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国新办召开4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会上表示,下阶段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
就CPI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的原因,付凌晖指出,首先,是因为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后,供给需求都在改善,但是需求的恢复相对于供给改善仍显不足,尤其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外需的拉动相对于上年有所减弱。短期内市场需求对价格拉动相对有限。其次是国际输入性影响可能还会持续。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跟去年相比回落,也会对国内价格产生下拉影响。最后是翘尾因素减弱。二季度,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是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
CPI走低主要是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
一是食品价格的回落。随着气温的转暖,鲜菜、鲜果供应增加,市场价格有所回落。同时,生猪市场供应总体是充足的。进入4月份以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猪肉价格下行,也带动了食品价格的回落。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
二是能源价格降幅扩大。今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能源价格总体上趋于回落,对国内居民消费汽柴油价格输出型影响显现,4月份CPI中,能源价格同比下降5.4%,比上月降幅有所扩大。
三是国内部分耐用消费品降价促销。今年以来,受到汽车优惠补贴政策去年底到期影响,国六B的排放标准在今年7月份切换,车企降价促销力度加大,带动了价格的下行。我们看到,4月份燃油小汽车价格环比还在下降。
四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上年同期受到新冠疫情(以下称“疫情”)冲击,猪肉价格进入到上涨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食品价格涨幅扩大。同时,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疫情影响,去年国际油价高涨,带动了CPI中能源价格上升。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去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3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
付凌晖进一步介绍,在价格中食品和能源由于受到短期因素影响,往往波动会比较大,看价格总体的状况,更重要的还要看核心CPI。从核心CPI的状况来看,4月份同比上涨0.7%,涨幅和上月相同,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从核心CPI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0.7%的涨幅和疫情前相比还是偏低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服务需求仍在恢复中,相关价格涨幅跟过去相比偏低。
付凌晖表示,随着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服务需求稳步扩大,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价格涨幅回升,带动服务价格涨幅有所扩大。4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未来随着服务消费需求带动增强,价格回升也会推动核心CPI涨幅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经济尚在恢复仍需政策合力
今年以来,CPI和PPI的走低,引发市场对于通缩的担忧。多位专家分析,当前国内物价低位运行,主要是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多因素叠加的结果,特别是2022年同期高基数产生了重要影响,物价低位运行是阶段性、暂时性的。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五一”假期前夕旅游、娱乐、餐饮、住宿类需求保持旺盛。总体来看,补偿性出行需求较强推动服务价格上涨,成为核心CPI环比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但也要看到,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大多走弱,反映出内需仍然不足。这意味着下一步政策面在促消费方面的空间较大,迫切性也较强。
“4月份CPI和PPI都低于市场预期,物价在进一步下滑。当前,无论是物价,还是青年群体就业形势严峻,都显示出需求比较弱,经济增长低于潜在产出,需要关注对需求侧影响。”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当前需要发挥财政政策对提振消费的关键作用。
市场普遍认为,下一阶段,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需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促进消费,持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表示,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扩大内需一揽子政策进入集中显效期,经营主体活力动力加速释放,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国内商品和服务供应充裕,市场流通秩序良好,物价没有出现大幅异常波动的基础。
“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2022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2022年二季度CPI涨幅比较高,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合理水平。”付凌晖判断。
CPI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
价格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当前经济不存在通缩,下阶段总的来看也不会通缩。
CPI走低主要是阶段性因素影响。首先,随着天气转暖,鲜菜、鲜果供应增加,价格有所下降;生猪供应充足,且4月份进入猪肉消费淡季,猪肉价格下降,共同带动食品价格下降。其次,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全球能源价格总体趋于回落,对国内的汽柴油价格输入性影响显现,国内能源价格降幅扩大。同时,汽车等耐用消费品降价促销。此外,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也影响了4月份CPI数据表现。
CPI持续低位运行引起关注。付凌晖表示,由于CPI中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受阶段性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判断价格水平时还应该考虑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4月份核心CPI与上月持平,总体保持稳定。
与疫情前相比,核心CPI涨幅仍然偏低,原因是服务需求仍在恢复中,相关价格涨幅偏低。他表示,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后,供给和需求都在恢复,但是需求相比供给的恢复仍然不足。其中,外需的拉动较上年有所减弱。国际输入性影响还将持续,对国内价格形成下拉影响。此外,上年价格的翘尾因素也有所影响。不过,随着近期服务需求稳步扩大,旅游、住宿、交通等价格上涨,服务价格涨幅连续两个月回升。未来,随着服务价格回归正常,也会带动CPI涨幅回到合理水平。
预判后续价格走势,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CPI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随着扩大内需显现、就业改善、收入增加等,将带动CPI回到合理水平。
经济稳定恢复有积极因素支撑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向好态势。从4月当月情况来看,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多数有所加快,有经济自身恢复好转因素,也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作用,当然也有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下阶段,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有积极因素支撑。
具体而言,就业形势整体改善,消费和服务业企稳回升,有望成为二季度经济向好的重要支撑力量。付凌晖表示,下阶段,随着稳就业政策落实落细,就业形势有望继续改善。就业稳定改善,有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也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
消费拉动有望继续显效。付凌晖分析,我国有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态势比较明显。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场景恢复拓展,居民消费倾向逐步上升,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下阶段,各项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新消费模式不断拓展,消费回升态势有望持续,将带动经济整体好转。
服务业支撑作用得到彰显。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恢复,接触型服务业恢复加快,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提升。下阶段,服务业恢复向好态势有望持续,将发挥对经济回升重要支撑作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也会进一步落实落细,有利于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下阶段,要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付凌晖说。
来源 | 北京商报、北京日报、中国发展网、新京报、中国证券报、经济观察网
封面 | 摄图网
编辑 | 见禹彤
校对 | 袁海鸣
|中经传媒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