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tley Ju
Lawrenceville 23'
录取:
牛津St. Catherine's College, Duke, CMC, WUSTL
标化:SAT 1580; TOFEL 119; GPA: 4.0
Major: History & Econ
动:
击剑, 模拟法庭辩论, 投资社
学校历史研究奖学金项目
夏校:
华大Prof. Drobak的新制度经济学夏校
哥大Prof. Yeh的对冲基金策略与风险夏校
Concord Review投稿
自主研究(满族历史文化语言)
►►►
1. 收到录取结果前后都做了什么?

宾大Ed Defer,感觉收到的时候有点失望,但是也情理之中。

我查牛津结果的时候还是比较放松的,感觉基本上肯定可以进。因为之前觉得自己tsa和hat两门入学考试发挥还不错,面试的话我也收到了我申请的那个学院(Brasenose) 和调剂的学院 (st Catherine’s) 的面试。听说大部分中国学生都会收到至少两个学院的面试,所以也没多想。最后确实是录取了调剂学院 St. Catherine’s。Con是ap4门5分,申请之前就达到了,相当于uncon。
St. Catherine的录取通知书
直到后面我才知道,当时选的历史与经济这个专业属于比较难的,录取率是经济系/历史系的一半。整个大学一年录15人左右,下到每个学院经常一个都不录。最后我录取之后查入学考试的成绩 tsa 92分(在前1%以内),hat70分左右。
当时可能也运气比较好,tsa超常发挥了一下,对最后的录取结果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因为牛津的入学考试不仅是为了拿面试资格,还会跟面试分数一起纳入综合评估。
我在三月份春假也去英国呆了一周左右,去牛津访了校,见了室友在牛津上学的姐姐,参观了catz学院,感觉比较符合内心的期许,还是挺满意的。
牛津大学的食堂
有了这个background, 实际上我美本rd轮,不管心路历程怎么上下起伏,总体还是比较佛系的:抱着全聚德也没啥,不行去牛津的心态。跟同期没有英国offer的同学相比,我也清楚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
►►►
2. Ivy Day当天是什么心态?
Ivy day前只拿了两个offer,华大圣路易斯和CMC,都是跟我学术兴趣很对口的经济强校,但是申请的别的t10/20基本都脆拒,没拿到几个wl,自我安慰是overqualified。
WUSTL的录取通知书
Ivy day就是心态爆炸的一天。除了康奈尔没有申,其他全拒。本以为至少能录个Brown/Dartmouth,结果看到朋友圈其他人的录取,发现自己啥都没有。有点不敢相信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和期望就这么结束了。我几个最好的朋友也都折戟沉沙,当天晚上也在互相安慰。
当时我是反向顺序开的。当我开完耶鲁拒信,还剩哈佛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moment of clarity:拒信我已经看麻了,哈佛和明天的杜克 & 斯坦福肯定没戏了。紧接着我立刻写了一封邮件催牛津招办确认我的入学。
我第二天晚上跟我最好的朋友在外面吃了一顿安慰饭。正好晚上六点,我就饭桌上登入了Duke系统,心想肯定拒,乐呵一下。
然后就飘蓝彩带了。
Duke的录取通知书
我一开始也没怎么当回事,感觉自己心中前一天已经做好了决定。只是在之前预想的n种某大学和牛津之间应该选哪个的情况里,怎么也没考虑到某大学是杜克的可能性。
不过最后录了杜克可能只是给了我一种external validation,证明明了在美本里我也能进t10,维护一下虚荣心。
►►►
3. 决定去哪所学校?为什么?
我拖稿这么长时间也主要是在想这个问题... 我最后决定去牛津,原因如下:
1
牛津学术强度更大,水平更高(历史与经济是牛津最硬核的专业之一),资源更多(跟教授一对二的tutorials)
2
可以早一年毕业
3
不太喜欢美本,特别是杜克的rowdy athletics culture。去牛津除了参加校击剑队以外不用太参与。
4
地理位置。牛津更安全而且在伦敦旁边,去玩/实习都更方便。

5
牛津有斯诺克校队(很重要!)
6
牛津的international prestige (跟中国留学生牛剑 = 美本t20的概念不同。我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认为牛津≥hypsm,认为跟别的美本没啥好比的,甚至还很惊讶我准备去杜克访校)
7
牛津认识的人更多。学姐/家庭朋友之类的。美国虽然总体认识的人多,但大学都分散了。
►►►
4. 对历史和经济的兴趣是如何发展的?
我一直对经济很感兴趣。并不是那种Quantitative Aspect图表之类的(过于理想化),而是经济和哲学& 政治的交叉。我过去几年读的最多的就是哈耶克,也希望成为像他一样的economist/philosopher/thinker。
As for history, 我们学校的历史课程对我影响很大。它不仅仅是单纯记事件,也是理解不同underlying forces/ideologies 如何随着时间演变以及交错。比如说经济理论。
对我而言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哈耶克自己的School of Economic Thought 是反对历史实证主义的:每个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是社会的自发演化形成,不能被复制。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是我不认为学习历史因此没有价值,反而历史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剖析来避免表面理解产生的错误。
个人认为哈耶克最精华的作品-法律,立法与自由
►►►
5. 美高经历对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学术上最大的提升就是写作能力,尤其是在文学和历史课上。这两门课在在寄宿美高尤其是历史强项,读的材料非常难且写作要求也很高。
过去四年里,英语和历史也成了我最喜欢的两门学科。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他的课是写作作业最重的,有门课一个学期(10周)写7篇5-6页的full essay。当时虽然苦,上完之却受益匪浅,不管是写作过程本身还是他的feedback。我从10年级到12年级连续选了6门他的英语课,相当于两整年。
在历史方面,我们的APUSH是用一种案例研究的方法上的,也是由我们老师从Harvard Business School引进的。虽然不能很好地准备AP考试,但是这些美国历史的个体案例真的让我对历史找到了兴趣,也为我后面参加学校历史研究项目铺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学校有一个Heely Scholars历史研究项目。是一个需要被提名和提交申请的merit-based项目。里面包含了一个夏令营和一门秋季学期的自主研究课。
我当时的主题是二战。研究过程中,学生的选题有很大的自由度,学校也都会尽力支持并提供资源。比如说我们夏令营基本每天都在学校archives里找材料,还专门去了nyc跟barnard college的archivist交流经验。我最后的选题是日本财阀经过二战的演变,写了一篇30多页的研究论文。
Heely Scholars初期合照
当然,美高除了对学术方面的提升,也让我在生活方面有了一些进步。比如很日常的洗衣服,基本的做饭之类的;或者如何self-budget (although I still have much to work on)。
►►►
6. 能否展开讲讲做过最有意思的项目?
我认为是我去年暑假自己回老家黑龙江做的一个满族历史研究项目。我家是满族人,但是我在上海长大,从小跟我老家和满族的联系就很少。之前每年暑假我爸都想让我回去看看,了解一下我们民族的文化,但是我没什么时间。这次借着申请季的机会,我就以一种比较学术的形式遂了我寻根之愿。
我跟当地向导走遍了清朝和辽国的历史古迹,跟为数不多的满语专家学习了满语并且翻译了清朝文献,还找到一位萨满教传人欣赏了他的神调,听了他的故事。我最后把这些见闻感想总结制作了一个纪录片和一个网站,也算是对弘扬保护满族文化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不管最后有没有帮助我申请,我认为我确实做了一个我自己感兴趣的,跟自己的背景有关的活动,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样为了申请去做一些意义不大/自己并不关心的事。
我在老家的初中向学生介绍满语
另外,我的主文书也是用我回满族老家寻根的题材,聚焦了我对研究历史的热爱;同时穿插了一些经济方面的兴趣,把两个学科交融在一起。
►►►
7. 回顾申请季,有哪些感想?
美国的大学申请实际上是一件随机性占主导的事。除了各种minority/学术体育大佬/legacy donor之外的人,没有谁是保证藤校的。即使是在美高这种大家觉得好进大学的地方,我也看到了无数个REA hypsm, RD觉得藤校没啥问题的非常优秀的朋友,最后去了t30。
感觉疫情以来,每年的录取率越来越扭曲,各种学校录取率都能低于10%,美本申请也可惜地成为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下几届美本竞争能否重归理性,要看更多人会不会explore other options,以及大学会不会重新看标化/扩招。每年都说今年是最卷申请季,今年的血雨腥风之后我真的希望我们这届就是最难了,下几届的学弟学妹们可以不用像我们这届这样看着自己的努力准备被时代的洪流淹没。
最后在我看来,本科去hypsm, t10, t20的大学真的没什么区别。从往年学长学长的经验听来,找工作更看专业排名和Grad school。申请时不宜怨天尤人,但结果出来之后又为何不能说一句 It’s not my fault 呢?我们一直被告诉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你被大学拒真的是因为你的标化不够完美,文书不够感人吗?
采访 | Carl Guo - MIT '26
编辑 | Zona Zhou - The Webb Schools '26
嘉宾 | Hartley Ju - The Lawrenceville School '23
排版 | Zona Zhou - The Webb Schools '26
北美留学故事
谢谢你,愿意来听我们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给公众号留言提问或加入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