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市场,狂奔向何方?
当代消费者不爱电视,实则是一个伪命题。2022年全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3990万台,同比2021年增长2.4%。中怡康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彩电市场出货量规模达848万台,同比上涨5.3%,彰显出强劲的回暖信号。
需求方面,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客厅依然保持“电视中心”式设计。在消费者心中,电视在观影、游戏方面带来的视觉冲击依然“碾压”小屏设备。后疫情时代下,“奈非效应”也刺激用户升级画质更清晰的产品。特别是2023开年,《狂飙》、《三体》、《漫长的季节》等流媒体爆款长视频剧集接连问世,推动观众的注意力进一步聚焦电视。
内容的回暖,也推动大屏电视的消费增长。2022年,终端市场平均尺寸达到56英寸,较同期提升近2英寸。由于大屏更易暴露画面细节处的不足,用户对产品分辨率的要求也就越高。2K、4K画质逐渐普及,8K电视等最新技术也陆续出现,画质升级成为了电视产品升级的核心趋势。企业间直接比拼画质、性能及价格。
立足于今日,电视之争已回归本源,其要义依然是“显示为王”。
电视五十年,写一部“显示”史
自电视诞生以来,显示一直都是它的“全部”。
1970年前后,电视在我国开始普及,成为许多国人的第一扇信息视窗。1986年,创下89.4%的收视率神话的86版《西游记》播出,极大地刺激了无电视家庭的消费。电视出现后,与家人一同围绕在大屏周围的团圆场景,是老、中、青三代人的集体记忆。时至今日,拥有一张大屏依然是年轻人装修时考虑的头等大事。
1990年,彩色电视逐渐普及,因其高昂的售价和精美的显示效果成为一种身份象征。VCD等影音制品广泛流行,令《古惑仔》等经典的港剧成为70后、80后的群体记忆。千禧年间,电视成为彰显身份象征的硬通货。《狂飙》中“很薄、很大”,价值两万元的等离子大彩电,就因其画质与轻薄度名噪一时。当年在电视消费群体中最流行的一段话便是——“外行买液晶,内行等离子”。
等离子凭借优异的画质成功“出位”,但其弊病也很快暴露。过热、短寿、反射性差,再加上过高的成本与耗电量等等问题,很快被液晶电视所取代。然而液晶电视也因存在先天性缺陷,无法完美显示纯黑色等问题而令人诟病。用户对显示效果的追求,推动各大电视厂商不断探索新技术,寻找更完美的显示面板。
旧时代的电视王者们在技术上遭遇瓶颈,被新贵超越,迅速失去市场。在激烈的技术更迭中,电视行业成为今日我们所熟悉的模样——OLED技术由此诞生。OLED技术的全称为有机自发光二极管技术。面板内部一层独立控制的、能发光的有机材料。
2005年前后,OLED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人们开始接触到多样化的OLED产品。例如车载显示屏、PDA等手持移动设备。大多数人的第一块OLED屏幕,都是来自手机。凭借自发光、单像素单控等特点,OLED显示可以做到完美的黑场,造就更极致的对比度,从根源上解决了LCD不能显示“黑色”、色彩不够鲜艳等痛点。
但早期OLED迷人的外表下,藏着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致命缺陷——烧屏。由于有机材料的寿命问题,OLED面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像素老化。而红、绿、蓝三色像素老化速度不均等,长期使用就会出现“烧屏”现象。这一问题,就如同OLED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解决不好,很可能就是“下一个等离子”。
所以,在OLED技术问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视厂商们一直在钻研各类解决方案。W-OLED就是其中一种。为缓解像素老化速度不同的问题,W-OLED统一使用白色的荧光材料作为光源,再以红绿蓝三色滤光片来调节颜色。因为使用相同的荧光材料,各个像素点的老化速度会更加均匀。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妥协了屏幕亮度,也失去了OLED技术最具代表性的鲜艳色彩。
难道OLED技术注定走入烧屏的死胡同?当行业陷入困境时,一家显示巨头决定出手。
技术破局,三星的量子“魔法”
2022年,三星发布QD-OLED技术,其中QD代表“量子点”。三星工程师在自研OLED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引入量子点作为突破口。即在面板制作时只使用蓝色荧光材料,通过添加一层量子点薄膜,用蓝光激发量子点材料,进而发出红光和绿光。这样既缓解了传统OLED上红绿蓝像素老化不均的问题,又能最大程度上保留OLED的显示效果,代表了第一梯队的显示技术。
量子点技术的优势不止于此,它还能够精确到像素级别,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光源原始亮度。新技术通过量子对红、绿、蓝三种颜色控制,不仅能让屏幕呈现出更高的亮度,而且还可以呈现出更好的色彩纯度,可呈现与眼睛实际所看到的色彩较为接近的颜色,打破沉浸式观影的天花板。这也令三星OLED电视成为全球首款获得潘通色彩权威认证的产品,能够精准表现2000多种颜色和100多种肤色。
作为电视行业的领导者,在近期举办的2023年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三星推出两款QD-OLED产品——S95Z和S90Z。在前沿的QD-OLED技术的加持下,三星利用软件调教,进一步放大了旗舰电视产品的显示优势。
两款产品均在内部搭载的神经元量子点4K处理器,能够通过20个神经元网络逐帧对观看画面进行优化,可以将低分辨率的画面提升到接近4K的水平,SDR的画面内容也可提升到HDR的水平。在日常观影中,产品还能根据当前播放的内容,自动调节亮度、放大对比度、增强画面,让低清素材也能够畅享高清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观影时的沉浸式体验,三星内置的三维景深增强技术,还可以通过提升画面对比度,来模拟肉眼处理景深的方式。通过对人眼习惯的分析,三星发现用户在看电视时天然会更关注中心主体。此时,三维景深增强技术就能够在不改变背景画面的情况下,加深中心主体的细节,观影体验直接拉满。
色彩之外,显示流畅度也是考验电视素质的关键一环。三星在QD-OLED产品线中,推出了S95Z这一拥有4K 144Hz刷新率的型号,丰富影音发烧友与游戏玩家的视觉体验。随着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始支持高动态范围HDR技术,144Hz原生的优势便体现得更加明显。高刷配合HDR,能够提供更加真实、流畅的游戏体验。
造型方面,三星放大了自身制作工艺的长板,在S95Z实现了11mm侧面厚度。S95Z上,三星更是做到了背面纯平,将侧面厚度进一步压缩到了11mm。相比于其他竞品,S95Z在壁挂场景优势更大,纯平的背面机身彻底告别了传统OLED电视的顽疾——“小书包”。
超薄工艺的精进,让S95Z实现无缝贴墙,观感更加轻盈,创造出与家装完美的融合效果。正如一台好的电视,应当增强整个家庭空间的高品质感,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科技与美学的结合所带来的感官盛宴。
未来显示,驶向何方?
最前沿的显示技术的变革,往往发生在普通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但即便如此,厂商们为保持领先,依然在追求终极显示效果的路上奔袭,甚至会推出远超时代步伐的产物。Micro LED,就是诞生于风口上的未来显示技术。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Micro LED集LCD与OLED两者的优点于一身。与LCD相比,Micro LED不需要专门的背光组件,耗电量只有LCD的十分之一。其色彩饱和度接近OLED,有特殊的背照灯细致地调节明暗,可以做到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更高的同时,还拥有更长的显示寿命。
其中,三星是引领Micro LED研发潮流,努力突破显示行业边界的核心玩家。这股突破的力量,源自于三星底层技术的持续革新。从CRT时代开始,三星一直都是电视行业的领跑者,LCD技术由三星发明,其在OLED时代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竞争力,一直推动着全球显示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引领着消费电子行业的潮流发展。
如今的全球OLED格局依然是三星一马当先,它斩获了全球近七成OLED面板出货量。在电视行业,三星也依然稳坐头把交椅。调研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2年,三星电视销售规模居榜首,这已经该品牌连续17年斩获销量第一,足见技术立身是电视行业最宽阔的护城河。
随着三星QD-OLED电视的问世,进一步完善了其产品矩阵。对行业而言,颠覆式创新是走出困境的第一要义。对于电视消费者而言,三星的存在既是一条搅动行业创新“鲶鱼”,也是能推出覆盖绝大多数家庭观影产品的成熟电视品牌。就如同超前一步、代价合理的S95Z和S90Z,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更实际的尝鲜选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