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图像小说越来越被主流所接纳,并在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上获得肯定。像今天分享的《超听侠》《我在私立学校的第一年》,都是既扎心又温暖的好作品,且都荣获了纽伯瑞大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今天就再补一篇图像小说的坑,主要是上次收到一条读者的留言:
这本书当时在423大促专场里推荐过,但没有详细介绍。今天补上吧,顺带把之前漏掉的几本优秀图像小说,一起做个推荐。
到目前为止,图像小说/漫画的书单,这是第四篇了,之后除非是遇到特别喜欢的,不然就暂时告一段落啦~也强调下,图像小说/漫画不止孩子可以看,对于不太喜欢读文字的成人来说,也是极好的阅读素材。
前三篇书单分别在这:
01
《我在私立学校的第一年》

作者:杰里·克拉夫特
开本:32
定价:45.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适读年龄:8岁+

这本书荣获2020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它是一部反映美国孩子校园生活的作品,初看时觉得似乎和我们有些文化隔阂。
但读完全书,一个孩子无声的成长,以及成长中那些真实扎心的细节,都深深触动了我。
至此我才完全明白,它为什么会成为首部荣获纽伯瑞金奖的图像小说。
新的学年,为了乔丹的未来着想,妈妈不顾乔丹想要去艺术学校的意愿,将他转入了一所著名的精英私立学校。
这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非富即贵,他们从幼儿园起就在这所学校就读,彼此之间自然熟悉。
而包括乔丹在内的三名转学生,无论是家境还是成长环境,都和这里的孩子格格不入。
难以融入这所学校的他们,感觉自己是外来的“闯入者”
孤独、无助,敏感、自卑,想要逃离而不得。
与此同时,原来的朋友也因为乔丹的转学和他有了隔阂。大家甚至给乔丹起了外号“私立学校”
事实上,校园从来都不是纯净的象牙塔,而是一个微缩的真实小社会
在学校,孩子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一点也不比成年人少。
乔丹的妈妈是非裔、爸爸是亚裔,他们都在大型国际出版公司工作。然而,1200名员工中,非裔美国人只有50名。这数字背后的意思简直不言而喻。
乔丹的妈妈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正是希望他能够学习到所谓的“美国规则”。这样,乔丹以后的人生和职业发展,能不受族裔身份限制,比父辈更加顺利,有更多的选择。
但她不知道的是,包括乔丹在内的少数族裔,在学校同样要面对人们的刻板印象。
看看学校书展上,那些关于非裔美国人主题的文学作品:
《逃离帮派生活》
《逃离奴隶制》
《逃离贫困》
《逃离监狱》
……
这完全满足了大多数人心中对非裔的生活的认知和想象。
乔丹据此创作了一篇讽刺漫画:通过书的封面,评判看书的人!
当然,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老师坚持送给非裔男孩莫里一本《南区的穷街陋巷》,她认为莫里一定会跟这本讲述非裔励志生存故事的书共鸣。
事实上,莫里的出身并不贫困。相反,他爸爸还是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裁。
比起隐形的种族歧视,更显而易见的是贫富差距
在这所私立学校,几乎所有学生的假期活动都无比精彩,甚至有人能坐着直升机倒数跨年。
中产出身的乔丹,和拿助学金的贫困生德鲁,显然没办法加入他们的讨论。
就连乔丹的爸爸见识了儿子同学家的豪华独栋别墅,也忍不住陷入了失落,怀疑自己是个loser。
你或许要问,那这本书对中国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呢?
抛开种族歧视、贫富差距这些更具美国特色的议题,我认为这本书更普世的价值在于男孩乔丹如何以勇气面对生活的困境
对孩子来说,校园的生活其实就是踏入成人社会之前的预演
在这一年里,乔丹战胜了“挫折”和“偏见”,学会了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相处,并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乔丹的画作被选为学校年鉴的封面。
最棒的是,他在面对“不公平”时,敢于站出来为弱者发声
这也为乔丹赢得了同学们真心的友谊和尊重。
我绝对相信,在乔丹长大迈入真实社会后,他也有能力去一一化解人生中的挑战与困境,为自己赢得一片天地
有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更多人生的挑战都需要他们自己面对。甚至有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孩子就已悄然长大。
正如故事结尾乔丹爸爸所说的:
不管是什么改变了
你的确看起来是个全新的孩子。
同样精彩的反霸凌书籍,我还推荐这本
👉
假装没看见

02
《超听侠》

作者:[美]茜茜·贝尔
开本:16
定价:45.00元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适读年龄:7岁+
得知我们在做图像小说专场,蒲公英童书编辑也给我发来她们的老书《超听侠》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取材于作者本人的童年生活,生动又真实地再现了听障儿童茜茜所要面对的生活困境,以及她的心理状态。
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听不到的世界,对一个孩子有多残忍。
她听不到收音机里的歌声,完全不明白身边的同龄人在笑什么;
她好不容易学会了读唇语,可是卡通片里的人物口型和实际说话完全对不上;
唇语真的很难,许多词的口型看起来一模一样
她不得不戴着奇怪的助听器去上学,而与众不同,就意味着孤单。
但作者把这个原本可能很沉重的故事做了可爱的处理。
首先,故事中的人物都变成了支着一双长耳朵的可爱兔子,消解了故事的现实残酷感。
其次,在敏感又自卑的茜茜每次面对一些尴尬或难堪的情景时,就会在大脑中展开幻想,想象自己变成超听侠,用超能力化解困境。
或许这样的办法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认,超听侠的存在让茜茜的内心好过了许多。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茜茜这样的人生经历,但是每一个孩子一定都会有孤单无助的时刻。
阅读的意义之一,可能就是对抗人生的孤独。
翻开一本书,你的心也随着故事主人公的际遇和心理情绪波动,你会发现,哦,原来这世界上还有人跟我有一样的感受。
平时生活中那些不能对人讲,或是害怕讲出来也没有人能够理解的心情,在一本恰好合适的书中,得到了共鸣。
所以,这本书也是献给所有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感觉孤单的孩子们的。
愿你们也能在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超听侠”,陪你度过人生所有的艰难时刻。
03
《安妮日记》

作者:[德]安妮·弗兰克
绘者:[以]大卫·波隆斯基
开本:16
定价:88.00元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适读年龄:12岁+
《安妮日记》,相信很多读者都听说过,是一部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的作品。
自出版50余年以来,它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并以原作为蓝本涌现出大量戏剧、动画以及影视化的改编。
为何这部作品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震撼人心的能量?
我想,《安妮日记》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首先来源于残酷的真实
故事的背景,是1942年的阿姆斯特丹。当时纳粹已经开始侵入荷兰,犹太人的生存环境一天比一天恶劣。
残酷的现实与曾经幸福平静的生活
形成鲜明对比
安妮一家不被允许使用泳池、乘坐公交车,不准去公园,甚至天黑后都不准去街上……
终于,安妮一家决定“逃亡”,他们制造了逃往瑞士的假象,实际上躲藏在安妮爸爸办公室隐蔽的“后屋”
他们和另外一家人,在这座狭小的“后屋”生活了两年。
这也是《安妮日记》诞生的地方。
在这个狭小又几乎见不到任何外人和朋友的空间里,安妮渡过了13-15岁,原本该无忧无虑少女时光。
她给日记取名“姬蒂”,向这位唯一的好友倾诉自己的所有的心事:
大家白天必须保持死一般的寂静,晚上才有一点点自由活动的空间,可以一窥外面的世界。
他们靠一台收音机了解外界的资讯、战争的进程,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其实更加滋生了安妮对战争的恐惧想象。
不祥的想法,夜晚化作噩梦侵扰安妮
在长期藏匿、缺乏隐私的高压生活下,安妮的妈妈总是无法抑制地用种种伤人的话指责安妮。
和母亲之间的争吵和冲突,也让青春期的少女痛苦不已。
而加剧这种冲突的,是安妮和姐姐总是被当成鲜明的对照组。
“问题不断”的安妮vs完美的姐姐
不得不承认,漫画改编版的魅力,就在于图画中这种文字无法表现的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安妮日记》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同时也来源于困境中不灭的希望
安妮一家得到了许多人无私的帮助。
朋友们一直偷偷给他们送食物,才使得她们能够在后屋藏匿2年之久。
安妮长久地坐在顶楼的窗户前,不说一句话只是朝外看,只是单纯地望着大自然就觉得太好了。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日,安妮和姐姐一起期盼着,也许九十月份,就能回到学校了。
然而,安妮的日记最终在1944年8月1日就戛然而止了。
因为1944年8月4日,藏在后屋的全部避难者全部被捕入狱。最后,除了安妮的父亲,其余人全部死在了集中营。
但《安妮日记》绝不只是一段惨痛历史的证据而已。
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安妮始终用充满幽默感的笔触,记录着狭小空间有限的“居民”们的生活和自己的心理活动
大人们之间面红耳赤的争吵,被安妮富有喜剧性的描述,表现得趣味横生。
日记也见证着安妮的成长:
她开始读更多成年人的书了,她开始思考女性的价值;
到了日记尾声,她的文字越来越成熟,并开始有了史诗般的力量感:
对我来说,把我的人生建立在混乱、苦难和死亡的基础上是绝不可能的。我看着世界正缓慢地变成一片荒野,我听见了逐渐逼近的、终有一天将把我摧毁的雷霆,我感受到数百万人的苦难,然而,当我抬头看着天空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地觉得,一切都会变得更好,我觉得这一切残酷终将结束,和平和安宁会再次降临。在这期间,我必须坚守我的理想。也许,会有一天,我能够实现这些梦想。
这也是《安妮日记》最宝贵也最鼓舞人心的部分,它不仅是一段记录特殊时期的史料,而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放弃希望与尊严的美好人性证明
最后我再温馨提示下,《安妮日记》中有15岁的安妮和男孩彼得亲吻的画面。
这是安妮短暂的一生中珍贵的初吻。
也记录了青春期安妮对自己身体发育变化的探索。
孩子到一定年纪都会对爱情、对身体的发育和变化好奇,我们过去也推荐过许多关于生理特征、性教育类的书籍。
比起一味的信息屏蔽,家长恰当的指引,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真正的办法。
同时,这本书在出版时,并没有刻意通过删减日记里的情节去隐藏青春期安妮的不成熟。
比如,对母亲愤怒又失望的安妮,曾经口不择言的说出:我不在乎母亲是否死去……这样完全是冲动情绪之下的话语。
虽然青涩又莽撞,但这,才是一个真实又完整的安妮。
可惜,她再也没有机会长大,走向成熟,成为一个更好的大人。
‍‍‍‍‍‍
家长完全可以借此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孩子对父母有不满,应该如何沟通和表达,而非单纯地情绪性宣泄,说一些伤人也会让自己后悔的话。

04
《卢浮宫的守护者》

著绘:[日]谷口治郎
译者:伍楚
开本:16
定价:88.00元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适读年龄:14岁+
非常喜欢谷口治郎,这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创作起源于一次有趣的艺术计划。
卢浮宫博物馆邀请全球一线大师前来参观,受邀者拥有罕见的特权,在博物馆闭馆期间,无论昼夜,可以自由地在馆内闲逛,欣赏馆内的所有藏品甚至是每一个角落,然后以“卢浮宫”为主题进行创作。
这样悠然自由的艺术之旅,也给了谷口治郎特殊的灵感。
他以灵魂梦游的姿态,穿越时空的阻隔,在胜利女神的带领下与科罗、梵高……亲身相见,探讨艺术创作。
但谷口治郎的梦幻之旅,不只停留在艺术藏品本身,他还与我们分享了在二战中宁愿付出生命,也要保护伟大艺术品的人们的故事
或许,他们和创作出这些伟大作品的艺术家一样,都代表着不灭的艺术之灵永远守护着卢浮宫吧。
读完这本书,我也是相当期待什么时候能去卢浮宫,来一场美妙的艺术之旅了~
05
《树下长椅》

著绘:[法]克里斯多夫·夏布特
译者:后浪漫
开本:16
定价:92.00元
出版社:后浪
适读年龄:12岁+
上一期图像小说书单,我们推荐过一部名著改编漫画👉《白鲸记》,相信画家夏布特强烈的个人风格给大家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这一期,我们继续分享他的另一部代表作《树下长椅》
《树下长椅》是一出精彩的图像叙事实验
这部像黑白默片一样的漫画,不使用一字一句,却为我们上演了一出极富诗意的人物群像剧
比起前面我们分享过的无字漫画《沙丁鱼罐头之味》,这部作品进行了更加大胆的叙事尝试。
作者将这个故事放在一个固定地点——
公园树下的一把普普通通的长椅
青梅竹马的情侣在这里刻下爱的宣言
老夫妻总是在这里分享一块甜点
流浪汉在这里得到短暂的憩息
有人在这里失恋了,有人在这里结识了志趣相投的好友,孩子在这里蹒跚学步,小狗在这里遮风避雨……
春去秋来,岁月无声,长椅始终默默地立在公园的一角,见证着来来往往人们的悲欢离合
无字对叙事是一种挑战,画面选择固定的背景地点,又是另一重压力更大的挑战。
无法变幻场景,也意味着故事很难展开,容易让读者觉得重复乏味。
但夏布特实在是天才的漫画家,他在有限的场景中塑造了精彩的人物群像,同时留下无数巧妙的伏笔,并将这些线索最终交织到一起:
🌹

流浪汉在这里捡到失恋青年留下的花束,他将一支支花送给往来的路人,最后留下一支细嗅花香……
🎣
老警察曾多次驱逐在公园长椅休息的流浪汉,但退休后却与流浪汉和解,成为了钓鱼拍档;
📕
青年偶然捡到长椅上的一本书,被书中的世界深深打动,从此离开狐朋狗友;
🎵

秃头的上班族换下西装,穿上花衬衣,从面无表情的社畜变成了随着音乐起舞的快乐中年……
▼ 脱下社畜的“皮囊”
▼ 穿上名为“自由、快乐”的花衣裳
《树下长椅》是一部文学性颇强的作品。作者夏布特以诗歌般的浪漫笔触向我们轻声讲述世间百态:
平淡的日常亦有感动,平凡的人生亦有诗意。
06
《这里》

著绘:[美] 理查德·麦奎尔
译者:廖伟棠
开本:16
定价:138.00元
出版社:后浪
适读年龄:14岁+
《这里》是一部形式先行的漫画,它是安古兰漫画节大奖作品,也是漫画史上绝无仅有的创新杰作。
它不是传统那类讲故事的漫画,你甚至很难用语言概括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翻开它,就像打开了时空之门任意穿梭:
可能上一页我们还在18世纪,下一页我们就到了千禧年;
前一秒我们还在温馨的客厅,下一刻我们就到达了史前的荒野;
甚至同一页里,就有数个不同时间点。
它所呈现的是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下的某一瞬间,在横跨数百万年的时间线上,无数的时间碎片纷沓而至。
而所有的时间碎片,都是在“这里”发生。
和上面我们介绍的《树下长椅》相比,阅读本书读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捋清时间碎片,以及所有线索背后的内在因果逻辑
坦白讲,它很烧脑而且不好读,读者不能偷懒当个纯粹的“听众”,等着作者给你讲故事,而是要去自己拼接所有的碎片,编织出一个故事。
这部作品的实验性极强,很像一些后现代的艺术作品,比起内容本身更注重外在形式的创新
但无论如何,在看到这样的作品时,你都无法不为作者的想法和创意所震撼,为沧海桑田的时间变幻叹息。
《吉米·科瑞根》的作者曾这样评价本书:我敢保证,很多年过去,你会依然记得,当你第一次翻开本书时,身处何地。
丹妈碎碎念
叮当上了小学后,最近开始接触章节书,同时我和他一起读《超听侠》,他也是津津有味。
对还不习惯阅读长篇纯文字的孩子来说,图像小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过渡。如果孩子通过图像小说开始喜欢某一类题材的作品,慢慢的或许他就会主动去找同类题材的纯文字作品。
汇报下近期的两个项目,周二推送暑假北京研学,我大概确定了老师选择的方向,正在积极筛选老师了。因为老师之前没接触过,所以有必要的话我们可能还会去北京,亲自再跟进下。
学习机这块,我们已经完成了低高年级的使用方案,这两天会有推送。接下来的任务是完成能让孩子更好利用起来的思维导图和使用手册。
大家的期待值越高,我就觉得压力越大,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追求追求到更好吧
点击 阅读原文加入好书福利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