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点击上方 “平凡的企业家 ” → 点击右上角“ ... ”→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就不会找不到我啦!
年少时读《西游记》,偏爱孙悟空神通广大,狂放不羁,视他为心中偶像,凡是与他作对的,不论神仙还是妖魔,都被归为坏人。
人到中年,再读《西游记》才明白,在神魔鬼怪的世界中,七情六欲,贪嗔痴恨,与人世间毫无二致。
正如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年少时痴迷的英雄孙悟空,也从“完美”的神坛跌落,顶着顽劣的形象一步步进化,变得更加强大。
曾经与魔为伍,最终修炼成佛,孙悟空靠什么完成我们眼中的逆袭?又是怎样与他身处的世界握手言和?
从一只石猴到斗战胜佛,这个角色的能量,创造的奇迹,让观者感受到的,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活法。
孙悟空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而成的石猴,出生没多久,凭着自己的胆识发现水帘洞,顺势当上美猴王。
原本身处福地,受众猴拥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却偏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只为习得长生不老之术。
学成归来后,为夺金箍棒搅乱龙宫,为销生死簿掀翻地府,被龙王和阎王告到天宫。
玉皇大帝有心擒拿他,太白金星心生慈恩,提议将他招安,封为“弼马温”。
“弼马温”的工作很轻松,空降体制内,是多少妖魔鬼怪羡慕不来的好事,他却嫌弃官职低微,上不了台面,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遂又封他做“齐天大圣”,令他看管蟠桃园,享受官禄。作为蟠桃园的管理者,他不仅吃光园里的大个蟠桃,还大闹蟠桃宴会,只因宴会没有邀请他。
身受天职,封官享禄,过着潇洒惬意的日子,为什么孙悟空还是频频闹出风波,难道只是因为面子问题吗?
孙悟空天性好动、敢于冒险,冲锋陷阵才是适合他的工作,但给他安排的偏偏都是闲职。明明是个热血青年,却让他做着安享晚年的事,岂不悲哀?
人生的乐趣,在于在合适的位置上做自己喜欢的事。
对于这个阶段的孙悟空来说,什么体制内,什么工作清闲,都不是他内心真正想要的,他又怎能安心享乐?
后来,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经观音菩萨点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成为了一名“保镖”。
取经途中九九八十一难,难难凶险,他从未退缩,与之前入职天宫,动不动就想离职相比,可谓心志坚定,这恰恰说明,西天取经是他内心真正认可的事业。
一个人只有将热爱和工作结合在一起,人生才更容易出彩。
正如叔本华所说:“如果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乐趣。”
一个在工作中找不到真正乐趣的人,即使有钱有闲,也不过是一个空心人罢了。
就像如来佛祖一样,当初为了成佛,他毅然放弃至高无上的皇室位子,选择在菩提树下苦心修炼,四处度化世人,这才遂了心愿。
可见,再高的位子,若不是内心真正的需求,也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如来佛祖如此,孙悟空如此,现实中的许多人亦是如此。
位子不是越闲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只有认清内心真正热爱的事业,找准自己愿意为之付出的位子,才能成就人生新高度。
孙悟空爱好交友。
入职天宫前,他与牛魔王等妖魔结拜为兄弟,日日吃喝玩乐;入职天宫后,又热衷结交各路神仙。
因触犯天条,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昔日的结拜兄弟却从未探视过他片刻,境况可谓凄凉。
后来,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路经火焰山,向牛魔王借芭蕉扇灭火。牛魔王不但不借,更与孙悟空斗起法来,只因牛魔王认为孙悟空害了他的孩子红孩儿。
曾经的结拜兄弟,再见已是敌人,斗得你死我活,直到哪咤把牛魔王收服,斗法才结束。
取经路上,像哪咤一样对孙悟空伸出援助之手救急的仙友有很多,二郎神也是其中一位。
碧波潭里有一个偷舍利,盗王母灵芝,为非作歹的九头虫。孙悟空和猪八戒与他交手许久都未分出胜负,正巧二郎神与梅山六兄弟路过,便协力把妖怪降服。
牛魔王曾参加碧波潭的聚会,孙悟空不仅感叹,牛魔王专干不良之事,原是结交九头虫这伙泼魔所致。
说到底,选择的圈子不同,人生路就不同。
正所谓,加入什么样的圈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成魔还是成佛都在抉择之间。
如果孙悟空不曾结交修成正果的各路神仙,一直与一些为非作歹的妖魔为伍,结局可想而知,或许,他亦会成为其中一个魔。
正是因为遇到观音菩萨的点化,唐僧的循循善诱,神仙朋友的助力,孙悟空才逐渐走上人生正途。
《孔子家语》有言:
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与品行好的君子相处,你也会变得优秀;与品行不好的小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很差劲。
年轻的时候,曾以为吃喝玩乐是结交朋友最好的方式,人到中年才发现,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
费尽心思进入某些圈子,以为自己掌握了绝佳人脉,到头来,曲终人散,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厘清自己的圈子,与优秀者同行,与强大者为伍,才会让自己更优秀。
高质量的圈子,才是拓宽人生广度的法宝。
孙悟空在七寸灵台山拜师学艺时,菩提祖师问他姓什么。
他回答:“我无人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人若打我,我也不嗔,我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此时,孙悟空如同孩童,对世界充满纯真和友善。
在学得一身本领后,却自恃本领高强,封自己为齐天大圣,与天齐平,狂妄之心昭然若揭。
醉死到地府时,他说:“我老孙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
与如来佛祖对话时,他口无遮拦:“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便是灾难的开始。
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在唐僧救他出山后,仍是心性难改。
第十四回,孙悟空只顾自己大展拳脚将六个盗贼打死,唐僧埋怨他伤人性命,他负气出走,经东海龙王的劝解才又回到唐僧身边。
他看中了唐僧包袱里的嵌金花帽,戴上后却成了约束自己的金箍。
被约束和不被约束的人生大不一样。
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翻版,同样的外貌,同样的本领,他本想趁唐僧和孙悟空有嫌隙时,代替孙悟空取经,修得正果。
不成想他脾气太大,动机不纯,听不得唐僧叫他“泼猴”,将唐僧打倒在地,最终被如来佛祖困在金钵盂内,被孙悟空打死。
有人说,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心中的魔,打死六耳弥猴就意味着打死了孙悟空心中的魔。
唐僧曾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磨灭。”
当孙悟空完成取经任务,被封为“斗战胜佛”,请求唐僧去除头上的金箍时,才发现金箍早已消失不在。
正是因为取经途中,孙悟空不断打磨性子,最终,心中之魔已灭,才不会被外物束缚。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
粗糙的石头,只有打磨光滑,褪去锋芒,才能雕刻成美玉。桀骜不驯的石猴,只有经过一次次打磨心性,褪去狂妄,才能修炼成佛。
人生路上,何尝不是如此,经一事有一事的成长,越是修炼自己,人生才会越有深度。
观音菩萨说,没有孙悟空,西天取经之事不能成。
没有他骁勇善战的性格,日渐通透的玲珑心,就难以在妖魔横行的取经路上周旋,更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西游记》的最后,孙悟空加升大职正果,与入世时的混沌而言,他活出了一个高境界的自己。
很喜欢一句话:所谓的盖世英雄,都是一点一点练出来的,所谓的精彩人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从孩童时的寒窗苦读,求学若渴,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无所畏惧,再到中年时的小心翼翼,顾全大局……无不是一次次与生活交手,一次次自我的修行。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就是做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于艰难困顿中,修炼自己,成就自己。
愿你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活法,活出精彩的人生。
作者 | 夏浅,浅笑安然,感恩遇见。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订阅“平凡的企业家”查看更多精彩好文。点击下图,即可订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