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俄罗斯发现并摧毁了两架袭击克里姆林宫的无人机。
俄罗斯说是乌克兰干的,乌克兰说这是俄罗斯自导自演。美国的说法有点“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味道,一边是白宫发言人说美国目前没有办法证实这件事的真实性,这是暗指“俄罗斯自导自演”,另一边又有匿名的美国官员对“政客网站”表态:如果是乌克兰策划的,“我们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所以,到底是谁干的?
从逻辑上,我们可以把所谓“俄罗斯自导自演”的说法直接排除。用低空飞行的小型无人机去袭击克里姆林宫,很显然不是冲着刺杀普京之类的政治目的去的,而是想制造俄罗斯社会动荡之类的事件。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个国家的国家主权象征都被袭击了,这个国家的普通人当然人人自危。而无人机袭击克宫,无疑是对俄罗斯最直接的、最高等级的政治羞辱。再加上这件事发生在莫斯科红场5月9日胜利日阅兵前夕,羞辱俄罗斯普京政府的味道就更浓了。
不要说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为了达成某种政治目的,搞这种危及生命的“自导自演”的自残表演。这种袭击,毫无疑问会打击俄罗斯社会对取得俄乌冲突最终胜利的信心。所以,所谓“俄罗斯自导自演”的说法是非常荒谬的。
至于是谁干的?或者是乌克兰、或者是美国,反正是对俄罗斯,尤其是对普京政府持有敌意的国家。哪怕是波兰,都有潜在的作案动机:如果俄罗斯进行对等反击,从物理上解决掉泽连斯基团队,那波兰就有可能以保护乌克兰的名义,趁机吞并觊觎已久的乌克兰的部分领土。
所以,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这事儿表面上是给了俄罗斯加强火力攻击乌克兰的借口,但实际上这事儿反而凸显出了俄罗斯目前的困境。
我们先看看无人机袭击克宫后,俄罗斯面对的外部困境。
按照正常的国际秩序,一个国家的主权象征被袭击,那一定是天大的事件。所有国家都会要求联合调查,严惩凶手。但在无人机袭击克宫这事儿上,就不是这样。
不说本就支持乌克兰的美西方社会,哪怕是更偏向于支持俄罗斯的中国民间舆论,对这事儿的反应也很平淡。甚至有一种声音认为,即便这事真是乌克兰干的,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俄罗斯正在“入侵”乌克兰。
不说导致俄乌冲突的那些前因后果,我们只看一个事实:俄乌战争都持续一年多了,俄罗斯从来没有对乌克兰总统府和泽连斯基的办公室进行过直接军事打击。这说明,在这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俄乌冲突并不是实际意义上全面战争,是有某种潜在的底线和规则的。
然而,守护底线和规则的俄罗斯,在国际舆论上一直都很被动,即便是发生了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这样的事情,俄罗斯依然得不到国际舆论的支持和同情。这就是俄罗斯面对的外部困境。
说完外部困境,我们再说说俄罗斯面对的内部困境。
俄罗斯是一定会报复的,不进行报复,俄罗斯社会就会集中讨论俄罗斯国内的防卫能力之差。无人机都已经飞到克里姆林宫上空了,这是俄罗斯不可承受之重。
俄罗斯政府在5月3日声明:“将保留在其认为合适的地点和时间进行报复的权利”,这再正常不过了。国家主权象征被袭击,如果不进行报复,普京政府的正当性合法性就有问题了。
但俄罗斯会怎么报复,又要报复谁呢?
我们都知道,俄乌冲突是一场标准的美西方搞出来的代理人战争。从表面上先发起军事行动的俄罗斯是主动方,实际上俄罗斯是战略的被动方。
俄乌冲突一年多了,无论是直接下场的俄罗斯这边,还是把乌克兰当成棋盘的美国、欧洲这边,双方都竭力避免产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哪怕只是名义上的直接军事冲突。因为俄罗斯和美西方都不愿意把俄乌冲突升级为核大战,升级为世界大战。
所以,在避免核大战的逻辑依然成立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个国家用无人机袭击了克里姆林宫,俄罗斯都只能报复乌克兰。
那俄罗斯会直接攻击乌克兰的总统府或者泽连斯基的办公室吗?
我个人认为大概率不会。如果俄乌双方就此展开针对对方领导层、针对对方国家主权象征的军事打击,那么俄乌战争就会彻底走向失控。
但是,这次不会不代表永远不会。如果今后再一次出现针对普京团队、针对克里姆林宫这样俄罗斯国家主权象征的袭击事件,就难保俄罗斯不会发动对等报复。
到时候,即便俄罗斯不以消灭泽连斯基团队为目的,即便俄罗斯事先警告,提前公布对乌克兰的总统府或者泽连斯基的办公室的直接军事攻击的时间,也难保不会出现意外。
对俄罗斯来说,俄乌战争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原本只是境外战争,再发展下去,弄不好就要延烧到俄罗斯本土了。
最后说说俄乌战争发展到今天,俄罗斯面对的困境。
无人机袭击克宫,是俄乌冲突一年多来的一个重要变化节点。俄乌战争发展到今天,即便是俄罗斯在战场上依然占据上风,但从战略上来说,俄罗斯已经失败了。
俄罗斯原本的打算,是用自身的能源、物料,让欧洲国家妥协,用俄欧经贸合作的利益捆绑住欧洲,迫使欧洲走向战略自主,减小欧洲亲美势力的能量,限制住北约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
但是,欧洲国家和俄罗斯在战略意义上的经贸合作已经结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欧洲国家和俄罗斯已经脱钩了,取代欧洲市场上俄罗斯能源、物资贸易的是美国。
事情完全是朝着俄罗斯战略方向的背面在发展。所以,从俄罗斯的战略角度来说,俄乌冲突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但摆在俄罗斯面前的是,俄罗斯想终止俄乌战争,美国不愿意,欧洲亲美的政治势力不愿意,东欧那些想利用俄乌战争打成自身战略目的的国家也不愿意。
无人机袭击克宫,这事儿就是发动袭击的国家或者团伙,逼迫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加码。
这是遂了美国人的心愿的。只要俄乌战争不走向全面失控,俄罗斯越加码,欧洲的产业和资本就会越来越多的逃往美国。在不爆发核大战的前提下,俄罗斯本身的工业能力和经济实力都不足以抵消美国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援。
俄乌冲突持续时间越长,对俄罗斯越不利,对美国越有利。
对德、法、西班牙、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来说,或许不愿意看到俄乌冲突长时间持续,但对波罗的海三国、对波兰这样的仇恨俄罗斯的国家来说,俄乌冲突持续时间越长,他们从中牟利的空间越大。
对俄罗斯而言,现在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俄乌冲突就是想结束都结束不了。俄罗斯西部边境的地缘政治局势,有可能面临长期恶化的局面。克里姆林宫穹顶的爆炸恐怕不是孤例,俄罗斯本土日后或许还将出现越来越多类似的事件。
到那时,梅德韦杰夫所说的:“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从肉体上消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其集团”也许就不再是一句口头警告,而是俄乌两国都不得不面对的、沉甸甸的现实。
快讯!俄媒:佩斯科夫称,美国是基辅企图袭击克宫的幕后黑手
据俄新社4日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称,美国是基辅企图袭击克宫的幕后黑手。
《乌克兰真理报》在Telegram上发布的视频截图
报道称,佩斯科夫还称,俄罗斯相关部门获得的情报显示,乌克兰和美国均参与了“无人机企图袭击克宫”一事,这些情报很重要。
佩斯科夫还称,俄方知道,基辅是受美国指使选择袭击目标。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