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看到国产剧,能像这部后劲儿这么大了
有人形容它是一坛陈年老酒,大结局播完第二周了,细品之下仍有余味
从四月底开播、五一收官封神,到现在关于剧情和东北的讨论,还时不时跳上话题热门
目前,《漫长的季节》在豆瓣44万人打出9.4分,之前一度冲上9.5,是近年国产剧罕见的高分之作
这部关于90年代东北往事的悬疑剧,最揪人神经的却不是悬疑
而是那个时代下,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东北人
这几年东北题材的作品不少,但连东北人自己都大呼过瘾的,就是这部《漫长的季节》了
熬夜看完整部剧,很长一段时间里,回想起影片中的人物,我依然会为之触动
作为北方人,我的印象里,东北这片土地和其他北方城市是不同的它自带一股霸道又亲切的性格色彩
以至于看剧的时候,总觉得每个人物都莫名带着一股北方亲戚的熟悉感,就是身边真实存在的人
这种真实感,也重新唤起了很多人对东北这座老工业基地的关注与共情
于是,借着这部一骑绝尘的神剧
今天这篇文章,也和各位一起来聊聊剧中那些关于东北
无法挽回的失落、和与生俱来乐观
01
剧中每个人物都是时代的隐喻:失落的东北故乡
很多人写东北往事,下岗潮三个大字已经成了固定标签
导演辛爽却很少刻意强调这件事,而是将镜头对准小人物,深入工厂、邻里和城市关系
用一件命案,去讲一代人的命和东北的运
所以,这部剧里的人物大都横跨了至少20年
尤其王响、龚彪、马德胜的破案三人组,前后人生落差极大
20年前王响是桦钢的主人翁,火车头驾驶员,无论家里、厂里,还是火车上都能指点一切
20年后的王响,已经失去了老婆儿子和曾经的铁饭碗,开始跑出租,被迫变成一个隐忍好脾气的老头
龚彪也是90年代稀有的大学生,毕业就分到厂办工作,前途一片光明
人到中年血糖升高了,掏空家底买的二手车还被套了牌扣在交警队
马德胜自诩天生刑警,年轻时几乎是桦林的英雄人物
老了却秃成地中海,在舞厅遭遇不公平对待时也只能嚷嚷几句黑幕
这种前后命运对比的叙事,将角色和时代互为隐喻
也让我们看到90年代末,整个东北气运衰落,造成小人物命运的整体下沉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全剧一共只有四个章节,第三章就占了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的大量篇幅
北方秋天短暂,剧里的这个秋天却持续了二十年
契合剧名的同时,似乎也是对东北这段往事的一种比喻
在这之前,东北一直是长达几个世纪的天之骄子
从闯关东里物阜民安的东三省,到建国后肩负工业摇篮使命的共和国长子
曾经的东北,一个厂就是一座城,工厂可以自建食堂、学校、医院、电影院,就连肥皂等日用品也能自产自销,工人不用走出去就能过完安稳的一生
到了90年代末国企改制失败,很多工人被迫下岗,大多数东北人的生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点在剧中也有很多不太起眼的体现
比如桦林街头的小混混团队和傅卫军数次斗殴,但双方都没人报警
这是一个时代的侧面,说明底层小人物开始更倾向于依靠自己,原本的社会秩序已经产生畸变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东北逐渐成为年轻人回不去的故乡,甚至很长时间都摘不掉经济落后的帽子
只是需要格外注意,这部剧并不是为了给观众呈现东北的没落
恰恰相反,它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时代重锤后依然生机勃勃的东北
02
冷冽与乐呵,是东北耐人寻味的反差底色
东北的生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东北人身上自带的幽默感
浏览影评的时候,我发现很有意思的是
当网友共情东北,为那个时代的人们伤感时,东北人自己却不太愿意被悲剧化
工业萧条、城市衰弱,这些都是事实,不过没必要拿这个煽情
面对困境,大多数东北人的心态都是,多大点事儿
剧里龚彪这个角色,无疑是这种心态最贴切的化身
年轻时他嘴碎,有点虎,东北话里叫不着四六,连去医院看病人送的花,都是从护士花瓶里薅的

但他也是天生的乐观派,永远不会被事儿难住,永远能往前再走一步
丽茹以不顺路为由婉拒,嬉皮笑脸地说地球是圆的,再不顺路多走两步也到了
就连两人离婚前吃最后一顿晚饭,龚彪把房子留给丽茹净身出户,丽茹很感动但也调侃他是不是觉得自己挺伟大
龚彪搬出了90年代大学生的身份,自豪地说气质这块必须拿捏
离别的场景,调侃的对话,迅速冲淡两人过往的不愉快和人生无常的苦涩感
这是东北人面对大喜大悲时最常见的状态,不跟自己过不去
即使被生活打趴下,也要讲个笑话反击这生活,摊上多大事,都必须支楞起来

于是幽默,就成了东北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武器

剧中,这种幽默更通过演员自然演绎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龚彪对王响说“敲门啊,等啥呢,等上菜呢?”
以及路边小摊上,龚彪问马队“多大屁股用那么多纸呀”,马队回他“我耽误你擦嘴了?”
这些脱口而出的日常对话,带着强烈的地域色彩
是收割完一季作物后,漫长的农闲时光里,东北人盘在炕上无所事事,一句一句唠出来的
这种幽默,是从黑土地上迸发出来的乐观和希望
可以用来对抗持续几个月的天寒地冻,也能抵挡被时代重锤砸中后的不幸与突然
剧中龚彪买车被骗,十五万打了水漂后,在天台上对鸽子唠心里话:
“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儿别往心里搁”
这句话,也是东北几代人最真实的写照
所以你会发现,就算面对大悲大痛,每个人物也没有出现太多情绪崩溃的时刻
至多是无奈的调侃,因为生活总要过下去
在辛爽的记忆里,东北不总是冷冽肃杀的,更有积极乐呵的一面
于是通过这部剧,我们看到了刻板印象以外的东北画面
阳光下玉米地里硕果累累,火车穿行其中,东北是广阔的、金黄色的
而东北人一如既往,是不屈服的、不认命
03
就像这座城市一样:向前看,别回头
今天,提起东北,金融从业朋友可能会说“投资不过山海关”
地产人应该会想起房子白菜价甩卖的鹤岗
家对东北的印象都不太一样,但又似乎在同一个评价体系里
都离不开文艺化和悲剧化
但只有从真实生活里看二十年后的东北,你才会看到,其实东北人早就跨过了那道坎儿
《漫长的季节》里,王响有句台词是“往事不堪回首”
事实上,东北人既不留恋过去的巅峰,也不沉湎伤痕
而是用与生俱来的乐观和幽默,迎接生活的各个阶段
正如大结局里,老年的王响追赶着1997年的火车,大声喊:向前看,别回头
而剧外,1999年春晚赵本山用一部《昨天今天明天》调侃时代,其中接地气的东北磕儿至今还是经典中的经典
追求纯粹的乐,没有什么是不能一笑而过的,这才是东北人的典型生存哲学
此后的公众视野里,不只喜剧,东北文化一条龙输出的声音也从未低沉过
从2014年风靡全网的喊麦文化,到短视频领域迅速崛起的张同学,再到这几年南北传唱的《野狼disco》、《漠河舞厅》
甚至诞生了一批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东北青年作家
东北文化符号里天然的幽默气质和朴素的生命力,让一代人或作品迅速成为一种现象
而所谓的幽默和整活儿,不过是东北人在庸俗且热烈的生活里自然的情感流露
所以,如今的东北固然回不到1998年以前,但这个时代的东北,也有它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刚好在《漫长的季节》开播后,31个省区市的一季报也公布了,东北的数据可以说很亮眼
其中吉林省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2%黑龙江是5.1%,辽宁是4.7%增速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从每一个人到每座城市,东北一直在努力向前,骨子里的韧劲从未被改变
04
《漫长的季节》已经画上了句号,这段东北往事暂时告一段落
辛爽在结尾处用一场大雪,给每个人物留下了全剧最鲜活生动的一幕:
王响还是桦钢的“火车头”,昂首挺胸地去上班
马队出于正义感打了大伯一顿,在车上抽烟
彪子戴上绿围巾畅想自己和丽茹的未来
在不确定的1998年,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认为最对的事情,这是只属于他们自己的高光时刻
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提起东北,总是会为这里加上衰退、失落的标签,并忍不住感慨唏嘘
但这部剧中看到的是
那些乐呵的东北人,依旧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前行着、奋斗着
这样的东北,不需要被谁同情
东北的未来,应该更加值得期待
以上正文,来自余奔雷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真叫卢俊视频号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