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脾这个系统,最重要的功能,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化”;用两个字来说,就是“运化”;用四个字来说,便是“化物升清”
今日分享林曦老师的养生心得,有关脾的保养,身体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好好照顾它。
本文摘自:《元气满满的生活: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
作者:林曦
01
为什么把脾叫做“妈妈”
△林曦水墨
我们要聊的是在中医领域中很“红”、很重要的一位——脏中的脾。
中医里所说的心肝脾肺肾,是个能量运转系统,而不是单纯的器官本身。
器官和系统,概念上会有交集,但在中医里,这个概念要大很多。(如果有兴趣,除了《黄帝内经》,也可以去读《黄庭经》,另外周楣声先生有本《黄庭经医疏》也很好,把“五脏藏神”的概念讲得很明白。)
所以,我们应该把脾的功能理解为一个系统。所谓系统,便是需要有别的职能的配合与共同作用,所以我们也可以以心肾为切入点、以肝肺为切入点,等等,并非要独独夸大脾的作用。
之所以说脾,是因为在五行中,脾居中土,处于一个中心枢纽的位置,以它作为切入点,会比较容易阐述,这也是从元代的《脾胃论》到清代的《四圣心源》中“一气周流”的角度,都以脾居中土这一点为切入。
为了方便了解脾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给脾加一个称呼——“脾妈妈”。记住“脾妈妈”这个概念,可以明白很多事。
将脾称为“妈妈”的原因是:脾主坤卦,厚德载物;脾为后天之本,它代表的是土地、养育、包容,木火金水最后都需要它做载体,我们的脏腑以它为主导,进行着协作。
这个特性,真的和妈妈一样。
另外,妈妈的某些缺点它也都有——爱操心,爱念叨,爱把你养肥,以及爱管人,这些都是脾的重要特质。
02
脾妈妈的作用:运化
△林曦水墨
脾这个系统,最重要的功能,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化”;用两个字来说,就是“运化”;用四个字来说,便是“化物升清”
“化”就是能量的转化,一个东西吃下去,脾的“化”的功能就是负责把好的能量挑选出来,送到身体各处储存。当然其中还涉及肝气推动、肺气肃降这些别的系统的配合,在这里先暂且不提。
简单点说,如果脾的化物升清的功能失常了,就好像妈妈罢工了,家里就会混乱,反映在人的身上,就容易腹泻。现在很多人吃点凉的,喝点啤酒,吃点辣的,就容易拉肚子,这都是脾在抗议。
更严重一些,就是所有的代谢疾病,比如糖尿病,也属于脾罢工的结果——能量不转化了,在身体原封不动地进出,吃什么,不经吸收就排出来。
03
脾妈妈的宣言:
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
△林曦水墨
听过齐秦的一首歌《爱情宣言》吗?其中有一句,“这是我的爱情宣言,我要告诉全世界”。我的健康宣言也是这样的,我可以大方地告诉全世界,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
别让能量卡住“脾妈妈”
每次这么说的时候,都能看到大家不解的表情,可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真的就是“脾妈妈”的心愿啊。
脾主肉,“脾妈妈”就是管仓库的。家里的积蓄存粮都由妈妈来管,花多少、存多少也都由妈妈来决定,花的就是日常支出与消耗,存的就是万一供给不够的时候的备用金。
人为什么要头脑简单?因为思虑是“脾妈妈”最主要的消耗。
人为什么要四肢发达?因为“脾妈妈”的银子都存在了四肢,四肢粗壮一些,密度大一些,就是家有余粮,心里不慌。我们可以观察患代谢疾病的人的病变趋势,很多都是四肢会越来越细。
《黄帝内经》上说,脾藏意,或者说,脾主思,都是指愿望、意图、目的等等,是从“君主之官”——心那儿得来的旨意。
理想的状态中,脾是个负责分配资源的角色,比较像COO(首席运营官),一个组织如果没有一个灵魂人物制定方向和战略的话,运营的人就只能把每件事都当成大事,累得团团转,还费力不讨好。
“脾妈妈”所管理的思虑系统,应该只有两个模式,一个叫放下模式,一个叫行动模式。“放下”当然就是指不再思虑挂碍,“行动”是直接把任务传输给负责使命必达的肝大人,能量就不会卡在“脾妈妈”这里。
但我们的思虑系统常常就是卡在“放下”“行动”这两档模式之间,既无法放下,又不能行动。这样的状态久了,“脾妈妈”最为受损,因为她是一个管理全家日常运营的角色,是枢纽,枢纽最怕的便是堵住。
堵住的外因,是多余的湿气;而内因,便是不放下也不行动
多思少虑,“脾妈妈”才健康
来说说让“脾妈妈”受损的“思虑”。“思”字,看篆书↓↓↓
▲ “思”字,篆书。
上面是个囟,下面是个心。囟就是小孩儿出生时,颅骨还没有完全闭合的天窗那个位置,就是靠近百会,接收天地信息的地方。
也就是说,“思”是从脑到心同时接收信息,是感知,是被触发的一种状态。心一发令,“脾妈妈”就准备在生活各处搜集信息,信息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衍生出行动,此时这个“球”就传给了肝大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触着即转”的意思。
有所思,是触着情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挖空心思,闷头苦想的一种状态。
所以“思”不是一种主动的思考,而是一种纯净的空的状态,即为所思之物的自然出现,是心的自然映照。
古人将其形容为镜子,说心似明镜台,映现而不留。这是非常节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需要练习的功夫,写字、静坐就是达到这种状态的最好途径。很多同学说,写字之后人觉得清爽了,正是这个原因。
“虑”字是心上面盖了一个虎字头,与虎相伴,自然会恐惧。人基于恐惧,基于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心态做出的思考和行为,就是虑,也就是我们今天讲到的忧虑、焦虑。
这种时刻紧张担心,觉得不论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事件统统都不在自己控制之中的状态,已经是很多人的一种不自觉常态。观察周围的妈妈们,真的都是凡事“先焦虑起来再说”。
虽然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说,如果没有老虎,主人公不能活到最后,但是由恐惧来激发能量的代价太大了,所要付出的,是“脾妈妈”的库存能量。
当“虑”成为一种主要的思维模式,“脾妈妈”就会处于极度消耗状态,“脾妈妈”越不健康,人就越焦虑;越焦虑,“脾妈妈”就越不健康。如此,一种恶性循环便形成了。
是什么原因,让人从“思”转变到“虑”呢?还是“君主之官”——心被忽略了
“君主之官”的意志,也就是我们说的“人生蓝图”,是关于这一生,来到世界上,我们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趟旅程如何才能值回票价。
这些核心的问题被回避后,“君主之官”就罢工退隐了,没了它的指引,“脾妈妈”就开始承担和担心这一切,就像人出门没有了导航,很费劲,也很担忧。
总结一下,“思”是一种像镜子一样映现万物、全然通畅的节能模式,而这样一种简单的状态,恰是行动力的来源。“虑”是一种用得失权衡、以防患为主要状态的高耗能模式。紧张、焦虑、不放松、缺乏执行力,是从内部对“脾妈妈”最大的伤害。
所以可以提醒自己想想看,自己在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想清楚了,再看看如何转化成行动,一件一件地执行。如果不能,就放下。
担心和焦虑,除了让能量堵在“脾妈妈”这个枢纽上,真是什么忙都帮不上。
【看清自我原动力 睡觉营开启招募】
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突破自己的困境,想要发大愿,做大事,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过程:看清楚内在自我的原动力
只有当你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你的内在是相一致的,才不会有犹豫、有怀疑、有恐惧。
第十二期的睡觉(jué)营即将开启,我们将透过睡眠问题这个“相”,照见一个人在“神”,帮你看到生命真正的追求所在。
梁老师与你相约夏日的北京,一起来场调神的心灵之旅。
识别二维码报名睡觉营
进入睡力铺,获取更多生命能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