱吃瓜子还要从她上小学时说起。那时,学校门口有个卖零食的老奶奶,在地上铺一块花布,上面摆着五颜六色的糖果和散装瓜子。称瓜子用的是一个白色茶杯,五分钱一杯,母亲进出校门时总会来上一两杯。  
一天中午,母亲刚买来还冒着香气的瓜子,上课铃就响了。一边是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一边是桌洞里弥散出的新炒瓜子的甜香味儿。母亲没能忍住诱惑,快速从桌洞里掏出一粒扔进口中。于是,寂静的教室里,沙沙的笔声中,突然响起了清脆的“咔嚓”声。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向母亲投来,母亲紧张得面红耳赤。数学老师威严的“高八度”喊声响起:“蒋秀影!”母亲条件反射般地起立,想回答“到”,不料,嘴巴里还没来得及吐出的瓜子壳顺着那声“到”卡到了嗓子里,上不去下不来。母亲憋得满脸通红,不停地咳嗽。数学老师快步走向母亲,不停地拍打她的后背,可还是无济于事,被卡住的痛感及害怕让母亲泪流满面。老师赶紧带着母亲向办公室走去,巧的是,办公室里的一位老师正围在炉子边上烤馒头。数学老师也顾不上其他,掰了一块馒头递给母亲,说:“吞下去,别嚼。”伴着馒头的吞咽,那个卡住的瓜子壳总算有惊无险地落入她肚子里。
经此一难,贪吃的母亲在上课时由嗑瓜子改为剥瓜子。母亲说:“剥瓜子既安全,声音又小,老师和同学都不会太注意。”上课剥瓜子这个“小动作”,母亲直到上中学才改过来。 
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母亲,多年后再回到小学,和老师谈起这“秘事”,老师笑得合不拢嘴:“每天那一地的瓜子皮早就出卖你了!”我好奇地问:“那为什么老师一直没揭穿你呢?”母亲嘚瑟地哈哈大笑:“因为我学习好呗!”我狠狠地白了她一眼,哼,又向我臭显摆!
林语堂将嗑瓜子列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他的话说是“吃瓜子,用牙齿咬开瓜子壳之乐和吃瓜子肉之乐实各居其半”。能让嘴和手都闲不住、既好吃还便宜的零食,除了瓜子还有啥?母亲看过那篇文章后,嗑得更起劲儿了。
指导教师 周曾训
她生气了
昌平六街小学五(1)班 杨默涵
网上有个段子:学习好使我妈开心,我妈开心,我们全家都开心。这是我们家的真实写照,我妈要是眉头一皱,生起气来,全家立刻进入“警戒状态”,人人自危。
因为学习的事儿,我不知道多少次惹得温柔的妈妈突然暴跳如雷。那天,学校的试卷发下来,妈妈看了看我的卷子,上面的两道错题,一道是因为抄错数了,另一道是她给我讲了很多遍的原题。她的面部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眉头越皱越紧,就在我惊恐万分的时候,她“啪”的一声,把卷子拍在我面前的书桌上。
这次妈妈是真的生气了。她的脸憋得通红,一向口齿伶俐的她竟然语塞了起来,憋了半天,愤怒地盯着我问:“你脑子里天天在想什么?这种低级的错误为什么反复犯?讲过那么多遍的题目竟然还出错……”看着妈妈生气的样子,我低下了头,默默地“关上”耳朵,小心翼翼地等待这场暴风雨过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妈妈的怒气值明显下降了,声音变小了,情绪缓和了,开始讲道理了。依据我多年的经验,她的气消得差不多了,我这才敢抬起头,活动活动有些发僵的脖子。
看着语重心长给我讲道理的妈妈,看着她脸上的皱纹和日渐花白的头发,回想起每天晚上她辅导我功课那么辛苦,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用心学习,少惹妈妈生气。因为,我爱妈妈!
指导教师 张华 
爱在细节中
一七一中学初三(8)班 梁圣晗
生活中有许多灿烂而美好的细节,它们就像温暖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一直默默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却总是被忽略。
妈妈出差了,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天气越来越冷,上学的路上,寒风吹来,那冷风直钻入我的裤子里,席卷着我的整条腿,冻得我瑟瑟发抖。我这才意识到,我只穿了一条单薄的运动裤,忘记穿秋裤了。
那一刻,我不禁想起过去的每一个冬天:每当天气转凉,妈妈总会细心地帮我把夏天的衣服收拾起来,放到整理箱里,再把冬天的衣服准备好,帮我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柜子里;每天早上起床,衣柜里有现成的当季的衣服,床头柜上有准备好的秋裤。我总是想也不想就把秋裤直接穿上。妈妈的照顾如此无微不至,以至于妈妈不在身边时,我连天冷要穿秋裤都忘记了。
进入学校,我脱下外套,猛然发现衣服上、裤子上挂满了白色的毛。我这才想起,前一天晚上抱完狗后,没有把粘在衣服上的毛刷掉,甚至根本都没有注意到衣服上的毛。
每次放学后,我总会撸一会儿狗,之后就直接把粘有狗毛的衣服丢在一边。那些狗毛很细碎,粘得到处都是,很难弄掉。妈妈在家时,总会默默地拿起我的衣服,先往衣服上喷一些水,再用粘毛的滚筒从上到下滚几遍。然而滚筒并不是万能的,还有许多粘不掉的碎毛,妈妈就细心地用手一根一根地摘下来,团成一个个小球。妈妈的眼睛不太好,每次都要把衣服挂起来,面对着灯光,甚至戴上眼镜,把脸凑得很近,以便看得更清楚一些,不放过每一处。第二天早上,我总能穿着干净的衣服去上学。
这些细节像一缕缕细细的阳光,每天静静地照耀着我,温暖着我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妈妈对我的爱是静默的、含蓄的,也是无私的、伟大的。因为有她,我的世界灿烂而温暖。
指导教师 张秀英
妈妈的眼睛
五十七中初一(2)班 孟佳华
妈妈的眼睛像黑珍珠,又大又圆,充满神采。这双眼睛,对我来说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小学二年级时,一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磨磨蹭蹭地写作业,左手慢慢地溜到桌边,如闪电般抓过一本漫画书,放在作业本上看了起来。就在我快乐地“摸鱼”时,一回头,突然看见妈妈站在书房的玻璃门后,用她那双大眼睛瞪了瞪我。我心里一哆嗦,立刻将手中的漫画放到旁边,认真学习起来。此后,每当我想偷懒,眼前就会浮现出妈妈那双犀利的眼睛。那双眼睛告诉我,妈妈是严厉的。
五年级时,我跟随学校乐团参加海淀区艺术节的管乐合奏展演。眼看演出日期越来越近,作为大管声部首席的我,反而频频出错。回到家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妈妈没有催促我,只是先播放了一遍我需要演奏的曲目,又播放一遍我自己吹奏的录音,就这样循环往复,我突然发现了自己吹错的地方,兴奋地从房间里冲出来,迫不及待地拿起大管。这次我一个音都没有错!看着妈妈,她眼睛里的光如月色般柔和,那双眼睛告诉我,在迷茫时,妈妈会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可是,当最后要登台表演时,我仍很紧张,手心不停地出汗,手里的乐器都险些滑落。在迈步上台的一瞬间,我在礼堂的门边又看到了妈妈那双大眼睛。那如水的目光,仿佛一剂镇静剂注入了我的心田。我的心顿时安静了下来,昂首阔步站到了舞台正中央。那一刻,妈妈的眼睛里充满神采,似火焰般热烈,那双眼睛,是我力量的源泉。
初一时,疫情来临,我接受着网课的考验。下午五点半,一天的网课学习终于结束了,我兴高采烈地去找居家办公的妈妈下楼打羽毛球,却见她端坐在电脑前,双手不停地敲打着键盘,表情严肃,丝毫没有要下班的迹象。“妈妈,你是要在家加班吗?”我问。“我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今日事今日毕。你先去玩儿吧,我尽快!”妈妈一边回答一边目不转睛地敲击着。那一刻,妈妈的眼神是坚定而执着的,令我肃然起敬。
妈妈的眼睛像一对明灯,在我偷懒时,让我心中的“小偷”无所遁形;在我不知所措时,为我照亮前进的方向;在我徘徊犹豫时,让我看到坚持的力量。就是这双眼睛改变着我,敦促着我,鼓励着我,引领我不断向前!
指导教师 赵娟
爱美的生活家
北大附小六(5)班 朱莉雅
放学回家,我刚打开门,目光就被一个雅致的小桌子吸引住了。这小桌子漂亮极了,红色的桌面上烫着许多金色的小碎花。以前,那里放的可是一个破破烂烂的纸箱。
我问妈妈:“又买新桌子了?”“不是。”妈妈一边笑着回答,一边帮我放下书包,“我今天新买了一块布,就是那块有金色碎花的红布。然后就像你做手工那样,按照纸箱子的长宽高,裁好布,包在箱子上,最后再整理一下褶皱。”说完,妈妈略带自豪地问我:“是不是还挺漂亮的呀?”我点点头,心里忍不住赞叹:那么破的箱子都能变成美丽的艺术品,妈妈真厉害!
后来,我每次回家,总会在角落里发现几个刚刚被改造完的纸箱。裹箱布的花纹个个不同:有的是小鸟,有的是小花,有的是河流……活脱脱把我们家变成了美丽的大自然。
我以为妈妈不过是一时兴起,过几天就会忘了这事。因为在我印象中,她并不是一个有美感的人。她既不漂亮,也不苗条,连头发都不烫,而且她的时间也很有限:上午整理家,下午辅导我的功课,无暇关注周围的美。可是,很快就发现,我想错了,妈妈原来真是一位擅于创造美的生活家。
那天,我邀请同学来家里玩。大家正在房间里玩捉迷藏,妈妈穿着围裙走进来,在桌上放下一个装着食物的白色盘子,笑着说:“给你们补充点体力。”说完,她擦擦汗就出去了。朋友们一个个从藏身之处钻出来,围在盘子旁连连赞叹:“哇,真漂亮!”我心想:难道妈妈做了高难度的蛋糕?等走到桌前,我也忍不住发出赞叹:白色盘子里装的不是蛋糕,而是一幅水果拼盘画。
原来,妈妈把每一个苹果都平均切成十二份,用切下来的苹果瓣拼成一只大“蝴蝶”,在大“蝴蝶”的周围,她还用剩下的小碎块拼了许多红色的小花。我们欣赏着妈妈的大作,举着牙签,不忍吃。此时此刻,我仿佛来到了盘子里那片静谧的花田。我就是那只“蝴蝶”,扇动着宽大的翅膀,在一片芳香中翩翩起舞。
我这才发现,妈妈原来也是个爱美之人。尽管她那么匆忙和劳累,但只要有一颗爱美之心,人人都可以拥有美丽的生活。
指导教师 杜玮  
我读名著 
虫性与人性的交汇
——读《昆虫记》有感
十八中初二(7)班 初奕霈
我看过许多关于昆虫的书,但在我脑海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本书成为我对昆虫产生浓厚情感的最初来源和持久动力。
这是一本描写昆虫生老病死等方面的书。它本应是严肃枯燥的,却被法布尔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写得妙趣横生。在法布尔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如草芥的生命焕发出了极为耀眼的光彩:螳螂像祷告的修女,但当有猎物上门时会瞬间变脸,挥舞着镰刀将其斩杀;蝉在地下经历多年的黑暗生活,终于迎来最后一次蜕皮,在阳光下放声高歌;狼蛛是凶狠的掠食者,但也是尽职尽责的好母亲;萤火虫一生都在为了寻找自己的挚爱而散发微光,然而这样温情的昆虫却是蜗牛们最大的梦魇……《昆虫记》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书中文字像一个个音符,编奏出昆虫世界的生命乐章。
在法布尔那个时代,研究者一般是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或浸在烧酒里观察。法布尔勇于挑战传统,将自己变成昆虫之友,深入昆虫的生活,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探求昆虫生命的本质,让昆虫成为生物学的主角之一。《昆虫记》历时20余年,将文学与科学、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它带我遨游昆虫世界,让我走进每一种昆虫的心灵空间,影响和助推着我的学习与成长。
我热爱昆虫。那些微如尘埃、朝生暮死的昆虫,在常人眼中不值一提,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哪怕到天荒地老,它们也必将生生不息。《昆虫记》这部虫性与人性相交汇的佳作让我明白:我们习以为常的万物,原来都是演化创造的奇迹!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3年5月
编辑:张品秋
供图:视觉中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