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152
阅读预计28分钟
作者|苏尚特·辛格(Sushant Singh)
编译|王若桐
审核胡可怡 陈安澜
编辑|江文轩 穆祎璠

 编者按 
本世纪初,由于担心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双线军事威胁,印度制定了一项基于威慑的战略以避免领土损失。然而,印军从未得到与该战略相匹配的资源供给,这留下了严重的安全漏洞。尽管最近中印和印巴关系皆有所改善,但双线军事威胁对印度而言仍是艰巨挑战。印度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军队进行双线作战。另外,作为替代方案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仍处于早期阶段,目前还无法为印提供可靠的保护,因此印度寻求与其他大国建立伙伴关系以实现外部再平衡的设想也难以实现。印度最明智的选择是既不打、也不准备打一场双线战争,印度应当寻求与其中的一个对手维持持久和平。然而,由于中国仍是印长期战略竞争对手,且与巴保持永久和平与印国内的主导政治意识形态相悖,印度军方始终处于资源有限、捉襟见肘、异常脆弱的困境之中。南亚研究小组特编译此文,供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网络
一、导言
2021年1月,印陆军总司令纳拉万(M.M.Naravane)在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巴在军事和非军事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强,印度必须做好应对双线作战的准备”。尽管印政界领导人在公开场合未对此进行表态,印其他高级军事指挥官皆承认印度正面临着双线威胁。2020年9月,印国防部参谋长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表示,“中巴在巴控克什米尔开展经济合作,相互持续提供军事、经济和外交支持,对此我们要做好高度准备。这也对印北部和西部战线之间的协调行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在国防规划中对此给予更多关注。”然而拉瓦特补充说,他相信印军能够挫败任何此类威胁,并表示印军方已制定相关计划,且该计划的关键是划定军事行动的主要和次要战线。
2021年2月,印度空军参谋长巴达乌里亚(R.K.S.Bhadauria)在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印空军已经为双线战争做好准备,但他并未透露任何具体细节。这些言论只能被视为军方高层必须向国民发出的安抚信息,与印军实际备战状况不符。早在达诺阿(BS Dhanoa)担任空军参谋长时期就直言,印空军作战中队数量持续减少,不足以在双线战场圆满完成空袭任务。如今,双线作战的可能性是依旧真实存在,但目前印空军兵力能否足够应对此威胁?不能!因为空军的中队规模还在缩减。由于受资源匮乏、战略部署不明确及其他相关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印度陆军和海军同空军一样,同样无法应对双线战争的挑战。
2006年左右,印开始讨论双线军事威胁;2009年,印国防部长在作战指令中对这一威胁进行了正式阐述。印度的应对措施是准备应对一条主要战线和一条次要战线,并通过威慑避免损失领土。然而,这一应对措施并未关注所需资源的配置问题。印度所设想的这种方法,其实是给予一种最理想的情况,即一切都按印方的设想发展——既能避免中国给印度造成巨大损失,又能承受来自巴方的军事压力。尽管印度能选择诉诸核武器,上述战争设计以及印军实力面临的挑战凸显了印军备战的严重脆弱性。
近期,中印边境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印巴关系即将解冻,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双线作战的挑战仍然艰巨。若积极备战是印度避免双线战争的唯一方法,那么印度的经济条件无法为其提供充足的军事资源。印度的另一种选择是寻求与其他大国合作以平衡外部军事挑战。但是,四方安全对话还为时尚早,难以为印提供可靠的保护。因此,印度最明智的选择是既不打、也不准备打双线战争。为此,印度必须寻求与其对手之一维持持久和平,且确保两个对手双方不合作、不合谋,而这又与印国内主导的政治意识形态相悖,因此印军将始终处于资源有限、战线过长的脆弱性困境之中。
二、双线挑战的演变
在1965年、1971年两次印巴战争之后,印度开始认识到到双线军事威胁;然而直到2006年左右,印度才开始广泛讨论这一军事挑战。当时,印中国研究小组(the China Study Group,现“印度中国研究所”前身)认为印方应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中国在边界中方一侧的大规模基建行动。时任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政府扭转了印此前长期奉行的边境基础设施政策(保持边境基建的“欠发达”状态,防止中国军队越境占有并使用)。在时任外交大臣萨仁山(Shyam Saran)的带领下,一个工作组对实际控制线(LAC)进行三次实地考察,并且提出了一项修建73条边境公路的基建计划,这些公路总里程达4643公里,连接中印边界各个争议地区。
印度边境基础设施政策的改变,同时也昭示了印思维方式的转变。自1990年代初以来,中印签署了许多边界协议且扩展了和平边界,但印度始终对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深感担忧。此外,巴基斯坦也是印度的长期挑战,尤其在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之后,印巴关系更加恶化。2009年2月发布的国防部长作战指令中称,“我们应该准备在两条战线上同时进行30天(激烈)或60天(正常)的战争”。
据外界猜测,提请政府关注双线作战威胁的建议来源于印度陆军,即使在当时,双线战争威胁并不紧迫。2009年12月底,时任陆军总参谋长迪帕克·卡普尔(Deepak Kapoor)在陆军训练司令部的一次研讨会上表示,陆军必须为双线战争做好准备,这实际上与印国防部长的政令相呼应。2012年,印国防部长向议会证实,“尽管印军的主要任务是为常规战争做准备,但也必须认真考虑“双线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2010年10月,迪帕克·卡普尔的继任者V·K·辛格(V. K. Singh)将巴基斯坦和中国称为“双重刺激”,并表示军方正在制定计划准备应对被迫与中巴同时开战的意外情况。然而,当时大多数评论员对这种威胁不以为然。2011年,中将卡普尔(V. K. Kapoor)撰文表示:“三个拥核邻国之间是否会爆发全面战争?现实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形。”2016年,印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马诺吉·乔希(Manoj Joshi)称:“拥核国家会冒着巨大风险与另一个拥核国家展开全面战争吗?这种可能微乎其微,更别说印度不是与一个拥核国开战,而是两个。”
卡普尔的观点反映了印军方领导层根深蒂固的认知:将实施“两条半战线的战争战略”作为首要任务,将明确战略和部署计划的政治和军事重点,从而确保战备就绪。从本质上讲,双线战争的威胁需要更现代的武器装备与规模更大的军队,因此即使双线战争永远不会发生,政府仍需向军队分配更多资源。印军方领导层相信,从表面上看数十年来中印争议边界局势始终在历任总理、外交和国家安全官员的管控范围之内,并不构成直接军事威胁。印军方一直在强化上述看法,直到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发生。中印领导人武汉峰会之后,双方军队脱离接触,两国领导人向军队传达了战略指示。
然而,印军方领导人的公开声明仍不时宣称,军方专注于实施应对双线战争的战略。2018年7月,时任陆军总参谋长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断言,“双线战争具有真实可能性。印军能力已有极大改善......现在,陆军、海军和空军都为应对这种可能性做好了充分准备。”
抛开其主张,印政府没有为军队现代化配置充足资源,同时,在中印实力差距日益扩大且中方逐渐占据优势地位的背景下,印军领导层也不愿公开揭露军队存在的缺陷。2020年,拉达克东部边境冲突爆发,印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双线战争的切身威胁。然而,印军似乎无法胜任双线作战任务,因为印度投入了所有后备部队以及从印巴前线调配而来的军力。对印军而言,一个曾经饱受争议的理论命题已成为了严峻的现实挑战。
三、定义“双线挑战”
简单地说,“双线挑战”是指印度与中巴同时发生武装冲突。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可能公开合作(公开提供军援助),或暗中合谋(秘密合作)。秘密合作意味着,若印巴发生武装冲突,中国将向巴提供道义、物资和后勤支持。若中巴进行公开合作,中巴任何一方都能以协调的方式启动第二条军事战线。然而,公开合作与暗中合谋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两种模式之间能够实现“无缝衔接”。
对印度而言,中巴暗中合谋的威胁切实存在。印前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指出,“中巴在巴控克什米尔开展经济合作,相互提供持续军事、经济和外交支持,对此印度应做好高度准备。”巴基斯坦是中国武器的最大进口国,且进口了大量战斗机、主战坦克、潜艇和无人机等高端装备。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巩固了中巴地缘政治联盟。中巴暗中合谋的威胁已真实存在,但应对这种威胁并不需要印度同时在两条战线上积极部署部队、额外投入军备硬件。印度真正应担忧的,是中巴公开合作的军事威胁。
公开合作威胁或将表现为三种不同形式:首先,中巴可能从印北部和西部协同发动突袭。其次,中国可以在印巴常规军事冲突中践行“战略机会主义”。一种可能的变体是,印巴之间爆发重大常规冲突威胁了中巴经济走廊的经济资产和在巴中国公民,进而驱动中国在边境实控线进行独立行动以分散印度的注意力。另一个变体可能是,利用中国海军力量,转移和分散印海军对巴港口的封锁效果,而封锁是印度胁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巴基斯坦可以利用中印冲突爆发之机,动员本国军队对抗印度。
在上述情况中,第三种情形出现的可能性最大。此外,中国更可能在无巴基斯坦援助的情况下开展军事行动。然而,若中巴经济走廊的资产受到威胁,或受其他地缘战略因素干扰,例如,为了向该地区其他小国传递信号,中国将被迫采取行动。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巴基斯坦利用中印爆发边界战争之机在克什米尔地区开辟第二战线,以弥补巴对印劣势。
即便巴基斯坦不参战,而仅仅进行军事动员,也将牵制一部分印军于印巴战线。中印拉达克边境危机期间,巴基斯坦并未采取此类行动,这是印军领导人承认的事实。据巴政府泄露的信息,“尽管面临中方施压,巴基斯坦仍继续在中印对峙中保持克制,且并未趁势起意利用中印边界紧张局势”,这为2021年2月印巴就控制线达成停火协议创造了有利环境。然而这同时也验证了一个假设: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是最有可能导致印度陷入双线战争的图景。在这种情形下,巴基斯坦要么自愿参战,要么迫于中方压力加入。
四、印度的计划
印度应对双线冲突的军事计划围绕“确定主要战线和次要战线”展开,这是过去十年中几位军事指挥官一以贯之的思路。2020年1月,纳拉万将军在接任印陆军总参谋长后的首次年度新闻发布会上重申,若印北部和西部边界同时受到双线威胁,需将区分主要战线和次要战线区别开来:“我们的大部分军事行动将集中于主要战线,而在次要战线上表现更具威慑力的姿态。印军部署能迅速自东向西移动,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将有能力应对双线挑战,以确保领土不受损害。”
从纳拉万的阐述中,能得出印应对双线战争战略的三个重要结论:第一,在两条战线上,任何领土损失在政治上都是不可容忍的;第二,军队将区分主要战线和次要战线;第三,印军将对主要战线进行重大部署,而仅在次要战线将维持威慑。简言之,印军将对一方(很可能是巴基斯坦)采取更具进攻性的姿态,同时保持防御;并威胁对另一方(中国)进行有限的军事惩罚,以避免损失领土。
然而,在纳拉万之前的历任印军领导人的观点与此并不一致:他们认为,印度甚至不具备在一条战线上发动进攻的能力。前陆军总参谋长迪帕克·卡普尔认为,“即使军力水平提升,我们力所能及的还是坚决抵御中国,避免损失任何领土,同时应对巴基斯坦的侵略”。这与维吉(N.C.Vij)将军的观点一致,即认为在战略上,印度可考虑对巴表现进行威慑、对中国进行劝阻。印度将被迫通过威胁进行强力军事报复以强制阻止巴方攻击。但对中国,印度应采取劝阻姿态,表明印度立场,规劝敦促中国不要将冲突升级为战争。对中国的劝阻不能仅仅依靠战争威胁实现,还需要诉诸更广泛背景下的地缘战略现实逻辑。
虽然维吉提出对中国进行劝阻,2018年7月,印军方将对华“劝阻”策略转变为“威慑”,并进而升级为“可信威慑”。印度转向威慑表明其将通过报复性行动阻止中国发起双线挑战,然而正如拉达克边境危机表明的那样,印度对华威慑的置信度并不高。一位前军事行动总干事认为,印度在理想情况下应寻求“对中国进行可信威慑,而对巴基斯坦进行惩罚性威慑”,但这位专家并未阐明两种“威慑”之间的区别。
如上所述,关于双线战争战略的定义不清的术语激增。这不仅反映了清晰思路的急缺,更凸显了印军应对挑战的局限性。劝阻、威慑和可信威慑战略都证明,印度并不具备足够的军事实力,支持其既与中国开战,又同时应对巴方的军事威胁。长期以来,双线作战战略的假设是印军坚守对中国的防线以避免任何领土损失,同时采取更具进攻性的姿态击败巴基斯坦。2020年拉达克边境危机后,该假设受到质疑:印陆军已启动一项再平衡战略,抽调在巴前线部队以对抗中国。印已将其现有的三支旨在“对目标采取跨境进攻行动”的打击军之一,改造为一支面向中国的山地打击军。此举虽然符合印军计划的既定目标,即组织两支针对中国的山地打击军,一支部署在拉达克,另一支部署在伪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但也将削弱印对巴进攻力量。
然而,印度陆军的主次战线区分并未改变。在拉达克两军脱离接触之后,纳拉万称:“潜在威胁始终存在,但时间将证明其是否会成为现实。在‘整体政府协作’(whole-of-government approach)的方式下,最坏的情况不会出现。然而,印军已经做好准备应对挑战。”他补充道,印军已制定针对主要和次要战线的防御计划。但纳拉万承认,印度在军事上无法应对双线威胁。印政府必须通过外交渠道说服中国不要开战,并通过大规模军事惩罚的可信威胁对巴基斯坦形成威慑,如此才能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化军力部署,保证物尽其力、人尽其用。
拉达克边界危机以前,印军认为中巴可能在锡亚琴实际勾结。2020年1月,纳拉万表示,“我们不能忽视中巴可能勾结的地方并且必须守住。中巴勾结程度未知,但锡亚琴和沙克思干谷地(Shaksgam Valley)位于中巴交界处。因此,重要的是保持警惕,并将该地区掌握在我们手中。”2020年6月,拉达克边境危机爆发,截至2021年3月底,印中两军在德普桑平原的对峙仍未解决,冲突地区毗邻锡亚琴。更重要的是,由于担心中巴实际勾结,印军将坚决反对任何撤离锡亚琴冰川的行动。
五、布局
双线战争最有可能如何发展?若中印冲突吸引巴基斯坦开辟军事战线,中国将获得主导权。中国军队动员部队进入中国西藏、启动空军基地、部署导弹、在印度洋部署海军之后,能将冲突限制在一个战区,比如拉达克,或整个实控线沿线。巴基斯坦可以选择同时加入战争,或在印度面临严重军事压力时再投入军事力量。巴基斯坦可以沿着查谟和克什米尔控制线(LOC)沿线开辟一条战线,以利用此优势。位于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巴陆军第十一军可以跨过查谟和克什米尔,在选定地区发动攻势。中巴最可能在喀喇昆仑山口地区军事勾结的情况下,根据中国军队在斗拉特别奥里地(Daulat Beg Oldi)的行动进展,巴基斯坦也可能执行从印度夺取锡亚琴冰川的计划。巴基斯坦其余军队将在印旁遮普邦、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边界的上采取防御态势。
由于不可能逐个处理而必须同时处理双线问题,印度面临巨大压力。迄今,印度已制定单独应对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军事战略,现在,印度必须放弃这一战略转而采用新战略,这将是一个极大挑战。
印度吸取2001年“帕拉克拉姆”行动(Operation Parakram)的经验教训,对巴基斯坦采取积极主动的战略(通常被非正式地称为“冷启动战略”),减少动员时间,在更靠近边境之处部署军队,并设想在打击军进攻之前越过边界以快速占据有利位置。印军将执行一项平行战略,“巴拉科特”行动表明印空军具有压制巴空军的能力,将成为战略成功的关键。印海军将凭借其对巴海军的压倒性优势,帮助地面行动发挥重要胁迫作用。
若与中国进行单线战争,印度的计划是阻止中国军队在实控线地区获得领土。额外预备役和部分增加的山地打击军强化印陆军的防御和在整个实控线进行反攻的能力。印空军和海军也将提供支持,后者可能会在某些海域给中方施压。
在双线战争情况下,由于军事力量悬殊,中国战线很可能成为主要战线。若无双线挑战,印度可以通过在边界投入打击部队以回应巴基斯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行动。然而,若需要同时在中国边境投入军事力量,则不可能打击巴基斯坦。印度将转而试图威慑巴基斯坦,但若西线爆发战争,印度的选择将仅限于避免任何领土损失。
第二个挑战是,地理上的巨大分隔致使印度庞大的军队(陆军和空军)很难迅速从一个地区转移至另一个地区,导致部队分裂,成为印度的主要劣势。虽然更高水平的机动性能可以增加作战选择,但一些编队被委派双重任务。这些编队理应转移至现役前线,提前投入,尤其是在部队需要适应中国高海拔边境地区的环境。此外,其后期行动还可能面临中国部队的指控。印度打击军的效力将因转移双重任务编队而降低,对巴基斯坦军事进攻的选择也将减少。
双线战争也会加大弹药消耗程度,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准备充足的弹药和备件储备。印度几乎没有改善弹药储备,这是印度最大的弱点之一。印政府准备以30天的快速消耗速度和60天的正常消耗速度(共40天快速消耗)储备弹药,然而,2016年,印政府决定仅储存10天弹药以对抗巴基斯坦。2019年底,时任印陆军总参谋长比平·拉瓦特证实,他已重点准备10天的战争储备,而应对与中国的战争需要30天快速消耗速度的弹药储备。拉瓦特还表示,若中国战线构成威胁,武器和弹药能极容易地从一条战线转移至另一条战线。然而,在双线战争下,这是不可能的。
不仅印陆军承受压力,印空军也将面临挑战。目前,印空军对巴并无数量优势:印空军仅有30个战斗机中队,而为应对双线战争至少需要50个战斗机中队。印空军对巴空军的数量优势不到2:1,低于1980年代的3:1。分析人士指出,印空军上一次全面训练演习,即2018年上半年的“天空力量”(Gagan Shakti)演习展现了其能力,且加强其应对双线战争的概念。然而,印空军用充足的时间计划为期2年时间的整个演习工作,实际冲突中不会有如此奢侈的准备时间。
此外,仅中国空军就对印构成艰巨挑战,甚至超越空战。正如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Tellis)所指出:“通过整合高精度导弹部队,由先进电子技术和信息战能力支持,中国空军指挥官的目标是在冲突之始利用这些武器掌握作战主动权。通过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对敌方的指挥和控制中心、预警设施、关键空军基地(尤其是其飞机、弹药以及石油、润滑油等燃料)、地面防空系统、电网和野战后勤中心,实施密集的首次打击。中国空军试图在任何其他常规空中优势军队行动之前,削弱对手地面的空中力量,以减小缺陷影响或扩大自身优势。
在双线战争中,印度对海上主导地位最有信心。就中国而言,印度在印度洋北部海上交通线占据优势,而这条海上交通线承载中国大部分石油进口。印度注意到,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存在日益增加,但“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无法严重威胁印度海上航线的主导地位”。一位印前海军将领表示,印海军和空军的目标可能是将中国海上力量牵引至中国岸基空中力量无法发挥作用的地区和中国后勤防线薄弱的地区。印军方可以利用其对抗整体空中力量(舰载空中力量)的能力,有利应对中国水面作战部队。就巴基斯坦而言,印海军对巴海军具有压倒性优势,或能控制阿拉伯海以对陆战施加强制性影响。这位印海军将领指出,过去十年的训练演习中,印海军一直在为双线挑战做准备。
然而,印度对双线战争的构想是基于最优状况,即一切都按计划进行,既能避免中国qin犯导致的重大领土损失,又能应对巴方压力。此外,印必须在高水平的战争演习中验证其计划是否稳健,然后训练部队、准备军事装备。若印军方像如今一样仅依靠政治和外交避免双线挑战,或将面临意外的挑战。
六、时间框架
印政府要求军队为一场预计需要消耗40天弹药和其他储备的战争做好准备,但印军方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解决,其考量基于如下两个因素。一是印巴这两个拥核国家的地缘政治冲突,印度期望国际社会在短时间内介入印巴军事冲突,且希望在启用核武器前尽早取得成果。二是印军的弹药库存和装备,印军希望按照对巴10天和对华30天战争的标准来储备武器弹药,但印国防部认为,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后勤上,超过15天的储备都不可能实现。
印军方的准备尚且可以应对单线战争,然而若同时受到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威胁,由于无法将弹药和其他储备从一条战线迅速转移到另一条战线,印度很难坚持与巴基斯坦为期10天的进攻战。因此,印度唯有在两条战线上都采取更具防御性的战斗姿态,唯一目标是避免损失任何领土。
七、核选择
印度是否会在双线威胁下使用核武器,目前尚不清楚。在现任印人党政府的领导下,印度毫不避讳地承认重新考虑“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o First Use)政策。在印军失去常规优势,巴基斯坦将占领印领土的情况下,印度或被迫威胁对巴使用核武器作为威慑。印度核威胁的红线在锡亚琴(未达成边界协议)、克什米尔(双方商定停火线)和其他地方(国际边界)或有所不同。对印度而言,核武器并非军事武器,如何使用核武器由最高政治级别决定,因此核武器并不构成任何涉及与中国和巴基斯坦军事计划的一部分。
此外,由于中印巴都是核武器国家,且中巴关系密切,对巴核武器威胁也会引起中国注意,而印度希望避免这一可能。此外,印度对巴的核威慑很难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由于印度希望在对抗中国时获得最大限度的全球支持和帮助,核选择反而会弄巧成拙。
八、数据
目前,印度陆军拥有120万兵力,其中40%部署在中印边境、印巴边境或执行克什米尔和印东北的反叛乱任务。印度陆军目前的兵力结构是14个军、38个师。根据常规攻击1:3、山地战1:8的规划标准,印双线战争所需的兵力为43个师,且仅能在边界进行防御,不具备发动有限进攻的能力。计算表明,为了保证防御和进攻能力,印陆军需要54个师;若要收复失地并取得稳固胜利,则需要72个师。
印度空军的情况同样不乐观,目前仅有30个战斗机中队,但事实上至少需要50个战斗机中队。而印度海军仅有18艘柴油潜艇、1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和1艘弹道导弹潜艇。对比之下,中国有50艘柴电攻击潜艇、6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和4艘弹道导弹潜艇。技术方面,中国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战争,以及网络、太空和电子战方面能与美国竞争,而印度在这些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本质上讲,为对巴基斯坦形成决定性优势的同时实现与中国的有效对等,印度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升级军队。考虑到印经济增长乏力,军人工资和养老金支出迅速增加,此举并不可行。过去几年,印国防预算分配水平低,表明政府无法负担建设军队所需的巨额资金。拉达克边境危机进一步恶化印空海军局势,加强印军方对陆地边界的关注,防止任何领土损失的政治必要性将削弱常规作战能力。印正进行的军事改革要求将现有的17个单一军种、地理距离遥远的3个军种司令部合并为五个“战区”司令部,或许是一种解决方式。然而,印一段时期的动荡以及对陆军在数量上优于空军和海军的担忧,或将加剧印军的不利形势。
九、分析
中国和巴基斯坦对印构成的威胁性质截然不同,这意味着印度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双线全面战争。尽管印度三个军种都在为此做准备,但迄今为止,由于预算有限和采购计划进程缓慢,印度被迫根据这样一种假设行动:似乎未来南亚次大陆冲突可能仅涉及与一个对手的重大战争,而另一个对手将主要作为威胁力量分散印注意力,迫使印度不能完全投入主要战线。然而,正如拉瓦特将军在拉达克边境危机期间为威慑巴基斯坦而发表的强硬言论中暗示,这种假设可能不会长期可行。因为这种假设限制内部平衡的可能性,印度不得不向外部寻求答案。
为在面临双线挑战时克服实力短缺的问题,印度可以寻求与全球大国建立伙伴关系。美国是唯一能提供帮助的全球大国。然而,即使在印现任总理莫迪的领导下,印度也重视战略自主,不会成为超级大国的条约盟友。近期,这项政策发生变化。2021 年 3 月,莫迪与美澳日领导人一同出席“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尽管其联合声明避免提及中国,但在四国讨论中,中国占据突出地位,声明中还提及拉达克边境危机。中印拉达克对峙期间,美印太司令部首任司令菲利普·戴维森(Philip Davidson)海军上将向印度提供“一些信息、防寒衣物和其他设备等”。但是,长期军事和战略关系中包括合作、支持和技术转让等常规活动,而类似印度在最后一刻向美国发出的求救并不能代替这一关系。若印为增强战备能力完全与美结盟,中国将感知到威胁,或增强印中冲突的可能性。印度是否愿意完全走上成为美积极安全伙伴的道路,仍有待观察。
作为QUAD中唯一的非美国条约盟友且与中国接壤的成员,印度仍将受到双线战争威胁的制约。因此,唯一可行的外交解决方案是寻求与巴基斯坦或中国的和平。印度提出的与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提议没有进展,而中国仍是印长期战略对手,这是全球公认的事实。印外交部长苏杰生认为,“今天的中印关系确实处于十字路口”。他指出,“2020年的事件非但没有缓解中印分歧,反而向两国关系施压。”苏杰生并未回答“中国发出什么信号、如何演变,及其可能对中印关系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的问题,但他对中印关系的看法并不乐观。
印度的另一种选择是寻求与巴基斯坦的和平。来自双线军事挑战的压力,以及美拜登政府上台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促使印度采取寻求与巴和平的行动。因此,印巴重申实控线(LOC)停火,然而进展缓慢。与巴基斯坦的热情相比,印官方的反应一直不温不火,巴基斯坦国内也出现对此次接触持怀疑态度的声音。印度国内有人担心巴基斯坦有其战术原因:实控线停火以便巴基斯坦支持的克什米尔武装激进分子得以喘息,同时为应对中国以及拜登政府强烈的对华反应创造时间和空间。
印度寻求与巴和平最有力的理由是避免双线军事威胁,然而,由于印度盛行印度教意识形态,永久和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印度教意识形态以敌对巴基斯坦为中心,把“给巴基斯坦一个教训”作为政治和选举议程的核心。2017年跨控制线精准打击和2019年巴拉科特空袭更是使印国内民族主义甚嚣尘上。因此,任何恐怖事件都易驱使印巴走上对抗道路。印巴和平进程面临历来根植于双方民族叙事中的结构性因素风险,对印目前政治领导层而言,不太可能永久逆转巴基斯坦的叙事,因为这违背意识形态基础和政治动机。因此,巴基斯坦的威胁或在短期内被最小化或压制,但仍将是印度必须应对的严峻军事挑战。
印前国家安全顾问希夫·尚卡尔·梅农(Shiv Shankar Menon)表示,避免双线战争的唯一方法是“准备战斗并赢得胜利”。然而,印度缺乏与赢得高强度双线战争所匹配的军事资源。和平时期,印度被迫计划和准备双线战争,国防开支将因此超过GDP的3%,这是印度所无法承受的。印因其糟糕的规划陷入困境,但更大的问题是结构性的,即双线挑战超过印军方领导层的职权范围。
双线战争将给印度施加巨大压力,印度将因此面临失去领土和损害全球声誉的风险。正如一位印陆军指挥官在2018年公开表示,“双线作战从来都不是明智的主意”。印度必须尽一切努力避免陷入准备打这样一场战争的泥潭。否则,印军很可能陷入一个无法生存的境地:资源有限、过度扩张、不堪一击。
作者简介:苏尚特·辛格(Sushant Singh),印度政策研究中心(CPR)高级研究员,曾任耶鲁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印度快报》副主编,报道战略、国家安全和国际事务。曾于2017年、2018年获印度新闻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拉姆纳特·葛印卡”新闻卓越奖(Ramnath Goenka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Awards)。在成为记者之前,苏尚特·辛格曾在印度军队服役二十年,在查谟和克什米尔长期工作,还曾担任联合国科特迪瓦维和行动的军事观察员
本文编译自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2021年4月19日文章,原标题为:The Challenge of a Two-Front War: India’s China-Pakistan Dilemma,原网址为:https://www.stimson.org/2021/the-challenge-of-a-two-front-war-indias-china-pakistan-dilemma/
本期编辑:江文轩 穆祎璠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91期|联合公报流产,算不算印搞砸G20首秀?

经报·85期丨阿达尼重现?印巨头韦丹塔恐面临巨大危机…

▲军报·14期 | 印密集推出多款新式武器,掀起国防工业小高潮?

▲重磅 | 孟加拉国:在中美印三颗鸡蛋上跳舞,我容易吗?


最新 | 美学者:印度若想震撼世界,得先解决这些工业化短板...

  更多内容请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