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最近冲浪被整破防了。
起因是大英博物馆历时近五年策划的China's hidden century“晚清百态”展览在各平台都刷屏了。
图源@攒钱买岛亚瑟王
展出的文物从服饰到日用,全面展示了清后期的极繁至美。光是看图就震撼到起鸡皮疙瘩的程度。
图源@:):3:P:D@大鱼大肉
感受到震撼之余,叔一直在想,我们对于清代的美学鉴赏好像都建立在古装剧上。
以前的古装剧,阿宝色+滤镜,无止尽的艳丽。后来回落到更柔和的莫兰迪色,过低的对比度总觉得少了威仪和富贵感,但没有探究过真正的清代极繁美学是什么样子
叔今天就想借此跟大家聊聊,清后期极繁美学到达了什么样的高度,背后的工匠技艺有多么一骑绝尘,以及它对于西方审美的影响。
01
把极繁美学玩儿出花来
云游展览时,叔的目光最先被吸引的就是这件龙袍。
当时想制一件龙袍,首先需得集合江宁御用彩织锦缎、苏州织造的绫、缎、纱、罗以及杭州织造的丝绫、杭绸等。
通常会以金银线交互换色,用平金和螺钿工艺绣制金银龙和纹样。领襟处点缀铜鎏金錾花扣,清丽秀雅。
为了龙袍呈现金光灿灿的效果,织造局不计成本,用赤金捻线,以雀羽为绒,不断勾勒出龙纹、祥云图案,在平面中制造出立体感。
冷暖、明暗、深浅的变化有规律地重复或渐变,让整体图案产生一种恢宏大气,又统一和谐的美感,精细到密恐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龙袍从画稿、绣线到纹样、款式,皇帝都会参与并给到建议,一件龙袍的制作周期至少一到两年,搭进去画师26工、绣洋金工285工、绣匠608工,但常常只穿一次。
极繁的设计和工艺决定了这些珍品很难被复刻和打版。《末代皇帝》的服装师曾想找香港工厂1:1复刻当时的衣服,结果整部电影的全部预算加在一起只够做两件,只好放弃。
《末代皇帝》剧照
慈禧的这件常服也是本次展览的重点驻足点。大气的俯冲孔雀灵感来自日本和服,从欧洲引入的苯胺染料让整体色泽丰富柔和,从这里不难看出晚清的服饰已经出现东西融合之势
图源@大英博物馆
利用缂丝工艺还原孔雀羽毛的灵动形态,没骨花鸟画中和庄严镶滚,明丽雅致。
图源@大英博物馆
看完理解她为什么一天换十次衣服了,实在太美必须拿出来炫一下。
经常刷古装剧的宝子应该会发现,清代氅衣的点睛之处在于袖口、领口和襟边,通过一圈圈宽窄不一,纹样各异的镶滚来凸显华贵。
它也成为清代服饰一大特色,且越到后期越讲究,花样越来越多,能达到“十八镶”,字面意思就叠加了至少十几层,有些衣服甚至复杂到看不见原来的衣料。
慈禧偏爱的这件纹饰,就是先在品月色素缎上绣折枝玉兰和蝴蝶,衣襟袖端镶饰粉色龙纹绦边,叠加缎绣边、宝蓝色万字曲水织金缎边等等。相比之下现在的高定手艺都黯然失色。
清早期多用蟒、蝙蝠来表达福禄寿的美好寓意,到了后期纹样开始写实化,寿桃、花朵、云鹤大量应用。
并且和现代人买包一样,追求应季的花朵图样,《甄嬛传》里华妃就嫌弃牵牛花只开一夜寓意不好,转手送给甄嬛。这就意味所有的工匠必须追着季节赶工,才能让妃嫔们穿上当季款。
清后期大范围流行的锦绣云肩也说明当时的繁复到达顶峰。
完整的云肩可以拆分骨骼和单元,每一块都能沿着骨骼由领口位置向肩膀或后背延伸,更好贴合身形。
每一层都用昂贵的彩锦绣制,搭配上千颗珍珠和层次丰富的刺绣,上身通体云霞灿烂,充满声色情调。
总结一下就是用最繁复的纹样搭配最碰撞的色彩,却能做到不辣眼不突兀,让人忍不住深陷视觉漩涡中。
妆容方面叔觉得,华妃就很符合清代女性的审美。原著里是这样描述她的:一双丹凤眼微微向上飞起,面似桃花带露。剃薄眉毛,画上细细的柳叶眉,还原度还是很高的。
之前很多人都诟病好好的清剧为什么要化咬唇妆,叔在这里说句公道话,真不是赶潮流,当时的女人想要弱化唇部获得一张樱桃小嘴,都会化上“点唇”,看起来更温婉。
史料称为“乘船樱桃
清朝人的日常生活,也处处贯彻着极繁美学的精神内核
清 紫檀百宝嵌封神故事图食盒
清 铜胎画珐琅团花提梁壶
02
极繁背后是反人类操作?
极繁美学的背后,少不了天天熬鹰的工匠。而促成清后期极致奢华风格的手工艺难度之高,三言两语很难说清。
比如妃嫔服饰用到的缂丝工艺,是唯一只能靠纯手工的织造技法。在织制过程中通经断纬,要经过多种不同色丝绸和织造,做到深浅层次柔和分明,如同画笔渲染一般。
前后16道工序错一条线都得全部重来,一个成熟的工匠一天只能织几厘米,贵比金玉
织出正反面一致的效果
即便放到今天,做一幅丝巾大小的作品,每天花上七八个小时也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
“耳垂云幔斜鬟翠”的点翠工艺也极为复杂,得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底托,再用金丝沿图案边缘焊槽,然后将羽毛一根根镶嵌在金属座上,好的点翠作品可以明显看到排列整齐的羽毛纹路。
只不过制作一件点翠至少要取几十上百只翠鸟的背羽,被取过羽毛的翠鸟很快就会死掉,真的很残忍。后期因为翠鸟数量锐减加上缺乏人道主义关怀,就用孔雀毛等仿品来替代,慢慢点翠技术也失传了。
极其讲究的极繁思维使得当时的细节用料要求都很严格。像《延禧攻略》里弄丢一捆就要被砍头,能折射七彩光的孔雀羽线就是真实存在的。
清代《阅世编》就有这样的记载,“今有孔雀毛织入缎内,名曰毛锦,花更华丽,每匹不过十二尺,值银五十余两”。
具体怎么做呢,简单来说就是把金子打成粉末,缠裹进把孔雀羽毛一根一根用手捻成的孔雀线里。
北京定陵曾经出土过一件“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即使相隔数百年,用孔雀羽线绣的龙依旧清晰可见。
据说后来有关部门想要复刻一件同款,花了五年时间才做了17米面料。为此他们还跑到动物园收集脱落的孔雀羽毛,捻了300米的孔雀线。
这还只是线,剧里魏璎珞用了一种当时流行的“平针法”一线一线绣到凤袍上,一句话解释就是用平排的短针绒线绣出金银相间的效果,不能重叠、不能露底,达到绣面针脚的匀、齐、平、密
这里没法再展开详说,否则篇幅就打不住了,总之就是挑战人类技巧和耐心限度的操作。
包括辑珠绣、戳纱绣等各种技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生动地勾勒出轮廓,显现豪华富丽。
03
这股风潮如何影响西方审美
这样的极繁设计在当时的欧洲人眼里属于屹立不倒的存在,当时统治者炫耀自己有钱的方式就是摆满中国瓷器。
可以说中国货在当时的欧洲就是最时髦最能象征身份的东西之一。
洛可可风鼻祖蓬帕杜夫人就是当时国风的拥趸,因此很多巴洛克、洛可可风从配色、细节装饰等都能看到清美学的身影。
甚至宫廷会特意定制当时清朝的服饰举行舞会,一度火到他们的宗教画作里都会出现咱们的印花长袍。
只不过当时的他们无处探寻究竟,只好自己钻研和模仿出陶瓷和丝绸的制法。
但复刻得不够地道加上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对比之下相形见绌。
形似但精细度远远不够
不过这并不妨碍清美学的持续影响,早期卡地亚、宝格丽珠宝也大量运用玉、玛瑙以及标志性龙样,带着浓浓晚清极繁风
卡地亚手环灵感来自中国双头龙镯
延续到近期,Galliano时期的Dior、Garavani时期的Valentino都会将很多清代美学的细节融合进西方设计中。
这两年出圈的很多国风设计也多与清美学挂钩。
LOEWE单色釉取自清朝瓷器
每次回看当时的艺术文物,都要感叹老祖宗开阔的审美视野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过去千年仍在不同领域提升我们对于美的认知和赏析能力。
今天的内容对清后期的极繁美学来说只是皮毛,还有很多美感值得我们挖掘和深究。

也希望有一天,这些瑰宝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
有人还记得氧叔上周的星标抽奖活动吗?开奖结果虽迟但到!
上周随机抽取中奖的3位宝子名单如下:
从左至右id为:我马上叫人来打你、Leyla💍、柚子米鹅
请3位宝子将收件地址发给氧叔,氧叔会在月底统一时间将价值¥184的益肤冷敷贴(每人1盒)邮寄给大家。
没有抽中的宝子不要气馁,氧叔的每周白送活动仍在继续。
参与方式:只需要宝子们稍微动手,按下图步骤星标一下氧叔,将截图发到后台
即可参与抽奖!

每周日随机抽3人,每人送一盒价值¥184的益肤冷敷贴,每周一至周二晚公布名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