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351
阅读预计8分钟
作者|哈皮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
编译|宋可馨
审核陈安澜 姜波
编辑|刘辰煜 陈珏可

  编者按  
边界争端时常阻碍中印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莫迪政府在对待中印边界争端问题时采取了较为矛盾的态度:在国内弱化“中国挑战”息事宁人,在边境则主动挑事步步紧逼。此种分裂之举遭到了包括主要反对党国大党在内的广泛批评,认为莫迪政府“遇事软弱,且对华妥协”。尼赫鲁大学的哈皮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即撰文对莫迪的这一行为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印边界争端呈现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相互耦合的特点,使得莫迪政府很难提出有效的、兼顾各方诉求的应对措施。首先,中印两国经济、军事实力差距的扩大以及印度同其欧美盟友因“牵连”困境产生的不确定性使印度很难在对华博弈中占优;其次,印度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不对称依赖分化了前者的国内政治,使其商业利益逐渐同战略利益脱离,难以在对华关系问题上集聚起有效的共识进而采取统一立场。基于此种考虑,莫迪政府不得不在国内为中印边境争端“降火”,并且在QUAD等小多边机制中采取更为谨慎的立场和主张。雅各布最后认为,印度政府息事宁人的态度和过于谨慎的自我克制恐将对己不利。应该说,雅各布的主张反映了印度国内对华强硬派的呼声,这些人士唯恐莫迪政府的“退让”会使印度陷入被动。但他们忽视了印度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在危机面前设法规避观众成本才是政府理性审慎决策的一大前提。在己方实力不占优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性策略恐使印度重蹈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覆辙。更重要的是,应当认识到中印边界争端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历史问题。在印度政府始终不肯正视我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合法主张,执意采取“既成事实”等策略侵占我国领土的前提下,印度国内任何旨在追求短时博弈占优的脱离历史的策略性主张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印边界争端,只会引发更多的对抗。南亚研究小组特编译此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于2022年5月24日在东京出席四方领导人峰会。
图源:山崎雄一/盖蒂图片社
在过去十年中,印度愈发视中国为最大的国家安全挑战,自2020年中印两国在有争议的边界发生冲突以来,情况更加明显。2020年6月,印度和中国军队在加勒万河谷的实际控制线(LAC)附近发生冲突,这是几十年来发生最严重的一起事件。至今僵局仍未解决。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印度认为中国军事实力的优势以及中国与印度毗邻,加强了印度安全挑战的紧迫性。
印度认识到中国对自身国家安全构成的“挑战”,目前印度人民党(BJP)政府已经采取一些措施——但印度政府一直不愿公开承认这些挑战。与此同时,自2020年冲突以来,印度认为印方在有争议的边界上“失去了领土”,2022年12月,中印在东段边界(我国藏南地区)再次发生冲突,表明印度的威慑力正在瓦解。(相关阅读:重磅|中印东段边境突发冲突,系加勒万河谷冲突后首次)除了印人党的选举战略考量外,印度不愿公开谈论“中国挑战”还存在其他因素:两国之间不断扩大的实力差距,印人党内部缺乏公开承认的政治意愿。
对印度来说,边境冲突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还有政治和商业利益牵扯其中;这些利益导致印度在决定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同中国进行战略竞争动机机制更加复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印人党的极端民族主义文化使印度无法有针对性地应对来自中国的影响。但如果印度不改变策略,中国迫在眉睫的影响力只会继续增强。
2022年,中国GDP接近18万亿美元,而印度不到3.5万亿美元。2022年,中国的国防预算约为2300亿美元,是印度的3倍多。显然在实力差异对比中,中国占据明显优势。但或许更重要的是这暴露出印度自身产能不足的问题,与前者比,这是次要原因。
目前尚不明确一旦印度与中国发生冲突或对峙,印度与美国或其他主要大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如何发挥作用。考虑到这些国家在贸易方面对中国的依赖,以及中国并未同他们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印度无法保证伙伴国会给自己提供援助。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以下简称QUAD)预计不会在军事危机中给予成员国帮助。印度应做好心理准备——在与中国发生摩擦或冲突时,其战略伙伴关系并不能直接带来军事援助。
其次,假设印度武力回应中国在边境地区的基建进展,但对于如何管控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印度目前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在中国这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国面前,印度正面临一种困境:若升级局势则缺乏必胜把握,若息事宁人又很难规避损失。印度同中国在实力上的差距比60多年前明显扩大。如今,中印双方很容易从实控线沿线的小规模冲突升级到陌生的网络和混合战争领域。印度也许意识到这种可能性。
经济逻辑(Economic logic)也是印度不承认来自中国挑战的原因之一。印度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从中国进口廉价产品,从化肥到数据处理设备。经济学家阿尔文德·帕纳加里亚(Arvind Panagariya)最近在《经济时报》上指出,若印度对中国实施贸易禁令作为报复,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在2021-22财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占印度进口的15.4%,但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8%。很明显,如果实施制裁,印度将面临比中国更大的损失。
来自商业利益的压力同样影响印度应对中国“挑战”的方式。印度政府可能会意识到强硬对华的政治后果是什么,但对印度商业界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不可错失的市场;这种观点是可以理解的:来自中国的产品比其他地方的更便宜。商业界认为贸易失衡是印度政府的问题,印度企业仍然是盈利的。因此,尽管中印关系日益紧张,但两国的贸易关系却在进一步发展。
因此,印度的战略利益和商业利益越来越不匹配,在面对来自中国的“挑战”时,甚至印度政府内部也明显缺乏共识。尽管印度外交部(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似乎热衷于抨击中国,印度其他的政府部门却不那么热情。与国防部和外交部相比,商务部、铁道部、科学技术部更不愿破坏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俗话说,位置决定想法。
印度军方对与中国的实力差距持现实态度,但印度军方也表示他们有各种选择,印度安全部门正在探索应对的方法。总理办公室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缺乏共识让印度很难对中国采取统一立场。所有这些都表明,经济因素干扰了印度对中国的安全政策。印度认为如果决定对中国采取行动,军事胜利可能遥不可及,且来自中国的经济制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至少一些印度高级政策制定者认为,2020年中国在实控线沿线的行为是对印度亲美行为的回应:比如印度加大与QUAD成员接触。其他官员和评论人士认为,印度提升边境附近基础设施是边境冲突的导火索。无论如何,印度得到的结论是应该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在印度看来,即使承认中国“挑战”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挑衅”。因此,印度可能会继续对QUAD保持游离态度——例如,避免任何将四方军事化的企图,并将中国列为共同挑战。
最后,印度人民党内部的政治意愿导致印度如何回应中国变得复杂化。印人党关心的是在不对抗中国的情况下承认“中国挑战”的代价如何。考虑到莫迪在印度压倒性的支持率,以及他兜售大道理的能力,这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莫迪在2020年对峙之后发表的“没有人侵犯我们的领土”的声明制造了一个承诺陷阱;如果事实并非莫迪所言,他的政治利益可能因此受损。此外,对印人党政府来说,忽视比承认却不采取过多行动的代价要小。如果莫迪政府承认挑战,就不得不采取一定行动。
用单一因果论证的方法试图解开印度对中国行为失衡之谜,只能提供片面的解释。可以从政策角度了解印度的理由,但是不公开表达中国的“挑战”显然不符合印度的利益。除非印度能够打破过于谨慎的自我克制和与中国的战术循环,否则会使其进一步陷入被动。
作者简介:哈皮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副教授,新德里战略与国防研究理事会创始人。
本文编译自“Foreign Policy”网站2023年4月4日文章,原标题为:Why India Downplays China’s Border Threat——Responding to Beijing’s aggression is more than a military question.
原网址为:https://foreignpolicy.com/2023/04/04/india-china-border-dispute-bjp-modi-consensus/
本期编辑:刘辰煜 陈珏可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94期 | 印度:身为“民主之母”,抓个反对派领导人又怎样?

经报·86期 | 印制造业崛起全面加速,手机组装一马当先

▲军报·14期 | 印密集推出多款新式武器,掀起国防工业小高潮?

‍‍

重磅 | 对中国搞海上封锁?印度可能还真没这个胆量……

评论 | 美媒体说印人党是全球最重要政党,原来这才是用意

  更多内容请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