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了储能和虚拟电厂。
范亮
编辑黄绎达
来源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IC photo
4月27日,中电联公布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数据,截至2023年3月份,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6.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风电3.76亿千瓦、光伏4.3亿千瓦),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5%。
当不少人还在对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量的持续攀升而欢呼时,隐忧也随之而来。
5月1日20时至5月2日17时,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连续出现22小时的负电价,让不少人感到疑惑。但是,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当时段内的电力供过于求,发电厂商停止发电的成本大于负电价售电带来的损失时,负电价就是市场化交易下各方均可以接受的结果。
我们已经知道,在发电侧,风力和光伏发电主要是“靠天吃饭”,与火电相比可控性非常低。而在用电侧,居民和工商业用电的需求也并不能精准预测。在清洁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发电与用电两端不匹配的矛盾将会日益凸显,并会进一步影响到风电和光伏装机量的增长,拖缓碳中和的进程。
因此,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改革来引导供需的匹配,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路径。山东的负电价虽然罕见,但却也是其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效显现。
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迫切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在今年5月份,发改委连续发布了三项重要的文件,直指电力系统的改革。
纵观A股市场近几年的几次大行情,无论是最初的锂电板块,还是后来居上的光伏,亦或是今年大热的数字经济,没有一次不是依靠政策推动。
因此,寻找重磅政策后的利好行业,对投资者而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投资策略。
我们先看看发改委发布了哪些文件。
第一个文件是5月15日发布的《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6月1日起,我国将执行新的电价政策,特别对大工业用电和工商业用电而言,二者以后将会合并为工商业用电,执行相同的电价政策,不再进行单独区分。
另外,对工商业用电的电价构成来看,《通知》首次明确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由上网电价、上网环节线损费用、输配电价、系统运行费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组成,对电价的构成进一步细分。
很明显的是,电价的细分有利于理清电力系统各参与方的权责,为电力的市场化交易做了进一步铺垫。
第二和第三个文件,则是发改委在5月19日发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及《电力负荷管理办法》两份征求意见稿。
简单来讲,核心要点有以下三项:
1、通过经济激励为主的措施,鼓励推广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空调负荷等主体参与需求响应,按市场规则获取经济收益。
2、支持各类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整合优化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空调负荷等资源,以虚拟电厂等形式参与需求响应。
3、加强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使用绿电的刚性约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电力消费中绿电最低占比。
上述各类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清洁能源占比过高后,需要储能、电动汽车、空调等非工商业用电主力,单独或者组合成为虚拟电网,在用电高峰时减少用电,在用电低谷时增加用电,通过帮助电力系统减轻负担以获得经济收益,而这种经济收益的实现,则需要电力逐步实现市场化交易。
到这里,我们也就梳理出了5月份电力行业三个重磅政策下,最受益的两个细分方向,一是储能,二是虚拟电厂。
储能重点关注变流器
在《储能,新能源的又一个扛把子》一文中,我们曾对储能对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的重要性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多赘述。
对不同类型的储能系统来说,考虑到抽水蓄能等传统储能方式增长空间有限,下文将主要讨论电化学储能系统。
早在去年,资本市场就曾对储能进行过一波热潮,不过,当时的主要炒作方向集中在欧洲能源危机带来的户用化学储能的爆发式增长,而对专门用于调峰调频的大型储能系统关注度较低。
实际上,在去年,由于大型储能系统的需求主要源于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强制配比要求,中游储能系统制造商面临上有碳酸锂价格上涨以及下游光伏客户硅料上涨的双重压力,盈利能力非常脆弱。 
2021全球新增新型储能系统装机分布(左)、2021我国新增新型储能系统装机分布(右)
资料来源:长城国瑞、36氪整理
而就今年的情况来看,碳酸锂价格和硅料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首先在盈利端为储能产业链留下了想象空间。
收入端,清洁能源强配储能,对新能源发电厂而言,主要属于成本项。因此,新能源发电厂对安装储能系统一直比较抵触,这也对储能系统的出货量提升,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压制。
但是,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推出,新能源电厂手中的大型储能系统,有望通过需求响应的方式获利,进而缓解强制配储的成本压力,增加光伏、风电运营商配置储能系统的意愿。
因此,从行业角度来看,今年大型储能未来的生存情况明显是要强于过去的。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由于电化学储能目前仍以锂电池为主。因此,要讨论储能,我们就又不知不觉回到了锂电产业链。纠结的地方在于,尽管长期而言储能电池的出货量会超过动力电池,但短期而言储能的体量与动力电池仍相差甚远。这导致,不少储能产业链的核心公司,因其动力电池业务占比过大,而无法在储能市场大幅扩张的背景下获得业绩弹性。
最终,从短期投资的角度来看,为了寻找纯正的储能标的,市场不得不将关注重点着眼于储能变流器/逆变器生产商、宣布跨界做储能电池的各类企业、以及盈利能力较低的储能系统集成商。
具体来看,储能变流器属于资产轻、盈利能力相对较高的环节,这也是最适合投资者们参与的环节。目前行业内的参与者主要由光伏逆变器生产商组成。
2020-2022年,逆变器一直是大新能源行业中估值最高的板块,在经历三年的业绩高速增长后,逆变器板块的估值也被充分消化,目前万得光伏逆变器指数整体的估值约30-40倍,显示出相当不错的性价比。对储能变流器业务占比高的逆变器厂商,我们应予以关注。
逆变器板块估值;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有明确储能逆变器业务披露的企业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虚拟电厂仍在起步阶段,以炒作为主
从虚拟电厂参与方来看,只有对电力系统运行有较深了解,并且拥有信息化能力的企业,才有能力搭建虚拟电厂,东吴证券采用了一个特别形象的词语来表述虚拟电厂:升级版电力物联网。
在上述限定条件下,光大证券指出,拥有通信控制技术的企业、拥有大量电力需求侧资源(如充电桩、分布式光伏)的企业、本身从事电力相关的电力设备企业,以及部分发电企业,有望在虚拟电厂这一波风潮中收益。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虚拟电厂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仍处于“婴儿”阶段,国内仅有国家电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智慧虚拟电厂平台、国电投深圳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虚拟电厂平台等少数虚拟电厂试点,还没有成熟的已实现商业化的虚拟电厂案例。
因此,与储能不同的是,资本市场对虚拟电厂概念的追捧仍处于早期的炒作阶段。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选取在公告中明确提出可以开展虚拟电厂业务、且近期涨幅不高的相关企业进行投资。
具体来看,我们从巨潮资讯中整理出如下公告过虚拟电厂业务的企业:
虚拟电厂相关企业;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点击下方图片加入【智氪VIP】知识星球,即可免费阅读更多36氪付费文章。
【智氪VIP】 正在招募知识星球内测用户,首批内测用户有机会获得6折年卡会员哦~点击上方图片链接加入吧!
【智氪VIP】会员权益:
1.阅读36氪全部专属付费内容
2.享受会员专属服务:找研报+专家问答+每日精选资讯+会员专属文章
3.领取智氪VIP年卡专属优惠券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36氪旗下财经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电力系统改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