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无语到家了。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说给孩子买的历史读物【给孩子看的中国史】一书中,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那段历史时,书中用了一张写着“丁汝昌投降图”的配图。

但凡是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甲午战争中,丁汝昌在弹尽粮绝、援军无望的绝境中,毅然拒绝日军将领的劝降,选择了以死殉国。
“与舰偕亡,臣之职也”。
刘公岛上至今仍有他的纪念雕像:

“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唯一死以尽臣职”,这是丁汝昌留给后人的铮铮铁骨,可在这本《给孩子看的中国史》配图中,却赫然用了“丁汝昌投降图”几个字。
这已经不是打擦边球的问题,这是赤裸裸篡改历史啊。
更让人气愤的是,这样的书竟然已经出版了长达7年之久无人发现。
说实话我刚看到书名的时候心里一咯噔,书名怎么这么像我们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那套【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但是那套书是我带大圣看过把关后才推荐的,不可能有这种情节。
我又仔细看了一遍,两套书名字极其相似,实则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前者很可能是照着后者粗制滥造山寨的。
童书市场这样的怪象太多了,我之前就写过套用经典儿童绘本【不要随便摸我】书名写软情色的毒绘本:这到底是性教育还是软色情???
配图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后,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发布情况通报称,该图书确实存在不当插图问题。已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单位停止销售,全面收回销毁。学校已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并将依规依纪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我在网上找到了书中配图的那几页,文字中确实没有丁汝昌投降的描述,唯独在图上配了这句说明。
而那张图的原始出处是1895年日本画师创作的【日清战争锦绘】,在日文维基百科中的资料里明确写道,这幅画是想象出来的,纯属虚构。
结合这幅画的创作时代,日本画师臆想这样一幅画来羞辱中国人一点也不奇怪。但是这幅画是怎么在一百多年后被中国人引进了自己给孩子的读物里的呢?
有人阴谋论,也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出于单纯的无知。说出来挺可笑的,编这套书的人,可能自己都压根不懂历史,也没读过自己到底排了些什么东西上去。
这套丛书官方简介为“本套丛书共10册,从秦汉到现代上千幅插画贯穿中国历史,为儿童描绘一个完整具体的历史轮廓”,一套价格标价300元,并不便宜。
我在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分别查了一下主编和编写者的作品,基本上没有什么原创,不少都是丛书或者选编类别,于是就恍然大悟了。
我大学那会儿成功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在一些小出版公司做过兼职,太熟悉其中套路了。
他们会搜罗一大堆素材,找几个兼职,各种复制黏贴,不同的文章调整一下顺序,就出来一本新书,卖的还都挺好,因为成本低,所以利润率非常高。
像这种历史读物基本上也是这个路子,都是图书策划公司批量生产出来的快餐书,成书非常快,找点素材随便一攒,只要会复制黏贴就能干。
编书的人没有基本常识,随便找张图就贴上去太正常了。
有人说,能解释为蠢的就不要理解成恶。但我觉得蠢本身就是最大的恶,尤其在给孩子编的读物上。
市面上打着“给孩子的……”读物简直不要太多,老实不客气的说一句,其中60%以上都根本不适合孩子。
儿童读物向来是图书市场上的香饽饽,家长给孩子买书不计成本,很多学校还会和出版社、图书公司合作推荐书目,这款蛋糕非常可观。
资料显示,全国580多家出版社,有520多家都出版图书,儿童读物约占图书总销售量的四分之一,但是儿童读物的质量确实参差不齐,粗制滥造的现象非常普遍。
成人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和信息过滤能力,孩子没有,小时候看过的一句话、一幅图,可能成为一生都产生抹不掉的印象做这种读物给孩子看,就是作恶。
大圣有很多的绘本、读物,有的是出版社寄的,有的是我自己买的,在给他看之前,我一定是要先通读一遍的,有的书真是连基本的常识性错误都视而不见。
事实上,近几年儿童书籍出现问题的不仅是这一套,之前的人教版课本插图、教辅书插图,儿童绘本性暗示……都出现过极大的争议。
儿童图书《不要随便摸我》
儿童图书《小琳小琳,你长大了要怎么办?
已经出版的儿童读物漏洞百出,从作者到出版社,到相应的监管机构,都逃不了干系,可遗憾的是,这么多次问题读物出现后,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力度的惩戒措施。
民不举,官不究。
于是皮球又踢到了家长这边。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