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一定就有高成就吗?从事教育的这十年里,Michelle越来越怀疑这一点。
她这十年里,见证过起点不高的孩子,反转、逆袭拿到名校入场券,也看到曾被认为有些天资的孩子,却在爬藤成功后,摔碎了光环。
申请是场马拉松,需要持久力,但长跑加速的拐点在哪里?后来居上者又是如何攒下后劲?
2018年,她从哥大毕业,放弃了纽约四大的offer,回国全身心投入国际教育。这几年,她摸到了问题背后的答案。
在她和团队带过的上千位孩子里,大多数就读于深圳头部国际学校和顶尖美高。
他们并非都是牛娃,有些甚至差点被学校劝退,却不妨碍他们最终追到梦校。
方法不在于父母是否要全力托举,而是建立孩子们对学习的自信。
说起来挺容易,在Michelle看来,学校越是头部,孩子越容易失去学习动能。培养后劲就成了一项系统、科学,且浩大的工程。

学霸也会走弯路
学生们经常称Michelle为“哥大女神”,除了颜值高外,她的履历很符合学霸模板:
本科上的是UIUC(伊利诺伊香槟分校)会计专业,全美排名第二
研究生则冲藤成功,从哥大统计学专业顺利毕业。
但,这些光环掩盖不了她在求学路上的阴影。
受母亲影响,Michelle很小就动了留学念头。
母亲大学毕业于英语专业,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从小就爱给她看哈佛女孩刘亦婷、剑桥女孩孟雪莹的事迹,甚至Michelle六年级时,还在她床头偷偷放过赴美留学名人——曾子墨的自传。
“洗脑”很成功,Michelle在初中毕业后,就向父母表示,高中想要走体制外路线,申请美本。
但在十几年前,早立志、早规划并没能换来先发优势,反而是让她吃尽苦头。
一来,当时广深还没有什么国际化学校,她只能在公立学校创新班里度过高中三年。
二来,虽然时任校长对首届学生格外重视,校内资源给足,但,升学具体项目还得靠自己。
因为资源匮乏、留学信息差又大,她的整个高中三年,都困在标化和语言成绩里。
“我当时应该把全广州SAT老师的课都上过了,还是出不了分。”
后来她才知道,这些老师都是理论派,自己连SAT考试都没参加过,上课只讲大纲例题。
辗转之下,她认识了当年还在威斯康星麦迪逊读本科的学长。
接受将近三个月的强化辅导后,Michelle认为无可救药的SAT竟然“医活了”,分数从1800直升2100。
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位学长自己也走过弯路,仅SAT就考过8次,他发现,割裂做题根本无济于事,要从出题者心态出发,分析背后到底想考什么。
按这一思路梳理考点后,Michelle不止在SAT上提分,对整个美本申请的理解也变得开阔。
这段申请经历在她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如果能再来一次,她在标化上决不再这么费劲。
香港著名SAT考场—亚展“万人坑” 
尽管申请过程一波三折,但UIUC和哥大的留学经历,深远而炸裂地影响了她。
在留学新生欢迎会上,教授开口第一句就是:美国从来都不是快乐教育,你们的每次小测、随堂考、作业都会计入绩点,别想走捷径。
同学们则从不躺平、佛系:有人为进投行、科技巨头实习,而“挤破脑壳”;但也有人活出了画风截然不同的“人生样板”,甘愿去到美国最不发达的地区支教。
还有鸡血满满的创业导师,鼓励工作坊的学员逮住坐车的机会,向前来公益演讲的知名校友毛遂自荐,拿下实习。
她在六年里最大的收获是:想要有所成就,你需要对目标怀抱10分的信念感,再配上12分的执行力。
图片来源:pexels
行动力是有的,但这个目标是什么呢?
从UIUC毕业时,Michelle以为是答案是“留下来”。
当时有中国同学为了留美,选择先“低就”去小公司,拿工签转身份。她则是延迟就业,爬藤成功,继续留美深造。
等从哥大毕业时,她知道自己必须面对了。
留下来不难,她当时已经过关斩将拿到了德勤纽约公司(Deloitte)的offer,连美国本地同学都艳羡不已。
心底里,她却十分摇摆:拿到大厂offer又怎样,亚裔天花板就在那里,比铜墙铁壁还厚,凭一己之力能改变什么呢?
她想到了当年自己走的弯路,以及埋下的“种子”。
想和米校聊聊名校经验?
扫描二维码,详细咨询
摸透深圳美系“牛校”的秘密
Michelle赴美留学后,一直以学姐身份远程带学生冲美本申请。
但直到回国前,她发现,广深留学家庭的升学痛点依旧太痛。
当年绕过的弯路并未被“拉直”,标化难出分,升学没指导,这些仍是中国孩子的普遍困扰。
有需求就有市场,但再优秀的培训导师,承载力却有限。
Michelle想到了解决方案。
她对教育一直很感兴趣,刚到美国时,就曾被课堂的数字化程度震惊。
UIUC的学生规模大,入学第一年,她的经济通识课就是和同学们在校剧院里上的,约800人。但课堂效果很好,教学管理系统能让教授能顾得上每位学生。
如果能系统性解决SAT标化培训的难点,就有更多孩子能少走点弯路。
当年埋下的种子好像能破土而出了。Michelle抓住机会,决定回国发展。
Michelle最后一场考试后拍摄的哥大校园夜景
节点刚刚好。
2018年时,广深的国际教育开始腾飞,最热门的要数贝赛思了
Michelle回国前还收到家长问询,请求她从美国带回一本“教辅”书,因为其中有贝赛思入学考试的相关内容。
这所学校这么火吗?还要大费周章的准备入学考试?
回国后,Michelle接触了越来越多的贝赛思父母,才解开这所流量学校的秘密。
贝赛思的家庭有一些典型画像
父母未必是大湾区最富有的那批,但对美国名校颇有执念;
他们很多是自力更生的中产,相信在规则之下,孩子能有向上攀爬的机会;
孩子们也未必是最优秀的牛娃,但大多自律,对学习有自我要求。
但,该校的学术要求确实也难到一批人
语言能力不用说,MAP考试要求跟顶级美高是一个水平;
五年级开始每周都有校内小测,并计入成绩单;
八年级则是另一个坎,所有课程必修,除了语数外、物化生,还经济学;
九年级开始,AP课程数量加码,学生们开始备战美本申请。
在高强度学术浸润下,贝赛思毕业生很难不拿下好成绩。每年广深地区美本前30的榜单,几乎快被该校屠榜。
但,也是因为强度大,它也被惯上美国版“衡水中学”的标签。
图片来源:pixabay
这么严苛的学术要求,真的是美国大学想要的么?在Michelle看来,贝赛思风评褒贬不一,但学术设置却有其内在逻辑。
首先是语言。
美国大学会在本科阶段将西方经典文学纳入必修,可见,扎实的语言能力,对美国文化理解是一项基础。
其次是学术。
Michelle曾接触一位耶鲁招生官,他曾说过一个数字。在录取评估中,申请人的学术表现,占所有评分的83%。
这包括校内GPA,SAT/ACT等标化成绩,再来就是选课。
申请人选的是水课,还是有难度的课,都会被纳入评估。这也是为何贝赛思会格外看重学生所选AP数目。
如果初中高中的选课平平,GPA也一般,却在高中参与一个哈佛大牛的项目,这样突兀的申请材料会很让人质疑。
所有东西加起来就不难发现,贝赛思很懂美国名校录取逻辑。
他们努力抓大头,校内把占83%的学术能力培养到极致。
许多孩子跟着学校走,拿到美国前30的offer并不难。
Michelle总结道。
研究透
贝赛思
这一典型,其它广深国际化学校的痛点也就更清晰了。

了解更多贝赛思洞察?
扫描二维码,与米校聊聊
孩子的后劲,需要提前铺垫
Michelle所在的团队研发出两个系统,一个是针对SAT和托福这类标化考试培训,另一个则是针对广深国际化学校孩子的学业管理,意料之外的爆火。
一家第三方机构甚至还主动给他们评了奖项。
两个系统对学习方法论的总结,格外值得一提。
前面提到,Michelle曾梳理过SAT提分的方法论,回国后,她与团队将其做了系统化。
比如大家备考时最容易茫然的几个问题,怎么备考、什么步骤、我怎么安排时间,这些通过系统就能安排好一条通路。
不仅如此,系统还将题库按考点做梳理,配上了错题本、小测、模考,甚至时间管理等工具,备考效率大大提高
像之前Michelle因为盲目刷题而不得要领,以及走过“资源匮乏”的坑,也被系统解决了。
她当年备考时,全国培训SAT的机构估计不到10家,而一个SAT老师再有能耐,也无法一次带30个以上的学生
有系统辅助,则大不一样:更多学生得到高质量辅导,还是个性化的。
Michelle在为广深父母答疑
得益于这一系统的铺垫,Michelle和团队又将其“下沉”,延展到更早的年龄段,于是有了“赛米学业管家”这套解决方案
广深国际化学校的孩子容易遇到四个难点:
1、语言跟不上
这在从公立学校转国际化学校的孩子身上格外常见。
2、学术能力有差距
尤其是其它国际化学校的孩子想转贝赛思时,如果不补齐短板,进校后就难以跟上进度。
3、时间管理难
像在贝赛思,初中三年的学习格外重要,因为课程难度大,数量多,对孩子学业规划,时间安排,多任务处理等能力都是考验。
基础没打好,高中阶段就容易跟不上,尤其是在八年级
4、家校沟通多
国际化学校的家校沟通十分频繁,还是以贝赛思举例,初中6-8年级学校不设班主任,少了校内导师的“统筹”,家长需要对接孩子所有科目的任课老师。
每门课的成绩单是什么涵义,沟通要点是什么?如果父母们不是全身心管孩子,就容易错过关键信息的传达。
图片来源:pixabay
Michelle曾辅导过一个孩子,因为在贝赛思跟不上节奏,在校内过得非常受挫,甚至考虑过转学。
交流后才发现,孩子只是忙不过来,而不是学习能力有问题。
尤其是在名校,孩子们需要学习上的正反馈,哪怕是颗粒度很小的激励,都能让他们建立自信,慢慢攒后劲
辅助了赛米学业管家后,Michelle带着孩子一年里把9门课的成绩追赶上来。孩子也很给力,在学期末就从F,挤进入90分俱乐部。
每当看到孩子们进步时,Michelle都感到自己当年的弯路也并非白走了。
她曾经也经历过假努力的阶段,看起来很刻苦,学得苦大仇深,却毫无收获。长期来看,这种“苦”消耗了一个人的内在动力。
“学习其实可以载歌载舞,要享受其中每一点的正反馈。如果学生们花的每一分钟都能换成有肉眼可见的进步,我的初心也算是达到了。”
这个系统到底有哪些帮助呢?我们为大家总结了几点:
>>>1、能力评估
包括标准化考试能力(SAT、托福)评估,学科能力(数学、英语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评估,以及素质能力(职业性格、领导力、创造力)评估。
>>>2、定制化学业提升
有目标才知道如何行动。
通过全方位的测试报告评估,从结果出发,帮孩子拆分各阶段学业目标,并指定辅导方案。
>>>3、学术指导
包括跟踪孩子如作业完成率、校内出勤、课堂参与度、每周小测及月考辅导、期末考及年终考辅导等繁琐的学习进度,及时查漏补缺。
还有围绕升学有关的选课、竞赛、标化考试等,提供关键的学习方法论,帮孩子节省时间,拿出更多精力探索热爱,冲刺梦校。
>>>4、辅助家校协作
给忙碌的父母更有力的辅助,高质量参与孩子的成长。
我们找Michelle老师要到了微信
如果想一对一交流
了解更多学习方法论
戳二维码详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