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226
阅读预计11分钟
作者|苏尚特·辛格(Sushant Singh)
编译|叶维杰
审核胡可怡
编辑|江文轩 陈珏可

编者按 
2022年12月9日,印军士兵与我国军队在我国达旺东章地区发生冲突。事件发生后莫迪政府却一反常态,在议会上对中印边境问题闭口不谈,反而发布了针对巴基斯坦的强硬外交声明。结合此前印度总理莫迪以及印军高级官员“印军随时可攻打巴基斯坦、收复克什米尔”的言论,印度当前舆论态势大有朝“拿下巴基斯坦”“印度必胜”演变的趋势。在此情况下,苏尚特·辛格及时撰写此文,试图唤起官方以及公众的理性,为印度国内舆论降火。苏尚特·辛格指出,印度无视中印边境冲突、鼓吹夺取巴控克区的行为遵循莫迪政府“中国出难题,巴基斯坦给答案”的典型欺软怕硬的政治逻辑:既然对抗不了中国,那就让我们对抗巴基斯坦吧。然而,作者指出,印军“随时收复克什米尔”的论调实际上难以实现。首先,印军在边境地区的兵力部署根本不足以支持其攻占巴控克区的军事行动。其次,印度无法控制冲突的烈度,极有可能使其演变为对印度不利的长期战争。此外,印度还需考虑“中方干涉”、“巴方使用核武”等因素。然而,印度民众已大多对“印度能够击败巴基斯坦”这一论调深信不疑,根据美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一项调查结果,90%的印度人认为印度“可能或肯定会”在战争中击败巴基斯坦。对于印度而言,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国内弥漫的乐观主义好战情绪曾绑架尼赫鲁政府的外交政策,并最终导致印度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耻辱性的失败。而从战略上审视,在防御性现实主义占据主导的今天,“决定性胜利”的取得也并非易事。因此,莫迪政府不仅需慎行,不要试图主动挑起对抗;更需慎言,以免因高昂的观众成本遭国内舆论反噬进而堕入战争深渊。文章内容较为客观,体现了现实主义战略学者对于战争的谨慎态度:战争不是目的,国家利益才是,应基于高度的克制与理性的决策以防国家利益的泛化而四处树敌。南亚研究小组特此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2022年10月,莫迪身着战斗服在卡吉尔与士兵们共度数小时,吹嘘战事准备。图源:印度新闻信息局
“中国出难题,巴基斯坦给答案”——这是莫迪政府应对印度安全挑战的基本逻辑。因此,在2022年12月中印士兵在达旺东章(Yangtse)地区发生冲突后,莫迪政府反而更加注重针对巴基斯坦进行外交声明。2022年12月,印外长苏杰生在纽约利用印度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国的机会率先对巴发难,将世界各国的注意力转移至“庇护恐怖主义的国家”(暗讽巴基斯坦)。有趣的是,自2019年2月14日普尔瓦马自杀式袭击事件以来(造成至少40人死亡,普尔瓦马地区位于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以南约27公里),印度境内再未发生过重大恐怖袭击事件。面临中印在边境地区的冲突,恐怖主义议题却成为了印政府的优先事项,然而另一方面,莫迪政府却积极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进行接触,这一系列外交举动的背后逻辑不免有些令人费解。
莫迪政府对巴基斯坦的“额外”关注已经持续数月有余。2022年10月,莫迪奔赴卡吉尔(1999年印巴冲突爆发地),身着战斗服同当地士兵畅聊数小时,对本国战备状态大加赞扬。同月27日,印国防部长拉吉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在斯利那加庆祝“英勇日”(Shaurya Diwas,1947年印陆军占领克什米尔之日)时宣称,夺回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和其他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在2019年8月5日废除宪法第370条之后“尚未完成的议程”。同年11月22日,印北方军区司令、陆军中将乌彭德拉·德维维迪(Upendra Dwivedi)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只要政府下令,军队便会收回巴控克区”。事实上,已故的前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就曾在2019年9月发表过类似言论,声称“如果联邦政府做出决定,军队将准备收回巴控克区,将其纳入印度版图”,相比之下,德维维迪的言辞反而相对温和。
印度对克什米尔的属权要求起源于1947年10月26日查谟-克什米尔王公宣布加入印度联邦的决定。1994年2月22日,时值克什米尔“pan乱”高峰期,印议会通过决议,宣称“巴控克区是印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巴基斯坦必须放弃对查谟-克什米尔地区的占领”。这一决议同尼赫鲁政府1962年11月14日通过的有关中国的决议如出一辙,在1962年涉华决议中,印议会表示“无论斗争过程有多漫长艰难,印度人民有坚定决心将侵略者赶出本国的神圣领土”。时至今日,印政府已不太可能针对中国下如此“决心”。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目前深陷经济危机、政治动荡与社会矛盾的漩涡,几乎无暇他顾,对印政府来说是一个更方便拿来“开涮”的目标。然而,这种想法却有可能将印度推向另一种危险的边缘。
在观察印度的最新动态时,不一定需要高度关注印度政治领导人的极端民族主义言论,但却不能不重视军方高级指挥官们夺回巴控克区的誓言。根据美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一项调查结果,90%的印度民众认为印度“可能或肯定能”在战争中击败巴基斯坦。印度媒体也诚心宣扬有关“夺回巴控克区”的舆论。许多在役及退役的军方高官告诉作者,印军实际上并没有制定同巴基斯坦开战、夺回“巴控克区”的可操作计划。“夺回巴控克区”并非军方内部经过深思熟虑的行动目标。况且,巴控克区地形险峻,对其强行攻取需投入巨量地面部队,当前的印军实力水平也不支持其进行此类尝试。
就现有军事水平而言,印军只能选择在一些攻占难度较低的地区,如查谟(Jammu)和昌布(Chamb)地区、拉朱里地区(Rajouri)的一些丘陵地区开展进攻性行动。相比之下,军队在克什米尔其他地区的行动目标相对局限,仅仅是为了在当地获取一定的战术与行动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连接乌里(Uri)地区和蓬奇(Poonch)地区的哈吉皮尔山口(Haji Pir Pass)。此外,印军还在卡吉尔、尼勒姆(Neelum)和利帕(Leepa)山谷选定了其他一些目标地区。但正如北方军区退役陆军中将帕纳格(HS Panag)2019年所说:“我们有能力通过7至10天的有限战争,在目标地区将控制线(LoC)前推5至10公里”,但其前提是一切按计划进行。
作者采访的军官称,印陆军第14军(“火与怒”军)除了在锡亚琴地区肩负任务之外,还负责拉达克东部的中印实控线,无暇分心攻打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这还是一种没有考虑中国因素的情况——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中国作为重要利益攸关方,在该地区面临印度军事威胁时可能将采取行动维持地区现状。此外,考虑到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行动中所需占领的领土体量,印军根本不具备可供行动顺利展开的足够兵力。
值得注意的是,企图夺回巴控克区的任何可能的军事行动,都不会是一场仅持续短短十余天的有限冲突,其战局势必从查谟-克什米尔地区迅速向外扩散,进而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即使在中国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巴基斯坦也必然会在印巴控制线的其他区域开辟战线,以此缓解查谟-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压力。在卡吉尔冲突期间,印度将战争覆盖范围限制在克什米尔地区,甚至命令空军只在控制线印方一侧飞行,但即便如此,这场冲突仍然持续了近3个月。一位前陆军指挥官曾告诉过我,这样的冲突很容易便持续3至4个月,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更应该让印军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
尽管按照国防部长作战指令(曼莫汉·辛格政府于2009年颁布的文件,理应每5年更新一次,但自颁布以来从未进行更新),印军更高的目标是为可能持续50天的激烈战斗做准备,但实际上,印军甚至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资弹药补给支撑仅持续10天的战斗。在“废钞令”之后,印度经济难以为印军的库存升级和现代化进程提供资源。目前,印陆军仍有十几万兵力缺口;空军仅拥有约30个战斗机中队,这与计划中42个战斗机中队的目标相差甚远;此外,海军潜艇和航空母舰的战备状态亦是差强人意。
需知,以上评估尚且是在以下两个前提预设下进行的:一是不考虑中国因素;二是巴基斯坦没有核武器。然而,巴基斯坦军方(巴基斯坦核武控制权归属于军方而非文官领导人)此前曾多次明确表示,若印方越过巴方红线,巴方将毫不犹豫地使用核武器。例如,如果印军队通过某种方式占领穆扎法拉巴德(Muzaffarabad,巴控克区首府),肯定会被巴方视为印度“践踏巴方红线”的举动。鉴于巴基斯坦目前动荡不安的经济、政治状态,该国对印度的容忍程度只会更低。印总理莫迪曾在2019年巴拉科特事件(印度对普尔瓦马自杀式袭击的报复性行动,印空军多架战斗机主动越过印巴控制线对巴境内目标发动空袭,事件中印巴双方互有损失)之后威胁对巴使用核武,并表示“我们的核武库可不是留着在排灯节上燃放的”。对此,巴基斯坦则扬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但印巴的相互核威慑引来了世界各国的劝阻和施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除军事能力外,印度政治领导层也应谨记“战争非常重要,不能任由将军们操纵”这句谶语。如果印度的政治目标是夺取巴控克区,那么也必须考虑在占领领土后如何控制和安抚该地区大量人口的问题,这些人一旦与克什米尔谷地“不安分的”群体接触,必然给印政府带来在数月乃至数年内都无法解决的政治难题。1971年,时任印总理英迪拉·甘地曾下令要求印军在数周内撤出孟加拉国,因为她深知印度军队长期留在孟境内不会招致好的结果。英迪拉的儿子拉吉夫·甘地1987年派维和部队介入斯里兰卡内战时却忘记了母亲的教诲,最终在1991年使自己葬身于泰米尔猛虎组织的自杀式爆炸袭击。比起前二者,巴控克区的情况只会更加复杂。
此外,印度政治领导层也必须关注中国解放台湾的计划。在全世界都同意“一个中国”原则的情况下,中国大陆无意以军事手段“接管”台湾地区,更倾向于使用政治、经济、外交方式促使台湾地区回归。与印巴问题相比,台湾地区没有核武,而中国大陆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等方面都比印度强得多。
2022年9月,莫迪在撒马尔罕上合峰会曾对他的“朋友”俄总统普京说过,“当今时代不是战争的时代”。这句话既适用于欧洲,也同样适用于南亚,印度人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社会、经济和人力成本代价,莫迪应时刻将这句话铭记于心。
作者简介:苏尚特·辛格(Sushant Singh)系印智库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耶鲁大学客座讲师。
本文编译自《大篷车》2022年12月26日文章,原标题为:Why India's political leadership is bragging about winning a war with Pakistan,原文链接为:https://caravanmagazine.in/security/india-war-pakistan-china
本期编辑:江文轩 陈珏可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93期|在”叛逆“的印东北,印人党凭什么也能强势胜选?

经报·86期 | 印制造业崛起全面加速,手机组装一马当先

▲军报·14期 | 印密集推出多款新式武器,掀起国防工业小高潮?

‍‍

最新 | 诈骗犯、游牧民?印度的“莫迪”都是些啥人?

评论 | 美媒体说印人党是全球最重要政党,原来这才是用意

  更多内容请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