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个男生喜欢一个女孩儿,为了打动她,他疯狂地给女孩示爱,不停地写信,写了小一千封信,后来女孩果然嫁人了,新郎不是他,而是那个:
送信员。
这个故事流传在台湾,故事里暗含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但很多人可能未必愿意接受,即关于爱情这件事,爱情源自于哪里呢?
爱情首先源自与身边人的交往。
这个观点来自罗勒·米兰的《亲密关系》,这就为啥男生疯狂给女孩写信,最后女孩嫁给了送信员的原因,因为女孩天天见到的就是送信员,而不是他。
人类作为拥有社会性和群体性特征的动物,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内驱力想要去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爱情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亲密关系。
在米兰的书中提到,建立一段爱情的第一步,就是对彼此产生吸引力——即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比如愉悦的心情、关注度、接纳感、赞许、物质利益等等。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总以为如果某个人充满魅力,我们就容易被TA吸引。
然而「个人特征」并不足以成为「产生吸引力」的充分条件,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它还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偏好、愿望以及所处的情境,其中:
现实空间上的临近,与人际吸引之间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身边的伙伴比遥远的伙伴更有优势:你不需要花费过多的努力(如网费、路费、路程耗时等)就能够收获同样的奖赏,这也是为什么异地恋情侣总是难有善终的内在真相。
一方面,你不得不花费更高的成本去维系这样一段亲密关系,它的「性价比」自然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尽管你们天天视频聊天,但在文字或声音中表达出的爱意又怎比得上面对面 嘴对嘴的感官来得汹涌激烈?更何况,与心上人进行隐形博弈的,还有来自身边人的重复接触。
社会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名词,叫「熟悉定律」,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
研究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新学期开始时,挑选一些女生在课堂上分别出现15次、10次或5次。
这些女生从来不和教室里的其他同学交谈,只是坐在那里。学期末的时候,研究者让学生们观看这些女生的照片,询问他们的反应。
结果表明,越熟悉的女生(即出现次数越多的女生),对学生越有吸引力,比那些从未看到过的女生更让他们喜欢,毕竟,我们不一定会爱上所遇之人,但爱上他们必须先遇到他们。
许天从中领悟到的道理是:
所谓「隔壁老王」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心理学理论支撑的。
就算情侣出于自身道德的约束,会主动回避临近熟识之人产生的吸引力。但人非草木,当你面对心上人,尤其是出现消极情绪(比如抱怨、愤怒、委屈)时,总会下意识地与旁人做对比。
尽管你也不知道如果换做旁人会不会做得更好,但就是有这么一个角色,满足你所有理想化的设想。
朝夕相处的情侣尚且如此,更遑谈终日不得见的异地恋了。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你的恋爱脑自动将怀念多于相见的伴侣描绘成值得等待的理想化人物,但当双方团聚时,幻想破灭,失望也接踵而来。
何况还可能伴随其他意想不到的烦恼:身边多个人可不只是多张嘴那么简单,这意味着失去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久未共处的两人可能发生难以预计的冲突。
人际沟通专家Laura Stafford曾开展过一项调查:异地恋伴侣在重聚后一起生活的3个月内大约有三分之一分手了。他们相当于把非异地恋者需要长期磨合的习惯压缩在较短的时间,更容易激化矛盾。
总之,异地恋中的情侣遇到的困难要远超想象,分别时需要提防临近者的吸引力,见面时又要克服激化的矛盾,在恋爱过程中还不得不接受较低的性价比。
人们以为喜欢一个人就要去打动TA,其实是误会,喜欢一个人首先去接近TA,这算是大家对亲密关系的一个普遍性的误区吧。
除此之外,我们对于亲密关系中的误解还有很多,而《亲密关系》一书中,作者用大量的社会学实验一一击破了这些误解。
比如究竟是相似型情侣更容易走得长远,还是互补型情侣更容易走得长远,通常我们认为互补性男女更容易走得长远,但基于社会学的调查发现:
互补性男女十有八九会分手。
相反,处事风格和人格特质相像的人往往能和睦相处,这不难理解,性格相像的夫妻比性格不同的夫妻的婚姻更加幸福。
尽管你有一些令人讨厌的缺点,你也会更加喜欢与你一样「臭味相投」的人相处,而不是全方位碾压你「安全型伴侣」。
我们认为的「异性相吸」,其实是经过一系列广泛的匹配之后,选出的具有「类似适配价值」的人,这也是演化心理学的核心观点。
名望、财富、健康、才能、长相等等要素在匹配的过程中起主要或者次要的作用,看似「相异」的两人实际上是用自己的一种优势交换伴侣的另一种优势,从而达到与之类似的适配价值。
举个例子吧,对于年过花甲的富豪来说,如果选择用自己的金钱换伴侣的长相,那么年轻貌美且身价平平的女郎则与自己整体的身价相当,否则为什么不娶一位与自己年纪相当的富婆或是有颜有财的少女呢?
《亲密关系》中还涉及「沟通」在亲密关系中的重要性。
言语交流作为沟通的一种方式,更是与亲密关系的发展密不可分,甚至比无微不至的关心(非言语交流)还要重要。
「精确表述」是良好言语交流的第一步,它有一套简单的陈述法则——XYZ陈述:当你在Y情境下做X的时候(行为描述),我感到Z(第一人称描述)。
比如抱怨时,相比起「你怎么这么不为我着想!从来不让我把话说完!」,「你刚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生气。」显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亲密关系往往包含了性的成分。对于亲密关系之内和之外发生的性行为,我们会持怎样的态度?男性还是女性更渴望性生活?伴侣之间如何就性事彼此沟通?
《亲密关系》中,米兰给出的方案是:当人们认为性取向来源于生物因素时,趋向于宽容,反之则认为无法忍受。并且人们与同性恋者接触得越多,对TA们的情感就会越倾向于赞许。
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亲密关系的追求。《亲密关系》是一本通俗的但非常专业的心理学读物,讲的也并不仅仅只是亲密关系,更多的是挖掘自我,我们通过关系的互动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为什么亲密关系那么难?很大一个原因是:
因为本质上我们是在复刻一个自己,所以我们会苛求亲密关系中另一半。
裂墙推荐大家去看看罗勒·米兰的《亲密关系》,你不仅会对如何经营一段关系有更深的认识,也会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
交往与沟通、爱情与承诺、婚姻与性爱、嫉妒与背叛。不管你是正在追求心上人,还是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抑或是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都值得认真看看这本书。
除此之外,第五季读书月还有很多好书。
比如《看不见的女性》,如果说,「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处于劣势」的体验并非人人都有,那么「在职场上备受排挤」的现象可以说是「秽」及全民了。
《看不见的女性》一书,主要讲述了女性在社会学层面是如何被忽略的。从大排长龙的女厕,到历史少有的女钢琴家,作者用海量数据和事实揭开随处可见的性别歧视。
也推荐大家去看看这本书,学习当代女性如何在专为男性设计的世界里生存和改变。
一杯咖啡钱,带一本好书回家。
「多多读书月」是一项大型的知识惠普活动,联合国内主流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作家等,建立亿元级读书基金,对优质、经典图书进行源头直补,带来更多平价正版好书,让爱书人士实现囤书自由!
当下正值拼多多第五季「多多读书月」活动,活动时间4月20日至5月19日,补贴超600万册经典好书!
今年,第五季“多多读书月”投入亿元级读书基金进行官方补贴,叠加“百亿补贴”频道重点资源,让读者畅享经典好书全网低价!
快上车,速拼!给你的灵魂穿上衣服。
-END-2023年5月05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