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日简单分享了下👉北京这样玩,总算是值回票价了随着叮当长大,认知能力提升,已经不再满足于去游乐园等地方了。
他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也激发我带他多走出去看看。加上妹妹出生后对他陪伴少了些,我也很想多在旅行中培养感情。

正好2月份我去北京书展,合作了多年的品牌方北斗和我聊到研学,想打磨出一条专攻人文历史地理的研学路线。北斗的地理资源、专业能力及坐标北京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我们又合作过多年,算是一拍即合吧。
最近几年研学很热,但我也知道研学产品像是盲盒,各个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能不能遇到好的,要看运气。
我对北斗说:如果要做,那肯定是认认真真。
亲自去体验是必须的,这样每个环节我才能都把关到位。于是,我和另外参与的3组家庭,就有了一次难忘的北京之旅👇
*研学第一站,前门大栅栏
其实我这几年工作原因,去北京很多回了,但老实说,第一次深度了解这座中轴线上的城市,感受其深厚历史感和人文高度,在古老和现代之间切换,还是这次带叮当参加北斗地理研学。
上次发了分享后,真没想到后台呼声这么高,而且看得出来,大家对让孩子去首都是有执念的。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哪怕有一些北京本地的家长,也想让孩子参加。
前几天有读者提醒我,她618要抢机票了,希望研学团尽快敲定。我们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我把你们提到的建议,以及这次研学体验我自己的感受,都详详细细总结出来发给北斗了,足足6500字。
这次我自己的体验,如果要打分,也就75分吧。后续这事最终能不能成,说实话,目前我没有很多把握,担心的问题太多,安全、研学内容、吃住、体验感受、最后能不能获得好口碑……
如果我自己都不满意,我不敢随便让你们把孩子交给我们。所以,请多给我们一点时间。如果今年暑假实在不能成行,就只能往后推,或者放弃。
考虑到公号没法及时分享,也怕大家会有疏忽,请对研学有兴趣的读者,加一下我们的微信,以后朋友圈会随时分享研学有关的最新动态。
温馨提示:如果遇到添加繁忙,没法第一时间加上,请等一会。
虽然也不知道研学能否开团,但这次深度游,巨涨知识,才知道自己以前逛得多肤浅。所以我还是码完近15000字,把攻略分享出来,大家就当游记来看吧,说不定哪天你们自己带娃去北京,都可能用上。
另外,关于北京的纪录片、书籍等,我也在整理了,会陆续发文推荐哈~~
6天5晚,我们在北京都玩了啥?
一、北斗地理研学行程安排概览
这次研学是以人文地理历史为主,所以研学路线每天研学沙龙主题,老师讲解的侧重点等,都是围绕这些展开。
但也加入了科学部分——比如几乎每个小孩都会喜欢的科技馆和北斗独家提供的数字地球实验室,丰富孩子的认知和体验。
从实用的角度讲,这是一条融合了地理、历史、大语文、科学的人文地理历史路线,且体能和独立性可一并得到锻炼。
👇本次行程安排👇
(正式研学会有稍许调整)
正式研学7天6晚,这次我们压缩时间,用5天体验了核心部分。
为了获得更多建议和反馈,我还邀请了其他3组家庭,加上北斗编辑也带一年级和四年级娃参与,样本也不算小了。
之前每次带叮当出行,我也算比较认真那种,为他准备好书籍和纪录片等,我自己也会跟着看。但我发现每次做了功课也还是远远不够,因为娃五花八门的问题随时把你问住,等你去百度搜索时,娃早已跑远了。
而这次真是太省心!
才疏学浅的我,全程跟着老师学,也不怎么担心娃乱跑,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们都主动围着老师听讲,回答问题......
吃住先不分享了哈,沙龙也是简单介绍,正式研学时,会有不同的老师主持沙龙,目前还没确定哈。
DAY 1
🚶‍路线
📍前门大栅栏——广誉远中药博物馆——故宫
研学第一天,非常幸运的,遇到了北京好几十年才一遇的沙尘暴
早上起床,天空是这样的👇
但老师居然就地取材,在大巴车开出酒店后不久,就开始科普为什么北京今年会有沙尘暴?以及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不愧是大北斗的研学
第一天第一站是前门大栅栏,老北京的一条商业街。
一般提到商业街都会想到王府井(也不怕大家笑话,我第一次知道北京有大栅栏,还读成了da zha lan,正确读法是Dà shí lànr,栏儿化音),但大栅栏是更有北京特色的,能看前门楼子、当当车、百年老字号店铺。
我们去的广誉远,就是其中一家老字号。
中药博物馆是比较合适研学的点,正式研学时估计会安排在下午,上午留给故宫。也有可能取消广誉远,改成其他点,这个还需要和北斗讨论。
比较好玩的是做山楂丸环节,虽然听时大家都很认真,也都觉得做丸子没什么难的。
但最后把山楂丸做成圆球状的,居然只有叮当一人。
其他人都不约而同做成了巧克力状
从广誉远出来,逛老字号美食街鲜鱼口,了解老北京美食,吃糖葫芦,又步行到便宜坊吃了烤鸭,给下午逛故宫补足能量。
DAY 1
下午:故宫
🚶‍故宫行走路径
📍东华门——午门——前朝三殿——东华门
近几年,故宫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是名副其实的“网红”,网红中的“常红”,是全世界接待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没抢到上午的票,正好下午空气质量好很多,看到了更美的故宫,也值了。
故宫5点关门,原计划里的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等没去参观,但从前朝三大殿的讲解中,我已领略了大牛老师的水平,把娃交给他,妥妥放心
分享下我们主要驻足的点以及大牛老师和孩子的互动。我只记录了其中一部分哈,更多还是大家自己来参与吧。
1. 筒子河
下车后步行到东华门,途中经过筒子河(也就是护城河)
这条河我应该来过至少2次了吧,但当老师提出:你们知道筒子河宽多少米吗?我还真就懵了,难道河的宽度也是精心设计过的吗?
在一帮孩子猜了半天还是没猜出来,老师公布了答案。
筒子河主要功能是防御,它的宽度52米,正好是弓箭手的射程范围
筒子河,青砖砌起的高大城墙、柳树,红柱黄瓦的交楼,怒放的牡丹,恰到好处地组合,见到这么美的北京,洗眼睛了。
孩子们也都集体选择了一条,更美的道儿~~
2. 午门
从东华门来到紫禁城的正门,彰显皇权威仪和荣耀的——午门
*游客多,拍不到全景,从故宫博物院官网找了午门的全景图
*午门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
*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
紫禁城有4个门,正南面的午门,正北面的神武门,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华门和西华门。
午门很少起到通行的作用,官员上班走西华门,皇后也只有在和皇帝大婚的时候才可以从午门进入。花这么多钱修建城门,因为威严比实用更重要......
现场老师讲的知识点非常多,因篇幅原因,就不一一罗列了,放个野生视频感受下老师的风格~
有很多讲故宫的书,可以告诉我们故宫是怎么样的,来之前我也给叮当读了绘本,积累了背景知识,但实地走一遍,听老师讲,和看书还是很不一样。我也带了故宫方面的绘本,晚上回来后,更有兴趣看了。
👇那天我当课代表
记录了午门的主要功能
午门不是斩首的地方
“推出午门问斩”是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台词。但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皇帝怎么会在自家门口杀人?这太不吉利!所以午门不是一个用来斩首的地方,但确实也能置人于死地。
午门前的廷杖
明朝的时候,午门前是举行廷杖的场所
廷杖不是打几下出出气,有很多人当场就被打死。几乎整个明朝,大臣们都有可能在宫里挨板子。
献俘大典
古代封建王朝打赢了战争之后,要在午门上面等候自己的大军凯旋。士兵会把俘虏拉到午门,是死是活全看皇帝的命令。
恩赏仪式的地点
午门高达威严,怀抱着广场,特别适合举行恩赏仪式。
随行的朋友说,10多年前来故宫,根本就不知道还有内城皇城外城之分,当时在天安门地铁站下车,从天安门一直往北走才走到午门。现在才知道游览故宫是从威严的午门进。
过了午门,金水桥,就是太和门了,是明朝御门听政的地方。
讲到御门听政,老师的问题来了:古代的官员都要起早上朝,但有一个朝代的官员不用,你们知道是哪个朝代吗?
孩子们没回答上来
老师:明朝万历年间的官员很幸福,因为皇帝25年没有上朝,权力全部交给首辅张居正。
到了铜狮子前,老师又和孩子们互动上了:
太和门前武威的狮子
老师:大家猜猜看,左边是雄狮,还是母狮?
孩子们给出了正确答案。
老师:那么,雄狮脚下踩着球,母狮脚下是小狮子又代表什么呢?
孩子们表示不知道。
老师:雄狮代表权倾天下,母狮代表子嗣昌盛。(老师说话是很亲切的哈,我为了精简,写得比较简单)
过了太和门,就是太和殿。原谅我没拍出它的气势~~
太和殿在整修,没法看到里面的,但光是外面,老师就讲了不少。
从太和殿的建筑形式
*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的典型建筑。重檐就是两层房檐,房檐一层就够了,如果盖两层,那就一定是显示住在里面的人位高权重。庑殿顶四面都是斜坡,有一条正脊和4条斜脊。
到脊兽
脊兽特写
每个脊兽介绍
*左图从左到右一次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斗牛、行什。
*脊兽数量一般采用单数,建筑物等级越高,数量越多,正常情况是9个,太和殿是全中国等级最高的建筑,为了显示它的独一无二,十全十美,太和殿用10个,属于孤例。
再到三省六部制
结构
职能
*三大殿是紫禁城最好的建筑,却在屡次灾难中首当其冲地遭到破坏。规模已经比最初的时候小很多了。修建一个殿堂,需要调动六部的力量,一个都不能少。
老师提前准备了资料,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和孩子们互动。三省六部制我印象深刻,因为高中历史要考的,当时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只能说现在的娃太幸福,启蒙起点比我们高太多,走出课本学历史。
接下去的中和殿和保和殿,老师从每个殿的不同功能到建筑形式,从隔扇门到殿试,讲得很详细。我觉得家长自己功课要做到这么细,还是很难的,而且我们讲的话,孩子也不一定给面子会听。
中和殿
中和殿是前朝三殿中间攒尖顶的方形宫殿,体量最小,方方正正与众不同。
*中和殿里面有乾隆御笔书写的“允执厥中”,意思是要不偏不倚,符合公正中和之道。我们去的那天也没有对外开放。
保和殿
保和殿是前朝三大殿的最后一座,它不像太和殿那么雄伟,也不像中和殿那么小巧别致,但有了它,3大殿才完整。
*保和殿的建筑形式是重檐歇山顶,等级比太和殿低一些。在明代举行许多大型典礼前,皇帝更换衣服的地方。清代是用来举办宴会,顺治和康熙也曾经在这里暂住。乾隆以后的殿试,也从太和殿迁到保和殿举行。
大牛老师全程都很有耐心,讲话速度不急不缓,总是考虑孩子们的兴趣以及吸收能力,循循善诱,让孩子可以听进去,我们大人也集体跟着涨知识了。
故宫5点关门,好多殿我们没参观,我是强烈要求正式研学时要安排进去~
出故宫途中,老师还不忘顺势科普古树等以及被清朝封为神鸟的乌鸦。导致研学的后面几天,几个孩子见到树就去看等级以及学乌鸦叫
*贴了绿色牌子的是二级古树,年龄在100-300年之间。红色牌子为一级古树,年龄超过300年。
*据说努尔哈赤被明兵追赶,眼看就要追上了,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候一群乌鸦落在努尔哈赤身上,把他整个人都遮蔽起来,明兵转而朝另一个地方追去,努尔哈赤因此得救,从此将乌鸦奉为神鸟。
抓拍两个漂亮小姐姐,打道回府~
晚上:研学沙龙
主题:认识中轴线和中轴线上的古建,了解明清住在故宫里的24位皇帝。
*这条中轴线,将陪伴我们整个研学过程
记录今天的收获
为了让孩子们更感兴趣,老师设计了配对游戏,把年号和皇帝一一对应起来。
明朝16帝顺口溜
*在后面几天的研学中,这些皇帝名字都陆续出现在了景点的讲解中。
DAY 2
🚶‍路线
📍天安门广场——酒店——天坛
DAY 2
上午: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凌晨3点半起来,去了我半条老命,叮当倒是兴冲冲。
可我们赶到广场时,还是早已里10层外10层满是游客了。
没看到护旗队,不过听着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看国旗缓缓升起,感受还是不一样的。终于完成人生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再次表白老师,赶在升旗仪式前,把五星红旗的含义、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制造商、新中国成立时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平时升旗和重大节日升旗的不同、为什么旗杆高度是28.3米等,都做了讲解。
又在仪式结束后,对广场东西南北的建筑做了介绍。
看完升旗仪式回酒店补觉,经过正阳门,希望你在暑假前可以被修复好,和我们见面
DAY 2
下午:天坛
本以为故宫已经很大,没想到天坛面积是故宫近4倍;
以前对天坛的印象就是祈年殿,那个标志性的圆顶建筑,但皇帝真正祭天的地方是在圜丘坛;
故宫是红墙黄瓦,而天坛都是蓝色和灰色,因为这是天地的颜色;
天坛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偏东南方向……我不知道孩子们吸收得怎样,我是切切实实提升了对这座威严坛庙建筑的认知。
🚶‍参观路径
📍天坛东门——七星石——七十二连房——丹陛桥——祈年门——祈年殿——丹陛桥——皇穹宇——圜丘坛——天坛南门
*带我们游天坛的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如果在清代,她是正白旗的格格哦。跟着格格逛天坛,很特别呀~~
一进天坛,老师告诉孩子们,只要记住一组数字,就可以快速了解天坛的面貌。孩子表示猜不出来。
老师说,记住13579。但你们知道这些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吗?
*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
所以后面老师讲时,我都录下来了,毕竟好记性不如录音笔
大家自然是不知道的,包括大人们
1代表从南门到北门的一条笔直中轴线,中国古建中轴突出,左右对称;
3是3个声学现象;
5个是最主要的5个建筑,中轴线上的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西边的神乐署和斋宫;
7是七星巨石;
9天坛的外圈有4道门,内圈有4道门,还有一道分界线的门。天是9重天,皇帝是九五之尊。
天坛的第一个研学点是山形纹七星石
老师让孩子们先数数有多少块石头。当得到答案是7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再换个角度,重新数数
当孩子们发现居然有8块的时候,老师才讲为什么七星石有8块。
*明嘉靖年间放置巨形镇石七块,寓意泰山七峰。满族入主中原后为表明满族亦华夏一员,乾隆皇帝诏令于东北方向增设一石,有华夏一家、江山一统之意。
和大牛老师一样,天坛讲解“格格”老师也很擅长互动,用孩子们能接受、听的懂的语言,把天坛更生动地讲给他们听。
*自动改装成一列小火车
*老师在讲松和柏的区别
*天坛和故宫不一样,它有好多好多树,知道是为什么呢?
走过七十二长廊:
*长廊在修缮,被围起来了,此图来源天坛官网。明清时期,长廊是运送祭祀供品的通道。古代仪礼规定,宰牲房应距祭坛二百步以外,为了使供品不被雨雪风沙所污,因而建有曲折长廊。长廊宽5米,长350米,共72间,又称“七十二连房”。
来到天坛非常重要的一条大道,丹陛桥
*天坛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就由这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丹陛桥相连。
沿着丹陛桥:
*丹陛桥看着像一条路,但它中部下有东西向通道,所以叫桥,是古都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桥。中间石板路是神路,供天帝专用;东侧是御路,皇帝专用,西侧是王路,王公大臣行走。上下进退等级分明。丹陛桥北高南低,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一路向北,经过南砖门:
就到达祈年门和祈年殿
每个景点都有重要的和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老师讲解也会有详有略。在重要景点会给更多时间和孩子互动。
在天坛,就是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坛了。
祈年殿的讲解,从祈年门开始。
祈年殿的正门——祈年门
祈年门是祈年殿院落的正门,为庑殿顶建筑。共三门,中间门供皇天上帝用,皇帝进出东门,百官进出西门。用了很多金丝楠木,足见其尊贵。*彩绘也是最高规格的和玺彩绘。
到祈年门前的燔柴炉、铁廖炉、瘗(yi)坎等
燔柴炉
燔柴炉,以绿琉璃砌筑的巨大圆形砖炉。祭天时,先置净牛犊于炉上,以松枝、苇把燔烧,以迎天神,称“燔柴迎帝神”。礼成,皇天上帝神案上所列一应供品全部放在炉内焚化,皇帝也需一旁恭立、目视,称“望燎”。
铁廖炉
燔柴炉边上的8个炉子是铁廖炉。用于焚化供品。
瘗(yi)坎
地上圆圆的像钱币一样的大洞叫瘗(yi)坎,放的是祭祀时牛毛牛尾牛血和内脏,用土掩埋。后人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不能忘记祖先茹毛饮血的日子,以表达感恩之心,后世不忘祖先。
螭(chī)首
螭(chī)首,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属于一种没有角的龙。粗眉、圆睛、宽鼻、大嘴、龇牙,形象神武有力。
最后再讲祈年殿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三重檐亭式圆殿。明嘉靖年间,三层殿顶颜色分别是上蓝,中黄,下绿,清乾隆年间全部改为蓝色,象征上天。皇帝在春天祈谷,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老师先考了大家祈年殿的建筑形式、屋顶的颜色、作用等。
大人们也都很认真,比如“殿前的4个红色小亭子是做什么用的”就是一位妈妈问的。
“亭子叫龙亭,是给神仙排位做的轿子。神仙排位不能直接拿出来,需要请出来放在龙亭里面。抬着龙亭,请到祈年殿,再摆放在对应排位。”
从祈年殿出来,走丹陛桥往南,进入皇穹宇
*皇穹宇的琉璃拱门,不是红墙碧瓦的建筑,而是蓝顶灰瓦,因为这是老天爷的住处,所以要按照“天”的象征来设计。
在皇穹宇,老师自然不忘给孩子们科普天坛的声学现象
第一个声学现象是殿前甬道北面的三块石板,分别是“一音石”(称为“天石”)、“二音石”(称为“地石”)、“三音石”(称为“人石”)
三音石
*在大殿门打开的状态下,站在第三块“人石”上说话,即使声音很小,回声也很大,称之为“人间私语,天闻如雷”,意思是即使小声说话,“昊天上帝”也能听见。
第二个声学现象是回音壁,皇穹宇的砖质围墙,人们站在墙内距离较远的任意两点,贴着墙说话,出现如同打电话一样的效果。完整的外围强,是声音传递很好的载体。
老师自带实验器材,还让孩子们用胶带卷和绳子做声学实验,看能不能发出声音。孩子们参与了,但没成功哈哈,最后还是老师给了示范。
*老师在回音壁前给孩子们演示声学小实验
第三个声学现象,在圜丘坛上的“天心石”,也是我们天坛之行的最后一站。
↓孩子们站在天心石上
*丘坛的圜是圆形的意思,丘是高台。由于祭天是向天空设祭,所以坛上不设屋宇,而是露天祭。坛正中间的圆形石块叫天心石,也叫问天石、太极石、亿兆景从石。天心石具有回音效果,声音先穿到四周的石栏板面上,然后经反射造成声音的叠加,于是有了扩大声音的效果。
在圜丘坛,也以老师提问,孩子们回答的形式进行的。比如:
老师:冬至祭天大典,皇帝站在第几层?为什么台阶的围栏都是9的倍数?
孩子们居然都答对了,看来前面听得很认真啊~~
皇帝不能站在第三层,因为那是皇天上帝和大明神排位,到清朝是已故皇帝的排位,皇帝站在第二层,先向北行礼,再向东南方向。
台阶围栏等都是9的倍数。古人认为数字中“九”最大,还被认为最具天象之数字,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
老师提问:冬至祭天大典分几步呢?
这个问题实在有点难,只能让老师直接公布答案了
一、赞引迎神
二、敬献苍壁
三、进俎浇汤
四、敬酒初献
五、敬酒亚献
六、敬酒终献
七、撤馔(zhuàn)归壁
八、敬送帝神
九、燔柴望燎
老师:圜丘坛的4周还各有一道棂星门,大家观察下,左边和右边的哪个比较大呢?
中间的最大,右边次之,左边的最小,分别是为皇天大帝、皇帝和百官设置的。
*棂星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牌楼。因为门很像窗棂,故得此称谓。
图右上角望灯里面用的蜡烛也非常独特,是用四川云南进攻的黄蜡,叫盘龙通宵宝蜡,点燃后不流油,不必剪烛花,可以连续燃烧12个小时,保证祭天大典仪式的圆满完成。
最后以心心念念的文创——冰淇淋和神兽棒棒糖,结束收获满满的天坛之旅~
晚上:研学沙龙
主题:复习祈年殿建筑形式+隔扇门制作+认识清朝10位皇帝。
虽然环境比较简陋(正式的研学酒店,会有固定的会议室做研学沙龙),但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因为老师讲得有点好玩,尤其是皇帝们的故事。
建筑结构
隔扇门
清朝12帝
DAY 3
🚶‍路线
📍居庸关长城——颐和园——奥林匹克公园
如果说前两天行程还算比较休闲的话,那么第三天的长城、颐和园和奥林匹克公园一起打卡,就是名副其实的体能锻炼了。
妈妈们老胳膊老腿有点吃不消,孩子们却活蹦乱跳,精神好得很,哪怕在大巴车上,也不带睡觉休息的。估计是出门的快乐,给足了能量吧?
DAY 3
上午:居庸关长城
我估计你们在等叮当吃长城的原因?
答案马上揭晓哈~~
*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作者溥杰,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
长城我们选的是居庸关而不是八达岭。八达岭我好多年前带叮当爬过,全是人,根本看不到长城啊
而居庸关是整个长城上最险峻的一段,不仅人少,更能让孩子感受长城的雄奇~
我爬上去时只爬了一小段,但对于恐高人士来说,下来时候也比登天要难
而孩子们呢,他们不是爬长城,他们是跑山
,如果不喊停,估计可以爬完全程~
在来之前,我觉得带娃爬长城纯粹是个体力活,但在大牛老师的带领下,全程到哪讲哪,到云台讲云台,到城楼讲居庸关长城的特色,望着瓮城,讲瓮中捉鳖的故事~
以及,冬天长城的积雪会出现在北面还是南面,这种和自然地理相关的,也一并给孩子们科普了。我做功课时,根本没想到这个点啊
完美融合了体能锻炼、地理、历史、大语文,给力
虽然讲了好多,但节奏依然把握比较好,不是一股脑儿地灌输,这点是我很服气的。孩子们一双双眼睛都充满了求知。
最好玩的莫过于,老师讲万里长城为什么屹立不倒时,叮当居然亲自尝了长城的味道!
给长城之旅添上了不平凡的一笔~~
老母亲此行除了腿打哆嗦,还有一个很大认知提升:长城,才是真正高端私人定制的鼻祖,仅此一家~(因为我之前以为城墙砖都是做好了,摞上去就行,没想到每一块砖都要依据地形走势来定制烧制,每一块都不一样)
DAY 3
下午:颐和园
🚶‍参观路径
📍仁寿门——仁寿殿——玉澜堂——宜芸馆——长廊——石舫——昆明湖坐船——十七孔桥
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天坛一样,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了颐和园大门,娃们就先找到了这个石碑,因为在天坛老师讲过。
我们主要参观了慈禧、咸丰和隆裕皇后的住所,研究了长廊和十七孔桥。
如果孩子有历史知识积累,会是一次不错的“输出”之旅,老师随时都会和孩子们互动。
比如,仁寿殿门口仅有一只麒麟。
老师:麒麟代表祥瑞,且古人最讲究对称,为什么只放一只?
叮当:因为麒麟太吉祥了,所以一个就足够了(老母亲真的笑不活了,不过逻辑好像没毛病
在听老师讲完真实原因,大家都不免唏嘘:麒麟是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烧毁后,硕果仅存的物件,就搬过来放在了这里。
又问大家殿前的龙凤摆放位置,为什么凤在中间,而龙在两边?
给孩子们思考时间后,才公布答案:
慈禧晚年长居仁寿殿,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特意将铜像颠倒了位置。
在光绪皇帝、隆裕皇后、慈禧的住场——玉澜堂、宜芸馆和乐寿堂,老师也是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等,恰如其分地融入其中。
叮当对历史比较感兴趣,所以全程听得挺入迷。
*老师讲得好有意思
*边听边看,学得更多
*见到隔扇门
老师就不忘给我们讲一遍
我好多年前来过颐和园,但走时脑袋空空如也,啥也没带走。
这次听老师讲慈禧是当时第一个用电灯的,因为不习惯又重新换回蜡烛;也坐过汽车,但她觉得司机是奴才怎么能和主子平起平坐……却挪用海军军费也一定要造园子,就想到:不愿接受新事物,也不支持创新(咸丰被她幽禁在玉澜堂)是不是正是清朝走向没落的原因?
乐寿堂往西通向长廊,在这条长达728米的长廊上,既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和各种插画,和老师讨论插画内容,又能吹来自昆明湖的风,好不惬意。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
如果你家孩子喜欢三国、西游记、喜欢历史,到时候长廊上插画讨论,是一次非常好的输出和锻炼机会。
👇如果参加正式研学
孩子们可以和大牛老师来一次深度交流
👇插画大部分来自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颐和园的快乐,是游船给的。
更是数十七孔桥上的狮子,孩子们说要把544头狮子全部数完

除了老师和孩子的互动,我觉得娃之间的互动也珍贵。
👇在讨论怎么数狮子才不会漏掉
把课堂搬到户外,在实景中学习体验,这样的经历好难得。
当晚:研学沙龙
主题:学习地图和行政区划。
以老师讲解,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大概流程如下👇
1、先观察整张地图,数数中国有多少个省、市、自治区。

2、观察每一个省市自治区的形状,先找出面积最小的省市,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省市,找自治区,找直辖市,找特别行政区。
3、把地图翻面,2个小组PK谁先把地图拼好。
4、老师最后总结。
PS:男生和女生PK环节,男生先拼完地图,我以为女生们会放弃,但她们坚持拼完,值得点赞。研学也是近距离观察孩子的好机会。
DAY 3
晚上:奥林匹克公园
🚶‍行走路径
📍玲珑塔——国家体院馆——鸟巢和水立方——奥运火炬酒店
北京是全球唯一一个双奥之城,奥林匹克公园是必须安排的。正式研学的时候也安排在晚上,一方面天气凉爽点,二是夜晚的鸟巢和水立方更美!
远远的,已经可以看到鸟巢了和玲珑塔了~~
我们都知道鸟巢和水立方,但好像都不知道玲珑塔。
原来它是08年奥运时的多功能演播塔,承担了向全世界转播奥运盛况的任务
*玲珑塔的设计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塔的元素,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等先进技术及现代手法,抽象表达出轻盈、玲珑、剔透的特征。顶层可俯瞰中心区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建筑。
👇远远望一眼国家体育馆
*国家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2022年冬奥会赛事场馆之一。
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老师说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开完奥运会之后场馆都废弃掉了,比如里约。但中国不是,运营得非常好。
比如,玲珑塔现在用于政府和商务活动接待,国家体育馆承接冰球赛事及专业队训练,鸟巢开演唱会和比赛,门票收入已经快回本了……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拓展,因为我没想到这个点
👇不可免俗的游客照~~
*还记得《阳光少年报》有一期讲奥运会场馆变身吗?水立方变成了冰立方。 
*鸟巢前的中轴线,继续向南就是钟鼓楼了,也就是在申遗的中轴线的起点
DAY 4
🚶‍参观路径
📍圆明园东门——雨果雕像——大水法——观水法——海晏堂——养雀笼——谐奇趣——黄花阵——圆明园展览馆
DAY 4
上午:圆明园
这次来圆明园之前,先看了点纪录片,又跟着老师逛完西洋楼景区,认真听讲,收获满满。
第一站,我们没去大水法,而是先来到雨果雕像。
老师说,为了纪念这位充满正义感和坦荡胸怀的文坛巨匠。
*186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给他的朋友、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巴勒特大尉的一封信中,严厉谴责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西洋楼景区的主景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我们从大水法到海晏堂再到谐奇趣,把主要的水法都逛了个遍。
*大水法,欧洲人传教士蒋友仁设计和监造。它和谐奇趣、海晏堂组成了圆明园大型喷泉群。因为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被称为大水法。
大水法的对面是观水法,皇帝坐在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
接下去的一站其实是海晏堂,但老师没直接说名字,而是让孩子们去找有贝壳形状的建筑,一下子就让小P孩们产生了兴趣,争先恐后地去找贝壳
*“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乾隆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当初郎世宁按照欧洲传统设计了很多人体雕塑喷泉,但乾隆认为不合适,改用动物雕像代替。
海晏堂最有名的是十二生肖“水力钟”,老师讲得最详细的也是这个部分。
*在海晏堂大型喷水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十二生肖人身兽首的青铜坐像,按照我国古代计时法的十二时辰的顺序,轮流自口中喷水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正午时刻,所有生肖一起喷水。
当叮当听老师讲到因为成龙拍的电影《十二生肖》的影响力,拯救回几个青铜头像,他表示长大后也要拍电影,把失散的其他5个青铜头像都找回来
*十二生肖喷泉青铜头像,牛、虎、猴、猪、马分别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兔首、鼠首由法国人弗朗索瓦-亨利·皮诺捐赠送中国。蛇首、羊首、鸡首、狗首、龙首5件仍然下落不明。
最后一组喷泉就是谐奇趣了,圆明园内第一座欧式水法大殿。
在圆明园,老师每到一处老师都会拿出3D还原图和现在的遗址做对比,加深孩子们的认知。
谐奇趣对面是黄花阵,也是我们在圆明园参观的最后一站。
黄花阵仿照欧洲迷宫,是一座中西结合的花园,雕花砖墙,中间是白色西洋凉亭。
* 每年中秋,皇帝会坐在中间的西洋凉亭里面,让宫女们提灯在黄花阵里寻径飞跑,先到凉亭者,可以领到皇帝的赏物。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容易走入死胡同。
老师讲完后,孩子们居然凭自己的判断,顺利达到了中间的凉亭。我自己试验了一个人走,居然没走成功
但娃们出来的时候却遇到了好多条死路,最后在老师带领下,才终于出来
←←走黄花阵ing
黄花阵还蛮好玩的,又考验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带队老师一再叮嘱,不能独自行动,需要团队到达才算胜利,也是研学中一次团队协作的典范了。
DAY 4
下午:首都博物
我们没有按照传统打卡博物馆的方式,每一个楼层参观,正好其它馆没有开放,又正好有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辉煌中轴”专题展所以我们的参观活动都在这个展厅完成。
辉煌中轴展览会一直持续,正式研学时应该还可看到~
展厅一共分三部分: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
我们在壮美中轴停留的时间比较久,因为有一个超级震撼的展厅,我特意拍了视频,文化中轴和永恒中轴我们是挑着看的。
第一部分
壮美中轴
梁思成曾说过,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的。
展厅中央的巨大电子屏和整个北京城的立体模型,展示了中轴线全貌。着实震撼到我了,大家自己去首博的话,也记得去打个卡哈~~
老师借助模型,把前几天我们走过的路,中轴线上的古建等又讲了一遍。真是讲得超仔细,全程有近2小时之久。
虽然前几天我都听得挺认真,但所有的景点都是割裂的,结合模型重新听一次,把所有的点都联系起来了,知识全部被联系起来的感觉,真好~~
第二部分
文化中轴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轴线展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部分,孩子们边听老师讲,边找自己感兴趣的展品看。
样式雷延宫烫样
▲清(1644—1911)
故宫博物院藏
延禧宫为紫禁城东六宫之一,明代永乐朝始建,为皇帝妃嫔的寝宫。历史上延禧宫多次被毁,此烫样准确的反映了清末延禧宫被毁之前的格局。
烫样是根据一定比例做成的三维立体建筑模型,因制作过程中熨烫工序而得名,主要是奉旨而作,呈送给皇帝御览所用。烫样能够反映建筑的形式、色彩、尺寸和内部装修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光绪《大婚图》之《礼节图》中的
“太和殿庆贺图”“颁诏图”
清·庆宽 绘,故宫博物院藏
婚礼属于嘉礼之一。皇室嘉礼多在中轴线上的礼制空间中举行。光绪《大婚图》共九册,图绘光绪帝大婚中的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庆贺和赐宴等礼仪场景,写实性地记录了婚礼全过程。
“太和殿庆贺图”“颁诏图”记录了婚后礼中,光绪帝在太和殿接受王公百官上表庆贺,随后于天安门上举行金凤颁诏,将皇帝大婚的消息向全国颁布。
第三部分
永恒中轴
在中国从传统帝制向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中轴线建筑群成为具有厚重历史价值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这种转型过程的记录者
这部分主要是一些古建设计原稿,孩子们的兴趣不是很大。
《清式营造则例》
▲梁思成 著,京城印书局1941年版
他们感兴趣的都是些可以玩起来的项目。比如下图是可以通过转盘将古建在不同年代的图片调用出来的,就玩到不亦乐乎。

我觉得去博物馆一定得配讲解老师,因为家长不一定可以给孩子讲清楚,而看展品旁边的介绍又很简单,略显枯燥,孩子也不一定爱听。找个专业的老师,可以随时拓展,不亏~
DAY 5
DAY 5
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博物馆
带叮当玩过不少城市的科技馆,所以我觉得科技馆应该都差别不大。
进去之后才发现别有洞天,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门口有这么多北京本地的幼儿园和小学集体来打卡了。不愧是首都的科技馆,还是很有看头的!
中国科技馆一共分为四层
第一层:华夏之光
第二层:探索与发现
第三层:科技与生活
第四层:挑战与未来
我们从第4层往下参观。科技馆相比历史名胜,多了更多互动环节,孩子可以自己动手操作,感觉玩一天都不够的样子呀。
第4层:挑战与未来
主要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等。在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点,老师都会停留几分钟和孩子互动。
比如讲玉兔二号月球车,老师问了一系列问题:
太空舱里宇航员是怎么生活的?太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举一些例子吗?哪些国家登陆过月球?人类第一位登上月球的是?每次航天任务是几个月?宇航员怎么返回地球的?
*玉兔二号月球车
部分驻足学习点
DNA
克隆羊多利
月球仪+空间实验室
太空行走+返回舱
在浩瀚美丽的大宇宙图前,一飞冲天~~
第三层:科技与生活
紧密围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展示现代科技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的。
大牛老师属于抓到点就开讲的那种,哪怕沿着3楼的走廊进入展厅的途中,他都要问问我们前几天说过的“燧”字在哪里,能不能找到?
了解移动通信演进历史
体验1G-5G的速度
*1G打电话,2G看图片,3G听声音,有图像,4G看视频,5G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各种体验
5G现实应用
信号塔
智能家居
智能港口
第二层:探索与发现
展示近代以来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探索与发现成果,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在探索科学历程中的思想和方法。
藓类植物
恐龙化石
第一层:华夏之光
设置了“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中国古代的科学探索”、“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三大主题分区,讲述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中不断创造与发明、探索与发现的故事。
此前我和叮当都没有看过类似规模的古代科技技术创新作品,大家到时候也可以多玩会儿哈~
七巧板&铜壶滴漏
*铜壶滴漏:2个小时分8个刻度,一个小时4个刻度,一个刻度是15分钟,古人计时已经可以达到15分钟精度。
地震仪
应县木塔
古代机械&织布
DAY 5
下午: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实验室
返程前最后一站——数字地球实验室
这一站很特别,因为这是相比其它北京研学路线最独特的地方。数字地球实验室之前都没有对外开放过,只接待重量级贵宾,而现在已经被北斗谈下来了。如果暑假成行,大家也是第一批来体验的。
数字地球实验室
满墙资质
卫星如何工作、大数据等专业知识,会有专业老师做科普,带孩子们全方位了解。
*现场演示沙漠之眼
*数字地球,是以空天大数据为基础,和自然资源、交通、气象、海洋、环保、应急等众多行业深度融合构建的数字化的地球。
*太空影像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感知生态环境
讲解中会有丰富的互动。比如,老师请孩子们找前几天研学去过的地方,找中轴线上的古建、找自己的家、在互动中解数字地球的功能和应用。
很有意思的是,老师问孩子们最想去哪里?
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除了外太空和未来我们没去成,连黑海和河西走廊都去走了一次,当然最难忘的是珠穆朗玛峰。
高清的图片一层层展现在眼前,大人也都被震撼到!
此刻,我们就是
行走在喜马拉雅山上的登山队!
正式研学时还会提供一个可以现场操作的数字地球仪,老师操作过的,都可以在地球仪上实现,孩子们这次都有点迫不及待想玩了。
最后,就以孩子们在车上自娱自乐自编的《最好的礼物》,结束攻略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