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教育怪相:教育的边界在哪里?

一是,学校势弱,各级行政部门都把学校变成了自己整资料、造业绩的基地,老师也成为各级行政部门的“跑腿人”和“工具人”;
二是,老师听话,不善拒绝也不会拒绝,并且可以依托学生和家长迅速完成工作,效率极高,俨然是一个很好的劳力资源;
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缺乏正确认识。
三:课题“满天飞”,少有落实者
课题研究,是一所学校教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经,也是教师职称评审时的硬性要求,因此几乎每个当老师的,都会接触到课题研究,都会进行课题研究。
为了职称评审,
不少教师热衷于课题研究,研究内容可大可小,营造了一种热闹的氛围,为学校领导喜闻乐见。
以至于不少课题资料很完整,
却没有真正研究的东西,空空如也,经常出现“穿新鞋走老路”或者“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的现象,只为了职称而申报,为了结题而结题。
四:“寒门出贵子”的现象变少
这是因为
寒门子弟必须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富人子弟不努力照样家财万贯,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寒门贵子”的例子。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寒门难出贵子”却成为一个客观的现实。
以笔者任职的县城中学为例,被学校寄以厚望的重点班里,农村学生越来越少,考上985、211名校的学生以城镇学生为主。家庭情况不甚理想的学生反而不喜欢学习,成天睡觉、打游戏,甚至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
家庭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很努力学习,努力向上,反而是那些家庭情况不甚理想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想改变自身的命运,导致考上好大学的都是一些家庭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
五:干得越多,拿得越少
同时职称终生制,会一辈子享受相应职称的待遇。所以很多人把评上高级教师作为职业的终极目标,一旦评上就没有追求,就会千方百计要求少教课或者不教课,去往相应处室或实验室等清闲岗位坐等退休。
六:外行领导内行
有网友吐槽称:我们校长,教语文出身,已经十几年不曾在一线教书,突然有一天兴致勃勃地告诉高三语文备课组长,说某某诗词今年高考肯定会考,却不知道这篇诗词早已在课本上被删除。
不知事情真假,但是却折射了教育行业的某些尴尬现象:外行领导内行。
目前的学校管理者,
绝大部分是教师出身,因为工作业绩突出,或者其他因素,跻身领导岗位后,往往会以工作忙为由,脱离一线教学岗位。
从关心学生到关心教育局,从研究教材到研究文件,从天天上课到天天开会,可以说,与教育教学相去甚远。
然而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没有实践做基础,靠一腔热血,空谈理论往往会碰壁,适得其反。
但是部分校领导不甘总体指导和顶层设计,总觉得一线教师做法落后,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故而花重金去优秀学校学习经验,将其模式复制到自己学校,却忽视了自己学校的情况,最后搞得一团糟,反而责怪老师们不努力,没有认真领会领导的意思和优秀经验的精髓。
从未想过自己的原因,也从未反思过自己的行为,碰壁之后,依旧如此。
七:把老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
近些年,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师生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言概之,把老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
一方面给老师制定各种规定和要求,把老师当学生管,事事要考核,考核就与绩效工资挂钩,甚至关系到评优评奖和职称晋升。如上班需要刷脸签字、上课需要提前三分钟到教室、教案要按照模板书写,每个环节都不能错……然后各种考核层出不穷,面面俱到。
越是考核多,老师们就越没有积极性,越没有积极性,领导的管理措施就越严格,进而导致教师队伍人心涣散。
要知道,在某些学校领导眼里,老师和学生都是自己管理的对象,哪怕一名小小的中层干部都可以对普通老师吆三喝四,颇是威风。
学生没给老师问好,正常现象;
老师没给领导问好,居然要被点名批评,自以为自己比普通老师“高一等”,老师就该服从领导的各种管理。
而且
只要学生出事了,担责的一定是老师。家长责怪老师,学校处分老师,处境艰难。
八:开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九:中小学校男教师比例逐年下降
十:人人都是“教育专家”
彷佛除了老师之外,人人都成了“教育专家”,于是乎,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和育儿方法,并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同。
即使是一些新手爸妈,遇到育儿问题的时候,去网上一搜,出现各种各种的应对方法,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倘若再读几本书、听几场讲座、处理几起育儿难题,被人成为“老师”,很容易自封为“教育专家”。
当家长盲目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评价,或者对老师的工作随意指责和干涉时,校长疲于应付投诉,老师则趋利避害、避重就轻地去工作,孩子的教育从何谈起?
点滴行动,把教育推向更好的明天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