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商业之间,天然有着巨大差异,在两个领域有所建树,都并非一日之功。但总有一些勇者,在宏大的愿景下选择纵身一跃,去挑战鸿沟。
近日,36 氪发布了“2023 科创家”榜单,通过 2 个月时间的调研,找到了一群愿意留在竞技场,试图消弭鸿沟的科创者。他们的创业过程,让大家不断相信,科研通往商业存在着无限可能。
作为一家“科技天使”投资机构,真格基金共有 14 位被投企业的创始人荣耀入选该榜单
Momenta 
CEO 曹旭东

星亢原联合创始⼈ CEO 陈航
思谋科技创始人 董事长 贾佳亚
格灵深瞳董事长 CEO 赵勇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 CEO 李⼀帆
未知君联合创始人 CEO 谭验
睿思芯科创始⼈ CEO 谭章熹
⾮夕科技创始人 CEO 王世全
态创⽣物创始⼈ CEO 张志乾
地平线创始⼈ CEO 余凯
辉羲智能创始⼈ CEO 徐宁仪
与光科技联合创始 董事长 CEO 王宇
墨影科技创始⼈ CEO 杨⼀鸣
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 联席CEO 姚颂
此次调研评选的结果,基于 36 氪建立的一套科研与创业并重的评价体系——
其中科研部分,除开基础创新方向、学术级别、深造高校以外,我们还重点对候选人在论文(数量及其发表期刊级别、引用数量)、专利(数量及其级别)进行的量化评价,并且参考了每一位对候选人的推荐人意见。
创业部分则是对公司商业模式、员工情况(员工总数及研发人员占比)、财务情况(是否盈利、营收水平)、融资水平(融资机构类型、融资阶段、融资体量及估值水平)等多种维度进行量化评价,最终找到了名单上的这些值得关注的科创企业家们。
学术方面看,他们全部获得各专业领域博士(或同等研究经验)及以上学术成就,最高学历以博士、博士后为主,占比达到近七成。他们的平均论文发表 41.33 篇,专利数 39.64 个。58% 曾读于全球 Top20 的名校,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等。
创业角度看,他们所创立的公司有 40% 成立 5 年以上,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62%。B 轮及往后阶段有 47 家,估值 10 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占据 64 席。其中 B 轮之前的早期公司,均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卡脖子技术。
科学家创业最佳位置的寻找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突破的过程,这背后需要更多耐心、支持与陪伴。
作为天使投资机构,真格的投资哲学就是寻找在各个领域最优秀的一批人。真格从 2011 年起长期投身于支持年轻优秀的创业者追寻自己的创新创业梦想,十余年来投资了数百家各个行业领域的创业公司,与创业者们共同打造从零到一的地基,见证和陪伴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坚持“科技天使”的定位,在最早期阶段深度布局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消费以及碳中和等领域。
未来,期待有更多怀揣着科技创新梦想的创业者与我们产生价值共鸣,相伴偕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