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杀疯了!背后有什么风险?又有哪些疑惑?
作者:齐俊杰看财经
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很多朋友有个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满仓踏空,好像指数一直在涨,但是跟自己没啥关系,3000点买的股票,却都套在3400点的位置。之所以会出这样的怪相,就是因为市场的行情太极端了。市场并不是普涨,而是只有中字头在涨。比如昨天中国银行涨停,工商银行涨了6%,农业银行涨7.4%,建设银行涨的最少也有5%,这些千年不涨的四大行,竟然集体发飙,而且还不是一天,像中国银行,连续3天的涨幅已经超过了20%,如果从年初算,中国银行今年的涨幅已经达到了45%
其实不光是大银行,再看看中国石油,今年涨幅达到了72%,中国移动今年涨幅也有60%,并且一举掀翻了茅台,成为两市市值第一。中国铁建也涨了62%,连中国铝业都涨了46%,是不是有点意思,这些都是之前10年压根不涨的东西,今年却突然集体爆发,市场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做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也就是央企国企的估值回归。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还是去年一次领导讲话,提到了央企国企的估值长期过低,希望引导价值回归,而最近也是各种各样的消息予以配合,比如昨天上交所就要举办,发现央企投资价值 促进央企估值回归"交流会,这就是很明显,一个交易所,赤裸裸的要拉高央企国企的估值,给了明确的指导。所以各路资金也是闻风而动。我们也是对这个事,进行了相应的调研。
先来看看正方观点,
首先,央国企价值确实低估,比如我们之前说的,银行的股息率6%以上,pb已经跌到了0.6倍以下,确实不合理,也明显低估,所以这一波四大行大涨,出现了明显的估值回归。也属于正常。
其次,经济信心不足,本来应该去投消费和科技的资金,发现那边没有业绩抓手,又回来炒这些有政策支撑,也实打实业绩的央国企。说明市场缺乏足够的信心。
第三,之前炒了一段半导体和传媒,也正好处于成长板块的调整期,那边炒高之后,正好回来在低估的红利价值板块,形成合力。
对于这些观点,我们自然也是十分认可,估值低,业绩好,市场风险偏好低,价值上涨非常正常,但是也有反方观点提出,你涨20-30%问题不大,一下涨50-60%就很难解释了。所以反方有这么几个质疑。
首先,就是政策强推央国企价值重估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会不会是为了制造财富效应,吸引资金从储蓄流入权益市场,然后再发债或者扩股?比如昨天中行涨停,今天就公告在香港联交所,申请发行400亿美元中期票据,这是巧合呢,还是巧合呢,或者又是巧合呢?耐人寻味。
其次,从资金的角度来说,以目前市场这种资金状态,集体拉动万亿规模的这些央企,几乎不可能,别去看公募基金,公募基金,这轮也是满仓踏空,一季度他们还大幅减了金融和周期,偏股基金指数,最近表现也特别差,说明公募基金的重仓方向,根本就不对,那么到底是谁在起作用?目前这种经济状况下,最有钱的人,可能就是央国企自己,他们自己拉自己的市值,到底是为了什么?拉高之后,他们想干点什么?也是值得深思。
第三,之前我们提到过一个逻辑,城投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地方城投已经无力偿还,那么既要稳定几十万亿城投,又要不影响金融系统安全,谁来最后买单?目前来看,让购房人接盘几乎已经不可能,但另一方面,去年多增了10万亿储蓄,这两者之间如何建立联系?
第四,越是国际摩擦,越是被卡脖子,就越需要科技自主权,而什么东西是最有把握的,能够满足国家意志,并且带动硬核科技的?
所以中特估,央国企价值重估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短期内没有答案,甚至全是疑团,但我们可以回归常识,从历史上去找答案。像这些特大蓝筹,急速上涨的情况,历史上出现过4次,一次是2006年末,2009年中,还有是2013年初,和2014年末。基本急速上涨2个月左右,然后就是一波凛冽的风格切换。基本逻辑是蓝筹搭台,成长唱戏。其中2007年最后奔向了6124点,而2014年最后也涨到了5000点至上。只有2009年之后市场表现较差,但是那一波后面也是成长活跃,蓝筹2009年中就停止了,但创业板和500指数一直涨到,2010年底才见顶回落。在蓝筹停止后,又涨了40-50%
跟大家说下,齐俊杰看财经的app已经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了,大家可以去搜索下载,我们之前讲过三套视频课,分别是讲投资,讲行业,讲策略,其中对于银行,保险,这些行业的驱动逻辑,都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讲的很明白。每个行业都有他的驱动逻辑,并不是都要去看估值算盈利的。所以这些投资当中常见的误区,必须要先破除。目前从知识星球加入APP,可以得到199元的财富币,用于兑换课程,大家抓紧时间注册,本周活动即将终止。还是那句话,牛市已经开启,必要的知识储备要尽快建立。否则可能又会浪费掉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