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房子以后,原来大家都是有钱人!
整个五一假期,大家就只有一个感觉:中国现在旅游都不要钱吗?为什么哪哪到处都是人从众。
如果单看五一假期的消费数据的话,那你一定得出结论:中国居民现在真是太有钱了!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五一前3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
从数据上面看,这个五一假期消费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如果不是居民变得更有钱了,哪里来的钱像这样嘎嘎消费?
这是很直接的一种想法,但是事情的背后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呢?
那就是,当老百姓想明白了,不打算买房了,那跟原来反而可以过得更潇洒!
吃好点、穿好点,跟买房子相比,可不是都变成了小钱?
今年一季度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就是房贷,增加了9400亿,而22年、21年同期分别是1.07万亿、1.98万亿,居民新增房贷已经连续3年下降,今年一季度贷出去的房贷甚至比21年减少了1万亿之多!
也就是说,这减少的1万亿房贷不但代表未来几十年的按揭不用还了,还同时省下了一笔首付。对应一季度相当于释放了至少1.3万亿可以转化为购买力。
原本老百姓手里面的钱,省吃俭用可能还付不起首付,但是一夕之间,大家突然想通了。不买房之后,竟发现这个世界豁然开朗,手里的这笔钱除了买房子,其他干什么都够了。
潜在最大头的支出没有了,身上压着的隐形担子瞬间减轻,假期消费消费、吃顿好的,才花几个钱?
一个字:花!才造就了这个火爆的五一。
老百姓观念的转变也不是突然的,而是经过去年一整年房地产寒冬的洗礼,就连最头铁的韭菜也知道了:房子不再是只涨不跌的。
“房子”这个在中国人眼中无风险、超高回报的投资品一旦褪去了这层光环,就失去了原来的魅力。房子的信仰正在中国人眼中慢慢褪色。
五一消费火爆的背后,对应的正是商品房销售的低迷。
五一商品房销售整体偏低,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二三线城市房子卖的居然还不如史上最惨的去年!
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一线城市较为坚挺,仅低于21年同期,但是二三线城市仅与去年接近,在3月的小阳春之后迅速下滑,回落明显。
这说明居民买房的内生动力还是很不足,在4月后开始显现出真实的购买力。
从这两份截然不同的冰火两重天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前经济恢复到底是怎样,是不是真的“经济太好了”、“老百姓太有钱了”?
老百姓不是变有钱了,而是不买房了,导致心理上一下子感觉自己钱包里多出了一笔“不知道干嘛用的钱”,于是短期内吃吃喝喝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支持大宗的消费。
那么如果老百姓不买房了,不用还贷款了,是不是未来消费就一定起来了呢?
看下4月耐用品、高价格商品的消费情况,你会发现老百姓还是“扣扣搜搜的”。
这种假期的报复性消费是一时的,终归还是小钱。居民未来的收入不增加,消费意愿就会降低。兜里即便有存款,也不敢乱花。
说居民房贷降低、存款增加,这些存款就一定会变成居民消费,这种说法只是一厢情愿。
而目前中国经济的结构,仍然是围绕投资发展的经济结构。房地产销售不起来,它上下游的工业就起不来,围绕这些工业服务的其他行业就没有收入,经济整体复苏的动力就还是不足。
国家统计局在PMI数据公布后也发声,明确说中国现在市场需求的扩张态势回落,就是对现在经济最好的表述。
要想催动居民消费,还是要等到房地产市场回暖,再带动一整个经济链条向下传导。房地产在现阶段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这个现状不是几年时间就能改变的。
我们要想学习美国那种以消费占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前提是房地产能平稳落地、居民收入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
在此之前就说中国可以学习美国,以消费立国,实在是搞反了因果,没有前提就去谈结果,还没打好地基就想起高楼。
五一假期繁荣的背后,实则蕴含着经济的冰火两重天。
写文章不易啊,一篇文章的背后鹅少要查好多资料,也不要求大家啥,看官们点个免费的"在看"可以不?分享转发就是对鹅少最大的支持!谢谢看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