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一直有这么一个观点,银行股的前景并不那么美好。我是基于如下几个认知得出了这样的观点。
A、长期看,息差有收窄的趋势。目前其实在相当程度上印证我之前的看法。
B、直接融资占比提升,银行最为优质的贷款业务会受到冲击。这种冲击既包括量的冲击,也包括质的冲击。因为好企业更愿意选择低成本发债,不愿意被银行薅一道羊毛。留给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的企业群总体质量下降。
因此总体上看,银行业的前景并不那么欣欣向荣。
但是最近我的看法有些变化。我认为银行业有两个好的逻辑。
一个是短期逻辑。
这个短逻辑其实是息差的逆转。三年防疫,百业萧条。银行为支撑实体经济做出了巨大的付出。息差一降再降。很多银行依靠扩大贷款规模来维持净利息收入不下降,但是即使如此,一些银行的收入已经开始下降了。
目前经济复苏的动能很弱,但是即使如此。经济还是开始复苏的了。银行业最为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银行股短期内有困难反转的预期(短期内已经上涨的中特估除外)。
另一个是长逻辑。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银行业遇到了资产荒。有钱贷不出去。这主要是因为资产规模增长快,但是实体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
长期看,当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平稳阶段后,M2的增速将下降。银行业的贷款规模增速将下降。这个时候,银行股的成长性将进一步放缓。
当这种情况发生后,银行将不再需要存留那么多的利润去维持其资本充足率。这时分红率有很大概率从30%提升到50%。这将是银行股投资价值的一个巨大释放。这就意味着,一些银行如果股价不变,股息率从现在的5%变成了8%(以招行为例)
另外,银行股的成长性即使再猥琐,也有资产规模随着M2而增长的一点点成长性。这点成长性不需要太高,3%就行。而且短期内,中等级别的增速还能维持几年。这么想一想,8%的股息,外加3%的成长。这似乎还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