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综合型基金想要真正获得国内最顶级LP的认可,需要GP有足够的能力与耐心。
任倩
编辑陈之琰
来源暗涌Waves(ID:waves36kr)
封面来源IC photo
2023年迄今最大一笔人民币募资诞生。
“暗涌Waves”获悉,启明创投正式完成第七期人民币基金的募资,规模达65亿元。十个月前,启明创投分别宣布25亿美元与47亿人民币的首关。较2021年初完成募资的第六期人民币基金,此次资金募集在规模上增长了近128%,其中保险机构出资方从2家增至8家,出资金额占到总规模的1/4。
从2006年募集第一期美元基金、2010年募集第一期人民币基金至今,通过管理旗下18只基金,启明创投已成为AUM(资产管理规模)95亿美元的Mega fund。在众多GP面临美元式微、人民币转强的募资大环境下,启明创投在此刻打破以往每期基金较上期基金规模增长约40%的惯性,以翻倍有余的增量创下新高,对当下的一级市场的意义非同寻常。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创造新高并非启明创投刻意追求的一个数字,更多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是市场机会能容纳更多资金投入,二是内部的人力资源、投资能力、组织架构等方面可以支撑得起这样一个资金规模。
但他同时提及,“不会往越来越大的资金规模方向走,只是可能每一期都会略有一些增加。”
分水岭
如果说,过去启明创投在募资方面还只是稳步小跑,近几年却出现了向前疾驰的势头。分水岭发生在2020年。
“暗涌Waves”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启明创投之前五期人民币基金基本维持在两年一募,每期较上期基金规模均有稳定涨幅。2010年第一期仅有2.5亿规模,经7年行进至21亿。但自2020年起,第七、八期美元基金总和一举超过前六期美元基金的总和;人民币基金的表现则更甚,第六、七期加起来接近前五期的两倍。
三年时间内,启明创投资金体量陡然一跃,上述四期基金的规模,占到总AUM的一半。
之所以有这样的飞跃,一定程度上缘于启明创投募集人民币基金的“早”。其人民币基金的“募投管退”已经走过了十三年时间,这是一家基金架构走向成熟、积淀出自身文化的时间,而穿越周期的经验和不断锤炼的进化机制可以帮助基金在长期主义和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另一层更直接的原因,则是基金业绩。
对于不同类型人民币LP的吸引力是启明创投能够成为一家Mega fund的基础之一。“暗涌Waves”之前了解到,启明创投第六期人民币基金的出资方除了元禾辰坤、厦门建发等原有LP外,新进入北京和上海的科创母基金,以及两家国内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
到了刚刚完成的七期基金,LP结构由保险机构、知名市场化母基金、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等构成。其中一大亮点即是,保险机构出资方从上期2家增至8家,且其出资金额占到四分之一。
在人民币的募资市场,险资因体量大、长周期的属性,与股权投资的期限配置天然匹配。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险资已成为是当下人民币VC/PE最渴求的LP种类。但险资也是出了名的“不好拿”。由于保险业的天然属性,险资对于风险有自身的理解,更青睐直投项目,投资基金仅是一种投资上的辅助手段。这一特点使得其对投资机构极为挑剔,更倾向于选择背景资源雄厚、业绩较好的综合性基金。
从2010年开始募集人民币,到逐步获得险资投资,再到今年拿到“险资团”的集中注资,启明创投人民币募资的历程也从侧面呈现了一个国内一级市场的现实:一家综合型基金想要真正获得国内最顶级LP的认可需要GP怀有足够的能力与耐心。
除此之外,启明创投此次出资方中有多家LP是多次续投,复投率超过70%。
一位连续两次注资启明创投的人民币LP认为,在传统美元基金里,启明创投很早就募集人民币与地方政府开始合作,“可以看到启明创投在中国的土壤上,深刻地了解政策,了解地方政府的切身需求,制定出双赢的基金方案。”
新阶段
2006年成立至今,启明创投专注投资科技及消费、医疗健康的早期和成长期企业,在投出的530家企业中,超200家已通过上市或合并退出。
从近几年出手项目看,启明创投的科创属性愈发清晰。具体来说,围绕半导体、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下一代诊断技术、医疗服务升级、数字医疗等领域。2022年,启明创投完成了约90笔项目投资,其中不乏此芯科技、后摩智能、弥费科技、DeepWay、英矽智能、信念医药、原启生物、爱科百发等技术壁垒高、产业附加值高的硬核创新企业。
据“暗涌Waves”了解,第七期人民币基金仍将继续围绕“科技及消费”和“医疗健康”这两大领域展开。邝子平认为,地缘政治正在引导中国和美国走向不一样的创新之路。以人工智能举例,上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以中国在落地场景、应用方面的领先突出。这一次由海外领先的大模型创新,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过去的24个月,启明创投已收获41个IPO。拉长时间看,这家成立了17年的投资机构已实现了超200家投资企业的上市或合并退出。过去数年国内即便拥有深口袋的Mega fund,在创新药上的super deal也屈指可数,而启明创投至少占有两席。
其一是启明创投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第一笔投资——甘李药业。2010年甘李药业遇到连续3年收入无增长的销售瓶颈,只因看好第三代胰岛素市场前景和企业实力,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力排众议投资甘李药业成为最大的投资者,被业内称为“全垒打”,这笔陪伴十年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启明创投。
其二是再鼎医药。启明创投投资再鼎医药时团队只有2个人,当时大部分机构没有投资新药研发的想法,还有一些机构做了详细调研但缺少具体方向,最终不了了之。启明创投因为认同杜莹的理念与方向,果断拍板投资。短短18个月后,再鼎医药引进5款海外顶级药品,3年后又在美国IPO。
从互联网时代投资了小米、美团、哔哩哔哩,到更趋产业的甘李药业 、泰格医药 、再鼎医药,在单一项目上创造超额回报,很多人会将其归因于时代和运气,但对于已然穿越多次周期的启明创投而言,突出且稳健的业绩是依靠锤炼投资能力、组织架构的持续进化而得来的。
2022年,启明创投共招募了 31位全职员工,其中超过20位员工都配置到了投后团队,在发展战略、研究支持、市场拓展、品牌建设、人才招聘、财务税务、法律支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深度参与公司及行业的整个成长周期。据了解,过去启明创投投资团队与中后台比例是2:1,即2位投资团队的同事对1位中后台团队的同事,而现在已经能做到1:1,甚至中后台团队略多于投资团队。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认为,启明创投正在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着力完善启明创投作为一个机构的投资能力和投后赋能能力”。邝子平表示,投后团队的增加有很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市场对投后的定义在改变,顺应市场变化;二是随着在管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能够负担起并不能直接带来收入的服务团队。
一位与启明创投合作10年的人民币出资人曾表示,对于白马基金(长期、已在业绩上证明的基金),他们格外关注其持续进化的能力,以及塑造的平台力。他认为一成不变在国内是很危险的,大家过去的成功往往成为将来失败的一个最重要的“障碍”,而启明创投“有思考、有定力,根据环境实时变化,以曲折的、螺旋型的结构去做改变,这就叫进化。”
36氪旗下官方账号
真诚推荐你来关注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