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送了推文👉这件事,我们死磕9个月,终于有了眉目,我和小伙伴从去年9月就开始研究学习机,直到上个月才敲定下来。
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里,相比最后选择什么学习机,我更关注的问题,是怎么把学习机用起来、怎么用出效果?
为此,我找了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同需求的家长,分批使用和体验学习机,持续跟踪大家用机子的情况、心得、意见等。
这里面包括一年级的叮当、奥莉,二年级的皮皮,三年级的刀弟,和初一的刀姐。
经过半年时间的摸索,我掌握了很多琐碎却珍贵的一手资料,对不同品牌学习机的本质、优缺点、作用、效果有了直观的对比。
其实每个品牌的学习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作为一个号主,不能轻易去评判谁最好。
不过,作为一个妈妈,如果只能选一台机子,我会选学而思。
但我今天不是要来夸学而思的,这不是重点。
如前所说,我最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把学习机用起来、能用出什么效果?
初一的刀姐给出了非常漂亮的答案,在拿到学而思的第三天,刀妈就激动地告诉我:刀姐的数学作业,直接从B级提升到A+!
这效果,也太立竿见影了。在细听了刀妈的学习机使用心得后,我能感觉到,她在数学提分这件事上做大量学习和尝试工作,学习机不是主导者,刚好相反,她把学习机当帮手,去实现、验证她的种种构想。
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触摸到了普娃学习数学的本质动作,如预习、听课、练习如何起作用?
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学习机使用心得,不如说是一个老母亲和初一女儿,共同摸索的、真实的数学提分之路。
改变是长期的过程,作业的提升是第一步,后面的考验还有很多。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她的思路和做法挺有参考意义,所以邀请她把整个过程写下来。
——————刀妈分享分割线———————
先简单说下刀姐的情况,她现在是初一下学期,在去年小升初的考试中,她的成绩是语文A+、英语A+、数学A,最后以总分A+挤进了深圳某区前5%的行列。
她不是那种顶尖的学霸,这个成绩最大的意义,是证明阅读对学习有正面影响,让我成功偷懒了6年。丹妈也曾邀请我写过文章👉《不陪作业不补课,深圳小升初排名5%,这免费经验贴太及时》
但从这个成绩也能看出,数学是她三门主科中的弱项。
果然,上初中之后,语文班级第一,英语仍然A+,数学却跌跌不休,在B、C之间震荡。
上学期期中甚至考出了53分的历史最低分(满分100)(这个分数被她自己钉在墙上,可能是想鞭策自己吧?)
我和队友越看越心凉,作为曾经的理科学霸,队友决定亲自出马,辅导数学。
目标很明确,拿到A+,继续待在总分前5%里面,为升入深圳前六大高中做准备。
于是,苦口婆心打鸡血、见缝插针讲错题,经过父女俩半个学期的努力,刀姐的数学成绩确实有所提升,在B、B+之间横跳,成为传说中的数学中等生
↓上学期刀姐给自己定的学习计划
但是,不管队友怎么使劲,始终突破不了A的圈层壁,而且,刀姐的信心被逐渐消磨,开始抗拒数学,甚至偶尔会自嘲不是学数学的料。
父女俩不约而同开始摆烂,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家里的气氛一度焦灼。
我想,大家的智商差不多,刀姐的逻辑能力也不错,凭什么别人能学好,她学不好?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有方法!
01
数学提分逻辑
老母亲的功课虽迟但到,小学没关注过学习方法,不代表初中后还能一笑而过。我支棱起来,到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大量刷文章、看视频、蹲直播。
什么高考状元、清北本硕、新X方名师……我边听边记笔记,多方面比对。
最后发现,不管什么流派的老师,几乎都有这个共识:
中高年级,想学好数学,就要跑到老师前面去!比如——
● 想要初一数学好,六年级就要提前学学下初一的内容;
● 想要下学期的数学好,就寒假或暑假提前学习下学期的内容;
想要下周的数学好,就这个周末提前学习下周的内容;
想要明天的数学好,就今天晚上提前学习明天的内容。
这个概念,当真醍醐灌顶!但其实,它又是我们从小到大听得耳朵长茧的老话:要做预习啊!
只不过,要想效果好,预习的程度就要足够深
在老师上课之前,得先完成一个学习小闭环。
1.听课:线下培训或线上网课,初步理解教材内容;
2.做练习:刷基础题,帮助理解所学内容;
3.整理问题:通过做基础题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学校的课,加深理解。
这种走完整个小闭环的预习,和我们老观念里的看一看、想一想的那种“预习”,不太一样,我想用深度预习来称呼它。
那深度预习是怎么起到提升数学成绩的作用的?
这里首先要了解小学五六年级以后、特别是初中数学卷子的分数构成,根据老师们的总结和我的实际观察,它是遵循721出题原则的。
70%基础题
20%提升题
10%压轴题
像刀姐这样的中等生,在听了校内课、做完作业的前提下,拿到绝大部分基础题、一部分提升题的分数,往往没有问题,所以她能徘徊在B档。
但那10%的压轴题,绝对是拉分杀手锏、是B与A之间的鸿沟。平时学校的练习难度,往往练不到这个级别。
↓上学期试卷,压轴题例常空白。
练都没练过,就不能奢求考试做出来。
那怎么办呢?老师们的解决方案是:跑到老师前面去,深度预习
孩子上校内课时,就有余力把课堂内容理解地更深,课后就有余力去做更难的习题。
这,才是深度预习的最大意义:不是要提前跑远,而是要把当下的每一步走得更稳当、更扎实!
而这也是小学高年级之后数学最基本、最朴实的提分逻辑,适合大部分的孩子。
02
深度预习
当我理解到这个逻辑后,不能更赞同,立刻行动起来。线下的培训班费用贵且不好找,我就先买了新X方的一个数学网课,让刀姐课后去上。
但,万万没想到,这第一步的执行,就卡住了。
怎么回事呢?前面说过,刀姐已经有点抗拒数学,她看了几分钟课,直接说太枯燥、听不懂,跑了!
啊?这!
人家不听,只好随意——先不说强扭的瓜甜不甜,关键是,13岁的小姑娘,有思想有文化有脾气,我这个老母亲根本扭不动。
只好继续想办法、找课程。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丹妈让我体验学而思的学习机。久仰学而思的大名,那就试试吧,我下意识地直奔初一数学,打开给刀姐。
奇迹发生,刀姐这一看,就不放手了,连吃东西都不肯暂停!
我陪在旁边,一节又一节,一口气上了一个半小时的数学课,意犹未尽。要不是时间太晚得睡觉,我们还想往下听。
为什么还想听?
别的课我不好说,但初一数学,老师当真讲得绘声绘色,课件的动画配合也周到细致,知识点丝丝入扣,连我都听出了数学特有的逻辑美。
以七年级下册“三线八角”内容
小小举个例👇

先用具体的图示,
引入“三线八角”的概念。
再用“一刀切二瓜”的比喻,说明特点。
然后把各个角一一列举、分类,
一边加深已有知识,一边渗透新内容。
这是课程里很小的一个“角落”,基本能看到它的知识颗粒度和逻辑。
学而思本身有20年的教学体系沉淀,它自带的课程,已经完成了深度预习的整个闭环👇
1. 听课:学而思名师+精美课件教学
2. 做练习:上课过程中有互动题,上完课后有专项练习题;
3. 整理问题:自带错题本,哪里不懂一目了然。
第二天,刀姐兴奋地告诉我,今天的数学课,她听得特别明白。
第三天,刀姐激动地告诉我,昨天的数学作业,她拿了A+!自上初一以来的第一个数学作业A+!100%全对!
下一周的周测,刀姐拿到了A-,自上初一以来第一个数学考试A-!
可爱的老师还在旁边批注“有进步”
上面这些,是分数上的变化。
从我的角度,我觉得更重要的变化是,刀姐对数学的抗拒消失了
再没听她说校内的数学课无聊,因为她能听懂了;
每隔1-2天,放学做完作业后,主动找学习机上数学课;
做完作业或考完试后,会找学霸对答案、讨论题目……
让我差点落泪的是,有天中午吃完饭后,她突然笑着说:原来数学也不难,我有信心能学好!
而这种种神奇的变化后面,我只做了一件事:把学而思递给她,让它帮她完成深度预习。
03
把题刷起来!
上面的经历,写出来真像保健品销售案例。如果我不是刀姐的妈,亲眼目睹它发生,我也不敢相信。
但先别跟着我瞎激动,刀姐的数学就这样搞定了吗?想啥呢,当然没有!
学而思凭借自己强大的课程沉淀,成为刀姐的预习老师,但对数学来说,这才刚刚开始。要想稳定地拿高分,后面还有一大串活儿要干。
我根据众老师的方法论,整理出这条数学学习路径,为以下三点——
01 深度预习:完成上课、练习、整理问题小闭环;
02 认真上课:在预习的前提下深入理解,为做难题打基础;
03 课后练习:掌握各种题型变化,找到薄弱项精准练习,紧盯错题。
看起来真是平平无奇、老生常谈,但除了少数的天才,学习就是这么脚踏实地。
学而思帮我完成了深度预习,认真上课这事我插不上手,那么,我能出力的地方,只剩课后练习这一块了。
几乎每位数学明师都会强调刷题的重要性,但不能盲目搞题海战术,而是多题型精准练习。
学而思的机子里,小学模块有AI精准练功能,很可惜,初中还没有。丹妈去问研发团队的老师,说大概6月份至暑假会上线初中的精准练。
一寸光阴一寸金,初一的数学何其重要,刀姐等不起啊!
于是我转换思路:
其实刀姐每天做的数学作业、额外的练习册、每周周测、单元考试等,加起来题量已经不小,可以看作低配版的精准练题库。
而她做的那些错题,就是珍贵的薄弱项。既然如此,用错题本把它们收集起来,不就是人工版的精准练吗?
关于错题本,刀姐的学校有要求她们做,但没怎么派上用场过。我再次研究数学学霸们怎么高效利用错题本,结果发现,几乎大家都在用APP。
于是我在学而思上安装橙X错题本,刀姐一用就上手了,错题录入、重组试卷什么的都很方便。
而且它还有举一反三的功能,一道错题录进去,会给出相关联的几道新题供练习。我觉得这个很给力,同题型使劲练,就不信攻克不了。
但如果没有学习机,这个错题本APP我没法给刀姐用,因为不管装在手机还是Pad上,刀姐都可能会趁机逛B站什么的,很容易分心
课后练习这一块,我们才刚刚操作起来,经验不多。不过,在最近的单元考试里,刀姐从原来的二十几名提升到了第13名。
我现在很期待6月份至暑假会上线初中的精准练功能,而且听说还会像小学的内容一样,增加培优体系,对压轴题很有帮助,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的。
从拿到学而思到这次考试,前后不过半个月时间,刀姐的数学发生了这些变化,实在让人开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后面继续努力。
04
我们的收获
丹妈让我写这篇文章,我其实是挺忐忑的,因为我并不擅长鸡娃,这一块的学习和研究很少。
但丹妈认为,擅长鸡娃的牛妈是极少部分,我这样的普妈是大部分。如果我能通过学习机提升刀姐的数学成绩,才真正说明机子是有用的,更具有代表性。
我转念一想,确实如此,于是老老实实把使用过程记录下来。
我觉得,学而思机子里强大的课程体系和资源,除了让刀姐学到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信心的提升、兴趣的加强
而对我来说,借助学而思的积累,我有幸在实践中接触到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以后,这些也是要慢慢引导刀姐去体会的。
我现在不再为刀姐的数学焦虑了,因为我明白了数学学习的本质:天赋型的孩子先不提,但普娃,特别是小学五六年级以后的孩子来说,深度预习、高效听课、精准练习,这三点就得结合着来。
哪怕她的成绩一时没达到理想目标,甚至在某个时段还可能倒退,我心中也是有数的,知道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要不要去介入等。
或者说,只要一想到我有学而思整套的课程体系在手中,风再大、浪再急,我都不怕——我有定海神针啦。
哈哈,可能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丹妈碎碎念
在刀姐这个体验案例里,我想到一个词:机缘巧合。
如果不是刀妈前面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学习的方法”、如果不是我安排她在最后一批体验学习机,早一点或迟一点,可能都没有这个效果。
所以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不要神话学习机,它就是个工具,用得好有奇效,用不好就只能束之高阁去吃灰。
也因此,摸索、总结出它的使用方法,给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甚至更长远的学习路线是非常重要的。
说完了初中,下一篇我们就要来说说小学低、中、高年级段的使用体验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浅浅期待下~
点击 阅读原文加入好书福利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