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私人美术馆蓬勃涌现是在千禧年之后,有占全数1/5的私人美术馆是在近五年内创办的。在亚洲国家,71%的私人美术馆创建于2000年以后。大部分私人美术馆的创建者是65岁以上的男性,他们着手建立私人美术馆是在其开始艺术品收藏20年之后。私人美术馆成富豪艺术投资新战场。
数据显示,欧洲拥有全球45%的私人美术馆;亚洲位列第二,占比33%;北美洲拥有全球15%的份额,位居第三。不难看出,即使韩国以45座美术馆占据城市榜榜首,欧美依然手握私立美术馆的主导权。53%的全球私人美术馆创建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而在中国,一半以上(65%)的私人美术馆皆为2011年后创办。上海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北京MWoods美术馆纷纷在这5年内成立,中国当代私人美术馆步入第二个发展关键期。
胡润百富榜的各地上榜者也纷纷成为艺术投资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 20 年,这些创办私人美术馆的收藏家们基本上都是从市场刚起步时就开始收藏,至今也形成了巨大的体量和规模,私人美术馆便是这些藏品最完美的归宿。而且没有比私人美术馆这样的地标性固定资产更能彰显个人理想、财富和社会地位。

私人美术馆成为企业家藏品的完美归宿
私人美术馆源自财富急遽扩张的19、20世纪美国东岸,当时该区天然资源大规模开发,因钢铁和石油等原物料致富的大亨,成为设立私人美术馆的先驱。美国的当代私人美术馆,大多以展示个人收藏为主。亚洲各国近年来竞相以兴建美术馆等文化建设,作为展现文化实力的竞争潮流。中国藏家的购买力在整个亚洲市场上为人瞩目,是支撑区域性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固有资本实力雄厚、偏好快速消费的藏家,但整体而言中国大陆藏家的学习能力有口皆碑。
私人美术馆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不足 10 年时间,其中面临很多专业问题。目前的私人美术馆更多的是藏家们的大型仓库或者说是“炫富”的平台。如果要用“美术馆”的标准衡量,它们还相去甚远。大部分收藏家的购买渠道来源于拍卖行,市场中能流通的精品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真伪问题就更是中国艺术品最大的争议。例如藏于龙美术馆 的《功甫帖》真伪之争的口水战自去年开始就没有停歇过,而且这些藏品基本是以收藏家个人的审美趣味出发而购买。
对于企业,通过美术馆的建设和艺术品的收藏,可以将一个纯商业背景的企业戴上“文化内涵”的光环;知名的收藏品也将为企业进军地产等领域时赢得关注度;艺术品的增值属性还能让企业资产得到保障。对于高净值人群最看重的还是收益回报率,房地产“限购、限贷、限外、限价”,发展进入阶段性低迷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地产和文化“联姻”,或许就是房地产下一个方向和目标,美术馆藏的不仅艺术品,还为商业地产带来了新的转机。而能参与竞投亿元拍品的买家,并成为私人美术馆创始人的,其经济实力自然不言而喻。拍卖场上天价数字涌动的背后,亦是场下巨富们经济实力的博弈。他们的私人收藏也融入了城市的文化血液,成为公共的精神财富。
K11 MUSEA打造成香港“文化硅谷”
站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向对岸望去,可见一片崭新的、极具艺术品位的宏伟建筑群,包括有写字楼、商场、酒店等建筑。一拨又一拨的游人和市民在这里往来穿梭,无不显示这里是热闹的欢乐聚集地。这一片建筑群,现在有个很有韵味的名字“Victoria Dockside”。Victoria代表香港引以为傲的维多利亚港,Dockside则指项目的前身蓝烟囱码头。不少香港人知道,这是一个横跨了半个世纪、经历了新世界集团三代人的大型项目。
K11 SHANGHAI
作为香港新世界家族第三代、周大福家族第四代传人,郑志刚自2005年开始接触家族业务,而他对当代艺术的推动也是有口皆碑。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文学系,还在日本学过艺术。2008年,郑志刚创立了艺术购物中心品牌K11,并进一步创立了K11艺术基金(KAF),这一非营利机构旨在为大中华区的年轻新锐艺术家提供资源支持。与原有新世界中心的业态相比,郑志刚联同全球逾100位艺术创意专家携手合作打造的Victoria Dockside,结合了艺术、人文、自然三大元素,为小区注入全新艺术、文化及商业力量,重新定义整个海滨。
新世界集团行政总裁、周大福执行董事、K11创始人郑志刚
K11购物中心长期展示着十三组价值2000万港元的艺术品,均出自郑志刚的收藏。将艺术品从美术馆里搬出来,放在人们触手可及的地方。K11购物中心有很多家,但Chi k11美术馆却仅是上海一座。chiK11美术馆自开幕以来,举办了包括“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跨界大师•鬼才达利”等及多场当代艺术展,郑志刚也是策展人之一。据统计,展览期间商场整体营业额、餐饮营业额和人流量都上升了30%,1F品牌店的营业额则增长了20%。以文化和艺术立足,成为最鲜明的市场符号,在香港,就有一个K11集团打造的旗舰项目Victoria Dockside。这个在半个世纪前的船坞之上“生长”出来的超级综合体,集艺术人文与自然于一身,书写了新世界集团三代人的坚守、传承与创新。
龙美术馆:展现中国艺术的辉煌成就
和当前世界艺术的新鲜活力
龙美术馆是由中国知名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美术馆,曾多次上榜《胡润百富榜》,目前在上海和重庆同时拥有三个大规模场馆——龙美术馆(浦东馆)、龙美术馆(西岸馆)和龙美术馆(重庆馆)。“两城三馆”的独特架构使龙美术馆成为目前国内极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
作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品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的收藏涵盖中国传统艺术、近现代艺术、“红色经典”艺术和世界现当代艺术等,数量丰富,体系完备。龙美术馆以其私人收藏为基础,长期致力于专业的艺术展览、研究、收藏以及公共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播。龙美术馆在扎根本土的同时,注重古今艺术、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展示、研究,致力于发掘年轻艺术家,力求以全球性的资源,连接视觉艺术的多元性,展现中国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当前世界艺术的新鲜活力。创办十年来,龙美术馆以两城三馆(浦东馆、西岸馆、重庆馆)的态势,共举办国内外艺术大展近200场,举办公共教育活动数千场,接待国内外观众约3000万人次。
图|龙美术馆举办90后年轻艺术家个展
早年,刘益谦曾以1402.6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8690万元)拍得一件历经600多年历史的明代佛经,为本届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最昂贵的拍品,也是亚洲以外地区拍卖价格最高的中国书画作品。又以2.4亿港元,加佣金2.7亿港元(约合2.25亿人民币)竞拍成功张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图》。作为艺术品的投资收藏家,多年来刘益谦、王薇夫妇已成为中国当代最成功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多年来打造龙美术馆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是中国内地迄今最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
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我相信每个博物馆都希望能做一场宋元书画展,展览这些作品的意义自古就已经存在了。”对于收藏家的社会责任,王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说,人有了财富也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花钱买了东西,自己一个人看与大家一起来看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他们的美术馆中,她希望收藏的作品能够展示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魅力,古代和当代有个对话,希望这样做能对整个中国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企业家建立美术馆,要从中找到一个新的盈利方式,和自己的商业宏图并轨齐进,这才是企业的初衷。当看到上海的“K11”、宝龙的艺术商业体系,还有万达美术馆与万达地产开发的合谋,就知道“商业原罪”必然凌驾于文化艺术事业上。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开办MAMA现代艺术博物馆,其目的更是未来让子孙和家族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精神上的信仰,企业家投资私人美术馆客观上保护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艺术品,支持了一个世纪的艺术家和艺术事业,也对艺术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立私人美术馆展示珍藏,服务公众,打造公益项目,推动我国美术馆事业的健康。王中军说“做美术馆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公益,而且耗资可能比去捐几所学校要高得多。”艺术公益,对企业家而言,更像是一种精神信仰与文化传承。
资料来源:苏富比、Art Basel、K11
❖ END ❖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