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凉风
选自:杂志之旅(ID:zazhizj)
理性的看待事件进展,客观的吸纳各种线索,情理上尊重受害人及其家属,法律上坚决杜绝谣言的传播,才是每一个旁观者应尽的职责。
01
今年的 “五一” 黄金周有点不一样。
除了K435次列车血案引起社会关注以外,还有一起案件的曝光也为热闹的节日气氛平添了几分诡异。

这就是
“巴厘岛命案”


受害者是一对情侣,案发前刚刚抵达酒店准备享受假期,但迎接他们的不是沙滩和大海,而是一条不归路。

在不幸遇害后,诸多细节的曝光也让真相愈发扑朔迷离。

先来回顾一下案情脉络。

受害女生程某与男生李某是一对情侣,从目前资料能推断出双方家境优渥,女孩正在计划毕业后去东南亚留学。

她曾跟父母讲过男友是做生意的,但具体什么从事什么行业却没过多透露。
二人在交往过程中感情稳定,没有什么矛盾,社交媒体上也都是幸福的情侣日常。

今年4月30日傍晚,程女士先到达巴厘岛的某家酒店,第二天凌晨12点17分,李某乘网约车也来到酒店,女友下楼迎接,二人在酒店大堂碰面后一起返回房间。

根据监控显示,凌晨12:50李某曾离开房间来到走廊上,看了下斜对面房间的房门,几秒钟后重新返回卧室。         

凌晨1点15分23秒,有服务员给上来给他们送餐,停留一分钟后离开。         

此后再无人从正门进入屋内。
早上6:32,李某满身是血爬出房间,在走廊上呼救,隔壁房间有旅客听见了声音后打电话给前台的工作人员。

起初他们以为有客人身体不舒服,于是大堂经理让手下员工准备了轮椅并上楼查看情况。

但等他们到来后,发现李某浑身是血,仰头躺在走廊过道上已停止呼吸。
从艰难呼救到被发现死亡,已经过去了23分钟。

后来工作人员进入房间查看,发现同样浑身赤裸躺在浴缸内的程某,也已经死亡。

短短几个小时,2条鲜活的生命就以如此可怕的方式离开人世,除了恐惧外,还有同一个问题让人不解:

凶手是谁?为何如此残忍?
根据官方报道,李某的身体上有20多处伤口,尸检结果显示死因正是颈部受到剧烈暴力导致血管被切开,肌肉几乎被切断...


而女性死者身上没有什么刀伤,但她的额头,手臂和腿部都有淤伤,更像是被按在浴缸里时拼命挣扎留下的痕迹。

她口鼻处和呼吸道内的泡沫也是佐证,法医认为程某是因为外部暴力导致身体受伤,最终溺水而死。

但监控所拍摄的走廊影像里没看到有第三者进入房间,所以很多人都怀疑有人潜藏在视野盲区,伺机而动。

这像极了侦探剧里的“密室杀人”手法。
监控的角度,血腥的现场,残忍的手法,让梦幻般的旅游胜地平添了几分悬疑和血色。

02
其实在案发后不久,大众对于受害者真实身份的猜测,远胜于对案件细节的讨论。
首先是受害女生程某,案件发生后不久便有网友称自己扒出了她的社交账号,并根据账号内容和IP地址等信息,推测出女孩的生前轨迹。

有人说她在出版社工作,也有人说她不是正经职业,在“傍上了金主”后出来旅游...          

但她的真实身份是学生,案发前刚刚提交毕业论文,这次的行程更像是毕业之旅。
至于她的男友李某,只能根据身边人的只言片语勾勒出他25岁以前的模样。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他生前曾涉足虚拟货币交易,属于“币圈大佬” 。

甚至传出李某手握几亿元的资本,还涉嫌帮人洗钱,诈骗巨额财产,进而遭到仇家追杀。
网上还有人分析称有人要抢李某手机里的虚拟货币,所以趁着他和女友在入睡时潜入房中,为了获取信息,他们先是杀害了女孩以示威胁,再将毒手伸向李某...

而案发以后,只有女方家人在积极跟进,男方家人始终没有现身,这也让案情显得愈发诡异...

所以每公布一点细节,都能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

其实这起案件之所以引人注目,因为它的悬疑程度太契合观众的好奇心了。

案发现场酷似密室,犯案手法无比残忍,受害者身份难以琢磨,生前的活动轨迹以及财富情况都能引发新一轮的猜想。

但在真相尚未查明之前,迫不及待的化身为“福尔摩斯”恐怕不合时宜,尤其是在真假参半的信息里妄加推测受害者的种种过往,更是对家属的二次伤害。

谣言是无根之木,却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最为恶劣的后果。

部分网友不是神探,却自诩为“福尔摩斯”,利用手边的资源对受害者的过往进行人肉搜索,包括他们的照片,社交账号,职业,财务状况等,然后进行“分析”。

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想象拼凑受害者的经历,无底线“脑补”出各种“剧情”。
将电影情节杂糅进现实,远比真相本身更加刺激。
但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来说,这样的无理揣测是冷漠而残忍的,被“网络侦探” 们随意泄漏的受害者照片,更涉嫌违法。
03
就在各路 “神探” 在互联网上激情推理时,jing方传来消息:
巴厘岛命案成功告破,凶手正是李某!他在与女友发生争执后冲动杀人,然后绝望中选择自杀。
但求生的本能迫使他爬到走廊上求救,却最终因失血过多离开了人世。
总之,这是一起情杀引发的悲剧。
证据就是在来到案发现场之前,他们曾在另一处酒店里短暂停留,期间爆发了严重的争吵,当时李某选择离开,不久后又回到了女友身边希望改善关系。
但他的努力失败了,根据员工透露,李某在第二次离开时胳膊受了伤并用毛巾包裹着。
后来他们双双选择退房,程某先行一步来到了案发酒店,凌晨时分,男友打车赶来与之汇合。
这之后二人回到房间,没人知道后续发生了什么,直到他满身是血的爬出来求救,才揭开了血案的序幕。
对于这个结论,很多人表示难以接受。
他们认为如此惨烈的现场,2条鲜活的生命,却以情杀结案,未免过于草率。
于是更多人倾向于“阴谋论” ,认为这背后一定隐藏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声声质疑,将案件后续推向高潮,但他们似乎忘记了,深入案发现场的jing方一定是根据诸多细节和证据才定下最终结论。

网络上的阴谋论,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罢了。
他们自诩为“神探” ,但贸然揣测和造谣除了搅乱视听外,对案件侦破再无半点帮助。

被强行曝光的内容不是正义,而是“网络福尔摩斯”们用以掩盖窥私欲的借口。

冠冕堂皇的包装经不起推敲,这样只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的行为,又怎能算是“正义”?

为了吸引眼球,不少人还会可以捏造信息可以博取流量。
比如网络上一度疯传的李某朋友圈的 “抑郁症” 文案截图,再比如所谓的 “币圈大佬” 买通杀手的聊天记录...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一眼假”的内容屡见不鲜,但却成为必不可少的“推理序章”。

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在案件调查过程中,jing方不可能把所有涉案细节都公布于众,有些涉及到当事人隐私的内容更是重要线索,怎会被轻易获知?

键盘上的巨人,理智上的矮子,便是如此。

理性的看待事件进展,客观的吸纳各种线索,情理上尊重受害人及其家属,法律上坚决杜绝谣言的传播,才是每一个旁观者应尽的职责。
我们相信jing方最终的调查结果,也相信法律终会给受害者一个公道。

- END -
* 作者:凉风,爱自由爱幻想,喜欢阅读和美食。本文首发杂志之旅(ID:zazhizj)转载请通过后台联系小编开白。
青年计划
一个清醒的公众号
(点击此名片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