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的时候,我去了一趟马尔代夫。
这是时隔三年之后,我第一次的出国旅行。当飞机落地、海关在护照上敲下签章、走出机场、融入形形色色南来北往的游客之中,没人戴口罩、没人盘查你去哪儿,那一刻,的确堪称感慨万千
去遥远地方,说他国语言,吃陌生食物,住在度假酒店享受自然风光与商业文明——这些曾经旅行的日常,在三年过后重新拾回,不得不说,竟有淡淡的感动。
而这一次旅行,最令我感动的,是在旅行中偶遇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
某天晚上,我去酒店餐厅吃铁板烧。一整张台前,坐了年轻的一家三口,一对中老年夫妇,然后就是我。大约是铁板烧师傅的火焰表演太过精彩,一家三口里的小朋友开始兴奋得大叫,手舞足蹈,停不下来。小男孩约莫5、6岁的年纪,遇到这种情况,但凡要脸的家长大多会连忙呵斥,而那个年轻的爸爸却只是轻轻按住了孩子,温柔地说:“你这么开心,我也很高兴。但我们并不是餐桌上唯一的客人,如果你能礼貌一点,其他客人也会很开心的。大家都开心,不是更好吗?”小男孩显然听懂了,扭过头来吐吐舌头,对我们道歉,十分可爱。
小朋友道了歉,父母也十分礼貌地向我们致歉。我和美国来的中老年夫妇当然表示这没什么,小孩子嘛,能理解。年轻的爸爸此时却默默叫来服务员,为我们一人送上一杯香槟,并对我们做了自我介绍:一家人来自英国,他从事律师行业。末了,他举杯祝酒:“很荣幸与各位同桌,并让我可以借此开一瓶我一直很想喝的香槟!”
一番场面话,说得有趣、真诚、不卑不亢,外加一瓶美味的年份香槟,令我生平第一次觉得:碰上“熊孩子”,原来可以是一件美妙的事。
喝过酒之后,就算认识了。
这一家人就住在离我不远的水屋。站在各自的露台上,挥挥手就能打招呼。而接下来的几天,我愕然发现,他们家主要都是爸爸在带孩子。父亲时而带着孩子在泳池里嬉水,时而领着孩子在沙滩散步,时而蹲在栈桥边陪孩子看鱼,并一样一样耐心地讲给孩子听:这是柠檬鲨、那是魔鬼鱼、蓝色的是慈鲷、也有白色的……此番画面,让每一个路过的人,心头都会涌起一阵温柔。
而妈妈呢?妈妈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露台晒太阳,手里捧着书,旁边一杯酒,好不惬意。
后来在做SPA的地方,我跟妈妈单独碰到了,于是聊了起来。原来这个海岛假期是为了给她庆生,丈夫送她的生日礼物之一,便是让她全程不被孩子打扰,看完她想看的书。
我在岛上的最后一晚,恰逢她生日的正日子,晚餐时餐厅经理送上蛋糕,她特意来邀请我一起吃,我也点了一瓶香槟当作礼物。那一晚夕阳很美,大家喝着酒,看着云霞变幻,彼此都有些动容。小朋友尤其开心,一边吃蛋糕一边宣布:这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爸爸笑了,然后对孩子说了一番话:“你快乐是不是因为大海很美、蛋糕好吃、所有人都对你很好、爱你的人都在你身边?但爸爸希望你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你需要主动去保护、去关心、去爱,才能始终拥有这种快乐。”
真的,绝不夸张,听到这番话,我眼泪都快喷出来了——如果小时候的我能有这样的爸爸,我应该就没有需要用一生治愈的童年了吧?
而也就是那一刻,我再一次意识到——
旅行的某一种意义,是见识体面的人,或者成为体面的人。
这一对父子、这一段偶遇,也令我想起我十分喜欢的奈飞真人秀《携父同游》:英国脱口秀演员杰克,劝服他77岁高龄的父亲与他同游世界。
新青年杰克不修边幅,大裤衩T恤双肩包。父亲却是优雅的老牌绅士,连行李箱都是考究的复古款式,甚至滚轮都没有,全程只能手提。父子俩首站就选了穷游最佳目的地之一的曼谷,虽然曼谷热得发昏,老父亲还是坚持换上全套西装,紧张兮兮叠了他的嘉里克文学俱乐部(全球最古老俱乐部之一)会员领带到行李箱里,以防旅途中有会见“体面人”的可能。
一路上鸡飞狗跳。
儿子定了一屋子十来号人的青年旅舍,老父亲当场崩溃,夺门而逃换去了金碧辉煌的五星级大酒店,顺势还给自己在顶层餐厅定了正统西餐当晚饭。
虽然滑稽的情节与对话掺杂了不少剧本效果,但却也是旅途中会真实发生的冲突:一方追求所谓原汁原味来都来了全面体验,另一方只想好吃好住平躺在舒适圈。
父子俩的体力、品位、社会认知和喜好完全不同,结伴而行势必得有所妥协。
既然儿子肯陪自己住酒店,老父亲就跟着他去探究各种奇形怪状的景点。参拜了供奉着《西游记》丑炸天雕塑的寺庙,逛了全是阴森森婴灵娃娃的店铺还抱走了一个最瘆人的,在普吉岛满月派对露天蹦迪被音乐震得七零八落……
儿子也同样努力进入父亲优雅的世界。他穿上体面的亚麻色西装,踏上高级的东方列车。男人们在火车上穿着礼服,有人弹琴,杯觥交错。他不理解明明“总统包厢”里的床就跟青年旅舍里的一样大小,为什么父亲却能对此甘之如饴——但因为父亲快乐,他也跟着笑嘻嘻地躺在了华丽的小窄床上。
在一次次的旅途互怼里,你会发现原来儿子就是父亲年轻时的缩影。他继承了他的小刻薄、聪明,甚至适时制造趣梗的能耐。在陌生的环境里,父与子都短暂地抛开了原有身份,用更为亲密平等的姿态相处。
第一季结束时,儿子杰克对老父敞开心扉:他从不指望父亲陪着自己做疯狂的事。因为父亲在40岁时才生下自己,他唯一希望父亲能更年轻一点,这样他们就有更多时间能在一起。
他们截然不同,又如此相同。如果没有一次长途跋涉的新奇之旅,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新鲜事物,用大量时间相处、了解、交谈,父子俩恐怕至今都不会感受到彼此的爱。
就像马克吐温所言,旅行对于偏见、顽固和狭隘的思想来说是致命的。正因如此,我们急需旅行。
在地球的一个小角落蹉跎一生,就无法获得开放、健康、仁慈的价值观。
也无法获得坦诚相待的爱。
我们许多次地谈论体面。在汉语词典里,它一指身份,二指生活,三指职业,四指穿着。它形容精神面貌,也是外表美丽。
在我看来,体面是一种态度。对自己有要求,不苟且,不自怜,无论周围如何变化,都保留自己的品位、态度与节奏。只有带着这样的秉性去旅行,才会遇到美好的同路人。
首先,适度远离电子产品,体验比记录更重要。
多年前我曾和几位国外INS博主一起在户外吃饭。热乎乎的汉堡端上桌,大家立即调整桌上摆盘,清空周围椅子,轮流站在某个制高点拍摄人+餐+环境大全景,全过程长达30分钟。
没人在乎食物早已冰凉,反而都在忙着修片。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我抓着汉堡,感到一阵荒谬——我们的生活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取悦别人?就像苏珊·桑塔格所说,“总有人后悔自己没能用相机捕捉旅行中的一些美好瞬间。相机对世界的美化是如此成功,以至于照片,而不是这个真实的世界,成了美的准绳。”
人们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看似是无时无刻地分享感受,其实却在执着某个场景的定格与发布中,永远失去了第一体验的瞬间。发朋友圈无可厚非,但不要让它占据太多精力。先吃、先喝、先玩、先跟坐在你身边的人聊天,之后有的是时间慢慢修图慢慢发。别人只是看个热闹,只有你自己,才能感受得到那一瞬间真实的光线、气氛和滋味。
不用固有的眼界去评断某个地方、文化与人,尝试了解,总是尊重。
旅途中总能听到某些人对目的地居高临下的点评:城市太旧了、地方太偏了、本地人太土了、东西太难吃了、景点也就那样、还不如自己家……
然而旅行的意义,正在于暂时从日常中抽离,去体验一种陌生,以此感受世界的广度与生活的深度。宁愿抱着“来都来了”的态度,也别当个扫兴的差评家。
以及,务必尊重当地文化、礼仪,拍照前需要提前询问,穿着妥当,随手带走垃圾,不要污染环境。
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而不是随意乱摸乱碰植物与生物。
从容,更从容一些。
不必过度规划、不必追求打卡,遗憾也是旅行独有的美。
心里有了惦念,才有下一次出发。
旅行的时间本就是用来浪费的。因此你要允许自己比别人慢、能够接受事有突发、对合理的等待抱有耐心——选择旅行,已是懂得善待自己,因此不必因为被别人偶然待慢而大呼小叫。
你的从容,一定会为你赢得尊重。
最好的旅行装扮:漫不经心,充满质感。
体面、老练的旅行者,无论是面貌还是衣着,都会给人一种舒展、友好的感觉。她们总是拿着书,安静地坐在等候区或是交通工具里。如果无意中跟她们对视上,她们会主动对你微笑示意。
她们穿着闲适的、半新不旧的、色彩柔和的衬衫、长裤或者裙子,材质是一目了然的天然面料,因此会有一些自然的皱褶。脚上踩着一双方便穿脱的便鞋(反正绝不会是一双爆款老爹鞋),鞋面是麂皮、或者帆布,鞋底则是柔软的天然橡胶。挎着帆布袋子或草编兜子,通常不会化妆,指甲干干净净不着修饰,头发也只是刚刚洗完自然风干的样子。
第一眼看上去,她们是漫不经心的。再多看两眼,从衣服质地、搭配方式、设计细节乃至行事姿态,你会十分确信,这是一个见过世面,却不显山露水的人。
如果以上文字描述对于你来说还是太过抽象,那么,你不妨欣赏一下Loro Piana的2023度假系列,这就完全是将体面旅行的“漫不经心,从容自在”,准确地视觉化了。⬇️
事到如今,我实在不想把精致的、考究的、低调的、能够传承的一切,都归结为“老钱”——毕竟,我们大多数人连新钱都没有几张,何苦拗一个自己完全够不着的造型?
但作为意大利顶级奢侈品牌的Loro Piana,确实又代表着精致、考究、低调与传承。不过读懂它的设计与格调,却不需要来自所谓“老钱”的言传身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进步习得——当你达到一定阅历、见过许多世面,你自然就会对Loro Piana的一切,深深着迷。
它的奢华感,是安静的、不张扬的、桃李不言而成蹊的。很多奢侈品卖的就是一个显学:易读品牌、易懂价格、易炫耀。Loro Piana却始终在打造并引领一种quiet luxury——极度品质,只为自己。
可以套用我自己那本小说的名字一言蔽之:在不安的世界安静地享受。
有些衣服贵,是贵在衣服穿人,美则美矣,不便活动;而Loro Piana则是人穿衣服,让肢体得以完全舒展,做到真正的优雅从容。
当然,如今在旅途中经常能看到穿得全须全尾、华丽无比、从脚底武装到发丝的豪客。她们参照的或许是欧美名模、流行天后、比弗利娇妻,全身确实也很贵——不过如果在旅途中遇到这样的人,我会下意识躲开。
Loro Piana,不需要任何人立即读懂、看穿,它是自己穿了自己自在的品牌,也是自己人才会看懂的共同品位。
对于从容旅行乃至从容生活应该穿什么,Loro Piana给出的答案是:越自然越好。
冬穿羊绒,夏穿亚麻。
Loro Piana的2023度假系列,完全以最高品质亚麻面料构建了体面旅行的行李箱:无论是搭配绉纱、纯棉、还是独家Solaire面料。那些百慕大短裤、精心剪裁的衬衫、外套和长衫,皆因亚麻而变得与众不同。
最让人喜欢的还是那种沉淀着优雅品位的柔和色彩:乳白、裸沙、天蓝、暖橙、浅棕、淡灰……都是夕阳沿着海岸线缓缓落下的景致,也出现在《天才雷普利》里,那一对躺在蔚蓝地中海岸的才子佳人身上,有一种天然的纯真。
它们最大的好处是相互之间随意搭配,能全天出现在夏日旅行的一切场合,舒适之余,更是彰显了那一种“漫不经心的高级”。
除了柔和的大地色、日落色,度假穿着当然可以出现印花。毕竟,夏日也是鲜花的盛典。
但即使是印花,Loro Piana也降低了饱和度、化繁为简,身着繁花,也不会淹没在毫无节制的五彩缤纷之中。
美妙的Karlie印花长袍做了双面刺绣、可以双面穿着,一蓝一棕,配着繁复图案襟边,穿几十年后,会变成一件绝美的古董衣。
夏日度假时,穿上这一袭袍,会情不自禁哼起一首歌:“她走在花园里沉思,穿起了花衣服。花儿,成了她的保护色。”
2023度假系列的手袋也做得同样精彩。特别推荐采用梭织条纹面料制成的购物包,它以丰富的丝带编织成五颜六色的垂直条纹,又搭配了丝滑皮革手柄,一只小小的皮革救生圈作为吊坠,更是有趣至极。
它是那种氛围感极强的配饰——哪怕里面装的是笔记本电脑和提案,也会莫名觉得处理完手头这些事,下一刻就出发。
这只包我自己也买了。我并不会频繁旅行,但外出购物、逛街,或者单纯喝个咖啡顺路去超市买些日杂,在夏日里背着这只购物包,也会让我感觉:只要足够放松,日常亦是度假。
总之,这些年,从一件羊绒衫、一双平底鞋开始,我已逐渐将我衣柜的一大半替换成了Loro Piana。
夏日外出旅行时,我的行李箱里,只有Loro Piana。通常是一件Traveller夹克,两三件亚麻衬衫,一条卡其长裤,一条百慕大短裤,一条甲板裤,两双便鞋,随身一个购物包。
在我去过的所有度假胜地,我时常会遇到穿Loro Piana的人。这次在马尔代夫我入住的酒店,甚至专门有一间精品店售卖Loro Piana全系列度假产品——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身穿Loro Piana,绝不会出错,这已成为共识。
它们就像是最佳旅伴,平和、舒适、可以牢牢拥抱,又随时撑得起场面。最最重要的一点,它们永不过时,常伴左右。

最后,想起一部电影《林中漫步》,讲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男人结伴徒步穿越3000公里山径的故事。
一个是对现实迷茫不堪的精英,一个是毫无地位的酒鬼,磕磕绊绊地,两人边走边聊,剖析内心,看清了生活里到底应该珍惜什么。
其中有一段特别让我触动。
他们并没有完成起初的徒步目标,甚至连一半路程都没走到。社会精英对此充满遗憾,“我们离目标还远着呢。”
乐观的酒鬼却自豪地表示他们已经做到了,而且非常了不起。他们走过了烈日,走过了风雪,走到双足流血,这一切都证明他们已经走完了那条山径。
海明威说,旅行有终点是好的。但最终,重要的是旅行。
旅行不是为了告诉别人“我来过这里”,而是一种渐变式的改变——
我们在旅行中打破习惯。学习新语言,认识新礼仪,甚至开启一个新的用餐时间。
我们在旅行中放宽心胸。学着把自己放在广阔天地的微小角落,张望浩瀚无垠的四周。
我们在旅行中学会变通。有些地方即使没能走到终点,也可视为一种得到,由此收获自由。
我们在旅行中重生。终于发现原来不是每个人都会按照我们理解的方式去生活。于是我们的认知更包容,也更客观。
那些沿途相处过的人,走过的路,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最终要用一生去成就旅行。
愿你懂得享受,更懂得分寸。将来每当有人提起你时,他们都会说,这是一个体面的旅伴,我愿与Ta一路同行。
Buon viaggio!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