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网&搜铺网
撰文/小酒
图源/kaga
今年第一季度是疫情政策调整后的黄金时期,又恰好遇上春节,商业是否迎来复苏?品牌拓展是否提速?看看一季度首店的发展情况。
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一季度共有55家品牌全国首店开业,品牌首店作为城市发展助力依旧稳定发展。
01
餐饮、服饰、美妆依旧热门
从业态上来看,和以往一样,餐饮、服饰、美妆仍然是热门选手。一季度首店中餐饮共新开23家,占比42%,服饰和美妆并列排在第二位,均新开8家,占比15%。
细分来看,咖啡、烘焙、新茶饮三个赛道依旧备受宠爱。23家新开餐饮品牌中,咖啡4家,烘焙3家,新茶饮4家,在新开餐饮品牌中占比近一半。
值得关注的是,咖啡新开的4家全国首店中除了捌比特咖啡,其余三家均是形式创新或品牌跨界,包含MANNER COFFEE雪场咖啡店、Sisley Cafe秘萃咖啡吧、「特步特咖啡×COSINE咖数」。从中透露两个信息,一是咖啡赛道依旧保持火热,既有新的专注于咖啡的品牌加入,又有各行各业的品牌想要进来再分一杯羹;二是咖啡赛道正在变得越来越卷。对于早已存在于这场竞争中的品牌来说,利用形式创新抓住各种机会进行营销有助于完成品牌文化的输出,完善和提升品牌形象,占领或加深消费者心智。
捌比特咖啡
除了以上持续高热的“三剑客”外,小吃赛道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一季度新开餐饮品牌中,小吃共开设4家全国首店,包括熹枂泰国船粉、SoonSoo Chicken、贾国龙空气馍、马爷禾香海克堡。
实际上,小吃赛道正在逐渐升温。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409万家小吃相关企业,其中,截至4月底,2023年我国新增21.6万家小吃相关企业,其中第一季度新增16.1万家,同比增加22.8%。
融资方面,2022年以来,我国小吃赛道品牌产品累计完成40次融资,披露总吸金超30亿元;其中2023年以来累计有12起融资事件,总披露融资金额超13亿元。不少连锁小吃品牌正在崛起,如夸父炸串、喜姐炸串、龙门炸串、豆校长。其中,喜姐炸串在12个月内完成了4轮融资,首轮融资金额更是高达2.95亿人民币,吸金能力惊人。
对此,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表示,基于消费升级下,传统小吃模式与消费者适配性出现一定脱节。传统小吃自身升级速度较慢,需要外部力量推动,资本及操盘手入市,形成一股升级力量,开始对小吃行业进行再造。这股新消费模式匹配了部分消费者诉求,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未来会不断对市场进行渗透。
从新开店铺品牌属性来看,服饰业态展现出两个趋势,一是内容更加垂直,门店运营专注于某个品类,如包袋、首饰、内衣,二是更加偏向于运动休闲,8家服饰首店中有5家是潮牌、户外品牌,占比63%。包括MasonPrince、Nerdy、Snowline、GUESSOriginals、FREITAG。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商场生活配套业态品牌的引入中。一季度新开4家生活配套中有两家为户外运动类型,分别是户外出行品牌Moovi动力美学博物馆和骑行品牌Tern燕鸥。
美妆业态则更专注于护肤和香氛,其中,护肤品牌4家,香氛品牌2家,剩余2家为综合型店铺。包括法国香氛品牌MEMO PARIS、意大利香氛品牌Santa Maria Novella、摩纳哥护肤品牌Lancaster兰嘉丝汀、中国本土护肤品牌观时Guanshi等。
02
“首店收割机”上海稳拔头筹
从城市分布来看,上海稳定发挥,以26家首店拔得头筹,一季度新开首店占比接近一半;北京位列第二,一季度共开出5家全国首店,成都、深圳以4家全国首店的成绩并列第三,之后是3家首店的杭州,2家首店的西安和郑州。
具体来看,上海一季度开设的全国首店与整体开设首店趋势相同,餐饮最多,共8家,服饰5家,零售4家,美妆3家,娱乐3家,家居2家,还有生活配套1家。
由于经济发展强劲,消费能力强,消费者多元、包容度高的市场环境,品牌偏爱上海,也更愿意将新生品牌首店放在上海“试验”。如MUJI全国首家“农场概念店”,自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的MUJI在近几年不断探索新业态,本次,MUJI将新形式店铺放于上海运营,获取市场反应,以便之后进行调整打磨。农场、酒店的新形式让MUJI在不断给消费者带来新意、增强顾客粘性的同时,也通过多种业态传递自身的品牌理念,强化企业形象。
再如沉浸式文化娱乐品牌元宇宙主题乐园X-META,以近两年流行的火爆话题元宇宙为切入角度,融合了国潮IP内容、超感VR体验和沉浸互动演艺,为潮流文化消费人群呈现超感沉浸的时空穿越之旅。
在首店选址上,既有上海万象城、上海前滩太古里、上海MOHO MALL、上海IFC国金中心、上海K11、上海张园这样的高端商场,也有上海黄浦区瑞金二路272号、上海胶州路319弄30号、上海嘉善路永康路等商业氛围良好的街边商铺。
除上海之外的一线城市中,北京位列第二,开出AOXMED瑷科缦、集度ROBOVERSE三里屯体验中心、贾国龙空气馍、捌比特咖啡、王府井全球购跨境体验店5家全国首店。深圳位列第三,开出植村秀全国首家旗舰店、奈雪茶院、徐记海鲜·MASTER以及意大利香氛品牌Santa Maria Novella全国首店。
03
本土品牌快速成长
根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55家“全国首店”中,数量最多的当属全国首店,共有52家,占比95%,全球首店、海外首店、大陆首店各1家。
52家全国首店中,中国本土品牌32家,国外品牌20家。一季度全国共落地32家本土品牌,平均每2.8天就有一家品牌诞生,从侧面说明我国市场环境对本土新兴品牌成长非常友好,推动国货品牌消费升温。
联商网高级顾问团成员郭歆晔表示,实际上很多国际大品牌早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布局,现在还没进入中国市场的一般是一些小众品牌或新孵化的子品牌,同时,有些品牌也正在退出中国市场。因此总体上来说,目前国内本土品牌占比客观上会多于国外品牌。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催生本土品牌的重要因素。在郭歆晔看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市场不断分化,品牌定位也在不断细化;二是本土技术的发展,为品牌诞生提供了助力;三是本土品牌相对国外品牌的价格优势。
此外,他还提到,伴随着海南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未来海南也许会吸引更多国际品牌首店入驻。
写在最后
总体来讲,2023年一季度全国首店稳定发挥,业态偏向于餐饮、服饰和美妆,选址更偏爱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首店级别目前以全国首店为主。
自诞生后,首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提升城市商业环境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推动力,而品牌也通过开设首店为自己提升知名度,吸引流量,因此,首店也逐渐成了商场和城市眼中的香饽饽,希望和品牌一起实现共赢。但开店容易守店难,开业初期凭借着“首店”的名头带来的流量能否持续涌动,还得看品牌自身产品和运营水平,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注:获取2023年一季度全国首店完整表格,添加作者个人企业微信。
-End-
5月18日-19日,《联商网》将在郑州举办「城市标杆项目的打造与会员运营定制版公开课」,届时,将邀请原杭州湖滨银泰in77操盘手胡舒畅,国内优秀IP策展人王海臣及正弘城市场负责人廖灯成三位资深商业人来为大家讲授行业标杆商业项目的打造之路。此外,还将组织走进正弘汇进行参观学习。欢迎扫码报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