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智能驾驶相比,智能座舱无疑是智能化普及的领跑角色。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大屏+语音+车联网+OTA)前装标配交付795.05万辆,同比增长40.59%,前装搭载率为39.89%。
而在高阶智能座舱方面,2022年座舱域控制器搭载量交付172.65万台,前装搭载率达到8.66%,占智能数字座舱交付量的21.72%。此外,在HUD、5G、DMS、OMS等更多增量细分市场,数据表现同样喜人。
2022年W/AR HUD前装标配搭载交付150.04万台,同比增长38.12%;AR HUD则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前装标配搭载交付10.96万台,同比增长115.75%。
在舱内DMS、OMS部分,2022年前装标配DMS(基于摄像头的驾驶员监测系统)搭载交付118.64万辆,同比增长109.20%;OMS前装标配搭载交付69.65万辆,同比增长93.69%。
在车联网升级部分,2022年前装标配5G联网功能搭载交付41.74万辆(其中,V2X功能搭载量达到17.01万辆),而上一年度5G前装搭载仅为2.87万辆。
而在这些市场增量的背后,是正处于市场格局变动周期的座舱SoC,计算平台的快速迭代以及整车电子架构的集成升级。谁能适应新周期的需求变化,就有机会占据先发优势。
目前,座舱SoC以高通8155为主力,能够满足现有主流座舱功能持续OTA升级的算力要求,也是目前上车规模最大的单一座舱域控计算平台之一。同时,从2022年开始,中国市场推出的主流新车的座舱域控制器更是几乎被高通平台垄断。
此外,以高通8295(也就是第四代平台,5nm制程,GPU算力相对于上一代8155提升了200%)为代表,包括东软集团、德赛西威、博泰等多家中国本土座舱Tier1都在陆续拿到前装定点,并从今年开始上车交付。
目前,整个座舱域控制器赛道仍处于硬件换代升级、软件融合集成阶段。比如,软件部分,随着座舱的更多人机交互、体验智能化等功能上车,包括DMS、OMS、HUD、手势交互以及泊车(舱泊一体概念)等软件模块都将被集成于更高性能的座舱域控制器。
这意味着,继续押注座舱赛道的芯片厂商,还有机会而高通在过去几年的垄断,核心原因之一还是传统NXP、瑞萨为代表的汽车芯片厂商产品力断层;同时,后来者进入时间较晚,仍需规模化支撑。
本周,高通在手机行业的竞争对手—联发科(MTK)宣布,将与英伟达合作,为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提供全套车载人工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并充分融合两家公司汽车产品组合(联发科的CPU、无线通讯,英伟达的AI、GPU)的优势,覆盖从豪华到主流的所有汽车细分市场。
此前,联发科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主要覆盖中低端车型区间,年出货量接近100万套。比如,主力出货的MT8666是一款12纳米芯片,集成了4G、三模导航、WiFi、BT、四屏异显异触、双屏互动,是一颗高集成度的芯片。
此外,MT8675采用7nm工艺,拥有4个ARM Cortex-A76核和4个ARM Cortex-A55核,同时内置了GPU、APU、DSP等IP单元,可支持最多6屏异显和4屏触控,还支持多达12路摄像头接口。同时,联发科在今年还将推出两款4纳米工艺汽车芯片,高端型号是MT8676。
考虑到英伟达在汽车行业的技术影响力,尤其是中高端品牌的客户积累,两家公司的组合,后续的效应还将在舱泊、舱驾(低阶)赛道凸显。在本次合作中,联发科还特意提及了未来与英伟达ADAS解决方案的融合机会,而英伟达Thor(超大算力中央计算平台)无疑已经占据高阶市场的一席之地。
而在中国本土市场,芯擎科技已经先行一步,在今年初正式量产交付(领克08,预计8月正式上市),首款7纳米车规级SoC芯片“龍鷹一号”也将陆续在今年上市的多款车型中搭载。
数据方面,“龍鷹一号”拥有8核CPU、14核GPU,以及8 TOPS AI算力的独立NPU。其强大的音视频处理能力最多可支持7屏高清画面输出和12路视频信号接入,并在行业内率先配备了双HiFi 5 DSP处理器。
而双“龍鷹一号”解决方案,则可流畅支持领克08在行业首发的92英寸巨幅天幕HUD,分辨率达2K,实景导航覆盖三车道,并且支持手机跨端观影打游戏,进一步提供沉浸式座舱体验。
同时,除了在CPU、GPU的有效算力指标上领先同行,“龍鷹一号”为了解决更大算力的需求,还配置了SE-Link高速互联总线,两颗高算力模组可在超高速传输速率时充分协作。
比如,亿咖通与芯擎科技联合开发的安托拉1000 Pro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基于芯擎科技量身定制设计的高速互联总线(区别于非高速互联的双芯片方案),实测PCIE 3.0 1 Lane传输速度可达7.28GT/s,模组间视频流延迟相比行业量产旗舰平台减少51%。
此外,16 TOPS算力支持包括APA辅助泊车、RPA远程泊车等全场景泊车在内的L0-L2的辅助驾驶功能,为车企落地舱泊一体方案提供了更多的可选项,从而帮助主机厂显著降低成本,并在技术上向舱驾融合的方向升级演进。
截止目前,芯擎科技完成了包括伟世通、亿咖通、东软、德赛西威、博世、LG等行业龙头Tier1在内的生态合作落地,这些企业均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市场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份额前十之列。
一些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对于座舱芯片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绝佳的「比武周期」。一方面,车企有很多不同的需求,功能还在不断演进;另一方面,多域融合趋势下,芯片的能力复用,也很关键。
而从主流车企、Tier1的选择来看,并没有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性。
这也可以从英伟达此次与联发科合作,可见一斑。对于前者来说,早几年供货豪华品牌的座舱芯片,已经缺乏竞争力,但仍然对这个细分市场寄予希望。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高端智能座舱需求(包括存量升级和增量)仍将保持30-50%的增速,高通、芯擎、联发科+英伟达组合等几家企业将展开新周期的较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