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论坛,总给人一种专业高深的感觉,特别是当论坛前加上“理事”两个字,更是不明觉厉。然而海浪电影周“理事论坛”却反其道而行之,邀请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新丽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新丽电影总裁李宁;万达影视集团高级总裁助理、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媒诚品CEO尹香今,新片场CEO尹兴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CEO王中磊六位分量极重的电影行业领头人,走下云端,去掉光环,面对面地聊了一个并不艰涩,甚至十分接地气的话题——中国电影的烟火气。
理事论坛——中国电影的烟火论坛现场
01 人间值得,共情之作
说起“烟火气”三个字,总是迎面扑来一股琐碎但温暖的生活质感。用主持人张文伯的话说,“它是上海阳春面的一碗浇头,是傅总家里烂蒜肥肠的那勺勾芡;是傍晚老酒吧里的推杯换盏,也是午夜独饮时的一杯扎啤。”而电影中的烟火气比食物的烟火气又要丰富得多、浓厚得多。它不局限于某种类型,某种题材,是一种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生活互文、惺惺相惜,是柴米油盐,也是人生万象。
伯乐营销创始人、论坛主持人张文伯
作为一个电影人,傅若清首先是一个影迷。他眼中的烟火气,是平和不唱高调,通俗一点讲就是那些能够与观众产生共情、共鸣的东西。后疫情时代要做什么样的电影,是中国电影人一直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其中“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便是一次回报不错的尝试。把一个宏大的东西微观化,通过普通人的第一视角与观众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共情。从这个角度出发,即便是不了解的职业领域,也能从熟悉的生活常态中,找到连接创作者和观众的烟火气。
中影推出的“青年电影人计划”也十分强调这一点。拿出观众真正喜欢的电影,有作者表达,又不完全是作者表达。让观看者感受到电影是有温度的、可触碰的,而非高屋建瓴、自说自话的疏离之作。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
聊到这个话题,“人间值得”是李捷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特别是疫情后的三年,这份感触尤为明显。经过长久的静置、孤岛式生活,那份街头巷尾的热闹感、万家灯火的鲜活气,重新成为人们珍视且向往的东西。放诸于观影习惯,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大家对架空的、悬浮的、跟现实无关的电影兴趣明显下降,而那些有趣的、关注当下、关注普通人喜怒哀乐的片子,则越来越吸引大众的目光。
用李捷的话说,电影其实就是社会群体价值观的折射。大家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基本上就是今天的观众和周围的朋友讨论什么、关心什么的折射。而阿里影业作为一家以宣发和电影投资为主的电影公司,参与了很多国产电影和海外电影的引进,也越来越觉得投资一部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差距在缩短,“当你觉得一部电影自己很喜欢的时候,还是可以对票房有一定信心的。”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
中国的很多的电影从业者是科班出身,即便不是,也带着对电影的热爱从事这一行业。李宁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霸王别姬》时的震撼,那一刻他觉得电影是神圣的。
而作为《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影迷,他从自己多年的观影体验出发,发现近些年来的好莱坞大片对国内观众的吸引力逐步下降,已经很少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热场面。反而是《我不是药神》《你好,李焕英》这样从小的切口透视现实生活的影片,更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这种共鸣不一定是催人泪下的“哭片”,也许是笑,也许是尴尬,也许只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但只要和观众、和生活同频共振,即便再细微的东西,也比虚头巴脑的视觉轰炸更有力量。
新丽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新丽电影总裁李宁
柴米油盐酱醋茶,竹堂寺里看桃花。老百姓的日子总是伴随着持续的生活琐碎和间歇性精神陶冶。那些娓娓道来的烟火故事,的确容易走进观众的心里,与此同时,选取何种表达方式,也是一部电影是否平易近人,是否动人心弦的关键。
作为此次论坛中唯一的女性嘉宾,尹香今一直非常欣赏女性导演身上所流露出的那种细腻的影像表达,在平淡无奇的点滴中释放情感的张力,温和又有力量。来海浪电影周之前,她正和贾玲导演在广州拍片,亲眼见到女性导演对于细节的处理,有一种能让人不由自主落泪的神奇力量。
万达影视集团高级总裁助理
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媒诚品CEO尹香今
在海浪电影周举办期间,大洋彼岸的戛纳电影节也在进行当中。这两个与电影有关的海边城市,都用沙滩、剧场、银幕、美食为热爱电影的人们提供了一场浪漫而富有仪式感的光影体验。作为海浪电影周最年轻的发起人,尹兴良从放映端阐释了烟火气的含义。他觉得这种区别于专业影院的沙滩放映、草坪放映,本身就是一种烟火气的体现。
而回想电影传入中国之初,首先便是在茶楼放映。如今在阿那亚,大家茶余饭后走到路边,停下脚步,欣赏一部正在露天放映的经典老片,再聊上两句,这种日常化的观影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也推动电影化为人间烟火的一部分,烙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新片场CEO尹兴良
百姓生活、百姓情感,是中国电影矢志不渝书写的主题。而就烟火气电影来说,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公司当属华谊兄弟。从经典的“贺岁三部曲”《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开始,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就成为了中国人在贺岁档的一个念想,直到今天仍时时回味。
与前几位嘉宾不同,王中磊理解的烟火气没有那么具象。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的迭代,烟火气也会发生细微的口味变化,可跟生活之间的关系依旧密不可分。电影说到底是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影像里的接地气并不代表纯粹的生活流。相反,由于电影的商业属性,更需要创作者去主动缔造与观众的连接,通过对生活的提纯,使虚构影像与真实世界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既有熟悉感、亲切感,同时也有一点点疏离感,略高于生活半格。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CEO王中磊
02 始于光影,归于生活
进程过半,论坛后半场进入一个自由讨论的状态,主持人抛出一个问题,几位嘉宾自由作答,并延伸出各种新的议题,引申发散。从好莱坞在中国不那么吃香了,到《人生大事》《保你平安》这种国产小人物故事的兴起,再到看电影人群的性别年龄分析,直接提升了此次论坛的广度和深度。从烟火气的切面到了宏观的未来电影的存在价值和电影生命力的高度。
傅若清表示,自己此前一直坚定地相信主流观众是十六到二十六岁的人群,但经过近几年的市场状态,他改变了这种想法。因为电影无外乎就是两个侧面,一个是供给侧,即影片创作方,一个是需求侧,也就是我们的观众。

作为需求侧,不同年龄阶段的文化消费习惯截然不同。电影人要考虑的是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观影需求,将符合他们审美喜好的电影匹配到位。而作为供给侧,则要保持电影视听产品最高标准这一基础线,无论是艺术表达、服化道还是制作技术,这是大银幕电影与其他视听影像最大的硬性标准区别。
理事论坛——中国电影的烟火论坛嘉宾合影
而抛开技术、艺术所有的一切,电影之所以成为很多人喜爱的娱乐方式、接地气的艺术表达,一个很大的原因来自于自身的社交属性。去电影院观看一部影片,除了仪式感之外,还提供了大家一起对一个影片产生某种共情或者共鸣的氛围条件。这也是现场嘉宾一致认为院线电影不会被流媒体、不会被家庭影院取代的原因。而看电影这件事,也终将同电影中的烟火气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烟火生活的一部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