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七叔东山再起”关注公众号
和三十万投资人,分享别样人生
有媒体问,要扩大内需,就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那么个税起征点还有没有提高的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说,现在交个税的人只是少数,不到总劳动人口的10%,所以围绕这少数人去做文章是以偏概全的。
我们要从整体考虑,从大多数人入手,比如农民,他们占了我国人口50%,增加农民收入,然后推进城镇化,市民化,这样就能创造出消费场景,那么内需也就随之扩大了。
看了这位委员的发言,我很感动,想进一步问一句,那么按照你的说法,如果继续推动农民市民化,如何增加他们的收入呢?
据我有限的认知所知,这些农民的退休金一个月只有一两百块,我很好奇,这样的收入连自己都快养不活了,还能如何拉动内需。
当然,你可能说这里说的农民并不是指退休的农民,而是依然留守农村的青壮年。
那么我再给一组数据,直到2022年年末,我国就业人口一共7.33亿,其中农民工规模已经达到2.96亿人,城镇就业人口4.59亿。
而2019年农村适龄劳动人口的数量为3.13亿,虽然2019年的数据有点遥远了,但是想来和2022年差别不算太大。
把上面两个数据相减,可以得出农村剩余适龄劳动力不到2000万人。
我不禁要冷笑了,这2.96亿农民工都没拉动内需,你把希望寄托于剩下的2000万留守人口?
侬脑子是伐是瓦特了?
你看看每年春运大潮中,那么长的列车都装不下的乡愁,都被你选择性无视了吗,居然跟我说我们还有大量的农民可以市民化。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这些农民工在城市里赚到钱了吗?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4615元,同比增长4.1%。
但是平均数嘛,你懂的,基本都是偏高的。
前段时间我在深圳的工业区,看到厂里招聘临时工,工资如下:
时薪基本上在16-20块/小时,按一周40个小时工作周期计算,一个月的收入在2560到3200之间,唯一的好处就是一部分单价低的公司是包吃住的。
如果你愿意加个班,一周工作60个小时,一个月的收入可能刚刚勉强到统计局的平均数。
请注意,这还是深圳的价格,换到别的二三线城市,单价可能更低。
就算他们不交个税,不交社保,4615元是纯收入,刨去吃穿住行的刚性开销,哪里来资格进城落户买房。
他们甚至还要面对“86年以上可以直接离开”的窘境,打螺丝都有年龄限制。
当然,还有可能因为年龄超过60岁,办假身份证试图混进工地打工,被查出来还要罚款拘留。
就这样的社会环境,依然没有阻挡这接近3亿的农民工外出打工。
换言之,农村的生存状态得差到什么地步。
所以当我看到这位政协委员还要从农民下手,让他们进城增加消费场景,实在是觉得好笑。
拜托,这些农民能进城的早就进城了,剩下的那些是真的没有能力进城,只能在农村种地混个温饱。
至于那些早就进城的农民,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市民化,是因为他们心气高,不愿意在城市买房吗?
我现在看到这些不食肉糜的专家官员,真的头都大了,关键是你还不能多说,因为发言权在他们手上。
麻烦老爷到基层来看一看,现在的基层就业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闲置的房子可以出租,有闲置的车辆可以跑滴滴的。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想着让能力弱的人来负重前行,对那些明明可以征资本所得税的人,却始终缄默不语呢?
我始终觉得,新中国可以发展至今,是亏欠农民的。
说难听点,现在能有10%的人交个税,都是由一代又一代农民间接培养出来的,没有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我们依然还停留在大锅饭的阶段。
不指望农民可以有公务员待遇,至少和企业员工持平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人口红利的存在, 数量最多的人群就是我们发展最大的红利。
所以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薅羊毛不能只盯着同一批人薅,比如户口暂住证被区别对待,没有房子小孩不能在城市上学,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相比像个渣渣,养老金100多块一个月。
或者说社会发展以后不要忘记他们,只是单纯地把他们当做GDP增速的工具。
因此,我觉得与其想办法刺激农民进城,让农民当接盘侠,不如保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
有钱了,什么个税,消费,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好像结了婚自然会有性生活,不用老爷们手把手教。
不要故意把因果关系弄反了,不然只会弄巧成拙。
▲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大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往期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